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术呼吸之道(上)——肺呼吸(自然呼吸)

行拳走架如何呼吸,有人认为这不是个问题。他们认为呼吸是人与生倶来的本事,如人生下来就会吃、会叫,本是天生自然之事。可是打拳不是人生自然本事,舞动手脚,踢打摔拿,闪转腾挪,是人后天随着生命转化、环境变化,学习掌握的一种功夫。人们要学习这种含强身健体、搏斗防身的武技功夫,就要掌握诸多与之相适应的辅助技能。拳术呼吸之道就是其中之一。

本人认为掌握拳术呼吸之道,是学好拳术功夫的大事。它关系到习拳者日后功夫成功与否,更关系到习拳者身体之健康、精神之充沛、生活之愉悦。若论此道,先贤早有明喻,《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薛颠说,这些话都是习武的秘诀。

善拳者,必善呼吸之道,练拳时要练呼吸,不练拳时也要练气(养气),善拳者应当是会练也会养。行止坐卧,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有这个。练武不是光练胳膊腿,更重要的是练心智,练情操,树正气,修炼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

本人习武多年,对拳术呼吸之道饶有兴趣,倍加重视,经多年拜师学艺,深入探讨和实践体会,积累了一点粗浅认识,书之于后,一家之谈,仅供同道朋友参考。

         

  一、肺呼吸(自然呼吸)

肺呼吸也称自然呼吸,一般常人都是属于这种呼吸。人一脱离母体,还没睁开眼睛,先接触空气,“哇”的一声哭叫,即产生了呼吸,此时就是用肺呼吸。其实人在母体中,并不是用肺呼吸的,而是母子联息,母体中婴儿的呼吸叫胎息。所以我们也称肺呼吸是后天呼吸。肺呼吸,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有机物质。空气通过口、鼻进入气管,到达肺部。肺呼吸气路短,空间狭窄,它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上半部。肺呼吸直接影响胸腔内的两大器官——心、肺。所以运动中呼吸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心肺的健康。我们常见田径场、球场上一些运动员经过激烈的拼搏下场后,有人躺倒在地,大口喘粗气,显得极度疲乏,更有甚者还出现休克状态,这都是因为超强度的胸肺呼吸造成极度缺氧、心肌缺血所致。

有人疑惑,既然肺呼吸在激烈的运动中有呼吸短促、供氧不足的弊病,为什么我们初习拳术时,老师还是让学生采用这种呼吸呢?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常人习惯了肺呼吸这种自然呼吸方法。习惯成自然,一时不易改变;二是初习打拳,我们要学习很多拳式动作,一般人都是顾了手,顾不了脚,更谈不上什么心意相合、气劲相合等深层次的东西了;三是,由于动作不熟练,身体中的僵劲还没化掉,容易精神紧张,极易造成呼吸不畅。综上情况,如果此时老师让你忘掉原有已经习惯的呼吸方式,而去采用另一种新的呼吸方法,那样就会适得其反,极易使习拳者呼吸不得法,同样会伤其心肺。

笔者的经验是,初习拳套应以慢练为佳,这个阶段主要是调息找劲,熟悉规范动作。以学习形意五行拳为例,初步学习不要急着一天就学会一个拳套,也不要光想着用力打拳,不要被拳经上写的什么形意拳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所迷惑。初习形意拳是要打好明劲。所谓明劲,并不是要一味刚猛。初习者练的应是动转和顺,起落整齐,动作规范。这个阶段主要追求的是练拳的平衡感——肢体的平衡、心意的平衡、内外的平衡。

武术是我们先人的智慧。特别是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的出现,更是集中呈现了先人智慧之精华。凡有经验的内家拳师传授弟子,初习之时都要求弟子做到力避三害。经曰:“练武术者,有当注意之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三害者为何?一曰拙力,二曰努气,三曰挺胸提腹。”可以说,这三害都与呼吸有关。首先,先人告之,不要憋着劲打拳。打拳不要用力过猛,用拙力打拳的害处是破坏气血运行。人身有奇经八脉,每一根肌肉纤维都是一根脉,拙力形成死肌,脉络堵塞,肌肉坏死,此身体之大害。初习拳术宜心平气和,身体放松,不用执着呼吸,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拳式动作上,动作熟练了,呼吸也自然顺畅了。第二害是打拳忌怒气。人正常运动时,呼吸量越大,力量越大。肺呼吸是我们常人的正常呼吸,肺是个很娇嫩的脏器,它的承受度是有极限的。你用肺呼吸时,一旦运动量过大,包括我们打拳,肺部负担过量,就会气管受损,伤及肺脏。

形意五行拳练得第一拳劈拳就是锻炼呼吸,是强肺的。劈拳在五行中属金,在五脏之中属肺,在五官之中与鼻想通。劈拳在练习时主要运用的是肺气,从气息上讲,练习呼吸之吐纳,一出一入,一升一降,出为呼为阳,入为吸为阴。一呼一吸循环无端,连接不断,通过劈拳呼吸之法的运用,达到阴阳一气连环起落、通任畅督的锻炼效果。

以自然呼吸练拳,肺部自然地强大。肺弱而做强烈运动,身体必受损。先人的经验是:让呼吸平静和缓就是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我们练拳首先要练气,最终也是练气。气足神旺,神气充足则会化精,精也会化气,我们想一下小孩子刚生下来,那是多么健壮,手足乱蹬,眼睛明亮,两三岁的小孩子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唱呀,跳呀,从不知疲倦。这是父母生命元精在他们身上的延续。成人以后,人的欲望多了,生活、工作压力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逐渐减弱,人的身体也会随之衰弱,直至生命结束。我们练拳就是通过拳术锻炼,培养后天之气,强健筋骨,愉悦身心。《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薛颠说孟子的话就是习武的秘诀,薛颠还有“以术延命”之说,值得后人深思。

挺胸提腹是练拳第三害。挺胸提腹地打拳,看着体型漂亮,却会造成气逆上行,练出高血压。挺胸提腹是练西方体育的代表姿势。简单的例子,军人的立正姿势就是挺胸提腹,这个姿势中看不中用。中国传统武术也属于体育,但它更高于体育。特别是同属内家拳的形意、太极、八卦掌,更有独到之处。练内家拳时绝不能出现挺胸提腹的姿势。练内家拳对身体的基本要求是: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坐胯、气沉丹田。以上这些要领,可以说是先人为习内家拳者量身特定的规矩。只有按这些规矩去练,你才会走正道、长功夫,否则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人曾见一个年轻人(31岁)打形意拳,当时他打了两个来回(场地长度是23米)劈拳,他的打法就是挺胸提腹,他打拳,迈步咚咚响,挺着腰板,两肩绷着劲,胳膊直出直入,看着真是用了大气力。一趟拳打完没走几步就蹲了下来,呼哧呼哧喘大气,一付非常难受的样子,更可怕的是,他气还没喘匀,拿出一根烟就抽了起来。我当时就想,这哪是打拳呀!这不是受罪吗?过了一会儿,我问那个年轻人:“小伙子,你这个拳练了多长时间了?”他回答说:“练了一年多了。”我又问了问他,这拳是跟谁学得。他回答说,跟谁谁学得,并且说他的师父如何如何有功夫。我一听,心想别问了,人家有老师,又很崇拜。不过我还是给了他一点善告:“小伙子,以后打拳,动作慢点,放松一些,不要使愣劲,悠着点,慢慢找劲,把气沉下去。”我问他,打拳知道怎么呼吸吗?他直着眼看着我,十几秒钟没张嘴,我只好说:“打拳要先调呼吸,一趟拳打下来,不能呼呼喘大气,也不能打完拳就蹲下来,要先慢慢遛几趟,让呼吸平息下来。更不要打完拳就吸烟,这样有百害而无一益呀。”对这个年轻人,我当时能做到的也只能是这些了。(待续)


本文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意拳(心意拳)初练三害
武学经典:李洛能《形意拳拳谱》一【赵冀龙武学分享】
[转] 李老能形意拳谱(上)
谈谈三体式
形意拳
李洛能,著名武术家,近代形意拳宗师,生于河北省深县,名飞羽,字能然,当年世称老能先生。由于武艺高强,又有神拳李之威名,著有《形意拳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