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选贤与能一向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历代以来,人们都为贤能的被发现或被埋没而为之喜,为之忧。春秋时代伯乐识千里马于槽枥,更是引发了唐代大作家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深沉感叹!这叹息是这样久远、悠长,一千多年来还不断有人应和着,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这种伯乐情结不仅来自韩愈,就连比他更早的大诗人李白,受当时“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说的影响,也一收平日的豪气、傲气,向那位荆州刺史韩朝宗恭敬地表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因为手握大权的韩朝宗是“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这份急切盼望伯乐垂青的心情令人怆然。

    李白都如此,何况常人,于是寻伯乐之风,比当年伯乐寻千里马还炽烈。

    伯乐的得名,看上去似乎是他的善于相马,其实更得益于世间的千里马稀少。当时盛产马群的冀北之野,也如韩愈所说“无良马也”。这冀北怎么会无良马?细究原因,却是因为伯乐的一再光临,“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所以说,千里马的日益稀少,伯乐也有相当的责任,如果他不是“遇其良、辄取之”,在找出了千里马之后,不急于牵去向秦王献礼,而是给以时日培养、发展,冀北之野千里马的繁衍,也就指日可待了!

    古今之人一再叹息“伯乐不常有”而忘了其他,这本身就是观念上的误区。

    试想:如果当初无千里马于槽枥,伯乐之名从何而起?即便到了今天,如果没有千里马,即便你身揣一打伯乐资格证,也难以树伯乐之名。真正的伯乐决不会指驴为马。

    没有伯乐,千里马依然是千里马;离开千里马,伯乐岂能为伯乐?更何况,真正的千里马毋须朝朝暮暮地等待伯乐,天马行空一向是步骤不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 |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马说》唐·韩愈
唐代韩愈杂文《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赵孟頫书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洪亮吉篆书韩愈《马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