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附子汤——风湿痹证,腰痛背痛,下肢痿证

30浑身骨痛

某氏,病十余日。初恶寒发热,续则先寒后热,如症状,浑身骨痛,咳嗽黄痰,不大便,卧汗。前医或谓温病,或谓疟疾,杂药乱投,病益剧。遂身热不休,虽不恶风寒,而不能去衣被,昏睡,默默不言不食,日晡颧赤,舌上黄白滑苔,其脉沉微。师曰:“脉沉微,但欲寐,少阴证也;咳嗽,少阴寒水也;两颧赤,戴阳也。”投以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一服而人事清醒,热退。再服而咳嗽止,但骨仍疼痛,改用附子汤而愈。(《广东中医》1963年1期36页)《经方研习》

31风湿痹证

唐某某,女,32岁。1990年9月9日上午初诊:患风湿痹证。左腰腿硬痛已四五年。腰痛有沉重感,近年且右膝关节酸胀痛甚,怯寒易感,舌苔白黄而腻,脉沉迟弱。投以附子汤加味:熟附子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云苓30克,炒白芍3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葛根5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3剂。

9月15日上午二诊:腰腿痛明显减轻,(腿痛减半,腰痛减三分之一),过去不能平卧,现在可以平卧1小时左右、硬感稍有转软,大便成条色黄,守上方再进6剂。

9月24日下午二诊:腰腿痛基本解除,硬感转软,可以平卧二三小时,现惟右臀部在卧压时微痛,否则不痛,近又感热恶风寒,鼻塞流涕,昨今好转,未影响腰腿痛,守上方加重桂枝为30克,再加黄芪50克,防风30克,再进5剂而愈。(王鱼门,万生友医案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51)《名医经方验案》

32痹病——金广辉医案

段某,女,59岁,2013年5月22日初诊。去年夏天暑热较重,汗出不断,故常电风扇吹风,起初身体无不适,后渐觉腰背遇风寒则痛,右脚隐痛,睡觉时腿脚抽筋,未加注意。至10月1日天气渐凉,自觉腰背酸痛、遇寒加剧,且痛连左侧胸胁。曾诊断为风湿病、冠心病心绞痛等。药用万通筋骨片、钙片、各种维生素、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等治疗,效果不显。近月腰背发凉、腰胁痛加重来诊。诊见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发白稀疏,脊背胸椎指压痛,腰背痛连及左胸胁部。舌淡红,苔白水滑,脉沉缓。心电图正常,血尿常规、风湿三项正常。既往有颈胸腰椎骨质增生病史。

中医诊断:痹病(少阴阳虚,寒湿凝滞)。西医诊断:颈胸腰椎骨质增生病;肋间神经痛;腰背筋膜炎。治则:温经散寒,扶阳除湿。处方:附子15g(先煎),白芍40g,甘草20g,麻黄12g,桂枝12g,鹿角片12g,仙茅15g,仙灵脾20g,川续断40g,桑寄生40g,羌活40g,龙骨40g(先煎),牡蛎40g(先煎),枳壳10g,3剂,水煎,日1剂,分3次温服。另加院内制剂通络止痛胶囊(制马前子、地龙、土鳖虫等组成),每次3粒,日3次服。再配合多种维生素口服。

5月25日二诊:药后背怕风寒等症大减,无汗出,唯昨日服汤药时突觉舌麻,2小时后消失。现仍感觉右脚走路多时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上方白芍加至50g,另加防己15g,3剂,水煎,日1剂,分3次温服。

7月11日三诊;症状均消失,为巩固疗效要求开中成药。服半个月后,遂处以本院专治风湿骨质增生系列药:强力骨痹丸5gx50袋,日3袋;通络止痛胶囊20粒×7盒,日9粒,分3次服。《经方临证实践录》

33痹证——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41岁。1961年7月3日初诊。胃痛已两年,近半年来加剧,发作转频,每餐食少,恶性贫血,羸瘦,弱于行步。经治稍愈,常便秘,须三四日一行;近日来每夜感左半身麻痹、骨节疼痛,彻夜难眠,头晕心悸,面眺唇淡,手足寒冷,舌苔淡薄,脉沉细弱。方用炮附子15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

服药一剂,痹除痛减,头晕、心悸亦减,大便畅行。继服三剂而痛止。(张志民,《伤寒论方运用法》)《伤寒掣要》

34腰困——武永军医案

王某,男,80岁。首诊:2016年8月9日。主诉:腰困伴双下肢酸冷1年,加重1月。脉证:既往冠心病史5年。眼科眼底检查示:黄斑病变。刻下症见视物不清,眼睑微红,大便不畅,腰困,双下肢酸冷麻木,但欲寐,足部冷,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方证:附子汤。处方:茯苓15g、生白芍10g、焦白术15g、附子6g、党参6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服。

2016年8月11日,其子来电诉:口服上方后自觉下肢如蚁虫行,有微热感,口中微麻,担心老人年迈,恐药力过甚,故嘱其每两日服用1剂,1日1次,每晚口服。

二诊:2016年8月30日。脉证:患者服药后双下肢发热,小腿酸困明显减轻,大便日1行,无明显不适,足冷症状消失。方证:附子汤。处方:茯苓15g、生白芍10g、焦白术15g、附子6g、党参6g,10剂,水煎服,2日1剂,分早晚服,并嘱其防寒保暖、禁生冷。《门氏中医经方传承实录》

35督脉背痛——赵守真医案

刘道生,患背冷如冰,脊骨不可按摩,虽衣重袭不暖,四时皆然,而饮食工作则如故。医有作风寒治者,有作肾虚治者,甚至作痰饮治者,且曾用针灸治疗数月,均不效,历有年矣。今冬彼来城视兄,其兄道衡与余友善,邀为诊治,详述致病经过。诊其脉沉而细微,背冷脊疼如昔。盖背为督脉所行,《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伤寒论·少阴篇》亦云:“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于汤主之。'又曰:“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此属阳虚湿重之方证,恰与本病相符,即书原方与服;附子五钱芍药三钱白术三钱党参四钱茯苓三钱。四剂,病未改善,沉思是证是药,当属不谬,其所以疗效不高者,药力之末足欤?

又嘱再服四剂,每次加吞金液丹一钱,一日两次,仍未减轻,乃于原方加鹿胶三钟、破故纸、枸杞、狗脊、千年健各四钱。外用紫金桂附膏(中药店有售)溶化于方形布块成一圆圈,中置白砒细末一钱,烘热贴背心冷处。又服药三剂,寒痛均减。惟贴处起粟形作痒,知为胶药砒末之力居多,不再服药,专用膏药贴如前法,五日一换,半月证状消失,欣然还乡。《三家医案》《赵守真治验回忆录》

论:金液丹,是《扁鹊心书》里面一个扶阳的方子,就是硫磺一味,火炼一天之后,做成药丸。作者为宋代者、窦材,言能治一切阳虚阴寒之病。

36风湿病——荒木性次氏(日本)

35岁妇女。自数日前右手腕疼痛,可见微肿,活动不便,对其肿处需小心,触之即痛甚。食欲如故,亦无口渴。身体比平时略重,心情不佳。不发热,大便正常,小便略少,脉沉,与附子汤,3日痊愈。(荒木性次氏《古方药囊》)《汉方临床应用解说》

37风湿关节炎——姜春华医案

黄某,男,49岁。患风湿关节炎已7年,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得暖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心背后常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辨证为寒痹,以附子汤加减:附子9克党参9克茯苓12克 白术12克芍药9克桂枝9克 黄芪15克方7剂

按:本例辨证为寒痹,病程已久,故以附子汤加黄芪温阳益气以扶正;参、芪与苓、术同用,益气利尿,可消肿;附子、桂枝同用,温通血脉,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可改善心背冷感。药后,痛势减轻,浮肿及心背冷感均有好转。《经方发挥与应用》《经方治痹》

38痿证——李培生医案

李某某,男,52岁,初诊日期1962年7月。下肢缓纵不随,不能起床,已有年余,久服四妙、虎潜之类方药无效。今上肢又渐露软弱无力之象,小便有时失禁而不能自止大便二三日一行而无所苦,舌淡,脉虚,拟温补肾阳、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法。处方用:附子汤加酥炙虎骨、制龟板、鹿角霜、大云、炒杜仲、蒸牛膝、桑寄生,并加大活络丹吞服。服药三月,小便失禁已止,肢体稍感有力,但仍卧床不起。

续与前方,每服并吞龙马自来丹分许(油炸马钱子、地龙),并嘱其配合针灸、按摩治疗。至次年七月来诊,已能扶杖而行。[湖北中医杂志1980,(5):23]

按语:肝主筋,肾主骨,阳气虚衰而不能温煦,阴液亏乏而不能濡养,阴阳俱虚,筋骨失荣,可导致肢体弛纵不收之接证。由附子汤加强壮筋骨,通行经络之品,可以治疗本证。《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39淋证——刘二亮医案

王某,女,50余岁。三十多岁时患急性膀胱炎,经西医输液治愈后,每年必复发,复发后需输液半月方愈。前天又复发,正好偶遇我,我劝其服中药治疗,以除根不复发。诊见面色灰暗,脉弱,右寸尺两脉几乎不见,舌淡苔白。小腹胀痛,小便频、色黄而浑,腰酸,平常不能承重物,稍用力则小腹胀满不舒。

中医诊断:淋证。西医诊断:膀胱炎。处方:附子15g(先煎),茯苓10g,白术10g,白芍15g,党参15g,黄芪20g,益母草10g,黄柏10g,干姜5g,升麻5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日1剂。

后遇见后言,药服1剂即病证全消。

按语:此症虽西医诊为膀胱炎,然实乃肺肾同虚、膀胱气化不利、精气下泄所致,治以温阳补气,以助气化。此病西医一味消炎,抗菌,利尿,故疗效不好。《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右脉不见,此是脉沉之义,或脉伏之义,脉来附骨也。小便频者,也是下焦虚寒,不能制水也。风木疏泄,则见腹痛尿频也。

40遗尿——朱广仁医案

李某,女,29岁,社员。1969年3月6日初诊。元阴素虚,兼产后失于调摄,渐觉气短神疲,腰酸肢冷,纳少乏力,溺频且余沥不尽。后诸证加重,常于寐中遗漏,曾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无效,连服桑螵蛸散、缩泉丸,效亦不显。至笔者诊时,几乎每晚入寐即遗,溺已稍寐复遗,甚则昼日见流水时也自遗,诚苦恼之至矣。患者精神萎靡,恍惚自汗,诊其脉沉而细紧,舌淡苔灰黑。问曰:'腰脊少腹寒凉否?”答曰:“如冰浸然。”遂命笔疏方:制附子15克,人参(单煎)9克,炒白术15克,覆盆子18克,桑螵蛸15克。6剂。

二诊:腰酸寒凉减,昼日仅遗1次,夜遗似仍如故。诊脉象稍紧,原方增加附子至24克,加鱼鳔胶(烊化)9克。6剂。

三诊:共服18剂,遗尿已减,数日1次,苔转灰白,守方再服9剂。四诊:遗止,但尚有溺尿余沥之状。上方加鹿角胶、龟甲胶配丸剂,服用3个月。两年后因患他病来诊时告之,一直未曾复遗。(朱广仁.附子汤临床举隅.辽宁中医,1980,2:13)

按:产后肾气不固、州都失约,则腰腹寒凉,遗尿夜重。故一方面用附子与人参、白术重剂相伍拯扶元阳以制水湿之溢;一方面加覆盆子、桑螵蛸补肾固涩以止小便之遗,连服数剂而效。后以上方合龟鹿二仙胶化裁善后。《经方临证集要》

论:脉沉细紧,此为内寒,舌淡无热,苔为水黑,此是火败阳亡之象。此遗尿者,肾寒失藏也。典型的下焦虚寒,不能制水。肾司二便,寒则失藏,肾主收藏,寒则风动,风木疏泄,肾家失藏。膀胱虚则遗溺,实则闭癃,虚实者,皆因于肾阳之虚。膀胱虚寒,因肾阳亡,膀胱热实,因风木疏泄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少阴病(表阴证)医案
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的体会.pdf-2021-04-29-07-13-08-824
桂枝芍药知母汤【3】
桂枝芍药知母汤---讨论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寒湿痛,心烦无汗体水肿
带下病带下量特多很烦人?能用傅青主完带汤治?分享医生临床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