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一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钟一棠主任中医师是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70余年,擅长内科,尤精脾胃,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得益匪浅。兹将老师应用健脾调肝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本病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功能障碍、饮食及精神因素等有关。本病发生后出现腹痛、腹泻、痢下脓血,属中医癥泄范筹。钟老根据中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原理及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论,认为本病无不与脾虚有关,脾虚运化失司,湿邪内聚,大肠传导无力,常见腹胀、或久泻、久痢;脾虚则失其统血功能,则便下脓血或便中夹杂红色黏液;脾虚则失其主肌肉,从而肠黏膜溃疡难以修复。且现代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时发生结肠黏膜上皮的基本病变如黏膜水肿、黏膜出血、黏膜溃疡是因肠黏膜的正常防御作用削弱,导致免疫调节失常,这与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所在。其次脾虚易受肝木的侮犯,正所谓: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致土虚木乘或土失木疏,出现肝脾不和、脾虚肝郁之证。钟老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格内向,心情抑郁,情绪易于波动,致肝失疏泄,肝气乘脾,或土失木疏,致使脾失健运,从而大肠传导糟粕失常而发生腹泻或腹痛或脓血便,这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也认为精神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复发有一定影响。认为精神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而来肠道运动亢进、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

 辨证治疗

  钟老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为脾气虚弱,虽然湿热之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但湿热之邪多因虚而致。脾虚运化功能失常致湿热内雍,或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机体抗病力下降,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而其发生与复发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机不畅,气血郁滞存在。因此在治疗中强调以健脾、温中为基础,同时参以调肝,使脾气得复,运化有权,气血流畅而肠道传道功能复常。常用方药:当归15g,白芍30g,党参、茯苓(各)20g,谷麦芽、炒白术(各)15g,炮姜、陈皮(各)3g,甘草2g。喻嘉言曾说: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致于害,且补中有攻意。故钟老以四君子汤加炮姜健脾、温中,扶正固本。陈皮、谷麦芽健脾消导,使邪不留滞。现代药理证实健脾药物有抗乙酰胆碱及抗组胺作用,能促进细胞合成代谢,改善微循环。故中医健脾的实质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抑制自体免疫有关。钟老认为本病又与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钟老在治疗中注重调肝,方中重用当归、白芍以柔肝、疏肝,使肝之疏泄不致太过或不及。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之作用。若脾虚肝郁化火兼见胸胁胀满、善叹息、易生气、口干苦、不思饮食
者,加柴胡、黄芩、丹皮抑肝扶脾,若肝脾血虚兼见身体亏虚、终日惕惕、胆怯恐惧者加当归、阿胶、黄芪养肝健脾,若肝脾失和兼见胸脘痞闷、大便不爽者加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疏肝健脾,若中焦虚寒兼见小腹冷痛者小茴香暖肝运脾,或肉桂粉外敷脐部,以温元暖脾。

  注重饮食生活调养溃疡性结肠炎

  在缓解期部分患者可因饮食失调或精神紧张等诱发发作或加重症状,除用药之外,钟老在临床处方的同时,还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讲授饮食方面注意点,在病初有湿热现象时,饮食应清淡,忌油腻及酒醋,要少吃多餐,宜温不宜寒,细嚼慢咽。缓解期宜易消化、少脂肪高蛋白质食物营养。但食物始终要去渣,以免粗纤维擦伤肠壁。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许多患者担忧癌变,心情抑郁,情绪易于波动,因此钟老在临诊时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通过幽默睿智的语言来调和病人的心情,在交流中解除病人的顾虑,使之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徐景藩:结肠炎不难治,把握病机是关键
徐景藩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如何辨治?
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朱秉宜主诊)
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