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太神奇了,就是通过脉象看出来的?
 
李可:就是啊。但是这个人治病不怎么样,他断病非常强,他就好像有透视眼似的,断病非常准确。
 
 
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是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相。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得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的启发作用。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记者: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
 
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证。
 
记者:是寒证?
 
李可:对。所以你看那个脉案上写着脉数,什么是数?数不但主虚、主寒,而且主亡阳,但是脉诀上没给你那么写吧?你要这么讲那别人都得说这家伙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还有浮,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啊,绝对不是表证,如果你按表证给他治,用麻黄汤、桂枝汤,他就完了,赶快用四逆汤吧。
 
这只是四种脉里面的三种,就有这么多变局啊,正局当然好看了,那个变局呀,十有八九都是变局,正局表现得很少。
 
尤其是一些现代病,西医治到不能治的才找中医,他那个脉象就是恰恰相反,你看他是热证,他肯定是个寒证。真正对脉很通的,现在周围已经没有。最好的脉法还是《难经》脉法。
 
记者:脉象二十四小时还有一个运动的规律?
 
李可:对,肯定的。人体的脉象啊,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一个部位不通的时候,他那个脉象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他就能抓住那个东西,就给你断定了,告诉你,你哪个地方有病。 
 
记者: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中医大夫,把脉就把个半分钟、一分钟,能看出来什么?#中医#
 
李可:(笑)啥也看不出来,江湖骗子。所以说中医的四诊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单纯靠哪一个也不行。脉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现在也有看脉象和心脏是不是同步啊,心脏跳几下,脉就跳几下,那和中医的脉风马牛不相及(笑)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这还算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果呢。
 
记者:李老,现在中医院校的孩子们有个疑惑,在面对危急重病人时,是重视舌象,还是脉象?
 
李可:“脉死”的人要赶紧去救,比如特别迟的脉。郑钦安说“阴极似阳,阳极似阴”,脉最不简单,数脉不一定主热,舌质红不一定阴虚,干得一点津液都没有,有可能是阳虚到了极点。在危急情况下,辨生死,很不容易。

田原:您从行医到现在,看过的病人有个大概的数据吗?

李可:哎呀,总有10多万吧。

田原:冒昧问您一句,有效率能有多少?

李可:一般的都有效。

李可先生(1930~2013)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因为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性药治疗急危重症,在全国享受盛名,也备受争议。邓铁涛先生赞誉其为“中医的脊梁”。斯人已逝,可贵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绝活、真功夫,值得每一个爱好中医的人品读、学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