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澍:2015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在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上回顾了2015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改编自医心网

1. 无导线起搏系统应用安全有效


无导线起搏器因其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微创、无囊袋及导线植入相关并发症等优势,近年来颇引人关注。两项发表在N Engl J Med 上的研究结果分别证实,MicraTM和Nanostim经导管无线起博器系统在人体内使用安全有效。(N Engl J Med, 2016, 374:533-41.)


2. ICD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后低射血分数老年患者死亡风险


2015年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后低射血分数老年患者植入ICD后2年死亡风险相对减少36%。


该研究共纳入10318例年龄>65岁,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心肌梗死患者。随访2年时发现,植入ICD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植入者(15.3% vs 26.4%)。(JAMA, 2015, 313:2433-40)


3. 50年来房颤患病率明显增加


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房颤患病率明显增加,发病率的增加则与检测手段有关,减低卒中和死亡风险需要尽早检出房颤及相应增强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措施。


该研究中,研究者将1958-2007年,9511例Framingham 心脏研究受试者以10年为间隔分为5组,来自原队列的4420例受试者每两年随访1次,余者来自子队列者4~8年随访1次,直至2011年底。


结果发现,1958-1967年相比,1998-2007年间男性房颤患病率从20.4/1000人年增加至96.2/1000人年,发病率从3.7/1000人年增加至13.4/1000人年;女性房颤患病率从13.7/1000人年增加至49.4/1000人年,发病率从2.5/1000人年增加至8.6/1000人年。(Lancet, 2015, 386:154-62.)


4. 改进房颤筛查手段可提高房颤检出率并增加口服抗凝药治疗比例


STROKESTOP研究显示,手持单导联心电记录仪可将房颤检出率提高4倍,且在筛查后3.7%的筛查人群开始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应重新思考目前的房颤筛查手段、真实的房颤患病率及抗凝治疗率。(Circulation, 2015, 131:2176-2184.)


5. 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弃用桥接抗凝治疗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2015年发表在N Engl J Med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围术期停止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患者血栓栓塞,且桥接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当前指南推荐服用法华林的房颤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或介入术时推荐应进行桥接抗凝治疗。(N Engl J Med, 2015, 373:823-833)


6. 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不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近年,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心室高位间隔起搏谁更胜一筹?2015年发表在Eur Heart J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二者临床转归方面旗鼓相当,但前者导线植入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较短。


该研究共纳入24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均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心室高位间隔起搏组。随访2年时发现,两组患者LVEF改变无差异,死亡、因心衰住院、房颤事件发生率及BNP水平变化等次要终点也无差异。仅导线植入事件和X线曝光时间有异。(Eur Heart J, 2015, 36:856-862.)


7. 肺静脉隔离外的附加消融未显优势


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效果多不如阵发性房颤,那么在消融肺静脉周围组织的基础上,消融范围更大一些是否效果更好?STAR AF Ⅱ研究结果发现,这样做有点画蛇添足。(N Engl J Med, 2015, 372:1812-1822)


而且研究者认为,更多的消融,意味着更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以及操作时间更长。因此,在没有明确获益前,不应该消融更多组织。


此外,发表在Eur Heart J上的Minimax研究也显示,肺静脉隔离附加肺静脉间嵴消融未显优势。(Eur Heart J, 2015, 36:1812-1821.)


8. 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不劣于射频消融


目前,临床上缺乏充足的数据对比冷冻球囊和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5年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冷冻球囊并不劣于射频消融。


不过该研究也发现,相对比射频消融,冷冻球囊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常见(5% vs 12.2%),膈神经麻痹的比例更高(0% vs 5.8%)。


因此,作为新技术,还需要逐步减少手术并发症。


9. 全皮下ICD安全有效


全皮下ICD系导线及脉冲发生器均位于皮下的一种新型ICD,除颤导线不直接接触心脏及相关静脉,2015年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长期应用S-ICD安全有效。(J Am Coll Cardiol, 2015, 65:1605-15.)


10. 阿哌沙班治疗中重度瓣膜性心脏病的非瓣膜性房颤与华法林同样安全有效


2015年欧洲心律学会更新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的应用指南,强调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并明确NOAC禁忌用于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ARISTOTLE试验证实阿哌沙班治疗中重度瓣膜性及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预后与华法林相似。(Circulation, 2015,132:624-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关消融和ICD,你也有这些疑问吗?
CIT 2016 | 张澍:2015年度心律学科十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分类与症状、抗凝评估、出血评估、治疗和预防
房颤药物治疗 别走入误区
心脏房颤吃什么药好呢?为什么?
【讲座】刘斌: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