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密码——国学堂》

1 本期主题:论语,你看懂了吗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7-25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较早之前的时候,我们请来了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东岳老师观点相当雷人,网络上两边观点势不两立,喜欢他的和反对他的都如此的鲜明,这我觉得这就是独立学者的意义。在跟王东岳老师聊天的时候,发现他有一位老师--起码在汉字方面有位老师,是唐汉老师--他讲到汉字的时候言必称唐汉老师。于是各位同学有福了,我们又把唐汉老师请来,仍然是一位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唐老师,你好!
唐汉:你好!
画外音:唐汉,独立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汉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先后出版了《发现汉字》、《汉字密码》、《唐汉解字》等著作,被誉为古文字学界挑战许慎、郭沫若的第一人。
梁冬:我们都知道,讲《国学堂》要讲汉字。汉字是所有中国文化的一个基础。但是呢,在我们的历史过程当中,其实很多人对汉字有种种种种的这种错误的看法。甚至就是说,就像拆字先生、算命先生,把一个字拆出来讲,讲得好像很好,很有道理一样,似乎也对,但实际上很可能是有谬误的。那唐汉老师很多年来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这个汉字的流变,所以,未来的几期节目里面,我们会请到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从汉字当中看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当然,因为他是独立学者,他也会从批判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有一些糟粕的地方,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独立学者应该保持的一个风范。那唐老师,我想请问,您对这个学习语言汉字,或者研究语言汉字,这个兴趣是怎么来的,您又会怎么开始入手的呢?
唐汉:过去的学者,就是搞文字学的学者,叫训诂学者。他是以圣人之言,贤者之说,来作为这个立论的基点。他说的对错,大家不做逻辑追溯的,就是不再问为什么的原因。实际上,一经逻辑追溯的时候,我们就发觉出现很多问题。比方说,我们说的《论语》的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唐汉:我们老师就跟我们讲,说,就是"不亦说乎",这个"乐yuè"就是当"快乐"去讲了,就是心情很欢悦,欢悦一样的。而我总感觉到很奇怪,我就认为不是这样。对不对?
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说:通"悦"。高兴,快乐。
梁冬:写呢都是写成"说"嘛,对不对?
唐汉:是啊。大概来讲的话,就是像这个,我们明明白白是一个"说"字,对不对? "说"字它从言兑声,古音把它念成 "shuì"。而这个"兑"字是从八从兄, "八"是两边的意思,"兄"是一个孩子,会说话的孩子,大孩子叫兄,兄长。"兄"又是由"人"和"口"组成的这个字。它明明白白是一个"说"字。在《论语》中的《阳货篇》里面就有说是,子曰,孔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我们说"说服"的"说",古音都念"shuì"。
字幕提示: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梁冬:我们从小到大,老师都跟我们说,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这个"说",是通假字,是通那个"愉悦"的"悦"。
唐汉:它实际上不是通假!实际上,所谓通假,就是古代人说的错别字。什么通假?!就是错别字,古人不会写字,不会写那个"悦"字,就写了这个字代表"悦"。
梁冬:但实际上是……
唐汉:但实际上,它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学习完了以后,我不断地去复习,不就可以讲给别人听吗?--"不亦说(shuì)乎"。
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完之后,不断复习,不就可以讲给别人听吗?--唐汉
梁冬:是这个意思?我以前以为,比如说,你要学习修电视机,是吧?我们有个电视系的,你要学修电视机,学习了以后,就修好了电视机了之后,觉得很high,很高兴。我以为是这个意思哦。
唐汉:今天,你要跟今天的中学生说,你学习完了回去不断地复习,再做着几百道题,这是很快乐的事情。他会怎么样?
梁冬:抽你,大嘴巴抽你。哈哈哈……
唐汉:所以,他这个语言还是接续的,他这句话不是独立的。孔子第一句话说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句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字幕提示: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唐汉:这第二句话是快乐的"lè"--它是乐,我们今天的乐--"不是个很快乐的事情啊?"但它前面"有朋友自远方来",这个"朋"字是不一样的。
梁冬:"朋"是什么意思?
唐汉:"朋"在古代来讲,它这个字的造字的来源,是来自一串货币。比如说我们这个"朋"字,最早的甲骨文的"朋"字就是这样写的 。
梁冬:像"拜"字一样的。
唐汉:它是古代的这个……。
梁冬:两串货币。
唐汉:两串货币。郭沫若根据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这个货币(就是古代贝壳,做钱的货贝),他就出土看,证明是它叫一朋是两系,一系是五个,等于一朋是十个货贝,串在一起,它就串着,这就是"朋"
画外音:"朋"字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本义为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骨、朋"的相关记录。《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也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诗句,表明了"朋"字在当时作为一种货币衡量单位,它的本义和钱财有关。
唐汉:后来,这个字再加的时候,给它加了一只手,上面就是一只手,加了一个右,提着这个"朋"字,这个字就是后来形成这两个形状,后来就改成 "朋"了。
梁冬:是什么意思呢?
唐汉:所以在这里边,古代人就认为,共同花钱的人就是"朋",共同干活儿的是"友"。所以我们要写一个"友"字的时候,古代的甲骨文的"友"的写法,它是画出两只手 。
梁冬:这个字念"友"吗?
唐汉:这个是"友"。所以"朋"和"友"是不一样的,"友"是两只手,大家一块儿干活的。所以,我们……你说的话叫"狐朋狗友",狐狸可以单独在一块饮食,一堆可以,狐狸在一块儿吃饭。狐狸能共同打猎吗?只有狗可以共同打猎。
梁冬:"狐朋狗友"来自这里啊?
唐汉:啊,这叫狐朋狗友。
梁冬:深刻深刻!我说了一辈子"狐朋狗友",才知道原来"狐朋"是指一起吃饭的叫"狐朋",一同干活的是"狗友"。哈哈哈……
唐汉:所以,古人分得非常清楚。在《论语》中也分得非常清楚,《论语》中讲,单独讲到"友"的地方有七处,讲到"朋友"二字合一的时候有三处,但是讲到"朋"的只有这一处。
梁冬:就是"有朋自远方来",就是有一哥儿们过来跟你一起喝酒吃饭,你觉得很高兴。
唐汉:不。是一个有钱的人前来,从远方过来,来了话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他来干什么呢?
字幕提示: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译文:有钱人从远方来(向我求学),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唐 汉
唐汉:第三句话就告诉你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吗?
字幕提示: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唐汉:它这个"知"字,它实际上是"智"的假借字。比方说,我们这个"智"字很简单,它是这个画了一个公尺,就是圆规,圆规我们古代画圆,这个"口"代表圆,这个"于"代表支出,底下这个是目标符号,我们叫"日",代表目标符号。 说一个"智"--圆规,可以画圆也可以量方,这个就叫"智",有智慧的人,就是很聪明的人,很智慧。这个字,我们就演变到今天,后来省掉了这边这个"于"字,就变成今天的智慧。它在这个"智"上又省掉下边的目标符号,就叫智慧,知道的意思,我们知识的"知",也是知道的"知",在这里的话。所以说,人不"智",这个人不聪明,就是有这个朋啊,他不聪明,他不聪明我而不"愠",我又不生气,所以"愠"字在我们这个字里头是加了竖心旁,加了一个"昷"。"昷"在古代是一个日字,你看底下画了一个器皿把里边水晒热,这个就叫"温",温水的"温",加了竖心就是心里突然怒火上升了,就是很生气的话。"我讲了半天,他也不明白,不聪明,你也不生气,不是君子乎吗?"它实际上是说,孔子说我也不是君子么,除了我们俩都是君子,这就体现了孔子的这个有教无类的思想。所以在孔子的学生里有很多,我们说是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或者七十七个贤人,其中这里边就有很有钱的人,比方说我们这个端木赐,叫子贡,就是个有钱人;也有很穷的人,比方说有人叫曹参,他常常吃梨核子,吃饭吃草籽,他家里很穷。
梁冬:草籽啊,是吧?
唐汉:草籽,我们后来喂鸽子时候用的那种草籽。
梁冬:对不起,稍事休息一下。刚刚才几分钟的时间呢,我们立刻感觉到了唐汉老师对这个汉字的深入研究。从他的角度来看,突然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疑惑,是不是很多年来我们受的教育都是错的呢?但是没关系,现在补还来得及。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也是王东岳老师的老师--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从"人不知而不愠"讲起。以前我们的意思呢,我以为说的是"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不生气,那我不是很君子吗?"所以说人不知,这个"知"呢,我理解就是人家不了解我的意思。
唐汉:不。它在这是"不聪明","人不知",这个人他是不聪明的,叫不智慧,这个"知"还是智慧的意思,它是不聪明,本义应该在还是做"聪明"。说这个人--不聪明的人,我来让他做学生,给他教,然后的话,我是一个不生气的人,所以我也不是一个君子吗?他为什么这样,因为他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这叫稻粱谋。现在大多数的老师都是这样子啊,人家拿了钱来了,在你这上课来了,给你学费,给你钱,你再生了气,人家不是就走了吗?但是里边还隐含着孔子也有这个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有这个思想,"诲人不倦",他也是。所以孔子说:"人之患,好在为人师也。"说孔子自己实际是总结的,说人最大的坏毛病是什么,就是好给人做老师。
字幕提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
梁冬:这事实上也是他自我的觉醒。
唐汉:自我的觉醒,对。
梁冬: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刚才讲到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意思就是说,经常学习呢,然后跟别人分享,跟别人讲,是很好的,而不是快乐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有钱的人来求学,他觉的很高兴。
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唐汉:对,是很快乐的事。所以他这个不聪明,他要是不聪明,不聪明的话,我也不生气,教了几遍他也不会,我也不生气,我还继续去教会他,这也不是一个君子的作风吗?
梁冬:整个这三句话,就是《论语》上的最开始的三句话吗?整个三句话全都错了。但是我有担心啊,如果我们现在的同学们按照您的这个方法,去参加高考,可能会答错题。
唐汉:是,那必须答错题。错的是,尤其是在国学这个系统的话,你想要继承这个国学,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先要批判,要扬弃,然后继承。你不能这个把糟粕都继承下来。因为它最可怕的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你就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警惕之心。所以孟子就说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字幕提示:尽信书不如无书。
唐汉:你完全相信一本书的时候,你可以说没有这本书了,你不如不看书,看书干什么?因为书里面一定有迷障。比方说《论语》中的,有一句讲的是这个"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就是孔子听说之后,就曰,"再,斯可矣"。
字幕提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画外音: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曾任鲁宣公、鲁成公时期的国相。相传,他在执政时期,处事十分谨慎,每事必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后,便对女婿公冶长及子贡等人说:"再,斯可矣!"
唐汉:季文子这个人很简朴,他也不贪,所以他为相。但是这个人有一点,他抓权抓的很狠,他对利害的计较非常明确。所以很多人,有人说他很坏,有人说他很好,因为他做事非常谨慎,三思而后行。这孔子就听说他了,说这个"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可矣。我们传统的解法就是,你做事应该三思而后行,再思一次就行。所以很多人,我们今天学者对它的解读,有两种解读。因为这个"三",三思而后行,"三思"是泛指,是大概思得越多越好;有人说是实指,就是"三思",思了三次。所以孔子说,继续再思考很好。但是,实际上这个是错的。古代这个"再"字,它是个很有意义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话,它是一个指示字。它来自什么?来自古代的"冉"字上面--这个"冉",冉冉升起的"冉"字上面--再增加一横就叫做"再"。但是古代这个"冉"字,这个"冉"来自什么?
梁冬:来自那里呢?
唐汉:来自男性生殖器。
梁冬:哦,是吗?
唐汉:日常疲软的男性生殖器叫"冉",它又和"软"……发"软"的声。所以这个"冉"字的话,把两个"冉"字对顶起来,就叫gòu。我们今天就是交媾的"媾"和构造的"构"都是它这个gòu。什么媾?说两个男人相遇了,互相搂抱就叫gòu,这是个架构,构造的意思,就是木梁结构。说它这个"冉"字上面增加一横,就是再次起来一下,就叫"再"。
梁冬:所以第二次勃起叫"再"了?
唐汉:第二次勃起叫"再"。
梁冬:哈哈哈,失敬,失敬。
唐汉:所以,孔子在这的意思就说,说的"你思考两次就行了",你不用再思考三次了。所以孔子一生是敏于行的,敏于事的。孔子一辈子这个人是做事很快的人,比如说他去出访列国的时候,想起走就走,他不提前打探好,提前布置好,所以他在陈国被人包围了,(在)蔡国又没饭吃了,饿着肚子。他这个人一辈子行动很快。
梁冬:属于just doing,行动派。
唐汉:所以今天,我们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行动很敏捷,他绝对不会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就晚了,两思就够了,足足就够了。
梁冬:这个事情非常具有普适意义。我自己在创业以后,发现有一个特点,很多同事啊,我觉得他们行动力太慢。就是为什么,就是老想,思前想后,这样做对不对,那样做对不对,其实大好机会全部丧失了。你说可能都有风险,但是你关键是你要在做的过程当中,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你自己趟出一条路来。红军怎么走出来的,也不就是这样,也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对不对?
唐汉:说得非常好。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简单的汉字。很多汉字啊,每天用,每天看,或者呢经常看到啊,其实呢,我们从来没想过,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比如说"三思而后行",刚才我们讲到的很多人呢,就认为"三思而后行"是一种很好的一种生活品质,做事情、做人稳定,适合做官员,在领导干部层里面混呢,其实呢,最好要"三思而后行"。其实啊,孔子恰恰是反对"三思"的,他认为想两次就可以了,"再,斯可矣!""再"就是第二次的意思,而且它是实指。什么叫实指呢?我们以前就"三思"好像是一个虚指,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孔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三"就是一个实数,就是,三就已经多了,二就OK了,是这个意思吗?
唐汉:是这样,是这样。
梁冬:OK。所以就是说,很多人对这个儒家的这些东西有一些误解。
唐汉:就像这一种理解呢,我们在研究这个孔子儒学的时候就(遇到)很多问题。比方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孔子这个学说中的这个《论语》中讲到仁义的"仁"字,这个"仁"字在孔子的《论语》中有109处。
画外音:"仁"字,《论语》全文共出现109处(《论语》全文共21469个字)。如"樊迟问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许慎著《说文解字》认为 "仁,亲也,从人从二"。那么,《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是否符合孔子的本意,孔子强调的"仁者爱人"又究竟作何解释呢?
唐汉:过去我们对"仁"字的理解,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理解错了。他认为这个……,许慎就认为"仁"字是"从人从二",是两人行,互相关爱,两个人的话。实际上这个"仁"字,它不是一个这个"从人从二"的字,它是个"从人从上",它是个会意字。这个字在古代就是一个"上"字。古代的"上"字是这样写,上面是画了一个木板,上面这个,我们说一个板子上面画个东西 就叫"上",或者是台子放个东西就叫"上",如果这个上面画一个(板子)底下画一个 ,这个就叫"下"。就是"上下"两个字,所以演变为"从人从上",是上等人。所以这个"仁者爱人"这个思想,在孔子来讲,它是有一个社会背景的。
梁冬:"仁者爱人"什么意思呢?
唐汉:在孔子生活的这个年代,是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转化的时代,也是个社会大转型,大变型时候的变革,整个社会上是吊国伐民,战争不断,所以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上等社会的统治阶级要爱下等社会的民众,这是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它是一个贵族时代,它是个阶级社会,他一定是讲统治阶级仁者爱人。所以"仁"这个本义的话,它指的是上等社会的统治阶级,在统治阶级里边的精华们,统治者里面的精华叫君子。今天我们说"果仁"这个"仁"字,果仁,什么叫果仁?就是果子里的精华嘛!"仁"是精华的意思,对不对?它还保留这个含义。所以"仁者爱人",这个含义是很明确的。
梁冬:所以这个"仁"的意思,我们很多时候理解是一个很仁慈啊、很宽厚啊,是这么样一个意思,实际在它那里面是很明确的,"仁者爱人"的前面这个"仁",指上等人的意思,是指贵族的意思。
唐汉:对,所以孔子所有的这个学说,很重要的一个立足点,就是孔子代表着统治阶级。他讲的是对统治阶级要求一些品行,这样理解了我们"仁者爱人"的时候,我们对整个孔子学说里得出的结论完全是不一样的。
梁冬:因为理解了"仁"这个字之后,重新来看这本《论语》,你觉得它在讲什么东西?
唐汉:《论语》里的学说来讲,要是讲啊,孔子思想中他有几个立足点,我们认为有立足点。他主要在社会伦理政治,我们后来作为社会政治伦理学的原点呢,我们去找。但是我觉得第一,孔子这个作为思想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我们今天仍然继续吸取的。第一,他叫有教无类思想,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进行教化,不管你是有"朋"的人,还是没"朋"的人,我都可以享受教育。今天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每年有将近2000万孩子出生,他为什么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没有权利去享受大学教育呢?比方说我大学,只录取那考试考得好的人,考试好的一部分,因为我没有院校,我只录取你,谁考分高我就用,谁考分低你就走。考分低他不一定他就没有别的才能呀?他没有说我因为考分低……,考分低是你自己设计让我低的,因为你考试就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考不上嘛。
梁冬:有道理。
唐汉:是不是?所以,这是孔子思想的第一个有教无类的思想。第二个孔子思想,我们就是说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我们社会一定是有职有权的人对社会下层的民众要更多的关爱一些。
梁冬:有点完全颠覆我们的一些传统的这个思想,或者习惯思想,但是有时候你深思一下,也的确是这个样子,是吧?所以呢,没关系,国学堂的精髓就在于说,我们允许不同的观点各自发言,然后呢,相信我们的观众本身是聪明的,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更符合你的想法,那么你可以支持,不符合你的想法,也可以激发你对这个事情的思考,这就已经达到我们的节目的这个需要。好,感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依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谢谢唐老师。
唐汉:谢谢。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献丑于江湖谨为学习所得恳请斧正梁冬叩首
画外音:大圣贤孔子他的文学造诣如何?
唐汉:孔子这个一生他好为人师,他的这个文学水平一定很高,大家都是这样的认为的。旁白:哪些字从孔子那儿就开始被误读了?
唐汉:孔子曰:"一冠三为王"
梁冬:打通天地人。
唐汉:打通天地人。所以古人认为的话什么是"王"?"王"是可以杀自己的人就是"王"。杀别人的不叫"王",那叫战士。
画外音: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揭开甲骨文神秘面纱,《国学堂》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说文解字,为您揭秘孔子误读的那些字。
2 本期主题:揭秘孔子误读的那些字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7-31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请到了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汉字里面的种种、种种的有趣。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音睡)乎”,大家都说是“不亦悦(音月)乎”,很高兴,经常学习完之后还很高兴,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是学完之后跟别人可以就是说了,这个所以还是要回到“说”这个字的本质。那是上一期的节目,稍事作一点简单的回顾,这一期我们依然请到了唐汉老师跟我们讲讲,孔子的汉字功底的问题。唐老师,就是说我想请问,孔子算是中国的很有文化的人了,在古代大成至圣先师,你认为孔子的文字学功底怎样?
唐汉: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讲,是比较差的,孔子这个一生他好为人师,他的这个文字学水平一定很高,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说文解说》这本书里,许慎的《说文解说》里记述了孔子的话,对文字学的理解,其中有七处,大概有七个字。第一个字讲的“狗”的解读,就是《说文解说》说“犬,狗字有悬蹄,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画外音:汉代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说》中,对“犬”和“狗”这两个字做出了解释:“犬”字狗之有悬蹄者也。许慎还引用了孔子的说法,“犬”,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而“狗”,孔子的说法是:“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意思是狗的叫声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狗,叩也”,孔子的解释是正确的吗?“狗”字古人在造字时,本意又是什么呢?
唐汉:实际上我们过去,甲骨文这个“犬”字很简单,就是这样画一个画,这样画 ,这就是我们这个“犬”字。后来我们演变成这样写的话,实际上是一个在笔画上简单化的过程,但是甲骨文这个字早期这样写。所以孔子在那个时代,他还能认识这个“犬”字是一个狗字。所以孔子对于狗的解释说,“狗”,孔子曰:狗,叩也。这是它的发声渊源,所以说“叩气吠以守”,就是这个狗的话,用叫声守护着我们的庭院、家,看家护院。狗的话所以“从犬”,我们说“句声”。所以这个解读实际上今天严格来讲它是错的。
梁冬:什么意思啊?
唐汉:第一个“狗”这个字的来源,它这个字字源上发声学来讲,它不是说和“叩”有什么关系,狗的来源是说,母狗和公狗就是交配的时候,我们叫连在一起了。见过母狗和公狗交配,它急忙卸不下来,我们叫钩住了,钩住了,钩,钩,钩,就变成狗了。
字幕提示:
“狗”字从字源发声学上讲,指公狗与母狗交配时,被“钩”住之意。——唐汉
梁冬:“狗”这个字的发音,是指两只狗,一只公狗和母狗,在交合的时候拔不开了,钩在一起了,所以叫“狗”?
唐汉:钩在一起了,所以叫“狗”。就是钩在一起,钩,钩,钩,就钩住叫狗。
梁冬:Go go go, Ale ale ale……哈哈哈。远了,远了,对不起了,您说回来。
唐汉:对,所以这个“狗”字,它是个犬字的音转转注词,它代表了狗的全部含义。因为犬要用作偏旁的,用做类旁,做声音旁去组建汉字。也可以说是“从犬钩声”,钩住了这个狗这个字,和口没有关系,和叩没有关系。所以孔子解读这个字,可以说是一半对,一半错。
梁冬:“哭”这个字和“笑”……“哭”这个字,上面两个口,下面是个犬,为什么“哭”这个字,下面是个犬呢?
唐汉:孔子《论语》中也有,子路死的时候,孔子大痛,叫哭,孔子哭。哭实际上是我们在古代就是什么叫做哭?你见过那个狗,惨痛的狗,你把狗关在门里头,死打它的时候,狗那种哀声,求饶的那声音就叫哭,“呜呜”那种呜声音。人很痛苦的时候,这个嚎叫声就像狗那个嚎叫,那个惨痛的嚎叫,这就叫“哭”。“笑”字在古代,它不是。这个“笑”字的来源,我们说的话是古代有一个字,是这样写这个字 ,这个字叫“笑”,我们今天这个“笑”。但这个字也是作为一个省字就省出来,它省出来一个字,就省出来这个“夭”字,我们再做出来一个字,把它上边旁改成这个就叫成“笑”,它是讲女人笑的时候,腰弯下来,哈哈,笑得腰像草一样弯腰,所以这个字,我们后来把它就……后来古人把它变异为这个字 ,两个字,异体字,这个 和 (音笑) ,也念妖(音腰),这个字。
梁冬:所以“笑”是指女人很高兴的,然后把腰弯下来的样子喽?
唐汉:不是,她笑声,什么叫笑,叫大笑,就是笑的就是捧腹大笑,就是腰都要弯下去这种笑叫笑。
梁冬:这跟女人有什么关系呢?
唐汉:因为女人常常笑的时候常常会弯腰啊,她更容易动情啊,笑得很彻底啊。
梁冬:所以,你看那些谈话节目,下面全是女观众。女观众比较容易动情,是吧。
唐汉:啊,也有这个道理吧。
梁冬:开玩笑,开玩笑,收回来。
唐汉:但那个我们古代人的那个笑啊,他是爱憎分明的,笑和哭都是很彻底的。不像今天人叫皮笑肉不笑,哭笑不得。甚至你今天看着很多人他脸上是笑和哭你弄不清楚,他老是肌肉会动,脸部肌肉发达了,腰不动了。
梁冬:所以笑一定要弯下腰,才显示出笑的真诚。
唐汉:笑要真诚,笑要大笑。哭是一定要哭的悲痛,像狗一样嚎的那种,惨痛的哭,这叫哭。
梁冬:这极致啊,极致人生。所以您刚才提到这话真是太有意思了。就是现代的人啊,他为什么跟古代人相比呢就显得那么的皮笑肉不笑呢?为什么就不能像古代人那样,那么极致,笑就能够笑成那么的,腰都弯下来了,哭就哭的像狗一样连声痛哭,“呜呜……”什么原因呢?
唐汉:社会是越来越……人的依托性越来越多,适应性越来越小的,人类越来越收敛了,越来越不自由了。人类不是越来越走向越自由了,是越来越不由自主了,是这么一个过程。
字幕提示:
人类不是越来越走向越自由了,是越来越不由自主了,是这么一个过程。                                                 
     ——唐汉
梁冬:这原因,我想很可能是人口越来越多了,大家必须要在更小的空间里面容纳更多的人,所以要更多的收敛。
唐汉:不是人的问题。就是人类现在应该是人类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类自己被反控制的就越多。你没有手机了你会怎么办?
梁冬:也没怎么办。
唐汉:你今天要是没手机,你会惶惶不安一天,谁也联系不着,找不着,但是它实际上控制着你。
梁冬:说远了,但是说“犬”这个字啊,我们稍微延伸一下,还有哪几个跟“犬”有关的字?它是怎么演化出来的,能适于举例吗?
唐汉:比方说我们今天说的一个这个字--状。
梁冬:状。《投名状》。
唐汉:哎,什么叫“状”?这边实际上画了个“戕”字边。
梁冬:您给大家看一下。
唐汉:这块是画了一块木板,古代的木板有两个字,一个可以做成这样一个字, 一个可以做成这样的字,做成片了, 成两边的话,是一个木板的意思,实际上说的这个字,“状”的意思,就是说是狗啊,可以立起来,表示一个状态,狗变成了……狗用两条腿来立起来,这就是一个“状”。
梁冬:这叫“状”?
唐汉:哎,对对对。我们有很多这一类和它有关系的字。比方说,我们很有名的一个字,就说了,我们画的一个四个草,这个叫“莽”字。莽字这个字在古代这个草字画的是草的象形字,之间中间画了一只狗,但它真正打猎水平很差的,它什么也打不到,老虎、狮子、豹子、野猪,哪一个它能打过?但是,狗的意思最好的话,它就可以鼻子很尖,可以闻,它知道,它眼睛很亮,可以发现谁。所以人类进入比方打猎时候,碰见一个画着草地和一堆荆棘灌木丛在里面,人不想进去,里面有野兽怎么办?埋伏一只狗熊怎么办?人们就叫狗进去,去去去,把狗就先放进去,狗就进去。狗就知道我本来就不行,你让我进去,但我得进,我进去它不是个很鲁莽的行为吗?所以,狗进去到草里不知道有没有危险的地方,就叫鲁莽。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刚才讲到“狗”这个字呢,哇,原来是很深刻了,是跟两条狗搭在一起拔不出来,然后呢,说钩钩钩……它们钩到一起了,钩到一起了,所以呢“狗”这个字发音叫“狗”。所以说你说这个人很狗呢,其实是很深刻,已经一幅完整的图画描述了他的状况。好了,继续讲到,说到孔子对“狗”这个字呢是有一点点不全面的认识的,那孔子还有哪些字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
唐汉:去年高考,去年高考有一个王字,就我们今天三横一竖这个“王”。王,许慎也有他自己的,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王”就是我们自己先要去向往,我们受他领导的人,我们都集合在他旁边的那个人就是“王”。
画外音:看似简单的一个王字,对它的解释和说法却不一。董仲舒的说法是:懂古之造文者,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谓之王也。而孔子的说法是:一贯三为王。
唐汉: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孔子说,孔子认为这个三横这个字画,上面一横是天,底下一横是地,中间一横是人,所以一贯三我们就说,谓之王。
梁冬:打通天、地、人。
唐汉:打通天、地、人。就是既能接上天,天上的天神,接通地下的地灵,然后把人管起来就叫君王,一贯三为王,大概意思就这么去解释。实际上这个“王”字解读是错的,这个“王”字。“王”字这个解读实际上在甲骨文的解读是个画了一把斧子, 对不对?我们在甲骨文的时候可以这样画成一把斧子,是这么画。我画了一把斧子,这把斧子就是刑杀的,朝下的斧子,古代大多数的斧子都是画成这样,画的朝外的斧子。 这种斧子是什么?这种斧子我们常常说是可以刑杀别人的斧子,比方它演变成“戉”,演变成“戊”、“戌”……等等一堆汉字就是它来作为古代汉字,刑杀别人。所以古人认为的话什么是“王”,王是可以杀自己的人就是王。杀别人,杀敌人,杀别的族系的人,杀别人的不叫王,那叫战士,只有可以杀自己人的就叫王。所以他画了一把斧子,所以这个斧子在金文的时候它演变,演变了上边一横,演变成这样的一个横,金文就我们演变成这样去写的 。底下斧子的圆形还保留着,后来这个字就变成我们说上边两横紧挨着这样变成一个王。古代的玉不一样,玉是三横一样,中间三横,这个就叫“玉”而这个就叫“王”。后来为了区别“玉”,给玉加了一个点子,加了一个点叫玉,所以一贯三谓之王这是孔子的解读,但是孔子因为那个时代,孔子生活那个时代受时代所限制,他没见过甲骨文。
字幕提示:    
古人认为“王”是可以杀自己的人,才谓之“王”,殺別人,杀敌人的并非“王”,而是战士。
梁冬:我们可能比孔子看到的关于古代的文字更多一点了。
唐汉:我们今天出土的比他多得多,我们所见到。
梁冬:所以孔子对这个王字的理解是错的。
唐汉:对,孔子理解是错的。
梁冬:是想当然的错了。
唐汉:所以他这个一贯三为王,当时这种解读是为什么?孔子为什么这样解读,他是为了时代限制,受时代是为了当时的政治服务说一贯三为王,可以管天管地和管人。所以孔子也不是说错,这种错是他来自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理论,当时越来越走向这么一个思想,所以后人就这样注解了。还有一些汉字孔子也是因为当时认识不足,比方说,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字叫做“士”。
梁冬:“士”,战士的“士”。
唐汉:比如我们战士的“士”,在甲骨文中它画的是一个公马或者是一个公驴,或者是公牛的生殖器出来 就叫“士”,所以古代画就作为动物公的时候,它就代表这么一个字。所以“士”这个字,在古代是严格来讲,它就是指的是公畜的生殖器。比方说我们今天上面画一个“士”底下画一个“口”字,这个字就念什么?
梁冬:吉嘛。
唐汉:念吉。
梁冬:为什么叫“吉”呢?
唐汉:它就膨胀起来了吗,它就出来了。这个口代表那个阴囊,动物那东西就出来了,就是阴囊。它对人也是一个很吉利的东西,阳痿了就不吉利。所以它发声急,和急急忙忙又是同音,急急匆匆的,急急忙忙,很急。
梁冬:你确定这个“吉”和那个急急忙忙的“急”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唐汉:是这个原因,它是同音的字,很快,它有一种快速在里面。
梁冬:快速伸出来。
唐汉:快速,急。你知道孔子对这个“士”的解读是什么?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我都闹不明白这说的是什么。上面他认为是士,上边是个十,底下是个一,叫推十合一谓之士。这种拆字的方法像街头的拆字先生是一样的。十和一有啥关系?和士有什么关系?讲不出来。所以我们今天就讲不出这个字。
梁冬:所以“士”这个词都是指男性生殖器了?公性生殖器。
唐汉:公性生殖器。然后有一点就是能够生殖器代表成熟了。所以我们古代说这个才字画了女性符号,女性音符,倒三角形的加了一横这个就是来了例假带,例假带围起来 ,这个就叫“才”,才能的才。为什么是才能的“才”?因为女人例假来了以后,认为这个女孩儿性成熟了,就成人了,就才能了,她最大的才能就是……
梁冬:能生了。
唐汉:能生了就是才能。男人就是最大就是士。
梁冬:那为什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唐汉:那是后人解释的,他把这个才变成才能的才了,所以女人天生就有才,生孩子,哪个女人不会生孩子,不会生孩子就不具备那啥。
梁冬:就没什么才能。
唐汉:但是今天的社会演变,今天的社会随着社会环境的紧张度的增加,社会污染,很多女人已经不育了,所以也就无才了。
梁冬:不,有一大部分的原因还跟男人有关。以前都有几亿个精子,现在一口出来只有几千个,所以也没办法,是吧?
唐汉:那和“士”有关系。
梁冬:对,跟“士”有关系。
唐汉:所以古代人的造字,它这一个字有了以后,它做成字根,也许很多人会说……
梁冬:对,我们讲讲,以“士”为字根。
唐汉:你说这个“士”,你怎么能想到它是来源于生殖器?一个我们可以在那图形中,我们讲到的,像牛呀、画的马呀,画的任何动物加一个“士”,都代表是公的。对人来讲叫什么?叫做“壮”。
梁冬:“壮”是什么意思呢?
唐汉:“壮”,它这边画了个这个符号,一个木板,代表木板的形象,我们是代表床板。床板上面画了一个士,这叫“壮”。说这个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他早上起来,生殖器不自觉地就勃起了。
梁冬:所以“壮”这个字很象形的,是个象形字哦?一个床板上竖起来,是吧?
唐汉:它是一个会意字。因为它是两个符号、字根组建合成的一个意思。像“士”就是象形字,它是一个独立的形象,它是动物直接来的,画出这个东西,就叫“士”。
梁冬:对不起,唐老师,广告时间又到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我们回味一下,原来这个“士”这个字,“壮”这个字,有这么深刻的含义。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壮”这个字,原来是既会意又象形的,是两个象形的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会意的字了。讲的是这个男人呢,可以晨勃勃。
唐汉:实际上这些汉字影响都不太大,我认为孔子错识字,影响最大的一个字……
梁冬:是什么字?
唐汉:是“黍”。
梁冬:哪个“黍”?
唐汉:玉蜀黍的“黍”。我们今天说了,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黍”字。
梁冬:啊,很多人都念li(音黎)。
唐汉:这个黍字,念shu(音鼠)。
梁冬:是吧?很多人都念li(音黎)。
唐汉:的话,《说文解字》有一段语录,它解释……说文解字有一段专门解释这个字。说了……
字幕提示:
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谓之黍。從禾而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從黍。   
                               ——《說文解字》
唐汉:就是《说文解字》里有一段专门解释这个字,说“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这是个“种”字,“故謂之黍。从禾,雨省声”。说这个字的造字方法“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从黍。是这么一个解释。说这个“黍”字,孔子说可以造酒。
梁冬:嗯,酿酒。
唐汉:可以酿酒。所以这个“黍”字上面是一个禾,中间是一个入,底下是一个水。是一个会意字,形成的这个字。实际上他们两个当时许慎和孔子,他们都没有见过甲骨文。孔子说这个“黍”的解读后,他认为这个“黍”字是禾入水,实际上甲骨文不是这样。我们在甲骨文看到大量的这个“黍”字,今天的甲骨文 ,它是画了一个水,底下画了一个伞穗,伞穗的植物。伞穗的植物,能长在水里的植物是什么呢?
梁冬:是什么?水稻?
唐汉:这肯定是水稻呀,对不对?所以它是水稻。孔子后来人们认为孔子说的这个“黍”是大黄米,就是我们山西人吃的那个大黄米叫“黍”,是这种大黄米。实际上不是大黄米,它是属于水稻。这个识错了以后,今天后人的学问识错了,包括我们今天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者们也识错了,仍然相信孔子和许慎的这种说法。认为种的是大黄米,它是在大暑而种的大黄米。实际上他不知道这个“黍”,它本来指的是水稻。因为在甲骨文中就讲到的话,一月份,正月,每年的一月份,立黍。立黍这个时候要插秧,栽水稻。那么就是说的殷商时代的这一年的头,一年的第一月份,它应该是栽水稻的时候。什么时候可以插水稻?
梁冬:是什么时候?一月份?
唐汉:应该是在四月份,我们今天的阳历的四月份。
梁冬:所以结论是什么?
唐汉:结论是因为我们说的一年的年头在殷商时代,它应该是在三、四月份。
梁冬: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说,因为一个汉字,孔子认为那个“黍”呢代表的是大黄米,但其实经过唐老师的考据之后,这个“黍”代表的是水稻。所以因为这个大黄米和水稻在历史文献当中记载呢,导致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对这个所谓的当时的一年之始,一年开始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都认为一月份是一年之始。在殷商时期很可能不是的,是以三月份或四月份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唐汉:是是是。后来到西周后,这个一年的开始又转化了。西周认为一年开始是什么时间?
梁冬:是什么时候?
唐汉: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汉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华”字,中华的“华”。中华的华字,它的字根是这样写 。这个字根就是华字。实际上我们今天说的“华”字是把它变成一个这样一个草字头了,念这个“華”。开花,草字头念华。但是古代这个字,我们说了中华的“华”,是上面有一个山,叫华。底下这个华字在古代是也是画了一棵树,上面画着几个小点,这个东西。这个字演变为我们今天的就是“华”字。它是指泡桐树开花了。每年的一月份,泡桐开花了,就开始春耕就开始了。春种开始,就是一年的头。周人也是个农耕民族,他以农耕的开始作为一年的开始。
梁冬:哦,所以在汉字里面,蕴藏了很多很多的密码,历史的密码,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可能很多朋友还没有一下子马上把握得住。但是你只要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好好学习汉字,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历史。为什么?因为我们汉字可以总结很多很多有趣的东西。感谢唐老师,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拆字解密中国“龙”
画外音:中国龙与外国龙究竟有何不同?
唐汉:中国龙这个原型,它来自于蟒蛇。
画外音:龙与蛇的关系究竟有多复杂?
梁冬:蛇是我们的宠物,然后呢被神化,最后变成了我们的祖先的文化的代表,最后变成一个真实的历史,尧、舜、禹。
唐汉:没有,从来没有进入真实的历史。
画外音:中国人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蛇的传人?
梁冬:生生的,就是我们的历史观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喽?
唐汉:是这样,编造的。
画外音:《国学堂》之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带您拆字解密中国龙。
3本期主题:拆字解密中国“龙”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8-01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说起要做国学,那肯定要认识汉字,所以我们一直以来,就希望找到一位老师,能够好好地讲汉字,最近找到了王东岳老师的汉字老师——唐汉老师,唐老师您好!  
唐汉:你好!  
梁冬:唐老师也是独立学者,首先请问,在汉字里面这个“独立”二字作任何解释呢?  
唐汉:“独”应该就是单独的意思;“立”是,也是一个人,独立站立的意思,独立。  
梁冬:为什么独立的“独”字旁边是个“虫”呢?  
唐汉:是一个犬,一个繁体字,是一个犬。  
梁冬:对不起!失敬!失敬!因为繁体字是不一样的。  
唐汉:一个蜀,从犬蜀声。因为“蜀”指的是毛毛虫,我们见到那个大青虫,在树上一个一个的,它很少成群,像我们今天说的大蚕一样的毛毛虫,大青虫,它是独立的。  
梁冬:它们一般很少群居吗?  
唐汉:肯定不群居,你要在农村呆过,你要呆过,那树上,灌木丛林里就是这种大的青虫,就像蓖麻蚕一样,这种虫就叫“蜀”。  
梁冬:玩得很酷,生而孤独。
唐汉:所以我们今天说的,四川成为蜀,就是四川当年可能盛产这个毛毛虫,或者是蚕这一类东西。  
梁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独立学者?所以你们独立学者靠什么活呢?  
唐汉:应该说这个文化是一个奢侈品,国学也是奢侈品。你一定要有经济收入,要有经济基础以后,才可以独立去做学问。因为大多数的学者的话,如果为五斗米折腰,古人就说为稻粱谋,那你这个独立学者是做不成的,就是谁给你东西,你就替谁说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话就说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嘛。  
梁冬:对对对。好了,那我们今天讲的话题,其实既然讲国学,那我们知道中国人是所谓龙的传人,一直以来我都是有一个很好奇的一个事情,就是说“龙”这个东西,在中国是吉祥的意思,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都很骄傲。但是在西方,龙是邪恶的意思,这个龙——西方的这个“龙”和中国的“龙”,当然长得不一样了,西方的个翅膀像个恶魔一样,中国的龙长的像一个蛇,再加一个鹿,是吧?不一样。那么着两个龙为什么它有……它又叫同一个名字,但实际上,它有什么样的不一样?我想讲的问题。
唐汉:它两个东西都是一个神话传说以后,或者变异出来的东西,中国这个“龙”的原型,它来自于蟒蛇。
画外音:关于龙的原型的争论由来已久,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是鳄鱼,有人说是蜥蜴,有人说是闪电,甚至有人说是恐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曾明确界定:马高七尺为騋,马高八尺为龙。那么唐汉为什么说龙的原型是蟒蛇呢?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中国的象征——龙的呢?  
唐汉:我们今天看了甲骨文的龙字写法,很简单,就是画了一个大口,给它画一个身子,歪着身子,然后画一个蛇信,蛇信我们画在上面。  
梁冬:这是什么东西?  
唐汉:这就是“龙”字,甲骨文的“龙”字就这样写的。后来把这个信字以后,我们就把上面这个信,改成一个这样的东西,底下这个地方,它的嘴变成了一个肉月,把这身子越画越长,我们给它拐来拐去拐了一堆,身子越来越长变成龙字。实际上这个字是依托象形字,汉字中像这样的字还有几个,比方说我们今天说的“夗”,古代就把上面这个擦掉,把这个蛇信擦掉,就是“夗”。  
梁冬:就是中国文化书苑,那个苑,上面加个草字头?  
唐汉:对对对,加草字头也行,你加个宝盖也行,就是一堆苑,或者加一个石字旁——碗。我们讲吃饭的碗,都是圆的,它是圆形的东西,因为蟒蛇会盘起来,它是圆的。如果我们仍然把这个字,这个字擦掉,我们仍然把这块擦掉,这个字既然是“夗”字,它还可以演变成一个字,演变成什么?演变成我们把这个字立起来,把它封起来,就变成了“巴”字,所以这个字的原型它叫“爬”。所以动物叫爬行动物,蟒蛇爬行,是爬行动物。由一个形状就是一个生过来形成了三个字,我们说的就把它叫做“龙”。所以由龙的,过去蟒蛇的生活习性中,我们可以证明这个字,比方说我们今天耳聋的“聋”,是龙字底下加一个耳朵。龙是什么?蟒蛇是没有听觉器官的。梁冬:哦,原来来自这里,我小时候就问过这个问题的,当时我们老师没有回答。  
唐汉:你看这个龙,它不仅没有耳朵,外摆设。  
梁冬:蛇没有耳朵。  
唐汉:诶,蛇没有耳朵,蟒蛇它没有耳朵。  
梁冬:那蟒蛇靠什么听?  
唐汉:但它也没有听觉,你对一条蟒蛇大声呼叫,它不会有反应的。  
梁冬:真的?  
唐汉:但是它会有红外,它对振动有感觉,它这个有接受振动的感觉,你走路的时候它能感觉振动波,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感知器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说的今天的“袭”。  
梁冬:袭人,那个《红楼梦》里面的袭人。  
唐汉:《红楼梦》的袭人。
梁冬:我觉得袭人其实真是一个好女人,那种感觉真好。又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但是很多东西服侍得很舒服。
画外音:袭人,原名花蕊珠,是服侍贾宝玉的四大丫鬟之一,因姓花,宝玉取陆游诗句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之意赐名。也有论者认为,因《红楼梦》中的袭人老于世故,心机深重,因此曹雪芹为其取名“袭人”。那么从文字学的角度,“袭人”这个名字又预示着怎么样的人物性格呢?  
梁冬:我觉得曹雪芹,给每一个人起名字,一定是有道理的。  
唐汉:有道理。所以这个袭字,这个字在古代的繁体字写法,是上面两个龙,两个龙字,底下是一个衣,繁体字是这样写的,非常复杂的。  
梁冬:哦,这样的。  
唐汉:今天我们把这个龙字简化了以后,底下一个衣字,就变成“袭”字了,但是古代“袭”就是这样写的,就是这么个繁体字,加起来几十画,你写一个字可得好长时间。她叫袭人。“袭”指的是什么?这个衣指的是衣服。这个龙,蟒蛇有个动作,它会脱皮的,蛇类它脱皮,到一定阶段,长长之后,它这个外皮就撑住了,它把这个皮要脱掉,从里面爬出来,重新就长大,所以“袭”就是沿袭,从那个上皮里脱出来这条蛇。  
梁冬:为什么两条龙?  
唐汉:两条龙,在没脱皮之前它是一条龙,它脱完皮又是一条龙,这两条龙是连着的,这叫“沿袭”出来。所以袭人有这个特点,为什么叫袭人,她既是大家之人,她又小家碧玉的这个特征。她是从一个小家碧玉,脱胎出一个大家闺秀,具有风范的人叫袭人。  
梁冬:怪不得,怪不得。  
唐汉:宝玉那么喜欢她,你也喜欢她。
梁冬:我觉得是个男人都会喜欢她。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收的稍微有点突兀,因为广告客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诶,刚才我们讲到哪来着?讲到《红楼梦》,对唐老师啊。就是说,除了这个“袭”以外,我们看到还有个“庞”,庞大的“庞”,下面也是一个龙。那么它这个庞大和龙有关吗,真的是因为“龙”很大导致的吗?  
唐汉:所以我们这个文字,早期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很多一系列的汉字,就是这些汉字当时都有。殷商这个民族,是个很奇怪的民族,就是第一他非常残暴,暴烈的民族,非常残暴。  
梁冬:是吗?  
唐汉:比方说,他经常用几百人进行杀殉,祭祀。抓来的俘虏全部砍头祭祀,几百人甚至可以和大象进行搏斗,卜辞里记载着狩猎大象。今天的我们的人的话,到今天来讲,养了只狗,养了只猫,就是他养了只宠物,但是在殷商人不认为,殷商人认为你养宠物,你一定要养一条龙。  
梁冬:怪不得宠物的宠。  
唐汉:所以你在屋檐下,屋檐下养了一条龙的话,这叫庞大的“庞”。  
梁冬:玩的真够高级的。  
唐汉:玩得真高级。所以这个殷商民族非常喜欢吃,大家尤其联欢在一块去吃。所以殷商这个民族不是在两河氏族,互婚的氏族嘛。到时,晚上的时候,就把篝火晚会升起来,弄个大鼎抬出来,抬出一个大鼎,弄一头牛放进去煮,煮熟了大家一块吃,共食文化,吃完了两个人去联欢,两个部族的联欢,就是这个部族的男性,和这个部族的女性互相互婚。我们说的互相的话,就是联欢交媾,我们今天的话叫做……  
梁冬:我大脑里边突然想象了一幅我自己的公司,和旅游卫视的员工,进行联欢的景象。哈哈。  
唐汉:那我想的不一样,我想的是两条蛇盘在一块那个感觉。两条蛇纠缠在一块,所以蛇和蛇,基本扭曲在一块,合二为一,这种交配也是行为,也是殷商民族非常欣赏的,他的审美和我们不一样的。  
梁冬:很性感,很性感。  
唐汉:这是过去的话,过了殷商社会以后,到了西周的时候,这个东西慢慢就不太存在了,因为西周民族他不信奉这个东西。当时这个天气也凉了,就是到殷商的末期了以后,这个整个的温度就降下去了。当时的温度在安阳,河南安阳的时候,它的温度相当于今天的武汉的温度。到了殷商末年以后,这就出现了,天气突然就转冷,转冷了以后就中原再没有大象,因为殷商的时候他还有大象,附过还有大象,还有很多蟒蛇。  
梁冬:对呀,你看河南,河南那个“豫”呀,它就是象,河南卫视那个标还要搞一个象,说明在河南在那个时候,其实是有大象的。
唐汉:是有大象的。所以这个到了陕西以后,西周人到陕西建立西周王朝的时候,这时候天气转冷了,陕西也没有蟒蛇,所以他也不信服这一套文化。一个民族有自己信服的东西,所以它就演变为……就是我们说的青铜鼎上还保留这个图案,保留的这个图案叫饕餮纹。
画外音:饕餮,传说中龙的第九个儿子,天生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贪食成性,是贪欲的象征。饕餮作为附着在青铜器上的纹样儿,在殷商时代最为普遍,后来以饕餮为首,蛇为身所组成的龙的形象,成为了中国龙的雏形。在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这种蛇文化的影子依然依稀可见。  
梁冬:诶,刚才讲到这个龙啊,我就想问的问题就是说,龙后来又怎么又变成中国人的一个图腾的?以前殷商的时候就是玩儿个蛇而已嘛,它为什么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图腾了呢?
唐汉:所以它在西周的时候,它是一个装饰图案,它是装饰图案,人们觉得好玩儿,这个饕餮纹,龙佩呀等等。但它到了春秋战国时候,这社会竞争激烈了,各个部族之间,国家,就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吞并了以后,变成一个大国,开始自己就张扬自己的文化,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张扬文化。所以我们在春秋战国时候也出现了叫造神运动,大规模的造神运动。所以这个里边的造神运动,最大的造神运动就是我们创造了一个神,这个神是什么?就叫禹,大禹的问题。但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讲到禹的时候,说禹是一条蛇,是个蛇,他把禹,这是我们说的“禹”,这个“禹”字和这个“禺”字实际上是一个字,在古代是一分为二的实际上。它古代就这样地画了一个字,这个画了一个“首”,又画了一个“右”字,这就是个“禹”,这就是蛇,所以我画得再细一点,画好一点,我们这样,画上一条蛇以后,再画两个眼睛在这儿,然后画一个“右”,就是“首”,蛇可以头很像这样的动,就是“首”可以这样去攻击人,伸颈,弯起脖,可以攻击人。这个字演变成两个字,演变一个“禹”,演变一个“禺”。所以这个闻一多就专门讲了一篇文章,说大禹是一条蛇,在三十年代的时候,这个“疑古运动”之中,“疑古运动”中,顾颉刚他们提出“疑古运动”,说中国的历史是层累造成的,后人编造出来的,就是说神话,三皇五帝这个造神,都是编造出来的。这个大禹就是这个时代编造出来的,编的大禹是一条蛇。
画外音:“疑古运动”又称“古史辩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受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影响,一批学者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疑古派”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顾颉刚和钱玄同,他们推翻了传统所谓的“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概念构成的古史系统,并提出“禹之其人本源是虫”的观点,一时间饱受争议。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大禹其人呢?他到底是一条虫还是治水神龙呢?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讲到大禹治水这个“禹”。在我们受的教育里面呢,这个大禹呀,那可是中国古代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位帝王,但实际上呢,根据唐汉老师讲的,他说这个大禹啊,是被造神运动造出来的,那到底历史上有没有大禹这个人呢?  
唐汉:他实际上没有这个人,他是从饕餮纹,从龙佩,饕餮纹演化出来的,他就是个蟒蛇,变成饕餮纹,饕餮纹最后变成我们说的大禹,他和龙文化息息相关,它是一件事情,大家就传说的。  
梁冬:就没有这个人?  
唐汉:他为什么能够治水呢?就是因为龙现在不仅在田地中的龙,它甚至变成了在水中的龙,和水息息相关。所以变成一个大禹,后来把这个大禹这一个神话拆散以后,一个故事变成了三个人的故事,我们就叫尧、舜、禹。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讲,“尧”这个字很简单,上面画三个“土”,底下画一个“兀”,是一个人,一个人被一堆土埋住了,这是“尧”。尧的话到一个人上面画一个“爪”,画一个串通符号,画两个脚印,这个就叫“舜”,首也动,爪子也挠,从这个坑里钻出来,刚埋在土里钻出来,就叫做“舜”。然后钻出来以后,变成了我们说的,化成了一条蛇,露了头出来就叫“禹”,尧、舜、禹,一个人这样的故事最后变成三个皇,三个帝王了,然后三皇五帝,就变成这么一个故事。  
梁冬:生生的就是我们的历史观念,就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唐汉:是这样,编造的。  
梁冬:我们这个文化很有意思,蛇是我们的宠物,然后呢被神化,最后变成了我们的祖先文化的代表,最后变成一个真实的历史,尧、舜、禹。  
唐汉:不是历史,没有,从来没有进入真实的历史,它从来都叫神话传说的历史部分,和真实的历史没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历史部分要分清。所以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真实的历史,另一部分叫神话传说史。这个神话传说是不可信的。比方说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举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所以《史记》中就记载,说有一个女人……叫简狄的女人,她吞吃了一个燕子蛋,也叫燕卵,所以她就生下了商代的民族。有一个叫周(姜)媛的一个女人,她踩了一个巨人的一个脚印,她踩进去,她就怀孕了,怀孕以后她就生下了,生下了一个西周的民族。当年的司马迁相信这个故事吗?他认为人可以吞食一个燕子蛋,一个女人可以踩在一个脚印就可以生下人?他不知道人是怎么生下来的?  
梁冬:他可能不知道吧?  
唐汉:这就是编了,我就说编历史道统学,我就是要把它造出来,这是神话传说历史,这块路是不可考的,他就是变成传说的、不可考、也不可知,甚至就你信就有,你不信就无的历史。  
梁冬:诶,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去编一个历史呢?  
唐汉:因为司马迁他生活在汉代,汉代有一个很微妙的的问题。就是当年这个统一中国,最早统一中国的人是谁呀?是秦始皇。秦始皇是什么?他是西羌,他叫猃狁,就是过去西戎叫猃狁,是西羌,是那边的牧羊人。他到中原华夏文化去,他是野蛮民族,野蛮民族……我们有高度……非常有文化的,一个野蛮人到我这来,你凭什么统治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你打出去的。后来这个大家就造反,陈胜、吴广开始在全国觅六国的残渣余孽,我们叫余孽,开始造反。项羽刘邦也开始,叫楚人就造反,最后楚人夺取了天下。当时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民族,叫匈奴,匈奴的话,他就认为他自己是大禹的后代,所以他叫呼延单于。单就是这个大禹,今天我们为什么说是那个禹字,实际上他单字说的是大禹。他认为自己,我是大禹的后代,我是大禹的后代……你是南蛮,我得把你赶出去。所以这就逼得汉武帝不得不发动一场战争,你还胡说八道,我灭了你。就把匈奴就给赶走了,这就是历史正统学,道统学。道统学当时就要找到这个政治法统的由来,我这个道统是怎么来的,这样就开始要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说我们过去都是一个老爹的后代,我们三皇五帝,一个老爹传承下来后,后来我们分开了,你到那,我到南方,他到北方,今天我们又轮流地回来了,我们还是一家人。编这么一个故事。  
梁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嘛。  
唐汉:对,对啊。就是同文、同种、同文化嘛。  
梁冬: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有一部分他纯粹就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而做的。  
唐汉:对,就是的。当然这个也是个民族意识,也是个社会政治意识,大家是共同的,或者他是有意的,或者是无意的,反正都是这样做,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所以龙这个东西它变了,过去我们最早的龙,只能在田地里见,灌木丛里,草地里。  
梁冬:对,现龙在田。《射雕英雄传》现龙在田。  
唐汉:对,但这个字念“现”,它是出现的现,现龙在田,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叫飞龙在天了,在天上了,龙怎么能升上天了?  
梁冬:蛇怎么能飞上去呢?  
唐汉:对,蟒蛇它不可能飞上天的,这就是造神运动真正开始,由此开始。所以在刘邦这个时代就开始一个很大的造神运动。我们的古书中记载着刘邦的母亲在怀刘邦的时候,是梦见一条蛇盘在自己肚子上,所以就怀了刘邦,刘邦是什么,刘邦自己说自己叫真龙天子。龙代表啥,就是我们后来古人说的天人合一了。人变成这个。  
梁冬:所以龙成为中国文化的这种至高无上,包括吉祥、能量,都是跟刘邦他们当时为了制造自己的这样一种超人的这种形象有关吗?  
唐汉:是啊,一样的。大家如果你认为谁都可以做皇帝,就是做皇帝这个法统问题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皇帝,你不管你哪个民族,只要你打下天下,只要你有武力,暴力,你能取得天下,胜者王侯;败者贼,你胜就是王侯,这样大家都会去不停地打天下。那你不能打,为什么不能打,因为你妈生你的时候你肚子……没有龙在你妈肚子上爬呀。这是神话故事的由来,是人的一种心理暗示吧,或者我们是一种解说吧。
梁冬:所以呢,就留下了一个千古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要留在下一集我们再来探讨了,那就是蛇这个动物,在西方的文化里面代表的是邪恶,所以你看它那个龙,也跟那个有关系。你看那个伊甸园等等的,都是跟蛇有关,所有的西方的童话故事里面蛇都是邪恶的,而蛇在中国文化里面却演变成了龙,成为了吉祥,成为了所有上天意志的一个集合。所以东西方文明从这个地方就开始分野了,所以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当你从头……当你站在尾端,站在现在这个时代往回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哎呀自己成为一个东方人,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好了,感谢唐老师,也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拆字解密中国“凤”
旁白:龙配凤
梁冬:龙凤呈祥,想当然龙是公的,凤就是母的了。
旁白:凤求凰
唐汉:凤是公的,凰是母的,然后一雄一雌两个配对叫凤凰。
旁白:凤字很尴尬
唐汉:你不追求它所以然,知道大体来说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这是公鸡文化。
梁冬:我们是公鸡文化,呵呵……
旁白:凤到底是雌是雄,是鸡头还是神兽?《国学堂》之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为您拆字中国凤,还凤字一个本来面目。
4 本期主题:拆字解密中国“凤”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8-7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我们邀请到了独立学者唐汉老师,跟我们讲到了龙的文化。说龙其实是从蛇演化过来的。殷商时期的人,他们的宠物玩儿的比较高级,都是玩儿蛇的。所以为什么说宠物的宠下面也是一条龙呢。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造神运动终于把……龙由一条蛇变成一个伟大的、天人合一的、万物之主这样一个象征。本来在上一期专门谈龙,但没有谈完。今天继续聊,聊到这个龙在明清的时候就上升了,就上到皇帝身上了。据我所知在以前好像宋、元那个皇帝身上是没有龙的。  
唐汉:对,是啊。  
梁冬:为什么呢?为什么到明清的时候就变成皇帝身上的东西了呢?  
唐汉:所以明代以后喜欢这个龙了。因为龙很威势,龙做得越漂亮,越有威势。有了爪子,给他造得。  
梁冬:你说这个龙有几个手爪呢?  
唐汉:龙在这个……现在搞古玩的人就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就是明代的龙是四爪龙,就是四个爪子,不过清代龙变成五个爪子,五个爪子。  
梁冬:五爪金龙。  
唐汉:五爪金龙,一看他就知道,这个是五爪还是四爪的。  
梁冬:为什么清朝变成五爪的,明朝是四爪呢?有没有说法?  
唐汉:五个爪子更威势啊!四个爪子不好看。那是对称形的,只有对称。四个只有对称,但是五个既有对称又有非对称,它很好。比方说齐白石画虾。你去看齐白石早年画那个虾不好看。为什么不好看?因为它是六节。后来齐白石晚年画的所有画是五节。但是你去吃虾的时候你数一数是几节?  
梁冬:没数过。  
唐汉:全是六节,就没有五节虾。齐白石画个虾,六节你为什么画成五节,它变成审美系统。我画的这个虾美,但它不是你说的六节那个虾。这是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梁冬:本来我们今天讲凤的,所以抓紧时间进入正题,是吧?因为上一次讲龙没讲完。好了,这个话说有了龙就自然有了凤这个事情。那凤在中国文化里面,这个龙凤呈祥,想当然了,龙是公的,凤就是母的了。  
唐汉:对,是这样的。所以皇帝就是龙,真龙天子,那皇后一定就应该是凤了,龙凤要配对的。所以凤是另外一个起源。  
梁冬:请问凤是怎么来的呢?  
唐汉:这个起源的话,中国这个凤就是来自公鸡文化,来自于公鸡。在这个殷商社会的时候,中国人就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就开始进入农耕定居化。定居化,很早就开始定居。定居化他要报时啊,所以鸡可以司晨。当时中国到处远……中国没有开发的地带里头,它都存在着原鸡。这个原鸡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野鸡啊,现在好像在日本还有这个原鸡。就跟公鸡长得一样,就是公鸡的前身,没有驯化的野公鸡,野鸡,没有驯化的。我们家鸡的前身就叫原鸡。所以殷商社会的话,我们从文字学考据,殷商时候就开始出现养鸡这个东西。所以最早这个鸡它有一个特点,它是写的这样写,一个“奚”,它是画了一个爪子。过去画一个爪,画一个绳子,画一个大,这个念“奚”,在这边一定要画一个鸟,这个就变成了我们说的鸡了。实际上它最后给鸡上还加了一个冠。也像蛇的信子,给它加一个冠,就变成我们说的这个公鸡的鸡了。  
梁冬:对不起,刚才走神了。  
唐汉:这念“奚”,这个奚是拿绳子拴起来的,拴起来是拉着你走叫“奚”。所以最早这个鸡驯化过程是拿绳子把它给拉着的。就是我绳子拴一个捉了一个小鸡,原鸡让我捉来一个,我拿绳子把它一拴,拴到我们家门口。  
梁冬:遛鸡。哈哈哈。  
唐汉:拴到我们家门口,我喂它点东西吃,慢慢它长大了,长大以后就自己公鸡它就会打鸣。所以公鸡在古代也叫司晨的一个神,它可以司晨。冥冥之中它知道这个天气几更了。它知道什么时间它一定很守时的去打鸣。过去的行军打仗出去要带一只鸡的。  
梁冬:是吗?  
唐汉:军队没有一只鸡,谁来知道几点钟了?天要亮,几更了。所以雄鸡一唱天下白,它就要带一只鸡。所以你出差的时候,一只手拎个笼子,笼子里面装着什么?装着个鸡。是不是很有意思叫携带。  
梁冬:哈哈哈,就是我可以想象拿手放着,是吧?人家都玩儿鹰,你放一只鸡在上面。  
唐汉:玩儿鹰有什么,你是打猎。玩鸡才有用,像今天你要带手表了。当年的手表就是鸡。你问它几点钟了。半夜问它几点钟了,它说我还没到时间,我还不叫。  
梁冬:哈哈哈,我手上套的是一只鸡,是吧?  
唐汉:是呀。  
梁冬:哎,那为什么后来这个鸡就变成了凤呢?凤怎么变成跟母性有关的?  
唐汉:对。所以古代很简单。后来我们画上这么一个鸡,画了个鸡,对不对?我们画了一个鸟,这上边画了一个信子,甚至我们画上翅膀,画了尾巴,画得很长。画成这样一个。  
梁冬:对对对。  
唐汉:这样,这是个公鸡。画了一个公鸡后,在这又画了一个字叫“凡”,就是凡人的“凡”为字根了。凡人的“凡”来自人的屁股眼,就是放屁的地方就叫“凡”。所以就很多用处。  
梁冬:“凡”是指的屁股眼啊?  
唐汉:是屁股眼。所以我们……  
梁冬:我要去跟我的好朋友吴伯凡说这句话,哈哈哈。  
唐汉:所以古代的话有这个“凡”字它又产生个文化,就是他如果古代的人,拉完屎以后怎么办?他需要擦屁股,拿一个树棍,然后给它画出成一个点,这个字演变成我们后来的“用”字,叫筹厕,古人是拿树棍擦的。所以屁股这个文化叫做“凡”。  
梁冬:就拿竹签刮?  
唐汉:对,刮屁股,拿树枝。因为过去的话,植被很好的。不像现在,它没有土坷垃的。现在到处有土坷垃、有砖头。古代哪有?上古时代哪有砖头和土坷垃?找不到,到处都是绿草遍地。所以扯个棍在底下来磨蹭。  
梁冬:他为什么不用树叶要用棍呢?真是奇怪。  
唐汉:后来这个文化就演变为了纸也不许用,要敬惜纸字的。过去中国古代文化一直就是,在民国时代还是敬惜纸字的。用纸来的擦屁股是要犯罪的。  
梁冬:噢,真的吗?  
唐汉:那神明不答应的,所以写完字的纸、有墨字,一定有专人在土地庙要烧了它。但老百姓用什么?老百姓全用竹棍,竹棍擦屁股。这个竹棍擦屁股现在七十年代我还碰见过。  
梁冬:你在哪碰到?  
唐汉:我到海南去,我在海南,后来到海南去开发海南。我去了海南一家报社里,在那任职的。  
梁冬:你跟潘石屹还是同时代的弄潮儿。  
唐汉:在那个五指山底下,那个什么昌江县那个地方,很远的山里去,我去。那是黎族自治区,黎族自治县,到那县里去以后,去他们那地方住。要上厕所,他把我领去了,因为它那个厕所野地里头。他专门把我领到一个有厕所的地方,就是小学学校,进了小学学校。往那坑一蹲,墙上对面写了几个字:不许用竹棍擦屁股。  
梁冬:哈哈哈。  
唐汉:那么大的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梁冬:显然有很多人用竹棍在擦吗?  
唐汉:所以我就顺这个学校老师,我说你写这个干什么?竹棍怎么擦屁股?你说不是,说黎族的孩子和苗族少数民族的孩子,上学书包带个棍。因为他们家都是这样的,拉完屎以后拿棍一擦,就撂在这个坑里边了。老百姓来掏粪的时候,因为里边全架着棍,就掏不出去,老百姓就……  
梁冬:很麻烦。  
唐汉:很麻烦,要打捞棍,所以不许学生拿这个擦,要用纸来擦。  
梁冬:现代文明真是很有意思。就是说以前对纸是非常崇敬的了?有一张纸在那儿。  
唐汉:对,对。  
梁冬:有的老太太地上一张纸,她把它捡起来。
唐汉:对,捡起来,折好,专门到土地庙那儿去烧,这是敬惜纸字。到处都有四个字,叫:敬惜纸字。
画外音:“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之一。相传,仓颉在造字的时候,使得“天雨粟,鬼夜哭”,因此古人认为字是有灵性的东西,应当对写有字的纸给予尊重和爱惜。写有字的废纸不能随便丢弃、践踏,捂疮、封痰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须丢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然后将字灰送至大江大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送字纸或送字灰了。  
唐汉:白纸可以用,随便用。写完字的纸一定要斟酌的,不能用。因为啥?因为字是仓颉造的。写完字……
梁冬:惨了,惨了,我小的时候是用报纸擦过屁股的,真是罪过罪过,不知者为无罪。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唐汉老师给我们讲到了一个字,讲到一个词,说这个文字是仓颉造的,所以不能够随便的用印有文字或者写有文字的纸去擦屁股,这是对鬼神的不敬。这是一个传说了,但是就讲的是跟鸡有关,怎么跟鸡……说回来,说回来。对对对。  
唐汉:所以古代人造了一个“凤”,我们说了,“凤”字就这样写。后来这个字的写法很简单。这个字后来就这样写。他把那个字……后来这个“凡”字写大了,写大了后,把一横换成“鸟”字,我们就放在里边变成“凤”了,就这样写了,“凡”是在里边的,这么套进去的叫“凤”。为什么凤,凤是来自什么,来自公鸡。  
梁冬:对啊。  
唐汉:公鸡有个最大的特点,你见过公鸡给母鸡踏蛋吗?  
梁冬:什么叫踏蛋?  
唐汉:公鸡跟母鸡踏蛋,就是交配的公鸡和母鸡,孳尾的时候,也就是交配的时候,公鸡一定是耷拉着一扇翅膀,围着母鸡这样啪达啪达转圈,转圈后母鸡就蹲下了,公鸡就跳上去了。所以母鸡,古人就认为这个东西,加一个屁,屁股眼这个“凡”字,它能扇起风的,那个公鸡就叫“凤”,是公鸡的意思。听明白了吧?  
梁冬:我听明白了。  
唐汉:所以所有的公鸡,都有一个特点,它会给母鸡去踏蛋。  
梁冬:那为什么后来凤,它既然是来自于公鸡,对不对?那为什么凤后来变成跟女性有关?  
唐汉:凤和女性没有关系,凰和女性有关系,凤求凰嘛。实际上早期,这个“凤”和“凰”是一个字,早期这个字,凤凰是这样写的,比方说我们今天写凤,对不对?写凤,写这个皇,我们早期写的是这个皇,这个皇字是什么?这个皇是辉煌的意思。古代这个皇字,是底下画了个油灯,像豆子一样,我们那个豆子画了个油灯,油灯上面画亮起来,亮起来有光芒,这个就叫皇,知道吧,这个就叫皇。就是皇是什么,就是灯光,过去油灯,油灯灯光很亮,很大的油灯,很亮叫辉煌。这个字我们加上一个火字,就变成辉煌的煌了,本义,辉煌。所以它实际上说的凤,这个公鸡,这个翅膀很亮,五色齐备,公鸡的尾巴羽毛,和脖子上的羽毛非常亮,全身很亮,叫做凤凰,是个形容词。凤很煌,辉煌。  
梁冬:像凤一样煌。
唐汉:像公鸡一样辉煌,五色齐备,所以《说文解字》关于凤,就有一段记述。
画外音:《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记述凤的: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唐汉:他把所有的好的词汇,全用在凤身上,《说文解字》简直把它描述得太漂亮了,它住的地方,洗澡的地方,都要在弱水去洗澡,抖抖,洗洗羽毛,到弱水去洗澡,从昆仑山过来,然后喝砥柱之山下的水,那太伟大了,这个东西,翱翔四海之外,到处都能去。  
梁冬:造神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很核心的一部分,大家都能接受造神文化。那凤凰后来又怎么演化成那个凤凰?  
唐汉:后来人们知道,光有凤这个东西,你不说的太单一了嘛,中国人喜欢造神要造成一对,后来就有好事之人,给这个“皇”字,也给它加了一个框。  
梁冬:加了一个屁股。  
唐汉:加了一个框,变成凤凰,然后就说,凤是公的,凰是母的,然后一雄一雌,两个配对叫凤凰。  
梁冬:对啊。  
唐汉:这又开始第二步的造,一造大家很认可,说得好,凤不能单独一个,它有凰。皇帝就是过去是龙,龙和凤配,现在凤和凰又去配,最后变成你说皇后是凤,凤是公的还是母的?  
梁冬:按理来说凤应该是公的,凤求凰。  
唐汉:凤求凰嘛,应该,男的向女的求婚。  
梁冬:对呀,那龙和凤又配,那到底凤是公的是母的?  
唐汉:弄不清楚。造神运动不能追究,它是个信仰系统,你不追究它所以然,知道它大体上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是公鸡文化。  
梁冬:我们是公鸡文化,呵呵,对对对。呵呵,这个还有跟这个放屁有什么关系吗?这个公鸡……  
唐汉:跟放屁没有关系,屁是代表气流,我们说的这个“凤”字,最后实际上,甲骨文的这个字。甲骨文就是刚才我画的这个鸟,画的这个鸟,加上这个“凤”。这个“凤”字演变为两个字,一个演变为凤凰的凤,第二它还演变为我们今天刮风的“风”,也是它。刮风的风,古代的话就是因为只有这个公鸡扇动的时候,“哐哐哐”一扇,可以在底下的草末和底下的碎灰尘什么小东西就刮起来了,气流。比方说,今天让你要造一个字,造个风,你怎么造?  
梁冬:造不出来。  
唐汉:风不好造。它是个感觉的东西,你是不好造。古代人造了一个字叫“气”,气可造。气在古代的话,它这个这样画的,这个叫做气,后来给上面加了一横,把底下加了个弯,这叫气,气就出来。气是来自炊烟,就来自雾气和炊烟叫气,它可以飘动的,像炊烟一团,“咔”就过来了,炊烟。我们说了雾气,高速公路上你看雾气,一堆就过来了,雾气,这叫气流。但是那个风它不好造,风怎么造?古代人就造的话,只有公鸡扇起的那个气流就叫风。所以古代有一个经验,就是你抓一只鸟、鸽子,或者抓一个鸟,你抓住身子后,它翅膀自己在“啪啪”扇的时候,你感觉像有一个风扇在你面前吹。
梁冬:哈哈,玩的真高级,搞一个鸡肉风扇在那里,是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从龙呢又讲到了凤。说这个凤为什么凤和风。我小的时候就问过这个问题,这个“凤”和“风”,为什么写的那么像,原来它真的是有原因的。凤来自于鸡,风来自于鸡的活动翅膀的那个样子。  
唐汉:对,它是同源分化字,是一个形,物形,造出两个汉字。但是人们不喜欢现实主义的东西,因为现实主义的东西它没文采。  
梁冬:不浪漫。
唐汉:不浪漫,赤裸裸有啥意思?所以人们就想造它,比方说儒家文化就造出鸡有五德,说公鸡有五个德行,五个最高的品德。
片花:《韩诗外传》对鸡有这样的描写: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这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因此在古代,鸡也被人们称作“德禽”。  
唐汉:说一比,我们现在不如鸡呀。  
梁冬:哈哈哈。  
唐汉:鸡有五德,我们哪有五德?扳着指头数,四德、三德、两德,甚至一德,甚至一德也没有,你怎么能和鸡比呀。  
梁冬:哈哈哈。
唐汉:它文、武、仁、勇、信全有啊,今天一个人要有这五德的话,那也是……  
梁冬:那也是伊斯特?伍德,哈哈哈。  
唐汉:实际上,这个鸟文化很多的。  
梁冬:是呀,说这个人是个鸟人嘛。  
唐汉:鸟人也很好,鸟人也是了不起的,比如我们还有一个成语叫吹毛求疵。  
梁冬:这个跟鸟有什么关系呢?  
唐汉:当然有关系啊,吹毛求疵,过去我们说吹毛求疵的“疵”,是一个病字头里边一个此,因此叫吹毛求疵。什么叫吹毛求疵?是吹开毛找瑕疵,过分太挑剔。什么挑剔,实际上这个词,成语非常简单,就是吹开鸟的毛去寻找鸟的生殖器。这个疵是生殖器的意思。  
梁冬:哈哈,真的?  
唐汉:鸟本来是个单孔的,它只有一个泄殖腔,它没有生殖器的,泄殖腔。它的生殖器你看不着的,所以你吹开鸟的毛去找鸟的生殖器,你就是吹毛求疵。就这个意思啊。  
梁冬:失敬,失敬!  
唐汉:就这个意思,这个成语明明白白。但是我们说的鸟和鸟交配叫孳尾,实际上就是疵尾的意思。今天我们说一个人很磨叽,一个人,知道磨叽这个词吧?  
梁冬:听说过。  
唐汉:啊很磨叽,做事磨叽,我们陕西话就是你磨蹭啥呢,磨磨蹭蹭。宁宁疵疵,磨磨蹭蹭,就是这个孳孳尾尾。也讲孳孳尾尾,你孳孳尾尾干啥呢,磨磨叽叽,就是这个孳孳尾尾。所以今天我们把这个字写得不一样,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把这个疵要写成这样写他才认识。所以这个孳尾就不认识了,所以古代这样子画了一个趴着的人,这边画了一个脚印,他指的是动物趴着,所有动物交配的时候,两个蹄子一定是踏在那个母的身上。尤其鸡更要踏在身上。  
梁冬:是吗?  
唐汉:鸡这个最大的特点,它交配的时候,公鸡是站在母鸡身上的,所以它是孳啊,所以叫孳尾,就是这样。  
梁冬:我们这个节目是很科学的,严肃的节目,是吧?那个非洲的大草原上它也可以讲这个东西,是吧?所以呢,动物乐园不也讲这个东西。所以呢,吹毛求疵说的原来是这个意思。  
唐汉:对,因为鸟类只有一个泄殖腔啊,这个泄殖腔全是那一个腔。  
梁冬:那公鸡在找母鸡的时候,它也吹毛吗?它也吹开吗?  
唐汉:不吹,这就是人了,人这个东西过分了嘛。我给你一个鸡,你弄不明白它是公的和母的,你吹开毛去寻生殖器,看看究竟是公是母的。  
梁冬:这就是吹毛求疵。哈哈哈。  
唐汉:我说我给你个公鸡你说你看,我吹了半天没找着,我说我给你个母鸡,我也没找着,你怎么说它是公鸡还是母鸡呢?
梁冬:所以我们讲平常说那个人很吹毛求疵,其实是很深刻的一句话。  
唐汉:对呀。
梁冬: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谢谢唐老师。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探究“法”的真相
旁白:法治社会,我们却误读了“法”。
唐汉:法律就是刑法,就是杀人,鞭打你的法,这是《说文解字》中极错的一件事情。 
旁白:古代的“法”与今天的“法”从源头上有何区别?
梁冬:“法”的开始的原意是马跟随着一起趟水的意思。
唐汉:一匹马如果进了水以后,你别的马都会跟着效法,所以“法”字这个字,就是效法的意思。
旁白:我们对“法”的精神,有多少正确的领悟?
梁冬:现代我们所说的法律社会其实是为了控制一些独大的政权来进行平衡。
旁白:《国学堂》之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拆字释义,追溯古人的生活和思想,还原“法”的真实面目。
5 本期主题:探究“法”的真相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8-08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有请到著名的独立学者唐汉老师,跟我们一起来讲汉字。今天我们的计划是要讲一个字,这个字跟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关。说三点水加一个来叫“涞”,三点水加一个去念什么呢?大家都说叫“去”,实际上念“法”,是吧?那今天我们的计划就跟“法”有关,因为现在也讲法治精神。  
唐汉:对对对,法治社会。今天我们见到的法是简化字的法。  
梁冬:对三点水一个去。  
唐汉:三点水一个去字,但是过去这个法字它不是的。它是仍然是有一个三点水,它下面有一个“廌”,这个字念zhì,然后底下是去。  
梁冬:什么意思呢?  
唐汉:是个廌。廌在古代来讲的话,按照实际情况来讲,它是来自马。就是我们过去马有两种形象,马是长脸,马是大眼睛,有身子,对不对?马还有一个特点,马一定要有四条腿,这是马,然后马有鬃毛。  
梁冬:尾巴有毛。  
唐汉:这儿有鬃毛。这个字演变成我们今天的“马”字了,这是马。但是我们这个马字,如果在驾车的时候或者骑行的时候,去看马怎么去看?我们看马就会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就是从上俯视下来以后。  
梁冬:俯视。
唐汉:哎,俯视。所以这个字也是画了一个马字。然后蹄子就这样,他画了一个马字。这个字就演变成我们说的这个“廌”字,念zhì。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他对这字有一个解读。
画外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他认为:灋,刑罚。廌,是施刑之兽,是决讼过程中用于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  
唐汉:一方面他对这个廌的解读说廌,叫解廌,兽也。似山牛,像山牛一样。一只角,只长着一只独角。这个东西实际上来自古代一个故事。这故事是这样解释的,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两个大臣,手下有两个大臣,两个大臣闹矛盾,闹得非常凶。一个叫任礼国,一个叫钟礼焦,两个人也打官司。打了三年,也没打出来个平衡,什么东西,老没个谁对谁错,是非曲直判不出来。那齐庄公就说了,那干脆就是这样,判不出来咱们把神兽请来,让神兽来判。所以就要把解廌请来,一只角的那个牛坐到这,听他们两个人(说),让两个人开始读自己的诉状。两个人就读这个诉状。任礼国读完,诉状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把自己的自辩状读了一遍,读完后解廌没有任何表示,没有反应。那下来又叫钟礼焦来读。钟礼焦读读读,刚读到一半的时候,解廌过去一角就把他顶翻了,顶翻了。那个齐庄公就说:你错了,神兽说你胡说八道,你去了,所以要把你砍了头。  
梁冬:哦,所以“法”这个字还跟一个兽有关?  
唐汉:有关,这是传说故事。实际上这个字,从我们说的造型来讲,它毫无关系。  
梁冬:对呀。
唐汉:它这个“法”字的意思就说了,它来自马文化。怎么来自马文化?因为马是草原上的动物,它在草地上可以跑,是吧?但是它绝对不去水里去的,因为水不知深浅的,和我们草原一样,马是怕进水。但是马有一个天性,就是一匹马如果进了水以后,别的马都会跟着效仿。所以“法”字这个字,就是效法的意思。所以老子书上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字幕提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为道。
            ——老子  
梁冬:所以法的原意是效仿,那后来怎么就演变成了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啊,文本啊,这么一个意思呢?  
唐汉:所以它第一是效仿的意思,就是“法律”这个词的意思叫效仿的律条。按照这个字做,好人就得到好的报应、奖赏。坏人做了坏事,就按照这个条例要得到坏的惩戒,这叫法律。法的效仿的律条,这就成了法律。  
梁冬:这就是变成了一个标准。  
唐汉:诶,标准化。所以在《说文解字》中解这个字就解错了。它说:法,刑也。“法”和“刑”有什么关系?说法律就是刑法,就是杀人的、就去鞭打你的法。这是《说文解字》中极错的一个字解读。它的本义就是效仿、离去的意思。我们今天的简化字,把那个“廌”字简化掉了,就是变成只剩这一半,上面那个“廌”字没有了,把“廌”字不要了,我们不要这个“廌”字了。  
梁冬:太复杂了。  
唐汉:诶,因为它太复杂,书写起来,所以我们就把它变成了这个“法”。  
梁冬:对呀,那,这个“法”字,还有一些发音也跟“法”有关,头发的“髪”,发达的“發”,它都是“fa”,它为什么会这样?  
唐汉:那是今天的注音,古音不这样读。  
梁冬:真的吗?  
唐汉:嗯,古音不这样。过去古代这个“fa”,我们说的这个法律的“法”,古代不读“fa”。  
梁冬:念什么?  
唐汉:它读“ma”,它和“马”是一个同音。  
梁冬:是吗?“ma”律。  
唐汉:对对对,“ma”,是“ma”。  
梁冬:你们陕西人现在还这么说吗?  
唐汉:不,不,现在不说了,现在也汉语。  
梁冬:我以为你们陕西人比较有文化。  
唐汉:你说那头发的“髪”古音不读“fa”,它读“ba”,可以揪起来的东西。头发是可以揪住的东西,叫拔,可以拔起来,所以它底下,过去的“髪”字,今天的写法很多人不会写了。它是一个“长”字,一个弥漫符号,底下一个拔,这念发,今天我们把两个“发”字,我们把这个发射的“發”,这个,这个……  
梁冬:就打麻将的时候,麻将牌那个“發”。  
唐汉:两个合一的,我们就把它变成,都把它简化成这个“发”了。这就出现了这个混乱的东西,就开始出现了混乱。  
梁冬:所以,以前头发那个“髪”,不念“fa”,念“ba”。  
唐汉:诶,应该念“ba”,它的音来自,古音来自“ba”。可以拔住的东西其实叫“髪”。但是这个“法”字,效法的“法”来自马,它是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是“马”。  
梁冬:所以我们说,今天都不是法律社会,是马律社会。理论上来说,就是如果开个玩笑的话,是吧?就不是法律,是马律。  
唐汉:那你要是发音的问题,但它字还是一样的。
梁冬:对,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长知识啊。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从“法”呢,就是法律的“法”呢,我们就讲到了头发的“髪”和那个麻将里面摸的那个“發”,是吧?那个麻将里面那个“發”,又是怎么来的呢?  
唐汉:“發”在古代是投掷武器的东西,投掷标枪,古代的很简单,上面画个脚印,这大脚指头,对不对?这边再画个脚印,对称的两个脚印,两个脚印,现在给这个画个什么?画一个弓箭,这是个弓箭,这是个弓,然后弓,然后画了一个人,画了一个拿着,手拿着一个标枪,这个手拿着个标枪,这个字就是过去的“發”字,它是指的这个拿着标枪以后,我脚步跑,然后投掷出去,投掷出去叫“發”,发射的“發”。演变为这个字是这样写,这个字就变成今天这样写,就是发射的“發”,这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梁冬:所以广东人讲發達發達,实际上呢,从汉字里面讲就是说,一个人要发达呀,你必须筹备,你得自己去发射,你得自己去努力,这跟“發”才有关系,汉字的原意就是这样喽。  
唐汉:诶,它这个原意,所以这个“達”字也很简单,“达”字上面古代是一个“十”字,十字直出符号,底下画了个“羊”,底下画了一个道路,画了个脚印,就叫“發達”。“达”是走到,“达”是达到,走到的意思,“发达”是投出去,走到,就是你从这个地方一直走出去那就发达了,守在家里永远不会发达。所以南方人,尤其我们说福建人,这下成了福建帮了,厉害得很,中国财团,江浙财团,福建财团出现了,为什么?是他最早走出家门的人,所以他们都全发达了。守在窝里的那些人,没有一个发达的。  
梁冬:有道理呀,看来这个“發達”的秘诀全部就在字里面了。好了,那说回来,那关于这个“法”呢,以前啊你看那些古代那些章回体小说啊,还有那些戏剧呀,常常说的“还有没有王法”。似乎呢,在我想象当中啊,王法王法,“王”和“法”呢有某种的这个关联,但是我一直想不清楚,这个“王”、“法”是什么关联。  
唐汉:在封建社会,过去是君主社会,帝王是最高利益代表者,君王也是最高政权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封建社会它只有王法。王就是政权,这个政权,王是政权,政权就是国家,国家就是民族,它是一体化的,所以王的利益和意志力就是最高的法。
梁冬:上次王东岳老师也讲到这个事情,他说韩非子的法家,和现代所讲的这个法治社会最大的区别是,韩非子那个“法”完全是为了君主的,围绕这个君王的利益而展开的。现代我们所说的这个法律社会,其实是为了控制一些独大的政权,来进行一个平衡的,它完全是两回事。
画外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个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够治理天下。  
唐汉:对,是两回事。法律实际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我们说“法”这个字,它实际上究竟讲什么?我们说“法”字,许慎讲“法平如水”,对不对?前一句话说了,“法,刑也”,就是韩非说了,法就是刑法。但后面又说“法平如水”,这个法平如水就讲的就是平衡。所以这个法字有两个解读,一个解读就是它是“公平”,一定要做到公平,这个公平找了个取向。第二,找到“平衡”,甚至没有公平,就是为了平衡,和谐这一件事情,这也是法律的一项功能。
字幕提示: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说文解字》  
唐汉:中国古代认为,人类是无法判定这个是非——最后的是非曲直的,你判定不了,只有神,不管神兽也好,这个兽也好,独角兽,不存在的这个神才能判定它,实际上这里有一个象征意义。就是在封建社会里,君王皇帝就是神兽,大臣之间打官司,大臣之间打官司谁来判定他?只有神兽皇帝来判定他,皇帝就是那个神兽,君王,所以民间就出现了到皇帝那儿告御状。我底下受到冤屈,我就要告御状,神兽在最高政府那里。所以今天人们中国人还相信这个问题,所以底下打官司输了或者他觉得很冤屈的时候,他就会上访,他就会告,他来找一个神兽,一定有神兽存在,然后重新判定曲直。  
梁冬:这后来于是发展出什么包公文化等等等等,其实中国老百姓相信有那么独特的一两个人,他能解决问题。
唐汉:对对对,是这样,他就是神兽。但是在西方社会就要开始改变这个现状。西方社会的话,在现代的欧美法系中,他也认识到,所以法律找不到绝对公平。因为事实的真相,你无法得到彻底的坦白。所以它分成两部分,作为“法官”的责任,法官是成了一个程序员了,是律条和审判过程的程序员,和律条的执行人,判例的执行人了,陪审员是神兽,是解廌,所以古代,不是古代,是西方他有陪审员制度。
画外音:英美法系的陪审团有丝毫没有法律背景的普通公民组成,一般人数为十二人,他们通过对证人、证供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对案件的事实做出判断,他们的多数意见作为陪审团的裁决,所以陪审团进行事实审,法官进行法律审。  
唐汉:你公诉人也好,不管你辩护人也好,不管你原告被告大家都在说讲自己的道理,出示证据,最后由陪审员大家表决。他如果说有罪,那么这个做出法官就拿出律条或者判例来,就是我加多少刑,怎么判;如果说无罪,当庭释放,神兽解廌是来自人民陪审员制度。  
梁冬:这样子。  
唐汉:神兽,因为法官不行,法官不能有权,法不能做官,他仅仅是一个法律工作,如果法变成官了,他说你有罪就有罪,他说你无罪就无罪,就违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就是法律的神圣的。法律为什么是神圣的?中国文化在有些东西,它解读不了的时候,它有神秘文化,就是神兽文化,这套东西来解读你,他也认为法律应该是神圣,它后面隐藏着有神在的,所以中国人有句俗话……  
梁冬:说什么?  
唐汉:三尺之下,自有神明。  
梁冬:现在很多问题是,很多中国人不相信这个。这事就来了,所以法律不见得说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在法律以外,还得有一个你得相信除了法以外,有一个神明的东西在。否则的话很多人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就可以胡作非为啊。  
唐汉:所以有一句俗话,“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我没有头发我也看不见天,这个“法”就演变为今天就是把它变成无法无天了,但古代这个法,是这个“发”,无发无天,这个“法”字和这个“发”字就合一了,在音上合一了,你是无发无天,就没有发,和尚怎么有头发呢?所以他也打着伞看不见天,所以无天了,所以说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恐惧,就是你不害怕。无所畏惧的时候是最可怕的,他可以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与神奋斗,他谁都不怕你。
梁冬:刚才唐汉老师讲这个事情,当有一个人他心里面有一点畏惧的时候,其实做事情还比较靠谱,完全不要脸;不要命的人,那很可怕的,是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跟唐汉老师讲到法,讲到“法”就肯定要法家,法家文化嘛,是吧?那就有个“家”这个字了。对不起,我们有点超文本,讲到“法”就讲到“家”。“家”这个字我以直很怀疑,为什么下面是头猪?
唐汉:而且是一只公猪。
字幕提示:
家。豕:公猪。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说文解字》
梁冬:是吗?这个字是公猪吗?
唐汉:对,是啊。《说文解字》里边,许慎就非常明白:说家,居也。就是家是居住的地方。从这个宝盖头,“貑”省声,按照他说的是这个“貑”,就我们说的话是这个“猳”。由猳省出来这个家。实际上这个字在古代的话,它不是说念jiá,念yá。因为公猪这个东西,古代的野公猪长着獠牙的,叫猳猪。一会儿我们说家猪就是猳猪,家字底下有一头公猪。
字幕提示:
猳:(yá)公猪  
梁冬: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  
唐汉:很有意思。甚至大家都迷惑不解,甚至很多人都在讲,为什么下边有一个公猪。最早这个公猪,画了一个生殖器。古代人画猪他这样画,身子就画了给这,这有一个专门突出的生殖器。这个字就演变我们说的豕,念zhuo,“豕”字这个字。就来自于我们说的公猪文化。传统上对家字,解释有几个解释。一个说传统说有屋就有猪,上边画了一个猪,我们家字上边这个,就是画了个房子,对吧?画了一个房子,房子底下再画一头公猪,对不对?我们画出一个公猪,这个猪,然后再给公猪画上个这(东西)。  
梁冬:还有个竖起来的。  
唐汉:是,这就是竖起来的。这就是公猪,“家”字。这个变成一个这样的一个公猪来的地方,说明我们养了猪了。养猪就是有财产,人有了私有财产,所以就有家庭所有制。然后他拿什么证明,拿恩格斯有一本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做个证明。很多人就说这个话,过去的学者,传统学者都用这个,他引经据典,他说这是家。但是实际上人们要家干什么?  
梁冬:要家干什么?对呀!很多年轻的老公,都问这个问题,要家干嘛?  
唐汉:要公猪干什么?就是这个问题。所以南方人有些人说法就是,南方用杆栏式的建筑,南方人不是喜欢杆栏式的建筑,因为它潮湿,他把房子建在立柱上,底下不是可以养猪了。  
梁冬:对,我们去不丹,你看见那些人家里面,都是这样的。下面都是住的动物,中间住的人,上面都住的神龛。所以大家认为这个是合理的。  
唐汉:对,所以这个家庭存在,我们定居了,有农耕了,也有养殖业了,我们就变成一个家了。这就是家。  
梁冬:但其实呢,你认为呢?  
唐汉:但是实际问题是,他养公猪干什么?养给母猪还可以下小崽子,养公猪了,所以古代人的养猪法,就是我们说上古先民养猪只养母猪,不养公猪的。因为野外到处都是公猪,只要你养个母猪,把母猪放在猪圈里边,然后把它拴起来,放到猪舍里头,拴起来,它跑不了就行。那么只要它发情,公猪就跳进来跟它交配,交配完天不亮它就跑了。但是你永远见不到公猪,但是过两天你的母猪,下一个小猪崽,一窝,非常好嘛。  
梁冬:我突然想起来,人家说现在生小孩,就之前也不知道是什么?拍B超都是悄悄说,你看看养的是招商的还是建设,是吧?说的就是这个事情。是招商还是建设。一样。
唐汉:所以这个故事,可以从纳西人找到例证。今天纳西人,对不对?云南纳西,你去过没有?
梁冬:去过。
唐汉:去过后有什么印象?感觉到。
梁冬:走婚。
字幕提示:
走婚。  
唐汉:你走过没?   
梁冬:我没有嘛,你问我这个问题很伤心。  
唐汉:实际上它是一个噱头,实际上大家都谁去能走婚?很多人都……男人都去那去看看,走婚是什么文化,大家非常羡慕。实际上去了谁也走不成婚,也看不着任何东西,但是我还是做过深入调查的。我去纳西去过。  
梁冬:你走过吗?  
唐汉:没有走过,很遗憾。因为没有走婚的对象你走什么?他都不走婚了,你怎么走?走婚就是一个噱头,宣传的东西,对不对?但纳西人他存在着……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就是他的母系制度,叫做母系走婚制。母亲生下一个女儿,女儿长大了,就在门口给她盖一个房子,女儿就住在那儿。住在那以后,别的男人看见晚上就会来,敲门。或者白天碰见你可以约,晚上我到你那去住吧。  
梁冬:那男人不是很爽吗?  
唐汉:不爽。一个女人如果老了以后,她就是后了,她是一家之后。  
梁冬:对,节目结束之前,还是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那个家为什么养公猪呢?  
唐汉:因为男人就像公猪一样,去女人住的地方,猪舍去的话,跟她交配,然后天不亮,就回自己家干活去了。  
梁冬:这就是家?  
唐汉:行为的相似性。
梁冬:所以呢,一个人呢是不能太有文化的。当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当我们在遥想当年有人唱一首歌:我想要有个家。潘美辰她原来想要的是一头公猪。好了,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下一期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拆字释古“走婚制”
旁白:远古时期人类如何繁衍生息?
唐汉:好比两边分成两个氏族,这个氏族的男人,到这个氏族的女人那儿睡觉,这个氏族的男人,到这个氏族睡觉,叫对偶婚制度。
旁白::揭开走婚制神秘的面纱。
唐汉:大家都想去看看,走婚是什么?一个好奇,第二想着我没准有艳遇,我也能走一夜婚。但是大家都很少人能走到婚。
旁白:破译汉字密码,还有多少鲜活历史需要我们探寻?  
唐汉:男人在树林里头和女人发生关系,这叫野。  
梁冬:所以《红高粱》实际上讲的是一种很远古的一种文化习俗。
唐汉:对对。但是对女人来说,过头了。
旁白:国学堂之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拆字释古,透过汉字信息,剖析神秘的远古婚姻制度,揭示母系走婚制的演变进程。
6 本期主题:从“家”探秘走婚文化
主 讲 人:唐 汉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8-14 23:00-23: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继续承接上一集,我们讲到了“家”这个字。话说“家”为什么下面有一头猪,长期曾经困扰我,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和人类的走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今天依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跟我们分享关于公猪的文化,关于“家”的文化。
画外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家,居也,从宀(mián),豭省声。从“家”的字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指在房中的公猪。那么,“家”为什么与公猪有关?唐汉发现,在古代,野公猪经常不请自来,与家养的母猪繁殖后代,这种繁衍现象与母系走婚制有着相似之处。在母系走婚制中,女儿成人后,母亲会在自家门口给女儿盖一间房子,夜间男子就会到来,或是白天女子与心仪的男子相约。男子暮来晨归,女子所生的孩子为母系家族的成员,与男子无关。所以,古人认为,男人与公猪的行为方式有相似之处,有男人,有公猪才为家。 
唐汉:我们从陕西的半坡遗址,半坡博物馆它这个有一个遗址,遗址有一个圆沟壕沟,中间有一个村子。村子中间还有一条壕沟,壕沟两边分成两个氏族。这个氏族的男人到这个氏族的女人那睡觉,这个氏族的男人到这个氏族睡觉。但到了殷商社会变了,殷商社会变成了十个部族的邦联体。十个部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部族,他又形成了五个两合氏族,甲乙是一家,一对,就两合氏族一对,丙丁是一对,我们说是这形成了以五对来进行婚姻结构,变成了婚姻结构了。所以两合氏族这个结构,他是一定要互婚的。我的男人到你的女人,你的女人到我这儿。后来演变成固定的一个人长期的,比较长期的去一个女人那里,男人去那里,就形成“家”。所以“家”这个字和一个字,和“安”字它是一个对称的字。“家”是一个公猪去的地方,公猪去的地方,但是对女人来讲就叫“安”。画一个房子,底下画一个女人,这就是“安”。女人自己称呼自己的房子就叫“安”。俺家,你家在哪?俺家在那儿。 
梁冬:所以“家”是公猪去的地方,“安”是指女人呆着的地方? 
唐汉:对对对。男人就把它念作“家”。家,跟着就去了。女人说俺,去俺家,这就是家。所以这个文化最后形成了两个人互相去、共同去,就形成了汉字中还有一个字,仍然画了一个房子,在这画上一个女人,在这画上一个男人,男人是亥,男人这样是个亥,男人亥。画上一个脚印,这个字叫“賓”。最早甲骨文宾,后来把甲骨文这个字女人去掉了,女人去掉了,光画了一个男人,亥。 
梁冬:这个字念亥? 
唐汉:念亥(hai),就是最早就是我们说的地支文化里的亥。 
梁冬:什么意思呢? 
唐汉:就是男孩的意思。男孩躺到那有一个地方…… 
梁冬:怪不得广东人现在说这个人是个亥佬,原来是有古意的哦。 
唐汉:在亥字底下画上一个贝壳文化,这个字画上贝壳,这就叫做“賓”。今天我们演变为我们今天这个字“宾”。 
梁冬:这是什么意思呢? 
唐汉:宾客,男人到女人那儿去嘛。最早直接走过去,就是甲骨文走过去,走去就行了。到后期你要去给女人带礼物了,带货币了。贝是货币,要带钱了。后来这个字演变为叫“赏”。赏也是来自性文化,躺下的女人。你跟女人睡了觉,你要给她钱了,这叫“赏”。但是古代这个倒不是钱,因为贝壳在古代有个用处的,古代的贝壳干什么?是女人可以戴在脖子上的东西,这叫“婴”,一串穿起来。所以他到女人给女人要带礼物。带上礼物的话,他带上一个货贝。海贝,贝壳很亮,女人最后多了把它串上,戴上,这就是女人。 
梁冬:那这个“婴”后来怎么又是跟婴儿的“婴”变成一个字了呢? 
唐汉:后来变成婴儿的“婴”了。这个本意演变成这个“缨”了。围绕的意思叫“缨”。它变成婴儿的意思,小女孩的意思。然后后来我们就越来越小了,词义在延伸。所以从“家”、“安”到“宾”,到我们今天这一系列文化是在当时衍生到今天来讲。 
梁冬:所以拜金主义在那个时候盛行,盛行。 
唐汉:所以这个“家”和“安”很重要的。如果在甲骨文中认为你这两个人zuo爱的时候要去的话,就是投宿的地方,你要宿在家里边去的,你不能在野外。野外所以的话,甲骨文的“野”字是这样写:画了一个树,底下画了一个“士”。我们讲“士”是男性的生殖器,这个就叫“野”。后来把“野”字画了一个田土,加了个予,予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是加了个予,这个变成了野。野字可以,刚才我写的是古代形式,这叫野外的“野”。男人在树林里头,和女人发生关系,不是在家里,也不是在 “家”和“安”里发生关系,就叫“野”,野合的“野” 
梁冬:所以《红高粱》实际上讲的是一种很远古的一种文化习俗。 
唐汉:对对对,但是对女人来讲,它就不是“野”了,对女人来讲两个木,加个女字叫什么? 
梁冬:叫婪。 
唐汉:贪婪,过头了。你好好有“安”,有“家”,你不在家里头等着男人上门,你跑树林里去,你不是贪婪吗? 
梁冬:所以“野”字是对男人的描述,你到外面去乱搞这叫“野”。所以你不能说叫野女子,只能叫野汉子。 
唐汉:对,野汉子,对女人是叫…… 
梁冬:叫婪女子。
唐汉:婪女人,所以解读是这么一个解读,所以当时它这个家文化,是一个很完整的文化,王权母系制度。今天我们在纳西人,你还可以见到,实际上不仅仅是纳西人,在我们中国的话,和中国交界的东南亚地区,比方缅甸这个地方,它也有大量在三角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走婚制度。 
梁冬:那男人不是很爽吗? 
唐汉:不爽。 
梁冬:为什么,这不是很多男人的梦想吗? 
唐汉:对,所以云南,作为旅游宣传这一点后,吸引了很多人,大家都想去看看,走婚是什么样,一个好奇,第二想着我们有艳遇,我也能走一夜婚,但是大家都很少能走到婚的。但是你如果深入去调查可能发觉,它有一个很怪的文化,我去在那儿做过调查。
梁冬:田野调查。
唐汉:你知道舅舅那个东西,就是家里那个男人,我们今天叫舅舅,呆时间最长的那个老男人,所以你到纳西人那去看,就是看那个形象,男人年轻时候很风光啊,他不负责任的。 
梁冬:今天去谁家,明天去谁家,是吧? 
唐汉:今天到这去,明天到那去,顶多带一个贝壳就去了,带个“婴”就去了,想在哪儿睡就在哪儿睡,对不对?想在哪儿住就在哪儿住,回来自家吃饭干活。到老了你说,那舅舅可怜不可怜?我看了好多老舅舅,就在家里门口这样蹲着,看过来一看,他侄女在那有一个房子,有个安,人家有人去,他自己也不过来,老了你咋往哪去?一个女人如果老了以后,她自己有女儿满堂,女儿,重女儿,孙女,女儿的女儿,她一堆都在她那,是一个家族,她自己很风光的。 
梁冬:在母系社会里边是这样的。 
唐汉:她是王她是后啊,她是一家之后,她非常风光,她可以发出命令,对不对?就是说这个王权母系制,这种走婚制度,当时在中国古代的南方,甚至在秦国,到了秦代,到了秦始皇时代,一直到战国时代仍然存在的。所以我们看到战国时代出版的《老子》,有大的玄牝,老是讲母系社会玄牝生殖器啊等等,母系社会还有一堆,还有小国寡民,部族社会的影子。所以历史上记载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说孔子是野合的产物,当生下了孔子以后,孔子一直少时很贱,年轻的时候就是很贫贱。 
梁冬:没有爹嘛。 
唐汉: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爹,他不知道自己爹是谁,少时贫贱,后来到了他母亲死的那一天,死了以后……
梁冬:然后怎么办呢,当孔子的母亲死的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讲到一个话题,其实大成至圣先师,按道理我们不应该提到孔子的话题,但是作为严肃的学术研究,我们还是要谈。因为什么,因为这实际上,跟后来中国的文化,有很大关系,对不对?就是孔子的母亲在过世以后,发生一些事情,到底发生什么呢?
唐汉:《史记》中它首先就记载了叔梁纥与颜氏是野合的,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和一个姓颜的颜氏的人,就是野合了,生下了孔子。
画外音:关于孔子的身世,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那么,对于“野合”二字,人们是如何理解的呢?一种说法认为,孔子的母亲颜氏与叔梁纥在尼丘这个地方野合而生孔子;不过,也有人认为孔子的父亲年老而母亲年少,两人的结合不合礼仪,所以被称为野合。 
唐汉:为了“野合”这两个字,后来就有很多人解读,不同的解读。有人解读就是说,二人的年龄相差很大,因为当时叔梁纥和他母亲,和颜氏的时候,叔梁纥已经50岁了,颜氏只有17岁。 
梁冬:这事在现代也什么嘛! 
唐汉:就是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小姑娘之间的故事。第二是在野外媾合的,两个人在野外,他们俩就……他们就吸了日月精华,天地之灵气。 
梁冬:这没什么不好?挺好的。 
唐汉:这在野外这多浪漫,野外多好。 
梁冬:很多年轻人不也做车床族,开个车,吉普车就到野外去了。 
唐汉:还有一个比较正规的解释,就是叔梁纥这个人,他是个破落贵族,他仍然是贵族,他是给别人做家臣的,就是我们说日本像家臣武士,看家护院的。这叔梁纥这个人,给一个贵族做家臣。他自己有妻子,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没有儿子他又娶了个妾,就是小老婆,也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孔子叫“孔老二”。他有个哥哥就是这个妾生了一个,但是他又不满意,又不满足,叔梁纥在外面包了一个二奶,颜氏是包了个二奶就生下了,当然也没结婚,就走婚,就在那睡了几天,后来就生下了孔老二。这是事实,所以…… 
梁冬:要严肃地说也不是二奶,她起码也是三,小三。 
唐汉:小三。对对对。你说得好。 
梁冬:因为有妾了,排名怎么也是排第三,我想讲明的就是说在那样一个时代里面,这不是不道德,是吧? 我们还有历史观,你放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那肯定是不道德了,那放在那个社会是没问题的。 
唐汉:我后来会讲到这个问题,你就知道为什么他当时是必然的。所以它表面上它是一种走婚,这个形式上它是个走婚,对不对?但是走婚了以后,叔梁纥在那住了几天以后就再没来,所以颜氏就生下孔子以后自己抚养大的。这个期间时间不长,叔梁纥就死掉了,叔梁纥有50岁,在那时候可能没有几年就死了,所以颜氏也没有去找他。反正你是走婚,我自己养孩子,像纳西人一样,我自己养孩子,等孔子长大了以后,到17岁的时候,历史记载17岁的时候他母亲死了。我估计没有,就是15岁的时候,因为他说“少时贱,十五而立,有志于学”,有志于学是十五他认宗了以后,他才有志于学。所以就是十五六岁的时候,这时候他母亲死了,死了他就惶惶不得其安,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死了,十五六岁一个孩子他该怎么办?他就呆在那里,十字路口发呆,这时候有个车夫赶着马车过来,车夫的老婆在车上就说了,你这么可怜的孩子,说我知道那个跟你妈睡觉的那个是你爸,我知道是谁,那就是叔梁纥,在那个地方埋着呢,你去那个地方去找去,把你母亲埋在那儿,你就认宗回去了,你就是贵族了吗?孔子很聪明,悟性很高的,灵气很高,一下就“对”,他把母亲扛到那儿,去那儿一埋,从此他就姓了孔了,成了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 
梁冬:他以前不姓孔吗? 
唐汉:他和他母亲的时候,纳西人姓什么?跟他妈姓还是跟他父亲姓? 
梁冬:应该先跟他妈姓的嘛。 
唐汉:对,孔子的弟子有很多姓颜的,就是他娘家那一族的人。 
梁冬:颜回? 
唐汉:颜回等等,有一族,但是孔子他姓了孔,他叫孔仲尼,他回到叔梁纥这一个姓,所以他就改姓了,他就开始从母系社会走婚制叛逃到了王权父系制社会,这么个阶段,孔子在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认了宗了以后,他就开始有志于学了,不行,我要把我们这个贵族家世重整,重整家风,所以孔子就开始认真去学习,有志于学。 
梁冬:在15岁以前没有认真学习了? 
唐汉:走婚的产物他怎么学?当然他那时候也小,年龄也没有到,也没有大悟,人的大悟总是有一个事物作为起端,开始的嘛。 
梁冬:然后呢? 
唐汉:有志于学,就是王东岳老师讲到的,他办了一个丧葬礼仪学校,我们过去把它叫“执事”。 
梁冬:就是办事员? 
唐汉:就是仪式程序员,所以它的文雅词汇就叫“缙绅先生”。 
梁冬:缙绅阶层就来自于这里? 
唐汉:“缙绅”就是围着大袋子,围着袍子叫缙绅先生,就叫“执事”。所以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王权母系制,这种走婚制度,走婚制度它并不是和生产力有直接关系,它有一个我们定居文化的特点。说人类有个最大的发现,就是所有游牧民族,都是父系制,所有的农耕民族尤其像中国这种农耕民族,一定会进入母系制。
梁冬:有道理!有道理!怪不得说我们家里面,我爸怕我妈,我怕老婆,真的我们都是农二代农三代啊。稍事休息,马上回来到《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我们讲到个问题,农耕文明,有助于母系社会的发展,游民民族有助于父系社会的发展。 
唐汉:所以历史上就发展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因为秦始皇是游牧民族,他是羌人,古代的“羌”字就是我们说的……
梁冬:上面有个羊头嘛!
唐汉:画个羊,底下画一个人,就是我们演变为“羌”,所以秦始皇他们一直推行的是父系制社会,秦始皇不喜欢这个母系。他们社会是游牧民族进化来的,没有更多的农耕文化,接受了一部分,但是还保留着父系的传统,没有彻底农耕化。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会稽,就到浙江会稽这个地方,有个会稽刻石。 
梁冬:会稽山,很著名的黄酒,会稽山嘛。
唐汉:对对对,在会稽山有一块刻石,据说李斯写的字,小篆写得非常漂亮,刻了一块石。
画外音: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会稽巡游时,为了宣扬功德、严明法规、端正风俗,命丞相李斯写下铭文《会稽刻石》。在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关于婚姻有这样的法令: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它要求女性对婚姻忠贞,男性不得有类似走婚的行为,建立了统一的婚姻规范。 
唐汉:所以它这里边有几句话:禁止淫泆,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就是男人要像公猪一样再去走婚,任何人杀掉他是无罪的,所秦始皇最后用王权父系制,彻底统一,男方不许存在这种走婚制度了。 
梁冬:为什么? 
唐汉:因为你都走婚的话,他向谁去要粮饷,谁要去当兵呢?然后也不符合他们秦人的这种传统习惯,所以男人要负男人的责任,你必须成家立业,你成家立业然后你要负担,你要出兵,就是兵丁,你要进行交税,交捐。商鞅变法就说:15岁就必须分家,它继承的是一种父系制传统。但是在我们南方,甚至当时的鲁国,鲁国后来也并入楚国了,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孔子所在的鲁国,尽管宣扬孔子的儒学,但它灭国最早。所以它进入楚国以后,楚国文化,还有南蛮文化,它还是有走婚制存在,所以男人像公猪一样,寄居在那,你晚上在那睡觉,白天就走了,像寄居的公猪一样,任何人杀之是无罪。由此秦始皇就彻底把中国在中原地区的走婚制就消灭掉了,所以秦始皇的第五大功绩应该是统一婚姻制度。 
梁冬:前四大是什么?统一货币,度量衡,道路…… 
唐汉:文字。 
梁冬:文字。它为什么是个贡献?你统一了婚姻制度之后,就是让女人重新变成了,是男人的附属品了,父权开始建立起来了。 
唐汉:那不是,不这样见得。社会发展进入这个阶段,它需要男人承担更多的任务。因为这个母系社会,它有一个特点,母系社会它安宁,小国寡民,它真正的不求上进,所以女人不需要那么扩张,盖那么多房子干什么?我女人盖房子他来睡,我养了一代过去就行了,我没有男人的侵略性,扩张性没有了,主导的是女人的安详性,安宁的宁字,就来自女人的这个字。男人不一样,他一定扩张性更多的,我们今天能够演进得很快,就是因为进入父系后演变得很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的野合,又何尝不可?当时大家都流行的是这样,当时都是这么一回事情,大家都野合,只有贵族不野合,当时鲁王不野合。 
梁冬:因为他太多了,他不需要野合。 
唐汉:不是,他是规定的。当时的鲁国姓姬,他老要找姓姜的,他和齐国老联姻,齐国姓姜,互相联姻,郎舅互嫁,产生一个互嫁的制度,这是齐鲁之国的形成。 
梁冬:所以也叫齐鲁之地,是吧? 
唐汉:不能他和别的国家杂姓。 
梁冬:所以啊,当时那你说做鲁王是不是很郁闷,他只能去找另一个国家那个地方的人,他不能野合。 
唐汉:但他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就是她嫁了姐姐,妹妹就跟进来,或者家族里头的姐妹一块嫁过来。
梁冬:但是这个东西都是传统的万恶的旧社会,是吧?现在大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最多实行个裸婚也就算了。好了,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感谢大家,谢谢!谢谢唐老师!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汉字中的“公、私”之分
旁白:从前,为何“私”字是用来赞美劳动的?
唐汉:“私”,是对劳动所有权的认可。它来自古代的绳套,狩猎的时候,谁下的绳套,就归谁所有。
梁冬:下绳套是属于知识产权。
唐汉:知识产权。
旁白:孔子提出,天下为公。古人眼中,“公”与“私”究竟有何不同。
唐汉:“公”有一个最大特点,“公”是一定可以分配的东西,就叫“公”。所以我们古代的话“分公为私”是正常的,是应该的。
梁冬:在古代的时候?
唐汉:对,应该的。是把公共的东西分给大家。
旁白:揭开甲骨文神秘的面纱,探寻汉字如何书写中国文化。
唐汉:郭沫若有个很著名的论断:说“民”是什么?这是一支锥子,刺瞎一只左眼的奴隶。
梁冬:但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一个人名字叫李世民。
旁白:《国学堂》之汉字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说文解字,为您解读蕴藏在“公”与“私”背后的汉字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汉字密码》摘抄(2)
20081214国学堂-中国文字太美第二讲
被误传了五千年的四个汉字
戊.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2-“中国趣味”.戊.[象形文字就是画]
曲黎敏说六经(三):仪礼篇
【乡土夜话】朱玉华:猪年说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