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视角】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苹果栽培面积为2 272.16 hm2,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的42.54%,占我国水果栽培总而积的18.37%。栽培面积上,陕西、山东、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山西、新疆、云南、宁夏居前十位。2013年,中国苹果产量为3 968.26t,占世界苹果产量的48.44%,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25.16%。国内产量居前十位的依次为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甘肃、新疆、江苏、四川。其中,‘红富士’苹果产量为2 735.8t,占苹果总产量的68.9%,是第一大栽培品种;‘国光’产量为185.0t,占苹果总产量的4.7 %;其他超过总产量1.0%的品种有元帅系、‘秦冠’‘嘎拉’‘金冠’‘华冠’‘乔纳金’‘金红’和‘寒富’等。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苹果育种工作者先后选育苹果新品种267个,其中早熟品种占16.9%,中熟品种占29.3%,中晚熟品种占38.8%,晚熟品种占15.0% ; 2008年以后培育的新品种45个,其中早中熟品种16个,占35.6%;晚熟品种29个,占64.4%

我国苹果品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熟期品种比例与结构不合理

    各苹果主产区主要栽培品种集中在富士系、嘎拉系和元帅系,而其他品种比例较少,区域特色不明显。在我国苹果生产的两个大省—山东和陕西,‘富士’苹果的栽培而积均超过70%。在山东烟台,‘富士’的产量和而积都超过80%。品种单一决定了苹果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品种过多、早中熟品种偏少。

主栽的‘富士’苹果品种品系混杂

    目前,我国已经引进和选育的‘红富士’苹果品系和品种多达70余个,主要引进的富士系品种为‘长富2'‘长富6'‘岩富10'‘宫崎短枝’‘青富3'‘秋富1'‘秋富10'‘早生富士’‘红将军’`2001富士’‘乐乐富士’‘福岛短枝’等。我国选育的富士芽变有‘礼泉短富’‘惠民短枝’‘玉华早富’‘烟富3号’‘烟富6号’‘晋富1号’‘望山红’等。由于‘红富士’苹果引种渠道混乱,育种单位多,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现有果园中各类富士品系混栽严重。


自育苹果品种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各苹果主产区主栽品种85%以上引自国外,如富士系,元帅系、嘎拉系、乔纳金系、津轻系等。我国自育苹果品种虽数量多,但在生产中所占比例在15%以下。在自育品种中,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寒富’苹果在全国推广超过7hm2 ;‘秦冠’曾一度成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及黄河故道地区主栽品种,发展而积超过6hm2;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华冠’在中西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地栽培超过4hm2‘寒富’‘秦冠’和‘华冠’成为自育品种中栽培而积最大的3个品种。

品种区域化栽培有待加强

   由于品种选育成功后缺乏对其栽培生理特性和适宜栽培区域的系统研究,品种的适地适栽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富士’苹果分布在除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外的21个省、市、自治区,虽然是第一大栽培品种,其合理栽培区划依然没有明确。

我国苹果品种发展
几点建议

1保护育种者的权益和积极性

苹果具有多年生、无性繁殖特点,如一枝一芽的流失就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失败,加上我国果农数量巨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产权保护难度很大。因此,建议对果树新品种实行品种后补助(奖励)制度,调动育种者积极性。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规范品种选育、审定和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的合法权益。

2调整品种结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品种布局

    苹果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样化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满足不同内在风味要求的同时,应重视外观品质,如红、黄、绿等多色泽品种的发展。有研究指出,欧洲国家苹果以鲜食为主,鲜食率约为3/4。对鲜食苹果的要求:一是外观,与亚洲人喜欢个大、色泽鲜艳的苹果不同,欧洲人喜欢较小个苹果,重量140左右,果径6570 mm;二是口味偏好,亚洲人喜欢偏甜的,欧洲人喜欢偏酸的,注重的是果实的口感,而不是外观。

    另外,在苹果生产发展时,应注重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建立消费者评价标准体系,有针对性的生产。日本青森县苹果对策协议会1990年就进行了1次苹果品种的民意调查,发现喜欢‘富士’的消费者为21.1% ,‘王林’为14% ,‘津轻’为14% ,‘乔纳金’为9.8% ,‘红玉’为9.4% ,‘红星’为7.9% ,‘千秋’为7.5 % ,‘陆奥’为6.9% ,‘北斗’为5.8 % ,‘国光’为5.2%。调查结果对当地苹果品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加大新品种区试,推广协作

   为加大自育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建议在环渤海和西北黄土高原建立苹果新品种区试中心,持续经费支持,对新品种坚持“没有区试、没有推广”原则,保证不同品种的适地适栽。同时,加强苹果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内部协作,开展自育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完善新品种区划、贮藏保鲜等技术环节。同时,在适栽区建立一批自育品种示范园,进行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示范、展示与推广。如沈阳农业大学对‘寒富’苹果栽培技术的深入系统研究.推动了‘寒富’苹果的迅速发展.辽宁省栽培而积已达到7hm2,甘肃、宁夏、新疆、陕西等省也在大而积发展。

4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新品种推广

    果树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加盟。如联想集团进入蓝毒,称猴桃产业,陕西海升集团进入苹果种植与种苗生产环节。这些大企业的进入,为传统果树生产带来了超前观念、先进技术、充裕资金等,对传统果树生产向现代果树产业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果树新品种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转化力度,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权益保护办法,制定企业参与新品种转化与推广鼓励政策,对实现育种者、企业和产业互利共赢、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5推动品种国际化

     种业是关乎民族兴衰和国家兴亡的战略产业。但长久以来,世界上一直靠“发达国家出良种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出土地”的模式来发展生产。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但民族种业发展依然与产业需求差距较大,果树苗木产业更是如此。因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而开展工作。一是鼓励通过多种途径对外宣传自育苹果品种,增加品种自信,让国内外苹果产业从业者了解我国的自育品种;二是积极参加国外的品种对比试验和区试,通过走出去提高自育品种知名度;三是对自育的优良品种积极申请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推动我国苹果从生产大国过渡到品种、技术强国。我国很多的自育苹果品种在抗性、品质等方而具有鲜明的特点,如陕西果树所选育的‘秦冠’苹果在上世纪曾成为西部苹果产区主栽品种,栽培而积超过6hm2,并被匈牙利、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栽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华冠’苹果目前已有栽培而积4hm2,并已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等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品种保护。

文章来源

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程存刚,北方果树2015

编辑:果农乐

果农乐公开课

微信ID:guonongl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苹果新品种“鲁丽”,创下国内苹果品种转让费新高
苹果新品种
天价!“一个”苹果卖了1000万
未来5到10年,我国苹果品种发展趋势
“杨凌造”领跑中国苹果自主品种 |“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通过国审,有望成我国晚熟苹果更新换代品...
9个由我国自主选育的苹果品种,你看好哪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