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 认清规律的本质,打通深度思维的任督二脉

前言:接前面章节节“因果律”、“本质的本质”的理论探讨,作为整个认知思维学的基石环节,这里继续从理论上探讨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规律。提高认知思维是个系统工程,系列文章靠前的约10篇左右都是偏理论性的“概念”解释,希望读者了解这一点,不要因为“理论”味道太强,就不深入进去。要知道,只有从理论深度明白了,才能触动、打通认知的任督二脉,以后的学习以后的内容才会如鱼得水,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迅速提高的自己的认知能力。

希腊圣城德尔菲神殿上有一句著名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人类认识自己包括很多方面,治病时要认识人的生理结构,育娃时要认识人的成长规律。要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认知深度,需要认识大脑的思维习惯、认识规律。这里不是学术探讨,而是提高的我们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必修课,如同士兵战斗前必须先熟练手中的武器,优秀的赛车手必须理解赛车的运行原理是一个道理。

区别与对事物的认识,心理学中,这种对大脑“思维习惯、认知规律”的认识有专门的术语:“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之后再对认知正确性、可靠性的评估。只有少数人才会启动这个评估,比如聪明的人爱说“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我这个看法还比较肤浅”,这就是元认知思维的体现。哲学界,17世纪之前,哲学家喜欢上来就“妄谈”世界的绝对真理,直到康德、休谟出现了,他们从元认知的角度,探讨“人脑能否认识到世界的终极真理”、“经验和知识是否可靠”这个关键命题,从而引发了哲学界的一场革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元认识”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示,激发认知水平的飞跃。

比其世界的繁乱芜杂、广博深邃,每个人的大脑里也都一个“小小的”的心智世界,装盛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认知。我们的认知小世界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先回到小时候,从我们认知的起点谈起。

不管是否乐意,我们都被造物主投放到这个世界,哇哇坠地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无论父母知识多么渊博,对世界的认识多么深刻,都无法直接遗传给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小小的精子和卵子。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它们储存着先祖数万年来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生理基础和认知本能,不仅有七情六欲等直观感受世界的器官,还有强大的总结规律的本能,以及概念、因果、逻辑等抽象理解世界的思维工具,足以应付地球上各种复杂的生存环境。带着这些“简约而不简单”的装备,我们开启了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人生旅程。

一出生,我们就具备总结规律的本能,不过对规律、知识的积累是渐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无法区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婴儿的眼中,所有的事物包括妈妈,都是自我意识的延展。渐渐,我们发现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不过一切都“眼见为实”,以为玩具看不到了就没有了,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也看不到自己。后来,发现了物体的恒常律:玩具被被子蒙住,掀开被子就能找到,妈妈不见了,她不过去了别的地方。几个月大的婴儿松开手中的铁勺时,就会听到铁勺与地板碰撞的清脆声,不消几次,他就能把建立松开铁勺与声音这种联系,虽然,并不理解“铁勺与地板的碰撞”才能出现声音,比如,在床上的时候,他依然会松开手,希望听到那种清脆声。大致3岁时知道男女有别,虽然认识流于表面,比如,以为穿裙子、长头发的就是女孩。一般5岁之前儿童还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和液体体积守恒的规律,如果在他面前放两盒一样的牛奶,然后把其中一盒倒进碗里,此时问他“碗里和盒子里,哪个牛奶多?”他可能会凭直觉认为碗里的多。

当儿童喜欢问为什么时候,大脑中渐渐建立了因果、逻辑等抽象思维能力,已不限于靠自己的实践发现规律,可以通过学习,以及依靠大脑抽象思考、思想实验,认识到更多、更深的规律。

春天来了花会开,天快亮了公鸡会打鸣,感冒了会流鼻涕,熬汤要小火慢炖,不好好学会考不好,天上不会掉馅饼,失败是成功之母、供需决定价格,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等。这些经验、知识、思想本质上都是规律,好比遗传信息由一个个基因组成,大脑中数不胜数的概念、认识、技巧、观念、思想等都是由规律构成,比如,我们大脑中的建立的鸭子概念,不过是鸭子的特性,即规律来限定的,比如鸭子的外形,习性:圆头扁嘴,翘尾脚蹼,爱吃鱼会游泳等。

其实,把握规律的能力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动物也有这种能力,这是动物及人类在一种生存本能。比如,小狗根据脚步声就能判断门外是不是主人,鬣狗会利用秃鹫群飞行的方向去寻找食物。不过,区别于动物在认识规律的道路上浅尝辄止,人类把这项能力发展到极致,只有人类通过对动物行为规律,特别利用其弱点,战胜地球上所有的动物。

人类把握规律的能力是极其强大的,表现在速度和广度上,婴儿几次就能把握打针会疼的规律,大人聊几句话就大致判断对方的性格(虽然不一定准)。人类通过观察日月星象的运行规律,发明了历法,通过物理学、化学等众多自然规律的认识,诞生了数不胜数的“奇巧淫技”和现代科学,通过对人性的认识,诞生了现代管理学、社会学等。人们还把这些认识记录下来,代代相传,最终演化为蔚为壮观的现代文明。要知道,我们现代人之所以看到如此广阔深远的风景,是因为我们站在无数先人经年累月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上。如果把先人的经验、认识全部消除,毫无疑问,我们将立即“滚回地面”,回到对自然、社会“懵懂”的原始社会。

人脑的大脑不仅善于把握规律,还利用规律来理解事物。为什么大雁南飞?因为秋天了;为啥一个蛋孵化出鸡?因为它是鸡蛋;为啥他头发白了?因为年龄大了;为啥他哭了?因为他心情不好……

不难发现,秋天大雁南飞,鸡蛋会孵化出来鸡,年龄大了头发白,心情不好会哭,这些都是规律,一个原因对应一种规律,大脑看来,事物的原因表现为一种规律,理解事物的原因不过是找到了事物发现的规律。

为什么一个原因对应一种规律呢?这其实是大脑认识事物的一种机制,也可说是大脑的“BUG”。前面章节中讲到因果律是对事物状态变化的描述,事物由之前状态变化到之后的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行,这个路径就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原因、过程。但是,我们大脑看到的事物的时候,已经是现象或结果,并不能看到事物演绎的复杂过程,但是,人类适应社会,大脑必须得把自然现象的规律化,条理化,于是,大脑把所有的演绎过程、路径都尽力“脑补”成一种规律,如果能找到这个规律,那么大脑自认为找到了事物、现象或结果的原因,大脑中产生“理解”的感觉(或错觉)。如果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即不知道事物的原因),或者新的实践与大脑原本理解的“规律”不契合,又不能找到新的概括性更强的规律的时候,就会产生“困惑”的感觉,这是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

而这个大脑中“脑补”的规律与事物真实的原因是不是吻合呢?答案未必,简单的事物的原因一般还是比较靠谱的,而对于复杂的事物,这种“脑补”可以说是一种错觉。按照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解释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靠谱到不靠谱的顺序举几个例子:

例1:为啥苹果下落?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

真相:万有引力的规律现在依然是比较底层的物理规律,普世成立,还没有被发现是局部真理。

例2:为啥水沸腾了?因为温度到了100度。

真相:水并不是都在100度沸腾,在青藏高原,水7,80度就沸腾了。

例3:为啥孩子不好好学?是因为他贪玩。

真相:贪玩和好好学联系并不紧密,有些孩子又贪玩又能好好学,似乎,好好学似乎与兴趣或专注力的关系更大。

例4:为啥国家足球队在某次比赛中输了?是因为几个关键球打门柱上。

真相:比赛输了可以简单的解释为“技不如人”, 当然,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是踢飞几个关键球能解释的。

例5:为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会爆发?是因为希特勒童年一次严重疾病时,看病医生医德医术过硬,救了他一命。

真相:影响社会事件的因素错综复杂,社会环境、文化思潮、领袖性格等等都会影响到事件发展,书本上说“二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例6:为啥美国西海岸发生了台风?是因为几个月前南美洲某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

真相:其实“蝴蝶效应”拿蝴蝶和台风作例子并不恰当,导致以讹传讹。蝴蝶效应本来模拟的是,在单个或少数个“动因”影响下事物的运行规律,而自然界中台风的发生受几乎无数个决定因素影响,温度、地形、洋流等显然是引发台风的更大因素,显然,不能说台风源于几个月前“某蝴蝶翅膀的煽动”。

上述例子说明,规律只是对事物原因的简化,未必能概括事物发展真正的原因,当用“规律”解释一些简单事物的原因的时候,还比较靠谱的,但只用一种或几种“规律”分析复杂事物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而由于我们大脑的机能决定了,大脑绕不开用规律来思考事物,这是我们智慧的源泉,也是我们愚昧的根本原因。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使用规律?如何超越规律?请关注作者后续章节对“规律”、“归纳演绎”、“物性人性”更具体的探讨。

作者:多与,依托多年认知思维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让人们学会思考,增强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期,正在”今日头条“推出该类主题的系列文章。适合人群:有一定自学能力、爱好深层次思考、需要处理战略问题的学生、职场精英、创业者,以及渴望”启智、开悟“的所有人。如果你恰好是这样的人,别忘“小手抖一抖,关注下再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脑进化之路——打通知识管理的任督二脉
天睿: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这3个大招送给你
为何小学成绩好,进入初中后劲不足?三大主要原因及逻辑思维锻炼
思维是一种高级
你的知识,也许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看透本质四个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