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明玉: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是先进理念与新技术的突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应用。随时间推移,该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矮化砧木不断出现,栽培模式不断创新。目前,矮砧集约栽培已成世界苹果发展的主流方向。这种模式与上世纪70 - 80年代发展的矮化密植栽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栽培理念、栽培技术等方面差异很大。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教授认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是先进理念与新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先进理念的突破,高投入,高产出。新模式要求用工业化手段建立果园,采用肥水一体化、果园支架和防冰雹、防晚霜等设施,喷药、施肥、花果管理等全部采用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除果品采收,其他环节几乎不用劳动力。栽后第二年结果,早挂果、早收入、早更新,非常丰产,缩短了幼树期和衰老期的时限,果园里的树体基本保证在盛果期,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其次,新模式是先进技术的突破,是对苹果树整形修剪理论的突破,是对砧木选育和苗木培育技术的突破。

过去整形修剪理论一直要求每株树上的每个主枝和每个结果枝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要达到平衡,而新模式采用的高纺锤形树形,提出了整株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的理念:将大量枝条拉至下垂,培养结果枝组结果;整株树保持一定高度,预留5%~7%的直立营养枝,以保持树势。

这是对枝条进行功能化分类处理的创新性整形修剪技术思路,其结果是让树体的长、中、短枝比例由自由纺锤形的1~1.5∶1.5~2∶6.5~7.5变为高纺锤形的1∶1∶8 ,大幅提高短枝比例,更有利于花芽形成,缩短生物学幼年期。


新模式采用的是T337矮化砧木相比M9更容易成花,嫁接一般苹果品种第二年即可成花。同时,新模式选用带分枝优质大苗建园,使苗木在苗圃内就基本成形,在树干合适部位保留了6~9个分枝,栽后第二年即可成花结果。

其他如肥水一体化技术、果园设施机械等的研发应用,也保证了新模式、新理念的实现。

矮砧栽培使树体短枝比例和经济系数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节约肥水药和劳动成本20%~30%, 矮砧模式在20年生命周期内比传统乔砧模式25年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高16.3% ,对土地的利用更加经济和高效。



2008年9月,我国农业部在陕西凤翔召开了全国66个苹果基地县参加的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现场观摩会,在国内首次提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概念,到现在已有八年时间,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体系,筛选出了适合我国不同区域发展的矮化砧木和砧穗组合,矮砧模式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有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矮砧模式技术规范,包括五个方面:应用矮化砧木、采用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设立支架肥水一体化栽培、高纺锤形下垂枝修剪。这个模式要使用矮化砧木且必须宽行密植,株间要密,将来就是一堵结果墙。选用大苗建园,目的是保证早期结果。

韩明玉认为,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自成体系,缺一不可。砧木变了,密度变了,树形也就变了,整个是一个体系,须辩证认识。现在这个体系需要各区域在里面添加内容,把各区域最适宜的砧穗组合、密度往里面加,但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要有。

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根砧模式,照搬国外模式,陕西海升、华圣等公司在陕西千阳,以及辽宁大连的天盛公司在大连建立了示范样本,实现了三年生苹果园1500公斤以上的亩产量。但是,这个模式对富士品种不是很适用。另外一种是双矮模式,即在中间砧M26上嫁接短枝富士,陕西在铜川以南地区大力推广该模式。

国内自根苗的繁育和带分枝大苗的培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过去自根苗几乎没有,分枝大苗也很少,如今在一些大公司的带动和科研单位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培育体系,而且相对比较成熟。

现在苹果的树形和树体结构,与 2010 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变,高纺锤形在各地广泛应用,成龄园富士枝条大多拉至下垂,连续结果能力大大提高,这是近年的一个重大进展。

新的栽培模式从无到有,然后在全国各地被广泛推广。一些龙头企业积极采用新模式,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示范果园;各地政府列出专项,支持新模式示范推广;新建果园应用率在70%以上。

新模式促进了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和苗木繁育制度的变革,实现了苹果栽培由传统乔砧密植向现代矮砧集约高效方式的转变。同时,促进了高光效树形、果园肥水一体化技术、果园机械等的创新和应用;建立的一大批现代苹果产业示范果园,成为引领我国现代果业,甚至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 



关于新模式,韩明玉还列举了富士品种连续结果、不同生态区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细化、优化以及中国化等存在问题。

韩明玉认为,现在总结的矮砧模式五个技术要点,不要再动摇了。我国苹果生产范围广泛、复杂,干旱、低温、高海拔、丘陵山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域适宜的矮砧模式,五个方面的技术细节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形成区域化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体系,以满足各区域发展需求。

矮砧集约栽培需要一定的设施,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不同,应开发适应各区域发展的、果农能够接受的、中国化的技术体系。当然,企业规模化经营需求的技术和农民小面积经营需求的技术,实际上是有差异的。将来在企业形成什么技术,给果农推广什么技术,建立的示范样板可能不一样,推广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针对这些问题,韩明玉认为应该加强新模式中国化的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品种和砧木的脱毒、检测、快繁,压条圃、采穗圃的建立;各类高光效树形的创制;矮砧模式肥水一体化和土壤管理技术研究,花果管理,包括疏花疏果、套袋等问题的研究;矮砧模式果园机械及设施的研制与优化,包括肥水一体化设施、果园支架系统等;果园重茬更新与新旧制度转换技术和模式的建立等。 

 本文根据韩明玉所著《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研究进展与下一步任务/西北园艺》一文改写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明玉:矮砧集约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方向
我国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苹果栽培模式
现代果园发展趋势、管理模式及省力化栽培
现代果园标准化建设
苹果矮化苗定植后为何会变乔化?是假苗木?还是管理不到位导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