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栀子||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浠水

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会爱上栀子的“一掬花香”


乡愁四韵 来自一掬花香 06:17

这首罗大佑谱曲演唱的《乡愁四韵》,歌词取自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余光中先生曾经说:罗大佑谱曲的《乡愁四韵》是一首游子不敢轻易打开的“楚歌”。

  归去来兮

文 | 高琳


1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美丽的兰溪!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浠水。当四月在人间打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一种翠绿的修辞剥开泥土深处最柔软的情感,有无数颗游子的心在与故乡无限靠近,有千万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回兰溪看看吧,那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我初心绽放的原乡之地。

     2018年4月4日,寒食节,天空下起了杏花雨,我在老兰溪人吴叔的陪同下,带着期盼、忧郁、激动的心情,终于再一次回到阔别十几年的浠水县兰溪镇。说起吴叔,他年轻时是我父亲在兰溪工作时所属航运公司的总经理,现已逾古稀之年,半年前因读过我写的一篇文章《有个地方叫兰溪》甚为感触,并与我相识。他早早和我约好了,等我回老家后,一定找人作陪带我再去兰溪看看。老人家这份热情令人动容,但更令我倍感荣幸的是,吴叔还是一位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尤其是对黄冈一带的东坡文化特别有研究。这次他帮我制定的还乡路径,主要以我幼时生活过的地方为主线,兼以介绍家乡深厚的文化历史,好让我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多写点赞美家乡的文字。

2

     一大早,我们从浠水县城南城后街出发,沿百里浠堤西行,在清明柔和的阳光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散落在田野竞相开放,淡紫的泡桐花枝叶招展映衬天空那一抹诗意的蓝,紫云英与兰草花相间的花瓣闪着绸缎般清新柔美的光,一片片花红草绿的天然锦绣掩映在浠河河滩两旁;放眼望去,田野、山川到处都是一片金黄色,翠绿色,伴随着春风的吹拂,一阵阵暗香袭来,令人陶醉不已!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兰溪镇河西旧街,这里曾经是长江航运码头和客运码头的港口,也是我爷爷和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吴叔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兰溪河西码头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浠罗英物资进出的大门,所有生产和生活的物资只有经兰溪运输,人员流动必须从兰溪出入,再转到全国各地,当时这里人员众多车来车往,异常繁华!我幼时就是在那段最繁华的时期在兰溪住过几年,再一次来到兰溪,回到江河的汇流处,追寻十几年前的童年时光,还是那个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兰溪吗?我们在蒙蒙细雨中走到江边,只见廖无人烟的河西街道一片萧条,旧屋破烂不堪,街道泥泞,远远我看到,离我不到200米那座水塔还斜斜地倚在江边,那是我小时候和母亲生活过的旧居,我很想过去看看,可是因街道泥泞,一条因下雨排污不畅形成的泥渠把道路分隔,我试探好几次想跨过去看看,可是都不行,吴叔劝我:“孩子,走不过去的,远远看看就好。”这话我听得很伤感,我知道我与故居分离的距离何止200米?在迷蒙的清明雨中,我仿佛看到我的爷爷健在时反拖着手背在这条街道上走过的高大背影,还有我童年时爬在轮渡候船室窗口孤单的影子,一点一滴的过往就在这一瞬间回来了...... 再看看右前方离我只有200米的旧居,我知道我是再也回不去了......

    就在这时候,江堤低处的飘来一个声音,“吴经理,这是谁家的女伢儿?”我俯视高高的江堤下面,看到有个人在趸船的甲板正提着一桶水,这个声音仿佛是从江水里面传上来的,带着回声。吴叔说出了我爸爸的名字。“哦,她爸爸,那我么不晓得呢!”(浠水方言,“知道”的意思)那人应道。这个场景让我无限感伤,风雨中的兰溪,我庆幸还有人知道我,还有我的来处。站在江边横看长江,一股清寒之风拂过我的面颊和纱裙,我突然感觉有些冷。只见长江烟波浩渺,雾色苍茫,散落的油菜花在江滩上花开正艳,再看着左边的挖沙船、拖船、吊机和趸船一如从前旧貌,还有这条自东向西的浠河缓缓流过,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阕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浣溪沙》,是大文豪苏轼在浠河游览,被雨后兰溪河(长江支流,现浠河的一段,流经浠水县城到浠水兰溪镇汇入长江)的幽幽碧草、子规啼鸣所打动,更被浠河神奇的“水往西流”的地理景观所启发和感染所作。“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想想苏轼那种豪情、超然的心境,不免感到有些许安慰,但是我知道所谓真爱就是,穷尽可能,无限靠近,然而回不去的,永远都回不去了。

 3

       黄冈最美是浠水,浠水最美是兰溪。黄冈这片神奇土地曾是杜牧、苏东坡人生最低谷时,抚慰疗愈他们身心之地、也是抵达他们文学成就辉煌之地,尤其以苏东坡为典范。从兰溪河西老街折回后,我们第二站要探访的地方是兰溪河西上游五公里处,唐代陆羽所评、享有盛誉的“天下第三泉”。一路上吴叔和我聊着苏东坡:元丰三年,四十五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发配至黄州,做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与黄州最高行政长官——太守徐君猷做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畅饮、交游,后徐太守离任,东坡将他们此前常去的亭子,取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一首,现在黄州城的遗爱湖因此而得名。苏轼在黄州期间,常坐船横渡长江,到对面的武昌(今鄂州市)西山上,与他的好友黄庭坚等人爬山饮茶、谈诗论画;也曾数次泛江探游三国古战场,写下流传千古、光耀万世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如果说长江的浩瀚和它所承载的深邃历史,给了失意的苏东坡以豪迈和开阔;那么顺江往南三四十里外的浠水一带的山水田园、渔歌樵唱,则给了困窘的苏东坡以安宁与归属。 据史料记载他经常去浠水一带寻医访友,喝酒郊游。某个春夜,微风习习,杨柳依依,他策马河边,路遇酒家,三杯两盏,便已沉醉不知归路,于是解马鞍作枕,醉卧绿杨桥头(绿杨是浠水的一个镇),并写下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据说东坡当年喝的酒,就是当地极具特色的糯米封缸酒——米,是当地特产的糯米;水,是被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三泉”的兰溪泉水。现在,浠水人用东坡诗中的“绿杨桥”,作为这种古法酿制的黄酒品牌,还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说着说着,我们就停车在兰溪大桥的桥头,吴叔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石壁,让我拍照,并告诉我这里就是天下第三泉,据史料描述,“近河面陡峭石壁之下,有瓮口石穴,约深三尺,泉自其中流出,清澈见底。以水烹茶,味极甘洌。”可见这里的水源是极好的,只是要乘舟过去才能得以近观,远远望去,只见悬崖峭壁上有陆羽亲自题“第三泉”几个白字。我问吴叔这么重要的文物为什么政府没有建一个亭子保护起来呢?吴叔回应兰溪民间人士正在筹建中,这个消息令人欣慰。

近河面陡峭石壁之下,有深约三尺瓮口石穴,即为第三泉

  4

     第三站我们要去是兰溪镇河东老街。经过兰溪大桥,当我们驱车到兰溪河的东岸时,天气开始转晴,雨也停了,在水草丰美的河岸上,满目青翠的杨树枝叶在微风中徐徐飘扬,低处成片的兰草花和紫云英,影映水中轻轻摇晃着,花间蜂飞蝶舞,幽幽兰香阵阵袭来,那一刻我的心情也舒畅多了,颇有几分陶渊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田园惬意之情。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片荒草丛生的堤岸旁,只见一截青石砖砌成的石桥映入眼帘,吴叔介绍说这就是青蒿港桥,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是长江上最古老的码头之一,始建于唐朝的兰溪港,亦是长江古航道,曾经繁华一世,后因长江改道而逐渐变成内河。雍正年间,修青嵩港古桥连接两岸山脉。如今的桥体,亦保留着清末时候的砖石。古老的兰溪港唐代就有运营,当时水运兴旺,船只都在这里停泊。“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想到此番景象,我仿佛看到远古的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晃动,还有船家的吆喝声从悠远的江面飘来......

      继续走,当我们把车子停在街口,步行来到了河东老街时,发现这条当初繁华的老街已经荒无人烟。没走多久,我们来到一个院子里,这里是吴叔当年的兰溪航运公司所在地,吴叔的老屋就在公司附近。他指着废弃的公司大楼无限感慨告诉我:“小高,不要看这里是一片荒凉,当初可是门庭若市啊!”兰溪古镇搬迁是历史犯下的最大的错误!“看得出来吴叔对兰溪这片乡土的热爱和眷恋。故地犹存,故园早已不在,这也许是所有老一辈兰溪人的心结吧。吴叔告诉我,1985年前,兰溪河东河西都是青石板铺成的街道,1998年特大洪灾浠河决堤,整个兰溪镇淹没在水中,那一年政府规划,让临近长江入口的兰溪河东河西老街居民全部搬迁至兰溪河上游的西谭坳。这期间我离开家乡在广东工作,一直没有去过兰溪,我的记忆还停在1998年前,那时候因我的姑姑嫁在河东,我经常在假期或周末从县城坐车去河西,再坐渡船去河东姑姑家玩。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和姑姑坐在紫云英勃发的河滩上拍照;夏天涨潮的时候,河东街变成威尼斯的世界,姑姑的家公划着乌篷船带我去街口赶集,整条街家家是店铺,户户好人家,热闹非凡。如今,我再次走进的时候,这里已经变成了植物的天堂,以高大茂盛的杨树槐树为幕、以低矮的蜡瓣花、苜蓿、益母草、野豌豆、草籽花为席,蔚然一片深绿的世界,我想象着夏天一到,这里又被长江大潮淹没,水位一定足以淹没过我的身体,那么,我如此这般在水底行走,是在打捞逝去的光阴吗?还是在探寻未知的路?流云易散,千帆过尽后,留下来的,也许只有这寂静的街道,轮回的花草!

兰溪河东老街,蔚然一片深绿的植物世界

5

    “相顾与相识,长歌怀采薇。”植物在自己凋零与重生的轮回之中,见证着人类的生死与渺小。一年一年的流水清风,也会见证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我又怎能如此留恋过去、如此多愁善感呢?想下那东坡先生的豁达胸襟,他总能在人生低谷的困境找到慰藉与开脱,不禁觉得自己太过伤怀怜己。这时吴叔和我聊起了我最喜欢的一阕苏词《定风波》: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脍炙人口的《定风波》,是当时东坡打算定居黄州,在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沙湖道一带置办田产时(浠水县巴河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故居所在地),途中遇雨,有感而发。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也为之舒阔。来兰溪这天适逢寒食节,苏东坡先生曾在黄冈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按万年历测算,寒食节(4月4日),应是当年的农历2月中下旬,比《定风波》的写作时间要早十来天;而相比“杨花落尽子规啼”暮春时节——四月底五月初,则更是早了大半个月。吴叔一边和我聊着兰溪的这些历史掌故,一边和我介绍兰溪的今时新貌,他说这里已经新种植的百亩油菜花地、稻田紧挨着当地美丽的莲花山,山上还准备建民宿客栈,居民或游客一开窗可以俯瞰诗意的田园景致,兰溪依然是美的,还希望我多回家乡看看。七十多岁的吴叔精神灼烁,声如洪钟,他的开朗、豁达和热情让我感动。沉浸在春和景明的美景里,沉浸在一段段流淌而出的诗文里,不知不觉过了大半天,中午我们在兰溪镇居民新搬迁地西谭坳品尝了长江野生鱼,喝了东坡酒......

       归去来兮,忘我忘世。这次的兰溪之行圆了我多年的思念与心结,美丽的浠水不仅仅因为它是东坡的“疗愈地”,也是每一个生活在外地的家乡人心灵的栖息地,我相信一定也能持久地给予我们最深的慰藉和滋养,给予我们重新出发的智慧和勇气。 从兰溪返回县城的途中,阳光明媚,柔风拂面,那一刻我胸中涌起一股旷达清逸、自在超然之情,心中还反复默念着那句东坡词: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寒食帖》

苏东坡《后赤壁赋》

东坡肉

绿杨桥东坡酒

长江野生鱼火锅,好好吃哦


2018年4月4日我与吴汉波先生摄于长江北岸,兰溪河西旧街

特别感谢吴老先生一路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期待下次再见!

     回乡偶书


清明返广东途中,突然刮起了大风……


傍晚时分,刮起了大风

我被吹到异乡的边界

千里之外

还是那股清明的风吗?

昨日我站在废弃的长江航运码头

回望着大江东去,想象着

被流水带走的一切


“你是哪屋的女丫儿?”

一个乡音从江水中升起。我回应着

有人站在趸船甲板上,提着一桶水

说:哦,你的父亲,那我晓得呢?

那是一个船员从水中打捞起的

时光的影子,那影子里有我

和我的来处,风继续在吹


吹绿河堤两岸的杨树,吹开

倒影水中的

油菜花,苜蓿,紫云英

那是一个叫杜牧的大诗人描绘过的

美丽浠河,依然泛着大唐的银器的光

多少年来,它携着风

自西向东地奔流着

看我从风里雨里来

也默送我

到风里雨里去


高琳20180406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浠水县的来历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浠水表彰30位劳模,有你认识的吗?
希水、浠水、蕲水, 你分得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湖北一个县,人口近110万,是闻一多先生的故乡
【词语力量48】物华天宝
湖北通谱 | 浠水闻氏溯源,与文姓的源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