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手段,天衣无缝!这公司财务造假,审计没发现、投行没发现、还差点IPO……

优叔说

优叔和他的朋友们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天衣无缝”的财务造假案例。它的造假,就像写小说一样,从审计到投行,从专业人士到媒体,全部被蒙骗。直到最后监管层介入,真相才陆续被揭开。


天底下最牛逼的小说家,莫过于此。


振隆特产,这个“准”农林牧渔股,曾四次提交招股书,心急火燎地要上市。


然而,在财务数据被发现猫腻后,又主动撤回,想以此“息事宁人”。


准确地说,它只是到A股门口望了望,就转头回去了,即便如此,还是因为财务造假被监管层揪了出来,作出了顶格处罚。


别人造假都是走“单行道”,要么虚增收入,要么虚减成本或费用,振隆直接来了个“双管齐下”,虚增收入+虚减支出同步操作,以此虚增利润。


具体方式是:虚增销售合同单价+虚增应收账款+第三方回款调整账龄→虚增收入;


同时,虚增出成率+虚减采购单价+不确认存货损失→虚减成本和支出。


这还不过瘾,连它披露的主营业务,都由造假成分。


产、供、销全都有水分,这个造假确实透彻。


更厉害的是,在监管层发觉之前,竟然没有任何人指出这些疑点。


之所以会这样,全因为振隆特产农企+出口的双重特点,不管是采购、还是销售,都不易核查。


“碰这几个财务信号,一定要注意”



1

██████

农业股:为什么是财务造假重灾区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扶持的重点。


因此,农业股(农林牧渔)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政策扶持,各种补贴加持。


然而,即便如此,农业股还是上市公司中造假事件出现最多的领域之一,实际上,这也和农业股的行业特性有关。


农企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产品,一般农产品单价都不高,导致这些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普遍偏低。


而且,农产品的价格受当年自然条件、供求情况的影响较大,采购价格还得“看天吃饭”,自然会造成业绩波动。对于要求持续盈利的A股和盼着年年赚钱的股民来说,这样的波动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很多农业股上市后要么“弃农从商”,直接搞别的主业去了,有的就想不开,产生了造假的“冲动”,但是冲动归冲动,咋就农企造假最多呢?这也得益于农企有得天独厚的造假“优势”。


一是,农企造假成本低。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不管账面上吹得多凶,税务局可是不敢忽悠的,收入、利润虚增越多,增值税、所得税交的越多。


假如一家一般制造业企业虚构100元收入,那么他需要在确认收入环节缴纳17%的增值税销项税,假设40%毛利率,公司还需缴纳10元的企业所得税,综合起来,企业虚构收入的成本为虚构收入总额的25%—30%。


比如万福生科,2008—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如果它是一个一般的制造业,造假成本将会在2亿元左右,这么造假,还不如不造。[1]


然而这些农企却享受这很大的税收优惠,可以尽情吹,不用担心税收问题。本意为了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成了这些农企造假的利器。


二是,终端分散,不易核查。


对于农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采购多面向农户或小型农民合作组织,交易对象分散,且多用现金、个人账户付款,还经常会出现坐支情况,从现金流角度几乎无法追查资金的使用痕迹。


三是,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导致存货根本无法精细盘查。


比如,水产养殖业,在水里的鱼虾就是存货,总不能把鱼虾都捞上来称一遍重吧?再比如,林业,山上的树就是存货,总不能一棵棵数吧?


这些存货,到底有多少?甚至有没有存货,都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


四是,自然条件可以助力。


比如,对养殖业来说,禽流感可以成为一个营业外支出的借口;再比如,对林业来说,干旱天气也可以为多计提存货损失制造理由。[2]


靠天吃饭,不仅仅是农企的一个短板,也是他们造假的有利条件。


动机也有,条件也有,也难怪农业股造假案频发,而今天的主角——振隆特产就是利用了这些特点,狠狠套路了一把,而“东窗事发”,就是因为存货上的问题。


2

██████

存货方面,有哪些坑?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库存、在途和委托加工中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属流动资产,有些企业会用它来调节成本和利润,我们来看看存货可能出现哪些会计问题。


首先,入库时容易出问题。


采购时,违规分摊采购成本。像运杂费,有些会计不按重量或比例分摊计入不同材料的采购成本,而是计入某一种材料;


如果货到票未到,有些会计不暂估入库,也不做任何账务处理,会造成账实不符;


其次,出库时也有不规范行为。


比如或者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之前用先进先出法,后来又用后进后出发,前后口径不一致;


或者,对分期收款的发出商品,通过多结转或少结转的方式,让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转移。


最后,存货的会计核算也容易被瞎玩。


比如在产品明明没完工,却多分配生产成本;


当然,也有人选择调节成本差异率、计划成本、在产品完工程度、摊销方法等;


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法,导致存货上有数不清的造假或粉饰机会。


那可咋整?实地盘查啊,不管怎么造假,货得在那里,要是连实际的库存都出了问题,那存货出了问题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振隆特产这次造假,还真的在库存上被查出来了。


3

██████

虚构业务,就像写小说一样


振隆特产,做的是“接地气”的事——加工籽仁、果仁。比如南瓜籽仁、松籽仁、开心果、杏仁等。


其中,其中南瓜籽仁、松籽仁是主打产品,营收占比超过75%。



啥?南瓜籽、松籽都能算特产?这不是大江南北都能吃到的吗?


实际上,它的特产,可不是卖给大江南北的,而是卖到外国的。


我们一起看看,振隆的这些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怎么卖出去的。


先来看采购,振隆的采购分为两部分:原材料和辅料。


原材料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超过90%,主要是南瓜籽、松籽、开心果、杏核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季节性非常明显,振隆一般在第四季度至次年二月集中采购,而且大多是直接向农户购买。


辅料指的是包装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振隆每月采购一次。


生产上,振隆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接到订单后,再安排生产。


销售上,振隆的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销售的收入占比超过80%。


出口的客户多为贸易商和食品加工厂,客户进口振隆的产品后,再进一步加工,在境外销售。


其中,向贸易商销售的占比越来越高,成了振隆的主要销售渠道。



这个出口南瓜籽的公司,业绩做得确实还不错,2011—2013年,振隆的营收为5.56亿、6.24亿、7.84亿,净利润为6589万、7293万、8106万。



可惜,这个金光闪闪的业绩,却是通过造假得到的。就连它的业务,都有水分。


振隆在IPO申请文件中表示,松籽仁、南瓜籽仁是由采购的“籽”加工为“仁”,实际上,这些松籽仁、南瓜籽仁是通过直接采购“仁”加工出来的,而开心果更是采购来了之后直接销售,并没有加工。


所以振隆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生产上的工艺、流程等都是假的,由于后来的招股书被振隆撤回了,我们并未看到它是如何描述这些南瓜籽、开心果的加工过程。


只不过,业务造假是小事,财务造假才是真的目的。


4

██████

采购端造假:虚减成本


我们前面提到,农企天生有造假的“优势”,这个优势怎么可能被振隆错过,它从出成率(就是成品和原材料的比值)、采购价格、存货损失三个方面套路了一把。


在出成率方面,振隆多次提及自己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升了出成率,这样一来,生产同样一批产品,消耗的原材料就少了,那结转的成本自然就少了,存货也会相应增加。


这还不够,振隆还调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这样一来,消耗同样数量的原材料,金额就会降低,成本自然也降低了。


原材料消耗量减少,价格又降低,成本自然是降低了。


更为重要的是,振隆的原材料都是在每年第四季度到次年二月集中采购,这么多的原材料,还都是南瓜籽,放在仓库里很容易变质。


这个变质的损失,如果是正常范围内,则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不正常的范围,则计入营业外支出。这俩科目,最终影响的是净利润。



诡异的是,振隆特产的财务数据中,几乎没有计提存货损失,2013年,振隆的营业外支出仅有300元,而管理费用中的盘亏损失,也只有9.77万。



通过不确认存货损失,振隆又虚增了一部分存货。


总结一下,2012—2014年,振隆特产分别通过上面三种方法,累计虚增利润7616万,虚增存货数量3254吨,金额7631万。


其中,2012年少结转销售成本1962万,虚增利润1962万,虚增存货数量568.57吨,金额1962万;


2013年少结转销售成本2863万,虚增利润2863万,虚增存货数量1328吨,金额2979万;


2014年少结转销售成本2790万,虚增利润2790万,虚增存货数量1356.6吨,金额2689万。


5

██████

销售端造假:虚增收入


在采购端,振隆利用采购价格、出成率和存货损失虚减了成本,之所以敢这么玩,全是仰仗农业行业采购分散的特点。


而在销售端,振隆又有造假“优势”:境外销售,而且是向贸易商销售。


这样一来,销售上振隆又有活干了。怎么玩?虚增销售单价。


2012—2014年,振隆特产以虚增合同销售单价的方式累计虚增出口收入8268万。


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虚增收入662万、1,813万、5,792万,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振隆特产当年账面利润总额的8.61%、20.81%、67.33%。


但是,虚增收入之后,对应的现金流怎么办?没有现金,就是老路子了——用应收账款补上。


问题又来了,如果是连续几年造假,应收账款总是要收回来的,这时境外销售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第三方回款,用第三方回款冲抵应收账款,以此缩短账龄。


这个应收账款的玩法,和我们分析过的欣泰电气很像。


只不过,振隆更高明,虚增收入不是用的虚构合同,而是虚增销售价格,这样,核查时不仅要解决这个销售合同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真不真的问题。


而回款又用的第三方回款,相比直接虚构收回应收账款,这种方式更不易核查。


振隆的这个套路,充分利用了境外销售的“优势”,不管是销售还是回款,国外的客户分散,语言也不同,想整明白真假确实是难上加难。


最后,用个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振隆特产通过虚增合同销售单价虚增收入,又通过调节出成率、调低原材料采购单价、未在账面确认已处理霉变存货损失虚减支出,这么一来,虚增的利润分别占2012年、2013年、2014年利润总额的34.13%、53.66%、99.76%。


2014年的利润几乎全是虚增来的,这双管齐下的手法,还真是了得。


6

██████

从哪些信号,能挖出造假猫腻?


本次振隆造假,由于经营模式的特殊性,甚至连媒体都未在之前发出质疑的声音,倒是监管层看出了猫腻。


从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的处罚看,我们发现财务的异常主要出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能利用率超过100%

2)出仁率逐年上升

3)副料异常减少

4)用电量异常


首先,最逆天的是产能利用率。


根据振隆的披露,2011—2013年的产能利用率为127.48%、125.33%、130.99%。



这已经不是全负荷生产了,而是超负荷生产,而且是常年超负荷生产,难道机器不需要保养维修?工人不需要停下休息?


振隆并没有解释原因,只是强调产能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需要募资扩大产能。


其次是用电情况,这也是对制造业企业分析时需要关注的一个点。


2011—2013年,振隆的用电金额为125.14万、209.78万、246.93万。而同期营收为5.56亿、6.24亿、7.84亿。



营收稳步增长,用电却在2012年翻了近一倍,难道是电涨价了?实际上,电价常年保持在0.8元/度,只可能是用电量暴涨。



这就不正常了,这部分用电量激增也成了疑点。至于副料和出仁率,我们并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而监管层在信披质量抽查中,发现了这些疑点,随即展开现场调查,在突击盘点存货后,发现了大量原材料霉变,而且出现巨额账实不符。


可见,如果不去现场排查,估计这些疑点都是“未解之谜”了。


毕竟,农企+境外销售,两头都不好核查,振隆如果没在存货上出现漏洞,还真不易被发现。


关于振隆特产,关于农林牧渔,关于境外销售,朋友们还有什么想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


同时,也欢迎加入我们的IPO企业讨论社群,和业内人士一起讨论。(加入方式:扫描本文开头二维码,提交申请)


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作参考以下材料,特此鸣谢:


[1]农业类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原因,环球市场信息导报,肖健思、范浩,2015-8-18;

[2]为什么造假的总是农业股?,搜狐财经,曾令尉,2013-4-15;


本文完

7月15日 下午 14:00

优塾智库 人工智能FinTech产业投资 沙龙

北京站


深度交流金融科技产业链背后的投资机会,行业专家陆续报名中……

地点:北京 

联系人:徐小姐 ,15317335498

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一键报名

优塾智库·产业合伙人招募

 产业+资本领域首屈一指的智库平台

70多家上市公司成员入驻

公开征集行业专家入群


医药、教育、新能源、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

泛娱乐、消费、TMT


如果您精通以上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虚增利润的检查方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费用造假
好想你收入增速疲软 大股东频频减持 发展前景堪忧
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2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6
虚增利润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