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黄芩汤

第六十九方——黄芩汤

少阳十二 入阳明去路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于黄芩汤内加半夏、生姜,余依黄芩汤服法

太阳与少阳合病,少阳经气郁而克戊土,土病而下脘不容,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1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是胆木克胃,胃腑不容,下利亡津,与黄芩汤,补中而泻火也。下利亡津,此是少阳经病,传阳明胃腑,用黄芩汤,补中泻火,调和胆胃,不成腑实。

2  若呕者,是胃气上逆,黄芩加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也。

3  胃为阳腑,而主下降。少阳病,则胆木克胃,胃腑不容,则下利亡津,胃气不降,则见呕吐。黄芩汤与加半夏生姜,调合胆胃,量身订做。

沈学生,男,13岁。症状:腹痛下利,日三五行,有红白黏液,脉弦舌红,苔薄。诊为少阳胆热乘于肠胃,迫其阴液下注。为疏:黄芩三钱,白芍六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服二剂而下利、腹痛俱除。(《伤寒挈要》)经方直解》《经方治经验录

2下利——荒木医案

28岁妇女。忽然发热恶寒,头痛,下利腹痛,渴而欲饮。下腹胀略重,下利次数频频增加。与桂枝加芍药汤无效,下利愈甚,里急后重,与黄芩汤,立刻痊愈。(荒木性饮氏《古方药囊》《临床汉方应用解说

论:忽发热、恶寒、头痛者,此下利者,一定外感之来路。下利者胃不容,腹痛者,肝脾从陷。用桂枝加芍药汤,以为此是太阴病,桂枝解太阳外寒,芍药解太阴腹痛,反下利愈甚,里急后重,与黄芩汤,泻相火上炎之热,降甲木之上逆,芍药疏乙木而止腹痛。

黄芩汤,太少合病,胆木克土之病,为什么症是里急后重,下利腹痛,肝脾下陷之证。这很容易被迷惑,而误用白头翁汤。用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阴不愈者,此属少阳甲木之病也。太少合病,而治太阴,所以不愈。黄芩汤,少阳甲木之方也。外感则头痛寒热,火逆则渴,胃腑不容,则下利也。为什么腹痛,正是腹痛,此才误辨为太阴病。

3急性结肠炎——矢数道明医案

67岁老年妇女。数日前食铿鱼生肉片,翌日呕吐下利数次,感觉腹痛,里急后重,下粘血样大便。脉略沉迟,舌有白苔,心下宿满,左下腹触及索状物,有压痛。诊时无热,当日下利3次,混有粘血,疲乏无力。与黄芩汤,翌日精神转佳,服用3日,诸症痊愈。4日再服,反而便秘,服用三黄锭,大便通畅。《临床汉方应用解说

论:这个是伤食导致的呕吐与下利。里急后重,脉略沉迟,这都是内虚下陷证,舌有白苔,心下宿满,这是上逆不降证。心下宿满,此就是痞证,痞为结热,黄芩汤,泻其痞热。腹有条索状物,是腹之弦急,还是大肠中硬屎?此病下利数次,不可能是硬屎。但沉迟,心下满,腹硬,又像是宿食证,没看懂。

4协热下利——刑锡波医案

骆某,男,39岁,工人。病史:因饮食不节腹痛便泻,小便赤涩,心中烦热,排泄之便热气灼肛,脉象沉滑,舌燥少津。余以协热下利治之,予加味黄芩汤。辨证:协热下利治法:清热止利,和中止痛。处方:白芍15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枳壳10克。

服药3剂,小便清长,大便泻亦减轻。后以清热导滞之剂,调理而愈。《刑锡波医案集 

5腹痛水泻——刑锡波医案

罗某,女,21岁,学生。病史:因饮食不节,当风露宿,诱发腹痛,下利水泻无度,心烦厌食,恶心,头眩。赴某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肠炎,予磺胺药,连服数次,而腹痛水泻不见减轻。腹部阵痛,便泻每日十六七次,口燥心烦,饮食无味,小便短赤。邀余诊治,其脉沉弦而数,舌苔黄腻。脉症相参,此即中医所谓协热下利,因以加味黄芩汤予之。辨证:协热下利。治法:清热止利,和中止痛。处方:黄芩12克,白芍18克,猪苓10克,茯苓12克,生薏苡仁15克,泽泻10克,藿香10克,甘草3克。

服药2剂后,腹痛减,而便泻亦轻,小便通畅。后以清热利水止泻之剂,调理而愈。《刑锡波医案集

论:每日腹泻十六七次,这样的腹泻,都不是虚证,而是郁证。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腹泻腹痛下利,当是脾胃之土虚,与肝胆之木贼互搏。黄芩泻甲木之火热,芍药疏乙木之郁竭,甘草建中。调和土木,当是此意。

    师解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下利用黄芩汤,而加猪苓,泽泻,茯苓,泻水之药,是不是有悖于方义。猪苓汤提纲,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为何用后小便通畅,又为何治愈?虽然目前还不是阳明病。此就是脾胃湿寒病,而用黄芩只是除上焦之烦热而已,降上逆之火。(再修)

6烦闷腹泻——刘绍武医案

张某,女,36岁,山西大同人。患者是盲人,19725月求医。自诉胸中满闷,烦躁,时有阵阵发热,全身烧灼难忍,咽痛口苦,小便黄赤,平素食冷则肚胀、腹泻,食热则头昏、失眠。曾先后在几个医院诊治,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此次来诊,检查舌质红绛,苔薄微黄,脉滑而数。诊为少阳病,处以黄芩汤。黄芩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患者回旅馆后,他人告知其方中仅有五味药,患者弃方不用,巧遇一大夫,劝其可试,勉强取药煎服。一剂症状大减,再剂胸烦消失,又服四剂,诸症尽退,数日后,患者欢欣而告而别。(《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在黄芩汤中加入柴胡,为刘绍武老中医所创。其辨证要点为胸满,烦热,舌质红赤,小便色黄。刘老先生认为,本方加入柴胡,能助机体之枢转以去郁热,使邪有所去。经方直解

:脉滑数者,滑为阳浮不降,阳无阴翕,则脉见滑,数为相火不降。滑数者,阳火上逆不降之象也。黄芩汤,泻火降逆,疏木培土。

7腹痛腹泻——姬元璋医案

刘某,男,28岁,农民,1984812日初诊。冒暑田间劳作,热极冷饮,突然恶寒发热,体温38.5℃,口苦咽干,腹泻腹痛,脉弦洪而数。治予黄芩汤:黄芩20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大枣12枚。结果:1剂而热退泻止。

腹泻,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痢疾见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宜更加大黄。解读张仲景医学

论:本案热极冷饮,因而伤胃,少阳经气不降,则发寒热,口苦咽干也。脉弦洪数,弦为少阳,数为火逆,洪是什么意思?

黄芩汤医案,全都是下利。《金匮》呕利篇,为何没有收录此方。

8泄泻——袁桂生医案

王姓妇,年五十余。夏间突患泄泻,暴注下迫,一日夜二十余次,发热口渴,胸闷腹痛,舌苔黄腻,脉数,溲热。盖暑湿蕴伏,肠胃中兼有宿滞,火性急速,故暴注下迫也。患者闻之曰:真名医也。今年家中经济困难,故将楼下房屋赁租于人,自居楼上,亢热非常,自知受暑云云。遂用黄芩汤加连翘、薏苡仁、六一散、佩兰、枳壳,一剂热退利减,二剂痊愈。(《袁桂生医案》)经方研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气不和症治医案【467期】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经方大师胡希恕告诉您胃肠疾病的证治规律
【胡希恕:胃肠病】
万世治利之祖方——黄芩汤
147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肠胃炎引起的下利 腹痛 恶心(第186条)-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