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石泉说事 〗 透视一张浠水老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收到了石泉老师的几篇文章,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浠水本土文化发展的民间人士,我看后很感受、很受教,也很激动。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浠水,在所谓文化艺术领域,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关键岗位职责畸形,评判席公权私用随心所欲,不按照艺术本身健康发展的规律办事,被几个拍脑袋想当然的文官纸上汇报蒙遮了客观事实,有的所谓措施对浠水文化的健康进步一直是做减法,这些不好的现象让很多老文化人痛心疾首。当今的浠水,尤其是在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国家相当重视文化建设的大前提下,太需要石泉老师{学究型的}这样的“文化警察”了!虽然石泉老师的系列文章可能只是一个民间呼吁,我们坚信其出发点是对的,期望能引起某些部门机构乃至全社会认真研究、重视调整,少一些假把式在那里指手画脚、意气用事,整顿队伍建设,对文化项目真抓实干,对有造诣的文化人形成恭敬之风,使浠水的文化艺术重现当年影响全国的浠水梦。(曾欣按语,2018年5月7日夜)



透视一张老照片

石 泉

前些时候有人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老照片,是浠水老城的形象。

又有朋友不仅转了照片,还加了一行字:浠水县城旧照,从文庙旧貌来看,现在文庙完全修错了!不知道哪个二把刀领导,竟然把棂星门修到泮池后面去了!

我也对着照片透视了很久。所谓透视,即是想通过这张照片,遥忆一下浠水县城的前世今生。然而照片实在太模糊,只能看到有一座建筑物似是碉堡,据此推测应是抗日后期浠水县城的照片,倒是文庙看得真切。也就接过朋友的话再展开谈点自己的想法。

浠水县城在历史上至少历经过四次大的浩劫:第一次是宋末。元兵因在襄阳遭遇到进攻中原后最强烈的阻击,故襄阳破城后,元军在湖北境内展开了大肆屠城,浠水应该不会幸免,虽然我手里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第二次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徐寿辉起义军又对县城进行大肆破坏;第三次是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火烧县城。

第四次也是最近的一次是抗战期间。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日军有四回对浠水县城的大破坏:第一回是1938年7月12日,日军派出9驾飞机对浠水县城进行轮番轰炸;第二回是1938年10月17日浠水县城沦陷;第三回是1942年1月24日日军第九师团荒木部对浠水县的大举入侵;第四回是1943年2月汉奸卢巴江勾结日、伪军1000多人对浠水县城的浩劫。经过日军的多次的轰炸和破坏,浠水县城所有的古迹(除文庙主体建筑幸存外)都遭到毁灭性破坏。

历史上浠水县城不大,史载到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县城“周长七里三分八百九十七丈”,这说明当时的总面积也就15平方公里左右。县城虽然不大,但却有6个城门,分别是:东来泰;南丽文;西永丰;北拱辰;东南跃龙和和西南阜城。这6个名字都很典雅,其意思如下:

来泰——泰为美好与平安之意。来泰即社会和谐安定;

丽文——出自《论衡·自纪》,意为华丽的文章,与此地有学宫相契合;

永丰——丰有盛广、美貌之意。永丰即永远美丽与丰饶;

拱辰——拱卫北极星之意。即团结在核心的周围;

跃龙——鱼跃龙门之意。指学生考取功名(此门也靠近学宫);

阜城——谐阜成音,使其富厚安定之意。典自《书·周官》。

想想浠水的老地名,在对比一下如今那些诸如新大桥、老大桥一类俗不可耐的地名,说明有关方面人员的文化素质正印了九斤老太的那就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了。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浠水县城的面积还不大,在笔者的记忆里也就一条半街——即新华正街一条街和南门口半条街。

改革开放以来浠水县城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现在浠城的面积比上世纪末至少扩大了10倍,但是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并未处理好——如今在浠水县城除文庙外再也找不到座历史遗迹。

文庙又叫孔庙。孔庙在全国有很多,最有名的当属山东曲阜和南京的孔庙(南京的那座也叫夫子庙)。孔庙的建造在封建社会是有定制的:棂星门在前,泮池在后,通过架在泮池上的泮桥才能到达大成殿;不仅建设规制是既定的,连各种建筑物的名称也是统一的。这么说来浠水的那位二把刀领导也是够二的,连历史定制都不顾,随意而为,可谓开历史的玩笑。

孔庙之所以又叫文庙是因为他总是和学堂连在一起,因为孔子是教育业的祖师。文庙和学堂一个为教化功能,一个为育人功能;一个育人,一个传智;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教育基地,放在一起不仅可以精简机构,而且能产生协同效应,真是最优方案。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文章指出浠川八景中的兰清时雨就是文庙,有人不同意,他说宋朝时浠水的学宫应该在莲花池。针对这种说法,我又考证了一下:莲花池在北宋时是庞安时的私家医院叫妙华庵(道教寺院兼作医院),南宋后才作为科考用的考棚,而文庙的前身实际上是玉台书院,据明清时期《黄州府志》和《浠水县志》记载:儒学,又称学宫,由文庙、书院、学署等组成。地在治东,宋元旧址,元末兵燹。明洪武甲寅年(1374年)由知县赵季光创建。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浠水的学宫从宋元时代就在现址。再说,古人常常用泮池代指学宫、用泮芹代指学子。这些都说明,文庙即学校是无可辩驳的。

笔者在那篇文章中引用了四首诗,诗中的“儒林”、“杏坛”等词汇稍有文化的人都会明白,所以没有加以阐述,当然这些诗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不能证明学宫不在莲花池,但可以证明兰清时雨指学校。

从照片看,文庙至解放前夕一直都是浠水县城内最恢宏的建筑,事实上文庙在历史重建和扩建过多次,如今在档案上还能查到重修或扩修文庙的记8篇,这说明封建社会对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浠水县就是因为有文庙,故千百年来文脉不断,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十分厚重的。

据县志记载,浠水从隋朝开县至清朝结束,共有状元1名,进士110名,举人418名。我想这些人中的90%应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们身上的故事,可以写出一部厚重的浠水教育史。

民国以后,新学开始,文庙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作为我县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家园,文庙并未完全老去,它任象一头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

文庙能保护下来,我们要感谢老县长白水田同志。知识分子出身的白水田是我县近代史上少有的有担当、有作为的领导之一,他不仅保护了文庙,而且身体力行,收集了大量文物捐给文庙。如今文庙作为湖北省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文庙、同时作为县级博物馆,能侪身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主要还是白县长的功劳。

文庙躲过了破四旧和“文革”等历史劫难,不能不说是奇迹。现在,他也是浠川八景中硕果仅存的景点了。

目前,我县正在进行一河两岸生态环境建设,笔者呼吁借机加大对文庙的修缮与保护,让文庙重新焕发出生机,成为一张文化名片,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关文章:

浠水某官媒将“暧”此字念作NuanNuan,是否羞煞东坡先生?

石泉,实名阎生权,1961年生,浠水阎河人。1978年赴西藏工作。曾历任行署秘书科科长,行署副秘书长兼受援办主任、地委常务副秘书长兼地直工委书记、专员助理兼经贸委主任、兼交通局党委书记等职。2009年从日喀则行署退休。

        比较关注经济理论和文化事业,曾主持一些经济课题研究,参与过《中国旅游大辞典》、《商业文化学》和《林芝区域文化丛书》等书籍的编写,兼任过日喀则文联筹委会主席,主持编辑《珠穆朗玛》和《绿雪》文学期刊(现改名《后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浠望之声】王进:新大桥老大桥,一二三四桥,缺文化又打搅!
【词语力量48】物华天宝
009文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地
一张百年前照片的传奇故事 大相岭下千年古镇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庙
新修府学文庙儒家思想传扬(附照片)——济南府学文庙观览简记
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示范岗”事迹材料(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