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生命的未来【复旦大学赵斌教授公开课】

我们马上要谈的最后一个话题,是有关未来的故事。但是,我们不得不首先,再次回到过去,理一理地球生命,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地球自从进入生命的进化轨道以来,已经大起大落,多次经历了生命爆发和灭绝过程。从地质历史上来看,生命进化的速度并不慢,特别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时,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几乎在两千多万年的时间内同时突然出现。这里产生的,一个带有伦理性意味的棘手问题是:如果进化会这么快地发生,并且物种数目很快可以恢复,我们为何还要担心物种灭绝呢?那么,回答这个问题的简单答案是,高度的生物多样性,仍需历经漫长的地质时间,并累积巨大的特有基因库。最富饶的生态系统,需历经数百万年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实现。更确切地说,只有少数新物种,能有机会进入新的适应区域,创造出,若干延伸多样性的惊人境界。

刚才讲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故事。那么,在地球上一些不同的区域,也一直在上演着生命的故事。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地区,人们相继发现了生命的踪迹。灼热的海底热泉、寒冷的两极、干旱的沙漠、黑暗的海底,到处都有生命的存在。这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似乎很顽强。

那么,人类能否,在密闭状态下,模拟一个环境条件,让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呢?于是,1991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座密闭的人工生态系统,开始了这个实验。为了与地球生态系统相区别,取名为“生物圈二号”。并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41995年二次进驻,开展了实验,结果令人遗憾。“海洋”来不及将多余的碳,以无机盐的形式固定下来,元素的化学循环失调,运行3年后,氧气浓度从21%下降到14%,CO2浓度猛增到79%;还有,物种关系也失调。由于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热带雨林植物,表现出异常强的光合能力,花粉传播动物消失,引入的25种脊椎动物中,有19种消失;同时,水循环失调, “荒漠”变成了“草原”。

生物圈二号的失败,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虽然生命个体很顽强,但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系统,却很脆弱。地球,目前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除了人工营造,人类还在不断寻找,那些生态环境最优的区域,但结果实在令人有些尴尬:答案居然是无人区。比如朝鲜半岛中部,和太平洋比基尼岛,都是曾经炮火连天和原子弹实验场,现在早已恢复了。

甚至,从生态学上的物种重要性来说,地球上如果没有人,无损大局,然而如果没有昆虫,则将大难临头。因为没有了昆虫,则许多有花植物,将无法传粉而绝种,其结果是,导致许多食草动物,将因食物匮乏而数量锐减,这又势必影响到食肉动物的生存,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必然导致一场生态灾难。简单地说,人类这个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不比昆虫更重要。但是,一个没有人的地球,我们再来讨论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地球生态系统,其实并不需要人类来保护,人类需要保护的是人类自己。

人类来到地球,也就是因为要更好的保护自己,就开始发展自己,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形态学、化学和生物学。我们也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大气气候系统,与其他地球物理系统,和文化系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地质年代。不仅如此,人类活动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地球,进入了太阳系。这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打上明显标记的地质年代。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而改造世界,这个改造是否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存呢?

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想谈那么久,也不想谈那么远的话题。那么回到地球,人类的改造和发展,究竟对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以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效应,作为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首先,是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其次,是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遮住太阳光进入地球,这个叫阳伞效应;泄漏在海洋上的油,抑制水分蒸发,引起海水、海面空气升温,这称为沙漠化效应;城市的大气污染,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热岛效应;以及因为水库的热容量大,使水库及附近地区气温升高,温差减小,降水发生变化的湖泊效应。最后的结果,我们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人类,已经将自己的改造活动,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地球物理作用力。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地球是否已经被逼到了极限,或者,地球究竟能养得起多少人?粗略估计并不难,但答案并非固定的,因为我们必须视三种情况而定:首先,地球需要支持多久;再者,资源分配要做到多平均;还有就是,大多数人希望达到的生活质量有多高。因此,在预测世界的未来时,考虑的因素不同,对未来看的远近也不同,我们对非人类生物的重视程度就会不同。

刚才说到的非人类生物,也就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这也涉及,我们之前课程中所讨论的,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其他生物,是否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呢?人们的反应可能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除非影响到人类,否则都不必在意;第二种,是感情中心论(pathocentrism),也就是说,与生俱来的各种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第三种,则是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其实,这三种观点,乍看起来,有很大差异,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常常是一致的,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其实,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之间,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经济学家认为,两个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将一个原本荒凉,且不适合居住的世界,翻转成一座花园。地球注定要被人类掌控。在前进的当口,我们终能缓和,并扭转之前所造成的伤害与紊乱。生态学家认为,地球是有限的,而且它的环境,也愈来愈脆弱,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和社会进步,对环境资源的倚赖,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真实意义。我们应该,把自然资源列为长期考虑的因素,而非只考虑产品,和货币的生产量。可见,我们当前的世界,正是在二者的权衡中发展。

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一方面加速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也让存在数十亿年之久的物种加快灭绝。但是底线为何,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的看法,却大相径庭。简单地说,人类已经踏入了环境世纪,那么人们在不久的未来是否会遇到一个瓶颈。现在,依靠科学与技术,再加上远见与勇气,人类是否能通过这个瓶颈?接下来,我将介绍几个著名的人物,及其他们的思想。也许,我们能从中领略一些什么。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爱德华·威尔逊,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社会学”之父,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者。更主要地,他是一个极会讲故事的人。威尔逊对生命的未来并未绝望,他坚信人类对自然界本能的生命之爱,书中列举了大量有关政府、民间组织,与科学技术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勾勒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他这本书,已经由多位中国的生态学家翻译成中文,并在多家出版社出版。这里显示的是两套代表性的中文译本。

有趣的是,另外一位科学家,也写了一本中文译名为《生命的未来》的专著,但该书的英文名是Life at the speed of light,直译,应该是“以光速运行的生命” 。该书的作者克雷格·文特尔,号称“人造生命之父”,他是基因测序领域的“科学狂人”。他认为,未来我们可以根据计算机设计来合成DNA,创造出新生命!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不久之后,这些设计出来的细胞和有机体,就能够制造出生物燃料、分解污染物质、生产全新的药物,甚至在地球上,重建外星球的生命形式,或者以光速将人类送到外星球上。

也就是这个克雷格·文特尔,2010年5月20日(这个日期不错),他领导下的文特尔研究所宣布,他们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以计算机为父母的,可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取名为“辛西娅”(Synthia)。

第三本书,是《富足》,作者是彼得·戴曼迪斯,他是X大奖及奇点大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知名的未来学家。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是试图“以过去的经验,当今的技术,解决未来的问题”,这其实并不是面向未来的策略。而该书作者 “坚信科技会让未来更美好”,倡导“拥抱即将到来的技术,改善现实问题”。但是,他对未来的许多畅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充满底气的。他认为,曾经的行星边界理念,忽略了局域、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最适环境界限,也忽视了人类可能产生的非凡创造力。

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了面向解决方案的《巴黎协定》,它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务实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体现了技术体系下的“气候公正”。其实,这正是《富足》中,有关“能源”的章节所述的场景。这次气候峰会后,全球各地开展了许多新型技术方案,许多能在《富足》这本书中找到原型。然而,此书是在2012年写作完成的,不得不让人佩服《富足》这本书作者的高瞻远瞩。

举个例子来说,地球降温计划就是《巴黎协定》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务实的案例。是控温2℃还是1.5℃的问题。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毫无疑问,世界上一些低洼岛屿将会消失。虽然一些气候科学家认为,控温1.5℃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乐观人士认为,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只是有一点必须清楚: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一个能够直接从大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负碳排放”行业。如何建立负碳行业呢,《富足》这本书中也给出了不少案例。

最后,我们来看看曾提出那个著名的“盖亚假说”的 洛夫洛克(lovelock)。2014年,已经95岁高龄的洛夫洛克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奔向未来的艰难旅行:盖亚的下一轮进化》 。根据他的认识,以前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将人类与盖亚对立起来,夸大了人类活动的消极作用,而人类意识的积极意义,并没有得到关注。一旦把二者结合起来,那么盖亚就充满了智慧和远见卓识,以及对生存目的的追求。比如,人类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干预,保护地球免受各种危害。于是,他对未来的智能生命又开始设想了。

那么,他所说的,这未来的智能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洛夫洛克想到了,人类与电子元件的合并, 形成电子人世界, 使用生物和人工智能,来感知和调节地球的状态。那个时候,湿的有机生命,会被干的电子生命所取代,能够更好地应付,过于炎热的太阳。他甚至设想, 这样的人造生命形式,其“进化”速度,远远超越于目前的人类, 因为电子信息比神经元传输更快, 而且可以进行智慧改造。不得不承认,洛夫洛克具有非凡的思想, 他可以在各种话题之间凭直觉跳来跳去,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跟不上他的思维。很明显,他有关电子人的设想,真的是异常有趣的事儿。

可见,各路大佬们对未来总体上是乐观的,是充满信心的,但仅有信心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明确我们人类目前碰到的问题,正视我们面临的困难。我们的未来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非一帆风顺,这并非我们悲观的理由,相反,它应该成为我们,更加小心呵护我们未来世界的动力,且行且珍惜!有关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话题,我们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代生物科学导论这门课呢,到此也全部结束了。希望你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获得了真正的知识增量。同学们,再次感谢你的关注和坚持。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以生命呵护生命
2.1.1 生命多样性
为生物多样性而喝彩
保护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
2016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