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甘草附子汤,典型医案
userphoto

2022.12.01 四川

关注

第一百零七方——甘草附子汤

湿病九
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 附子二枚,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湿流关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气道郁阻,皮毛蒸泄,则汗出气短。阳郁不达,而生表寒,则恶风不欲去衣。湿气痹塞,经络不通,则身微肿。甘草附子汤,温脾胃而通经络,则风湿泄矣。湿病义详《金匮》。
1 外寒伤闭,则风湿相抟。湿流关节,则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风与湿者,皆为内邪,因于水寒,则木陷生风,而土虚生湿;因于外寒表闭,而风湿相抟也。(湿邪若能外出为汗,则不能内侵关节,而为湿痹。对比《金匮》中风之理,若风能外泄,则不能内中,则病中风。湿痹与中风者,皆有外寒之闭,则风湿内中与相抟也)。
外有表闭,内有湿阻,则肺气不降,所以短气,而经阳郁蒸,则见汗出。小便不利,知为湿痹。阳郁不达,是卫虚而恶寒,所以恶风(寒)不欲去衣。或湿气痹塞,经络不通,营卫不利,则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附子温内寒,桂枝和表里,白术燥土湿,则风湿泻,经络通而痹痛止。
2 桂枝通经解肌,汗出湿泻,白术利其小便,燥土泻湿,湿有泻路,则不侵关节。附子,温燥脾肾,绝湿寒之本。水温土燥,木气升达,阳回之风,外泻汗出,内利小便,湿气外泄,则病愈也。
湿病十一2 《金匮》卷四,湿病
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提纲与上相同)

1真心痛——黄道富医案

林某,女,55岁,198496日初诊。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前区疼痛,胸中闭塞,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感寒更甚,气逆痞满,心悸,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四肢冷痛,尤以左臂内侧骨节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小便不利,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沉迟。心电图查检ST段下降。此风湿相搏,日久不愈,邪从寒化,累及心阳,上焦之清阳不宣,中焦之浊阴上逆。主以宣畅心阳、通降胃浊之法。处方:炙甘草、元胡、薤白各15克,炮附子、白术各10克,桂枝6克。
7剂,汗出恶风已止,关节冷痛减轻,胸痛若失。继以前方为汤,朱砂养心丸成药常服,善自调理。1年后随访,已能参加一般家务劳动。[陕西中医1990,(3):126]
按:《医门法律》云:“胸痹总由阳虚,故阴得乘之。”甘草附子汤中附子辛热助阳,桂枝辛温通阳,二药合之,振奋阳气,以散阴寒之邪;甘草、白术补土培中,以提防下焦阴寒上乘。又恐本方宽胸理气之力不足,故加薤白、元胡以助之。本方虽无治胸痹之记载,然有治胸痹之契机,径用不疑,果获大验。《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仲景病案学》《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阴寒下盛,脾胃中虚,则浊阴上填清阳之地,所以胸中闭寒。寒邪逆冲,凌逼心君,故心背彻痛,此是胸痹乌头赤石脂丸的病理。骨节掣痛者,是胸痹合于湿痹。皆因下寒之伤,中虚则湿盛,上凌则胸痹。合于薤白,破壅而通阳。

6风湿痹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三十二岁。初诊: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养鸭为业,经常下水,患风湿痛七年,时发作。此次风湿痛发作已七天,以左边肩、腰、髋、膝各关节疼痛最剧,近之则大声呼痛,极度敏感,但不红肿,左手足不能上举,各肋骨及脊柱骨亦酸痛;扁桃体红肿,渴喜热饮,饮热汤后全身汗出淋漓,气促,小便短少,微发热(37.4℃),舌苔薄白,脉沉细数。方用:炮附子10克、白术6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服一剂。
二诊:六月三十日。热退(36.7℃),各关节痛减,各肋骨及脊柱骨亦不痛,小便仍少。原方续服两剂。
三诊:七月二日。患者来诊时呈现全身僵直,就座时头项强直向前,不能俯仰,亦不愿左右转动,各关节痛又发作,微发(37.6℃),汗出恶风,舌苔又现白腻,脉浮数。昨晨销假上工,下午收工后,热渴汗出,汲井水从头淋浴,并饮井水。初感凉快,继则悚然恶寒,皮肉粟起。入夜烦热不适,因于庭前纳凉,不觉入寐。醒来已五更,寒意加重。头痛,骨节痛又作。此乃新感外邪,引动宿疾。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宜桂枝加葛根汤:葛根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12枚。服两剂。
四诊:七月四日。药后各症均已好转。惟各关节仍痛,再服初诊方而倍其量:炮附子20克、白术9克、桂枝24克、炙甘草12克。服一剂。
五诊:七月五日。药后颇效,左手足能自由活动。续服一剂而停药。《伤寒论方运用法》

7全身关节作痛——矢数道明医案

40岁妇女,约20日前发病。主诉全身关节作痛,尤以右膝关节、右肘关节、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更甚,不能小动,在草垫上走路之时也不能耐受疼痛。右膝肿胀,其大如头,痛不可近。因右肘及腕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诊脉。上半身多汗,下半身干燥,微恶风,关门,卷在被褥内。体温39℃脉弱,颜面微青,似无高热。小便不利,1日仅1次,大便秘结,81行,质硬。渴欲冷饮。腹壁软弱,舌中央苔黑湿润,手足微凉。
虽曾考虑猪苓汤、白虎加人参汤。但脉弱与体温不相称,据自汗恶风,不觉发热,面色青,苔黑湿润,腹壁虚软等症状诊为阴证。此证最适合用甘草附子汤,予附子10.9g。服药后大便通畅,左侧关节疼痛增加,但右侧稍缓解,发汗甚多。第3日体温39℃,发汗如雨,被为之而湿。发汗中疼痛若失,6日内小便通利,关节痛解,体温38℃。附子量增至2.5g,第9日已热退,关节痛全止,再服本方20日,以后服舒筋立安散两个月,毫无后遗症,完全治愈。出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经方一剂起沉疴》

李克绍

8背恶寒——藤平健医案

听日本医师医学讲座回家,突然连续喷嚏十余次,伴有流清涕。每诊一患者,一次鼻涕。
背显著恶寒,虽多加毛衣仍发冷,恶寒不除。不久出现感冒声,脉浮弱、足冷。
以前,如此流大量清鼻涕时,按小青龙汤“吐涎沫”之意,服用该方,立即治愈,但此次服用同样的药无效。与前不同之处,今次有背恶寒,故改用小青龙汤加附子1克,全无反应。翌日病情相同,流泪更甚,似有水毒溢出之感,脊背寒冷如故。脊背如有水流,头痛加剧。
1个月以前,诊一妇女背恶寒之虚证,用甘草附子汤完全治愈。虽无骨节烦疼及汗出气短,但“恶风不欲去衣”,“更有气逆上冲”,遂即作附子甘草汤,用附子1克,初服量,20分钟后;不再流稀涕,约1小时好转,背恶寒减轻,服尽余药,正午时全部症状痊愈。(藤平健氏《汉方临床》1112号)《汉方临床应用解说》

34历节闭经——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二十四岁。初诊:一九六一年一月四日。患者情志抑郁,闭经两年。去冬卧处潮湿,渐下青带,至今益多,质稀气腥。一月前感两足趾、踝及两手指酸痛如刀刺,不能屈伸;后并延及腰背部。近日来痛至夜间不能入睡。面目及手足背微肿。腹胀满,步履蹒跚,恶风,上唇紫色,小便淋涩。舌苔薄,脉沉细而弦
患者之主证为风湿。浮肿、清带、小便淋涩及手足关节痛、腰背痛皆以风湿故。闭经与情志抑郁有关,是瘤疾;风湿系卒疾。当先治风湿,后治闭经,宜甘草附子汤。参《医宗金鉴》治青带法,加防风、栀子:炮附子10克、苍术6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防风10克、栀子10克、吴茱萸10克。服两剂。
二诊:一月六日。药后颇有效,手足各关节疼痛减轻大半,腰背痛除,夜能安睡。面目手足肿消十之九。清带减少大半。小便不涩痛,上唇转红色,脉转浮而略数。因嘱原方再服三剂,于是面目手足浮肿全消,青带除,各关节痛止。后用千金柴胡汤及《金匮要略》温经汤轮服,治其闭经。三月之后月经来潮。《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卧湿寒之处而伤经阳。脉沉细而弦,是本虚而内寒。外寒合于内湿,则发湿痹。甘草附子汤,治内外之寒。

35产后痹——张琪医案

一少妇下肢痛畏寒,据云得之于产后,虽盛夏季节下肢亦感似风吹样,久经治疗未效。用甘草附子汤加牛膝15g,附子初用15g,稍效,继则加量,最后加至30g,连进30余剂而愈。可见附子为温经散寒、通阳止痛之唯一有效药物。附子煎法皆须先煎40~60分钟,以减其毒性,然后再下他药。
按:借鉴《伤寒论》中治疗痹病方剂桂枝附子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的精髓,运用附子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之痹证。偏于寒者以附子祛寒止痛;寒热夹杂者,附子与清热药合用,每收佳效。张琪,张琪临证经验荟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2.4647。《经方治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悬解》论湿病
《金匮悬解》桂枝加白术汤
湿病经方论治
李今庸,甘草附子汤,湿病,表虚汗出。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之邪并重
风湿关节肿大,甘草附子汤
【关节病良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