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摘袋了,临近采收,却不得不面对这些烦人的果面问题。

一、黑点病

主要发生在苹果萼洼处,严重的果实胴部和果肩也被侵染。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病斑扩展缓慢,近采收期扩展为直径1-5mm的圆形或近圆形凹陷斑,病斑上常有从皮孔渗出的白色粉末。病斑只发生在表皮,浅表果肉坏死,深1-2mm,不深入到果实内部。口尝无苦味,不引起果肉溃烂,生长后期和贮藏期病斑也不扩大蔓延。单个果实上的病斑数量不等,少则2-3个,多则10-20个。

该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中的弱寄生弱,病菌在病果和病落叶上越冬,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从皮孔侵入。落花后至套袋后的幼果易被侵染,6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雨季是发病盛期。

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果袋质量不佳,疏水透气性差,或果袋没有扎紧等导致果袋内积水,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对策

  1. 套袋前重点防治,可使用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2. 选择优质果袋,扎紧果袋口,通风漏水口打开。

  3. 清园,清除病果及落叶,深埋或烧毁,不能堆积到路边。

  4. 合理修剪,解决果园密闭问题,增强果园的通风透光性。

二、红点病

苹果脱袋后1周内,向阳面出现红褐色小点,红点不扩展,不凹陷,不腐烂。该病是由斑点落叶病菌侵染果面造成。

防治对策

  1. 苹果脱袋前2-3天用药一次,清除果园内的病原菌,也可以结合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的防治,可使用戊唑醇、氟硅唑、苯甲·丙环唑与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药剂混用。

  2. 苹果脱袋后5-7天,再用药一次。此次用药一定要注意选择安全性药剂,不能刺激果面。最好使用水剂、悬浮剂等产品。避免使用乳油及溶解悬浮率不佳的劣质粉剂等。

三、苦痘与痘斑病

苦痘病主要发生在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多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褐色至暗褐色,边缘不整齐,稍凹陷。病斑皮下肉组织变褐,呈海绵状,果实味苦。

痘斑病以果点为中心,在果点1mm范围内,果皮变褐,其周围出现紫色晕圈。病组织下陷形成暗褐色痘斑,轻者3-5个,重者几十个。

苦痘病与病斑病都是因为果实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二者的区别是,痘斑病最先变褐发生在表层,由外向里变褐;而苦痘病最先变褐发生在果肉里面,由里向外变褐、坏死,果肉有明显的苦味。

防治对策:

苹果补钙,除了秋施基肥时加入中微量元素肥(含钙),生长期以叶喷为主。落花后至套袋前的幼果期是补钙的关键时间,这个很多果农都比较重视。但是不能忽略的是,采收前的补钙,果实采收前一个月也是补钙的关键时间,这段时间往往被很多果农误解,认为果实膨大后不吸收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四、缩果病

是苹果缺硼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果面产生水渍状褐斑,表面常分泌粘液,皮下果肉褐变,病部下陷,果实畸形。后期果实内部出现褐色木栓化或呈海绵状空洞。

防治对策:

苹果补硼,以叶面喷施为主。花前花后补硼可促进开花坐果。但是幼果期也不能忽略硼元素的补给,果实的膨大也需要补硼。

五、果锈

是由于不良气候或环境条件,用药不当或果袋质量不佳造成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导致果面出现水迹状斑,或锈色点连片成斑,果面粗糙,果皮易栓化。

引起果锈的原因:

  1. 花期遇低温。花期或花后2-3周幼果期遇到低温和霜冻,湿度大,光照不足时易导致幼果受损,出现褐色锈斑,或霜环病。

  2. 果实膨大期频繁降雨,袋内长期湿气大,加重果锈的发生。

  3. 果袋质量差,疏水透气性差,果袋吸水或渗水,袋内潮湿,药液易透过果袋刺激果面。或套袋不规范,幼果紧贴纸袋,袋口扎不紧,都易造成果锈的发生。

  4. 用药不当。套袋前与摘袋后用药,药剂的选择很关键,不能使用溶解差,沉淀多和含有机溶剂的产品,因为药液浑浊和有机油剂易刺激果面产生果锈。打药时,药液的雾化效果要好,不能水柱状喷雾,且喷头不能离果实太近,压力大,水冲力大易伤果面,导致果锈。

  5. 环境差,如附近有工厂、靠近路边,灰尘大污染果面,也易产生果锈。或工厂排放酸性气体多,降雨易酸,刺激果面。

防治对策

  1. 果园排水良好,不积水。

  2. 果袋质量要优良,疏水透气性能良好。套袋时操作规范,果实悬在果袋中央,不能贴果袋;果袋口要扎紧;通风排水口打开。

  3. 套袋前及摘袋后用药,最好使用水剂、悬浮剂、水乳剂等安全性高的产品。避免使用乳油、不溶的粉剂、沉淀多的劣质产品。

  4. 打药操作规范。药液雾化效果要细,不能离果实太近,打药过程中如药液产生沉淀,不能搅拌后继续喷,沉淀物易堵喷头还易刺激果面。

  5. 灰尘大等环境不佳的区域,建议提早套袋,严格掌握摘袋时间。减少果实空气中显露的时间,尽量避免污染果面。

六、青疔

主要是盲蝽蟓或其它蝽象类害虫在套袋前危害幼果或隔袋刺吸果实,导致被害的组织变褐,木栓化,生长缓慢,形成指甲形凹陷虫斑,俗称“青疔”。

防治对策:

  1. 药剂防治。萌芽前使用毒死蜱清园,或用吡虫啉、噻虫嗪灌根。萌芽后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2. 清除落叶、石块、枯草,刮粗皮、老翘皮等,消灭越冬场所的虫源。

七、日灼

初为黄白色,后期病斑略凹陷且变为黑褐色,有时病斑周围有红色晕圈。病斑仅限表皮。如在幼果期发生,果肉细胞生长受阻,果实多畸形。日灼的发生除光照强外,主要与果实套袋和摘袋的时间及方式有关。

防治对策

  1. 避免干旱。果树要避免过度干旱,尤其是高温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套袋前灌水可有效避免日灼的发生。

  2. 果实套袋时,避开高温,果面无药液和露水。果袋质量要佳。

  3. 摘袋方法一定要正确。首先避免高温,阳光时摘袋。其次摘袋不能一次性摘完。单层袋先撕开底部呈伞状遮挡住果实,过5天左右再全部去除。双层袋先去外袋,过3-5个晴天再去内袋。

  4. 合理修剪。不能过重修剪,导致暴晒。

  5. 树盘覆草,果园种草,增强树势等。

八、裂果与水裂纹

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 旱涝不均。果实内水分供应失调所致。果实生长前期干旱,果实生长慢,外表皮增厚。后期长期降雨或大量灌水,猛然高温果肉速度生长膨胀,果皮生长速度慢,即造成裂口或裂纹。今年6月的一场雨后,就有许多果实发生皮孔附近开裂、坏死,有的连片。后期形成果锈。

  2. 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

  3. 施肥不合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用量不足,施肥太浅,引起根系上浮,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等。都容易导致裂口和裂纹的发生。

  4. 果袋质量不好。

  5. 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树势衰弱等。

防治对策

  1.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合理修剪,解决果园郁闭问题,保证通风透光性。

  3. 科学施肥。秋施基肥,增施有机肥,营养均衡。增强树势。

  4. 水分管理均衡。果树不能过旱或过涝,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尤其生长后期避免大水漫灌。可以采用滴灌等设施。

  5. 果实补钙。套袋前和摘袋后补钙要及时。

九、混合发生

影响果面光洁度的因素有很多,常常是多种情况混合发生。如黑红点同时发生,水裂纹与黑点病,苦痘病与黑红点病等等。



如有转载请注明:转自公众号果业协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苹果脱袋完毕,表光问题让果农困扰!该怎么办?
防治枣油桃系列品种两大病虫害在幼果期
缺钙对梨树果实品质的影响
高温对葡萄的三大危害及防御对策
这些凹凸不平的百香果,都是谁捣的鬼?
果实成熟期枣树管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