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厥阴病,这里作为浅谈
userphoto

2023.07.18 四川

关注

99%的都知道经方的重要性

80%的人却苦于零基础而在经方的误区里做无用功

不用不远千里苦苦求学,

这里就能让你掌握中医入门基础!

——————————————————

关注公众号,这边将会持续更新。

六经辨证快速带您走入仲景之门

目录:

《浅谈厥阴》

《解释厥阴》

《从一则案例理解厥阴病》

《六经辨证解厥阴》

《往期文章》

本篇论述千古难题:厥阴病!但只是浅谈

​这边强调浅谈说明什么呢?说明真的太难了,费精力,费时间

这么确确实实一个厥阴病是我能一下子弄懂的?

其次,咱不去过深的讨论厥阴病,除了名医大家很多人都没有底气说:“我一定是弄明白了的”

且这里的谈论只做为一个医理研究。医理研究说白了还是道理层面的,这个不是临床。研究医理透了,临床没效还是没效。

故这里只作一个浅谈

《伤寒论》厥阴病是难解之谜,为千古难题,历代医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还是有很多的疑惑,让人不理解之处。

1.认为厥阴病篇排于三阴经之末,为阴之极,多危急重症,多虚证、寒症。

2.认为厥阴主热。

认为厥阴病提纲之“消渴”,是火灼津亏所致,又从“厥阴从火化”来佐证。

3.认为厥阴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医宗金鉴》认为:“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也。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

到底我们这边怎么理解呢?

或者说胡冯六经辨证体系怎么去理解厥阴病呢?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位置的阴证。

比较: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位置的阳证。

(详细六经图解如下图)

从一则案例理解厥阴病

(医案为搬运)

张某,女,38岁,

2010年1月15日就诊。

自觉心悸、气短,易紧张,长出气后可缓解,乏力疲惫,眠差,夜间易醒,醒后难眠,夜间咽中如有炙脔,腿根发紧,下肢窜痛至足跟,口干,心烦,不易汗出,经量少,四逆,大便不调,偶有便鲜血,脉细,舌淡、暗、大,苔薄。

该案症状较多,一时之间难以确定该用何方治疗。但采用经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原则,则问题应手而解。

因患者并无明显的发热、恶寒等表证,也无明显大便秘结、大便溏泄的里证,故可以排除表证、里证,故考虑该案属于半表半里证。

然后再结合口干、心烦为上热;据四逆、舌淡暗、腿根发紧,下肢窜痛至足跟为下寒;可以确定为半表半里的阴证,即厥阴病。

又据乏力疲惫,眠差、心悸、四逆、月经量少等,判定为太阴证。

由此可见,此患者为厥阴太阴合病血虚水盛证,故治当以清上温下,养血利饮。

辨六经:厥阴太明合病

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处方:

柴胡12克,黄苓10克,天花粉12克,

生龙牡各15克,川芎6克,桂枝10克,

干姜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

术10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

1周后复诊,心悸、气短、紧张、眠差等症状大减,遂据证调理处方,2周后诸症近愈。

(不理解很正常,后面会有解释厥阴病,可回头来看)

​想提出疑问,必须自己有知识,有了知识才能产生疑问!

我们来看本篇文章
《六经辨证解厥阴》

1.厥阴病条文讨论分析
乌梅丸方条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很差,相当一部分国人都患有蛔虫病,仅凭肉眼就能观察和诊断。因此,把腹腔发生的搞不清的诸多急证所致的“厥”证,都认为是蛔虫引起的“厥”证,用乌梅丸来安抚,“蛔闻食臭出”但是现在医疗卫生条件好起来了,很少人身体有出现蛔虫。

那么这边还有使用厥阴病乌梅丸的机会嘛?
还是有的,甚至厥阴病在临床当中很常见。

厥阴病提纲证:
​第326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这里向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的症状“消渴(口干)”“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吐蛔”“下利”

第329条: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
厥阴病属于阴证。出现渴的症状又饮水较少,不是阳明热之渴,而是寒饮郁久化热造成的,说明了厥阴病是以上热下寒为证。



​2.厥阴病六经辨证解

在胡-冯六经辨证体系中,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位置的阴证。

上一次讲解少阳病篇时候已经讲诉了《伤寒论》中半表半里位置存在的合理性

具体可看:干货来了!解读少阳病

厥阴病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阴✓/阳 (病性为阴证)

3.阴病的特点: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表里易判,
表-(汗法,祛邪外出)
里-(清法,下法,祛邪外出)
而半表半里位置不容易判断,邪气处于:表里之外的胸腹腔间部位,此时只能使用和法来祛除邪气。

我们来做一个模拟:
邪气已经传入半表半里位置,并且只存在于半表半里
患者体质虚衰(阴证)

邪气处于半表半里,邪气无从出路,必然郁而化热。
好比冬天(患者体质虚衰、阳气不足)
外面堆着的干草垛(邪气),
你手伸进去草垛里面去,你会感觉到温度还是热的。
(郁而化热可这么理解)

局部的热与患者整体体质的寒存在于患者体内。

火曰炎上嘛,热总喜欢向上跑,占据了人体上半身,造成了上热。
可以表现为:口干,口苦,喉咙痛,牙齿肿痛,头痛,上半身出汗多,烦躁易怒,口臭,面疮,口腔溃疡,舌红,脉有力......

虚寒为患者体质原本就存在,故表现为下寒。
可以表现为:腿软,乏力,精神萎靡,下肢冷,大便稀,小便数,舌淡胖润,齿痕,脉沉细无力......

当然,因为人体体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能完全的去用“上热下寒”去作为归纳。
有些患者就是不表现为“上热下寒”,可能就表现出来一个“寒热错杂”的表现。这个,就需要您临床仔细分辨了。
4.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基本上以:“清上热,温下寒”为主基调。
有热清热,有寒温寒。(可以这么说)

5.厥阴病方剂举隅分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属于厥阴病中的一首方

原方: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

方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胸胁苦满。
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能滋液解渴。
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
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
甘草、干姜理中气以复津液。

桂枝可降冲逆。
有天花粉、生牡蛎可滋津、敛津止消渴。
用干姜温下寒。
黄芩清上热。

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

陈谨吾老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

阴证机转又是什么呢?他未曾说明。

最后,经方大师胡希恕一语道破了其机关,在所著《伤寒约言录》中把柴胡桂枝干姜汤放在少阳病篇讲解,当讲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时指出:
伤寒五六日,为表病常传少阳之期,因已发汗而复下之,使津液大伤,使半表半里的阳证变为半表半里的阴证。

可知,阴证机转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阳证转为阴证。

简单来说,半表半里分阴阳

半表半里(这里选取代表方)

阴证:柴胡桂枝干姜汤
(所有厥阴病方剂其中之一)

阳证:小柴胡汤
(所有少阳病方剂其中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浅谈经方“半表半里”概念
六经辨证治万病 方证对应最尖端(三)
柴胡桂枝干姜汤请大家从该方的原文阐释、组成配伍、量比用法、适应病症、临床应用、个人经验、各家论述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用经方的体会|做一代经方传人(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失眠验案分析
伤寒论经方六经辨证医案第289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