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山水画史的重写

宋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记唐吴道子云:“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吴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固猛励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缞服若常时装束,走马若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宝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慄。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相传吴道子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余间。辉煌而壮观的壁画是唐代绘画主流。当时庙中观画,张僧繇、陆探微、杨契丹、展子虔名笔,与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尉迟乙僧等名笔妙墨迹相辉映,罗列廊壁,专家批评得失,入庙观画,成为士大夫娱乐之一种。

延至宋代,宋真宗朝建玉清昭应宫,集天下名画手过三千,选拔不下百人分二部,还收罗天下名画师,各尽表现,昼夜赶工,二烛作画一堵,各在素壁上留下不少手迹。大量史料,皆可见唐宋寺观宫殿壁画之盛。

“若非后来无名大火将庙寺焚去,则大庙墙壁上留下的数千名笔妙墨,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后来。”“倘若当时有一个好事者,能把各画特点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中国中古绘画史研究上,也就必然一改旧观,不至于如当前一片朦胧景象了。”沈从文先生曾这样叹道。沈从文先生的遗憾也是所有热爱中国艺术人们的遗憾。几十年来笔者经常在困惑中思考这一问题,我们能否在现存的史料和传世唐宋绘画中找到线索,一窥唐宋壁画的辉煌呢?

浙东山景图 王品康

解读迷一样的史料

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是继承唐末传统,巨幅元代壁画,由于传世唐人物长卷都为壁画粉本,故结合传世唐代人物画长卷,我们可以想象出唐代人物壁画的宏伟规模和面目。而探索唐五代宋代主流宫观山水壁画就比较困难,毕竟观赏案头手卷与墙上恢宏的山水壁画巨屏完全是两码事。

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

《图画见闻记》记相国寺云:“治平乙巳岁雨患,寺庭四廊悉遭淹浸,圮塌殆尽……四面廊壁皆重修复,后集今时名手李元济等,用內府所藏副本小样重临仿者,其间作用各有新意焉。” 由此看来,部分传世唐宋内府所藏作品包括山水长卷,可能为壁画或屏风粉本。(详见本人有关文章)唐宋寺观宫殿建筑内部空间,宽度都远超高度,故唐宋重要的巨幅人物、山水壁画许多都是巨幅长卷形式,其“副本小样”无疑应是某些唐宋人物山水长卷。

同时,我们发现唐宋传世长卷真迹都有不同于明清及现代的共同特性:如皆规模不大,没有超过十几米的,整体完美,而且横纵尺寸比都在三十米以下,放大后与宫殿寺观内墙及需分隔的装饰规模相当。

笔者认为,经过合理的分析厘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对唐、五代、宋代传世山水画与壁画、屏风共同特性的认识。

北宋郭熙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且特擅长壁画巨屏,同时,还是山水画史上杰出的理论家。其《林泉高致》谓:“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山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山水先理会大小,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地,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林石先理会大松,名为宗老。宗老既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

这些论述历来被认为技术色彩浓厚,作为山水布景的经验和构图范式之谈,既符合自然,也富有儒家文化精神和政治内涵。如果对照唐、五代、北宋大部分山水经典之作的章法,确也符合以上描述。

郭熙画诀还有:“凡经下笔,必全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这段话往往为论者忽视,如果将这段话结合上述山水构图范式,我们可以认为这并非仅仅是郭熙山水画法的经验之谈,而是流行于唐、五代、宋代数百年间,重要的经典山水作品全景式构图范式的概括。并且也应是这数百年间经典山水壁画构图特点的概括。

宋代集英殿和大庆殿壁画初探

《江山秋色图》及《千里江山图》是宋代传世全景式山水长卷经典之作。

《江山秋色图》,北宋,赵伯驹,绢本重彩青绿设色,手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宋邓椿《画继》载:赵伯驹宋孝宗时尝奉命画集英殿屏“赏賫甚厚“。集英殿是殿试进士和宴会场所,长度约为大庆殿三分之二左右,若以此图为粉本,可画成高5米,长30米的通景巨屏。正适合集英殿一面墙的规模。这样的推测似较牵强。但我们不妨流览此图画面:主峰高耸云中屹立中央,左右群峰如巨墙壁立,与右下丛岭叠岫遥相呼应,山下行人车辆畜队成群一派平和气氛。北宋后期金人入侵,建立南宋,赵宋王朝危机重重。这样的山水巨屏不正适合皇帝殿试选拔进士的集英殿之用?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学者曾推测《千里江山图》为艮岳园背景壁画粉本。笔者认为《千里江山图》是徽宗皇帝亲授王希孟法,希孟“数以画献”,花了大功夫的巨制,欲用作大庆殿壁画亦有可能。《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五记载宋皇宫大庆殿“面阔九间,两侧有东西挟殿各五间,”面阔按5.5米计,三面墙可装饰通景壁画边长约90-100米左右。如将《千里江山图》放大,则可画纵4米,长90米壁画或巨屏,规模相当是可行的。相信如画成装饰效果定然瑰丽而宏伟。政和三年王希孟十八岁献此图“未几死,年二十余。会不会是在绘制《千里江山图》壁画时累死的呢?政和七年,赵佶为满足私欲玩赏,兴“花石纲”之役,死了多少百姓,二年前累死个王希孟恐怕赵佶早已忘了。当然,这些仅是笔者主观推测。

五代宋代全景式山水传世作品中有部分并非完整的构图,如董源《溪岸图》可能是通景屏风之一幅,关仝《秋山晓翠图》亦是,类似情况还有不少。

当然,五代北宋山水构图丰富多变,并非千篇一律皆所谓“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的构图范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内容:有小景类、有特写类,如郭熙的《幽谷图》及各种简化全景的形式:如以前景为主的李成《读碑窠石图》,以中远景为主的,如郭熙《树色平远图卷》等等。

有些以人物风俗为主及近景山水的长卷,并不具备全景式构图特点,可能为中、小屏壁粉本,或作小曲屏置各种不同场景使用,或仅供案头观赏。

玉皇云海 王品康

董源山水长卷之真伪

五代、北宋山水画为什么具有“一尺半轴之上,上留天之地位”的基本特征呢?因为這些原本属“内府所藏“传世作品,同时具有壁画粉本的性质。唐宋宫观建筑特征是:大屋顶、出檐远,室内上部光线不足,烛光昏昏照明范围有限。而全景式山水屏壁“上留天之位”,上部留白或以淡墨、四青染天空,望之如在薄雾中现出的山顶或远山,后面透出一片青天。相反,如画幅上部画满远山,或留天地位太少,整幅画必会与昏暗背景糊成一片。这里,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研究一下学术界颇多争议的董源传世作品。

谢稚柳先生曾在《董源巨然合集》中,从笔墨习性上指出《寒林重汀图》决非董源的灵氛情韵。如从构图上分析,此图上部沙洲水渚铺陈一直到顶,(纵1.81x1.16米)应是独立一中等山水屏。这种上不留天式样,在五代北宋中远景为主的山水屏是没有的。另一件《夏山图》卷也是中远景为主的式样,此图重岗复滩,山水幽远,大气磅礴,俨然巨幅江南山水壁画粉本气派。问题是远处山丘沙渚铺陈至顶,几乎上不留天,这是五代北宋中远景组合的大场面山水卷中没有的。董源是南唐中主时重要的山水画家,作此巨制难道会仅供近观或案头观赏把玩,而不考虑宫中作为壁画粉本之用?这是一个疑问。

十多年前曾拜读郑重先生所著与大师谈艺《高花阁陈佩秋》,当时感觉陈先生对董源研究颇认真深入,但也不过仅此而已,近年笔者费时三个月临摹董源《溪岸图》对五代山水特点也有进一步了解。重读郑重先生文中关于与陈佩秋先生论及溪岸图真伪及董源三图卷一节,感觉陈先生研究全面、严谨细致,所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夏景山口侍渡图》《潇湘图》除笔墨风格画法上的问题之外,还可以从构图上分析;二卷都属中远景为主的山水长卷。虽“上留天之位“但却都主峰不甚明确;《夏景山口侍渡图》中部山脊向上左右分杈,体量平均,难分大小主从,这也是布局上的失误。在传世五代北宋山水真迹中,凡主峰都是一目了然,而且精心刻画的。这样的失误有违儒家文化精神,用现代语言是“政治标准”,难道这样的低级失误董源会犯吗?这一点上,不说比《龙宿郊民图》也不能比《夏山图》卷。而潇湘图确如陈佩秋先生认为的山体似从《夏景山口侍渡图》中临摹下来,这也是五代北宋山水真迹中所无,总之此图存疑更大。

临董源《溪岸图》王品康

关于山水画史的重写

陈佩秋先生认为:如董源三长卷不是真迹,那么中国山水画史有相当部分内容需要重写了。笔者也颇有同感:唐宋山水画史研究,目前中外学者基本上限于画家介绍、技法、笔墨风格的分析及传世作品鉴定鉴赏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等方面,也涉及石窟、墓室壁画的考古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始终仅仅围绕这些内容,而不联系唐宋建筑及宫殿寺观壁画和巨屏深入探索研究史料,那么这样的唐宋山水画史是不完整的、片面的,而且偏离了主流。当代画家如仅从传世唐宋作品学习技法,不深入研究五代宋代山水长卷构图、形式及其整体美的特点,与建筑相和谐的关系,那么,我们的山水画创作将会离唐宋传统和盛世越来越远。

吴冠中先生曾说:“中国国画家中,真能驾驭大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

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明清及现代丈二匹的山水画,或丈六匹面积的通景山水屏,比较成功的现代巨幅山水画大概也没有超过纵10米横15米,面积150平方米的纪录。而在所有博物馆里都看不到八尺纸以上及幅面超过《千里江山图》传世的五代宋代山水真迹。甚至有些名画家都不知道五代宋代宫观有更宏伟的山水壁画和巨屏,不知道郭熙曾在显圣悟道院画过十二幅二丈高的山水屏,萧照曾在西湖凉亭上画过四幅三丈高的山水壁画。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曾展现一段《千里江山图》巨幅长卷的背景,瑰丽而恢宏的大青绿山水画使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和激动。笔者认为北宋皇宫大庆殿可能就有过完整的《千里江山图》巨幅长卷壁画或通景巨屏,面积应在360平方米以上。目前我们对五代、宋代山水画的研究现状,不利于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期待改变。

无疑有些传世唐、五代宋山水画迹,原本就是当时宫殿寺观巨幅壁画或通景巨屏的粉本。筆者建议不妨选择部分传世五代、宋代山水真迹作为粉本小样,按史料及古代宫观遗址考古规模及背景资料放大复制,以高仿真印刷品形式或选择高手绘制下真迹一等的巨幅古代山水壁画摹本,充实我们的博物馆,使观众一睹千年之前的山水画胜景。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中国绘画史上这段缺失,也使我们的后代不至遗忘这段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宏伟灿烂辉煌的一页。

唐宋宫观及壁画虽湮灭了,但并非等于传统中断,这不应阻挡我们探索之步和决心。我们最终会拂去唐宋绘画主流的尘土,最大程度上再现中国绘画千年之前的辉煌历史。“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摘去挡在眼前一叶,将不会“朦朦胧胧,”或许马上可以瞭望高耸云端壮观的泰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三联中读 | 一幅山水画就像一副中药?用100幅画治愈你
【从张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看其章法布局】...
清 钱士云《仿董源江南烟峦图卷》长卷
宋朝另一幅《千里江山图》“江参画,董其昌藏”
唐宋山水画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