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方赏释:大补阴丸
userphoto

2023.02.08 四川

关注

大补阴丸

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各120g)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各180g)

【原方证治】《丹溪心法》卷三:“大补阴丸降阴火,补肾水。”

【制方背景】

1.养阴疗法的发展受阻

养阴疗法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该书对阴液(包括精、津、液、血、髓等五种体液)的来源、性状分布及生理功能等,作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世养阴学说奠定了“阴阳互根”、“阴阳平衡”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养阴”的临床应用作了初步发挥,反复指出误汗、误下或妄用热疗(包括灸法和火针)可以因耗伤人体“阴液”而造成种种难治的“坏症”,并创立了“急下存阴”、“釜底抽薪”等疗法来保存人体的“阴液”,为后世医家的养阴疗法作出了贡献[5]。养阴疗法的发展在唐宋时期受到一定的阻碍,有两大因素:一方面当时的很多医生为了迎合士大夫盛行炼丹温补的风气,多用温补辛燥之药治病;另一方面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盛行两百多年密切相关,书中大多数方药偏于芳香温燥,且是比较固定的成方,不利于灵活加减,容易造成滥用温燥,损伤阴液的弊端。

2.地域和气候的影响

丹溪生于南方,湿热之气盛行,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之大旨,他认为:“西北地气常实,阳易亏,北方治病宜温。······东南天道常盈,湿热气盛,相火易动,阴易亏。”故主张“南方治病宜清”。东垣虽提到这一点,但极少有这一方面的理论、治法。因此,丹溪养阴的理论认识和治法,补充了东垣之不足。

【制方要旨】

大补阴丸是丹溪依据“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的理论所创立的滋阴降火代表方剂。本方原名为“大补丸”,《医学正传》卷三根据本方重在滋阴保精,配以血肉有情之品,滋阴之力较强,故更名为“大补阴丸”,并沿用至今。

本方作为滋补肾阴,壮水制火之剂,对于房劳过度,肾阴耗伤,相火亢旺,孤阳妄行之证,可收良效。方中熟地益髓填精;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擅补精血,又可潜阳,二药重用,大补真阴,乃丹溪对东垣“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而泻其火邪”的继承和发展。黄柏、知母清热泻火,滋水凉金,泻火保阴以治其标,并助君药滋润之功,同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深受东垣创制滋肾丸的影响:滋肾丸用于下焦湿热,小便淋闭不通之证,方中黄柏苦寒泻火为主,配以知母滋润养阴为辅,反佐肉桂辛热温阳,助膀胱气化,共收清化湿热之功。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归原,不知以知柏平阴秘阳,举世皆蒙其误,故震亨特立补阴之论,以辟以火济火之非,而未达其旨者,从而非之,良可叹也”,丹溪将本用于清化外来的湿热之邪的组合药对“知母、黄柏”扩大到治疗内在亢盛之相火,是一个重大发展,对后世临床也影响深远,正如唐宗海所说:“苦寒之品,能大伐生气,亦能大补生气,盖阴虚火旺,非此不足以泻火养阴。”以猪脊髓、蜂蜜为丸,取其血肉甘润之质,以髓补髓,能通肾命,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和“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而治其本。猪脊髓、蜂蜜既助君药滋补精髓,又兼制黄柏之苦燥,用为佐使。诸药合用,阴足火自清,火清阴自复,本固源清,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用熟地与龟甲滋阴,配伍黄柏、知母苦寒泻火,培本清源,标本兼顾,滋阴培本为主,重用滋阴之熟地与龟甲,两药剂量与黄柏、知母的比例为3:2,即如《医宗金鉴》卷二十七(丹溪)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

【类方提要】

在大补阴丸的基础上,①配伍养肝强筋壮骨之白芍、锁阳,理气和中的干姜、陈皮,去猪脊髓、蜂蜜,即《丹溪心法》卷三的虎潜丸,补而不滞,其滋补清降之功比大补阴丸略弱,但长于强筋骨,为治疗痿证的专方;②去龟甲、猪脊髓,加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即《医方考》知柏地黄丸(原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益髓填精之功弱于大补阴丸,但三补(山茱萸、山药、熟地)三泻(丹皮、泽泻、茯苓)并用,无滋腻碍胃之弊。

【名家发挥】

张景岳制“左归丸”。明代景岳擅长用熟地补五脏之阴,故有“张熟地”之称,他在《大宝论》、《真阴论》、《阳不足再辨》等篇中,反复阐述了真阴真阳的双重作用。他的观点与丹溪不同的是,阴虚证虽常见,但阴虚之先必有阳虚,倡导“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在治疗方面,从“医易同源”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著名论点,创制养阴方剂左归丸,除滋阴药外,还有鹿角胶温肾填精,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可见他对丹溪“阴不足”论,实有补充,极大丰富了中医补阴法的内容。

吴崑制“知柏地黄丸”。明代吴崑在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影响下,取知母、黄柏与六味地黄丸相合而创制“知柏地黄丸”,既有清相火之功,又有防止滋腻碍胃之弊,成为治疗肾阴虚火旺证最常用的方剂,比大补阴丸更受后世医家青睐,真可谓善用古方,曲尽其妙。

陈修园制“大补阴丸”。清代医家陈修园以大补阴丸滋阴降火,能治六味地黄丸所不能治之症,勿以知柏之苦寒而凝之,提出:“灯烛之火,治宜甘润至静”。所谓灯烛之火是指先天不足,肾水素虚,又兼色欲过度以竭其精,水衰则火亢,所以出现咳嗽咯血,或吐血等症,脉象见浮虚而数或芤。外症一般有干咳、骨蒸、口舌生疮、小便赤短。此症似若灯烛之火,油尽而自焚,治疗忌用辛热或苦寒。陈氏指出“盖以肾居至阴之地,若用寒凉则孤阴不生,而过苦之味,久而化火,俱非阴虚证所宜也”,“须用甘润至静之品,补阴配阳”。他的经验之谈“余每于水虚火亢之重症,用大补阴丸多收奇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3.大补阴丸详解研讨
可作观赏植物的石斛和血肉有情之品的龟甲都是补阴药
中医流派传奇与代表名方——2
一个妙方让女人顺利度过更年期,迎来第二春,女人记得收藏,总有那么一天
怎么收取乌龟尿液???你所不知道的中药 | 本草图经•秦龟
男子夜里“阳强”,注意是阴虚,大忌补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