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卓“粤”俊逸,“乳”此精彩——第7届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圆满举行

编者按:2020 年 6 月 12~14 日第 7 届 POST-ASCO 乳腺癌信息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协办。邀请到了乳腺癌领域顶级大咖江泽飞教授、吴炅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M.D.安德森癌症中心Virginia Kaklamani教授 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共聚一堂,围绕 ASCO 乳腺癌最新的诊治理念和相关学术热点,结合中国临床诊疗实际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争议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寻求关键,于实践中去伪存真,为中国乳腺癌诊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王坤教授牵头的两项全国多中心研究入选ASCO,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更优方案





ASCO 2020中国之声


5月29~31日以线上形式举行的2020 ASCO年会上,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牵头的两项Ⅱ期临床试验公布初步结果,探索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新方案。
1. NeoCART研究: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铂方案
NeoCART研究(NCT: 03154749)是首项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对比6周期多西他赛联合卡铂(DCb)与标准4周期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4周期多西他赛在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全国6个研究中心。
研究从2016年4月开始入组至2019年12月入组结束,试验组6周期DCb(多西他赛+卡铂)方案的总pCR率为61.4%(95%CI:47.0~75.8),相较于对照组4EC-4D的38.6%(95%CI:24.3~53.0)提高了22.8%(OR=2.52,95%CI:2.4~43.1;P=0.033)(图1)。在不良反应的分析中,使用卡铂带来了更多的血小板减少,但集中在1-2度;而4EC-4D组有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图1.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CR分析
NeoCART研究为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高pCR率预示着会有一个良好的远期生存。铂类药物有可能会成为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新希望。
2. NeoCARH研究:探索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去蒽环方案
NeoCARH研究(NCT03140553)是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首次头对头比较新辅助化疗6周期多西他赛、卡铂联合赫赛汀(TCH)与标准4周期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4周期TH(多西他赛+赫赛汀)在可手术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全国10家研究中心。
从2016年9月开始至2019年11月入组研究结束,共131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试验组6周期TCH(多西他赛+卡铂+赫赛汀)方案的总pCR率为56.1%(37/66)(95%CI:44.1–68.0),显著高于对照组4EC-4TH(4周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4周期多西他赛+赫赛汀)的38.5%(25/65)(95%:CI 26.6~50.2)(P=0.044)(图2)。在不良反应的分析中,4EC-4TH有更高比例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而6TCH组有更高比例的贫血和血小板下降的发生。

图2.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pCR率
这是第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头对头对比6TCH与4EC-4TH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临床研究,研究发现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6TCH组有更高的pCR率,这个研究结果有可能改变目前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

总结精华,兼顾本土,体现中国创新





POST-ASCO 乳腺癌信息交流会

本次大会主会场于6月13日早上8:30分举行,由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名誉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仁斌教授,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和瑞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在开场中表示:今天是第七届大会了,七年来乳腺癌领域的进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但我们始终不变的是对严谨学术的追求以及对践行健康中国的不懈努力。在江泽飞教授、吴炅教授田捷教授步宏校长等各位前辈的带领之下,中国肿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次会议不但聚集了中国乳腺癌专家学者,而且邀请了国际乳腺癌领域卓有成效的专家进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新思维、新技术,助力中国乳腺癌事业进一步腾飞。

名誉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表示:非常感谢王坤教授、刘仁斌教授、姚和瑞教授的邀请,有幸参加广东省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尽管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学术交流以及生活的不方便,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网络平台给了我们更多的沟通机会以及方便性,今天内容非常丰富,我代表CSCO-BC专委会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也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名誉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仁斌教授表示:很开心第七届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如期举行。疫情之下,学术不停止,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乳腺癌信息的更新,广东省医学会青年委员会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和瑞教授领导下,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确保了会议如期举行,相信今天的会议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和瑞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大家莅临第七届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过去7年,在各位同道的大力支持下,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得以成功举办,构建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也一路在成长,非常感恩大家的支持,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广东省的POST-ASCO乳腺癌信息交流会能够继续奉献给大家学术盛宴。

乳腺癌大咖谈


  • CSCO指南 中国元素

以江泽飞教授领衔的CSCO BC专业委员会制定了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江泽飞教授指出,在新版指南制定过程中,循证医学是当代医学临床实践的里程碑,指南制定过程中,仅靠大量研究数据难以实际应用,同时需要征求专家意见,归纳最佳证据,进行临床指导。因此《2020 CSCO BC诊疗指南》也是在学习吸收NCCN、ESMO-ABC以及St.Gallen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自主制定。由于人种和基因差异、乳腺癌国内外流行病学差异、分子类型差异、药物上市时间的差异,我国指南从诊断到不同治疗阶段均需全方位的思考。在循证医学、治疗共识、药物可及性、价格及医疗等多重因素考虑下,充分兼顾中国国情,彰显中国元素,体现中国创新,同时还建立了智能导航版电子指南以便服务于临床需求。
  • 乳腺外科 Less is More

吴炅教授对目前乳腺癌外科诊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乳腺外科诊疗需要秉承“Less is More”的理念,在乳腺原发病灶诊断活检技术、区域淋巴结分期技术、保乳手术开展现状、淋巴水肿外科处理和乳房重建方面充分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吴炅教授提到,精准医学时代下的乳腺外科,需要根据疾病范围定制手术方案,通过多中心协作取得最大优势,全乳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豁免在部分乳腺癌已成为现实,但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豁免还有待时日。外科手术充满生机,依然是最具有循证依据的方法。


  • 影像诊断 人工智能

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和临床大数据在乳腺癌的研究和应用。田捷教授从工科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乳腺癌诊疗过程的独特思考:疗前影响不准确,治疗过程凭经验,疗后病理太滞后。因此他认为基于日益增长的医疗影像大数据,可进一步研发智能诊断方法逼近病理诊断。从影像学组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到医学影像智能分析辅助诊断软件的开发,医工交叉互补合作推荐,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西交融,病理、手术与药物的碰撞


  • 病理诊断SOP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一直是乳腺癌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的步宏教授带来了他的思考。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目前存在评估不理想、对治疗贡献不大、评估不精确规范等问题。步宏教授指出,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病史是病理评估的关键信息,包括化疗前标本的病理诊断、化疗前病变的位置和大小、新辅助化疗情况、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和影像学判断以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等。由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病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因此新辅助治疗后标本瘤床的定位也是难点之一,建议临床医生通过缝线、皮肤纹身或金属夹对病灶进行定位。病理评估需要囊括以下几个要点:瘤床是否有肿瘤残留、切缘是否有肿瘤残留、淋巴结有无肿瘤或反应、残存肿瘤的负荷以及肿瘤累及的范围大小。当最终出具病理诊断报告时,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格式和质量控制。
  • 保乳手术 “盲点”处理

天津市肿瘤医院张斌教授从外科医生角度谈了保乳手术的“盲点问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张斌教授指出保乳的流程首先需要进行影像学评估病变的形状和范围,其次通过外科取材切除既定的范围,接着通过病理取材把切缘完整取到做到不遗漏,再者需要病理评估是否还需要补切,最后通过外科评估肿瘤切除后的后续处理。
  • ER+晚期西方治疗经验

Virginia Kaklamani教授详细介绍了ER+晚期乳腺癌的ASCO进展,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CDK4/6抑制剂,不论联合何种内分泌药物,其应均为ER+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而在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通过BYLieve研究证实,Alpelisib有效。(2)PEARL研究中,在接受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卡培他滨治疗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无论接受何种治疗,ESR1突变的Luminal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较ESR1野生型患者的预后更差。(3)新型口服雌激素药物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可能成为ESR1+肿瘤中乳腺癌辅助治疗以及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ASCO乳腺癌治疗面面观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少华教授以乳腺癌晚期治疗为切入点介绍了2020 ASCO相关进展。早期局部治疗并不能延长初诊有原发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OS。尽管观察到没有接受LRT的患者局部疾病进展风险增加了2.5倍,但使用LRT治疗原发灶没有带来HRQol的改善。基于可得的数据,LRT治疗原发肿瘤不应该用于期望获得生存获益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当全身性疾病在系统性治疗下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原发灶仍然进展时,LRT可能可以作为治疗方式之一。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向来是乳腺科专家关注的焦点,这两部分内容分别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颖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进行分享。新辅助治疗方面,TRAIN-2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在Ⅱ期和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含蒽环类药物方案并未使EFS和OS获益;PHERGAIN研究证实双抗Her2免除化疗策略,早期疗效评估有反映者能够取得40%tpCR;应用氟维司群,或氟维司群+阿那曲唑均能较阿那曲唑改善绝经后ER+Her2-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敏感率;而Ⅱ/Ⅲ期ER+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加入ribocicl未能提高PEPI 0分比例。辅助治疗方面,可手术的TNBC患者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DFS显著改善;DCIS在辅助放疗的基础上加上曲妥珠单抗未能明显改善临床结局;免疫治疗在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手术、放疗和免疫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式,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唐军教授分享了2020 ASCO乳腺外科进展,其中初诊四期乳腺癌手术干预ECOG-ACRIN 2108试验结果值得令人关注,局部治疗不能改善初诊四期患者的生存率。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陈佳艺教授分享了乳腺癌放疗治疗进展,她指出不同剂量及靶区分割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仍是当前乳腺癌放疗的热点,将实现更短疗程、更小靶区的精准放疗。来自香港仁康医疗乳腺综合诊治中心的周永昌教授分享了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总结

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


最后,由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和瑞教授作出总结:POST-ASCO 乳腺癌信息交流会自 2014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以来,在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覆盖面和影响力逐年递增,已成为乳腺癌领域的专科品牌会议。与此同时,由王坤教授牵头的NeoCART和NeoCARH两项研究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对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相信在乳腺癌的学术发展道路上,在各领域同道的共同合力下,将“粤”努力,“粤”精彩。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诺案例 | 成功可以复制,美国这家医院治好了我的晚期乳腺癌
喜大普奔——《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现状调研》摘要于2022ASCO在线发表!
【ASCO 2017】杨帆教授: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开局漂亮,前途光明,道路漫长
2019ASCO︱徐兵河教授点评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KRISTINE研究
ASCO 2020丨刘真真教授:KAITLIN和KATHERINE研究新数据公布,助力辅助治疗个性化...
【名咖会客厅】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不断进阶,新方案、新剂型能否继续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