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宫廷绘画及分类有哪些?
历代的宫廷绘画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纪实画;二、历史画;三、道释(宗教)画;四、花鸟画;五、山水画。
乾隆朝服像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220厘米 横1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绘画不仅仅只是整个中国古代绘画一个小小的局部,而且也只是清代绘画一个小小的部分。这部分绘画作品,由于时代离现在较近,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又深藏宫内,不大为外人所知、所见,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未被美术史家们所注意,也谈不上对此有很多的研究。其实这部分绘画作品数量相当可观,其中一部分具有纪实价值的作品和具有“中西合璧”艺术特色的作品尤为令人瞩目。
关于“臣字款”绘画
在说及正题之前,先要说一下“臣字款”绘画的问题。在相当多的清代绘画中,有一部分作品的署款有着很明显的特点,即在画家姓名前加署一个“臣”字,如“臣丁观鹏奉敕恭画”、“臣王原祁恭画”、“臣弘恭绘”等。在封建社会里君臣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从画面的署款上就可以知道,凡是如此书写款识的画幅,必定是臣民为帝王所画的。也就是说这部分绘画作品与宫廷都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以上所说的作品,从署款来看都是相同的,但是经过对画家身份仔细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里面既有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也有身居高位的大臣、还有“金枝玉叶”的贵族,其身份高下差别是十分悬殊的。根据对画家身份的确认,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宫廷画家;二、词臣画家;三、宗室画家;四、民间画家。其中的二、三类画家,或是各部大臣、或是皇亲贵胄,社会地位很高,他们作画带有一定的业余性质,但是为皇帝作画时必定按照以上格式署款。而第四类画家,是指皇帝外出巡视,各地的民间画家给皇帝呈献的作品也应当如此署款。而本文所要叙述的绘画作品和画家指的是第一类,也即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清代宫廷绘画分类
历代的宫廷绘画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纪实画;二、历史画;三、道释(宗教)画;四、花鸟画;五、山水画。清代的宫廷绘画同样也不出以上的范围,但是又有它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纪实绘画特别突出,数量多、且质量也高;而相比之下,历史画则数量很少,没有什么出色的作品,这大概是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与它更注重于表现本民族的历史和人物这样一个因素有关;至于清代宫廷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大都是为装饰宫廷殿堂而用的,没有太多的特色,质量亦平平;道释(宗教)画中,类似喇嘛教“唐卡”风格的作品,是宫廷绘画中比较新颖的题材。下面分别简要叙述。
一、纪实画
当然,清代的宫廷纪实绘画,几乎完全是围绕皇帝的活动加以描绘的。这些作品中又以表现皇帝出巡、狩猎、宴饮、庆功等场面最多。重要的作品举例如下:
康熙皇帝在位长达六十一年,政治上颇有作为。《康熙南巡图》卷,共十二卷,总长度超过200米,现存第一、二、三、四、七、九、十、十一、 十二卷,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它描绘了康熙皇帝在位后第二次南巡的全部过程,首尾相接,每卷画中康熙皇帝的形象出现一次。图中除去皇帝一行外,各色人等、牛马逾千,所经之处的山川形势、名胜古迹均一一画出并用文字标明。此图为高头大卷,全画构图繁复,绘制精细,气势宏大,是康熙时期宫廷绘画的精品。是图由著名山水画家王主笔,参加绘制的画家还有杨晋、王云、冷枚等人,十二巨卷历时六年方告完成。
《雍正祭先农坛图》卷,共两卷,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雍正临雍图》卷,亦为两卷,现存第二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数量甚多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行乐图“,都是这个在位仅十三年皇帝不同侧面的生动写照。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弘历,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是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父、祖积累下的财富,使得“康、雍、乾盛世”在此时达到了顶峰。雄厚的经济实力、皇帝个人对于书画的雅好,这些都使清朝的宫廷绘画也出现了高潮。以描绘乾隆皇帝为主的纪实绘画数量相当多,而且此时正好有若干欧洲传教士画家在宫中供职,所以这部分绘画一般都带有浓厚的“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
从乾隆皇帝即位起,他就留下有逼真、传神的肖像画,此后在各类画幅中,乾隆皇帝的肖像不断出现,直至老年像,其数量之多,无人能与之相比。在乾隆皇帝的画像中,既有穿戴整齐的朝服像,又有身着古装(汉装)的便服像,还有头戴帽盔、身披铠甲的戎装像,甚至有身穿袈裟的佛装像。这部分肖像画占清宫纪实绘画的很大比例。
《乾隆朝服像》轴,是比较典型的一幅此类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描绘了乾隆皇帝登极时的相貌,年轻而富有朝气,面部刻画精细,以色泽深浅塑造形体,线条不很明显,解剖准确,富有立体感;朝服画得十分细致,衣服上的图案鲜明,衣料的质感也非常直观;身下的宝座及足下的地毯,前后透视关系准确,深远感很强。除去皇帝的画像外,一些后妃也有类似的朝服像存世,如《孝贤纯皇后像》轴、《慧贤皇贵妃像》轴等(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从画法来看,应当也出自欧洲传教士画家之手。
《马术图》横幅及《万树园赐宴图》横幅,是两幅巨型作品,它描绘了清朝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两幅作品构图复杂,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其中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的特征,甚至皇帝的坐骑都是以真马为依据而画的,故画面有着很强的历史真实感。这两幅大画原先悬挂在热河避暑山庄行宫的卷阿胜境殿的东西墙上,画幅的内容一动一静,对比很强烈。根据画面的风格判断,两幅作品是由中外画家共同完成的,参与绘制的欧洲画家有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完成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现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和《玛斫阵图》卷(有相似的两卷,分别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德国柏林国立东亚美术馆收藏),均为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画。这两幅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清朝在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及回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画面描绘了他们在冲锋陷阵时的英姿,人物面貌具有肖像的特征,马匹和武器装备刻画具体、真实,是两幅十分成功的作品;《紫光阁功臣像》是清朝为了表彰立功将士所画的大型人物肖像组画。参加创作的画家有欧洲人艾启蒙,中国画家徐扬、贾全、陆灿等,每个功臣一幅,均作站立状,下为画面,上为文字题赞。根据文字记载,紫光阁内历次的功臣像多达数百幅,但是在光绪二十六(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流散损失殆尽,国内除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有个别收藏外,其余大都流传到海外,分藏于博物馆或私人之手;宫廷画家姚文瀚所画的《紫光阁赐宴图》卷,描绘了清军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及回部后,在北京大内西苑的紫光阁前庆功的场面,既有赏赐宴饮,又有冰戏助兴,场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哈萨克贡马图》卷,现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它描绘了乾隆皇帝在皇家园林圆明园中,会见前来进献骏马的哈萨克部族,皇帝和两侧的大臣都具有明显的肖像特点,周围的环境富有皇家园林的气氛,极具真实感。画面上体现出来的“中西合壁”的风貌,再加上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记述,说明了这幅画的作者有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及中国画家金廷标。
以上所提及的纪实绘画作品,完整地反映了清朝乾隆中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准噶尔部及回部征战和相处的一段历史。
清朝前期的几个皇帝十分重视武备,经常要检阅王公贵族和八旗将士的骑射本领,以示不忘马背上夺取天下的艰难,在没有战事的时侯,行围狩猎就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方式。所以在清代宫廷绘画中此类题材的作品也为数不少。在热河承德的皇家行宫“避暑山庄”以北有一片很大的森林丘陵,称为“木兰围场”,乾隆皇帝几乎每年秋季都要带着随从到此地进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木兰图》卷,一共四卷,画的就是乾隆皇帝一次狩猎活动的全过程,这四卷画幅将狩猎的每个细节都一一表达了出来,极为真实细致,画家们又采用了十分写实的笔法,使得画面更具有“实录”的效果,此图以郎世宁为首、并有若干中国画家参加共同完成的,现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木兰图》轴大幅,描绘了狩猎活动结束,皇帝一行满载猎物,在山间行进返回营地的行列,参加此图绘制的应当有郎世宁、唐岱等中外画家,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历史画
历史画作品在清宫中数量很少,大都是作为皇子及后妃直观教育的画幅,如焦秉贞画《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冷枚画《养正图》册,金廷标画《婕妤当熊图》轴等(以上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与明朝宫廷内历史画较多,形成明显对比。
三、道释画
清宫中的道释画(即宗教画)数量不少,宫中的许多画家都曾奉命创作和临摹过古代的宗教画,存世的有郎世宁画《维摩说法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丁观鹏摹《张胜温法界源流图》卷(吉林省博物馆藏)、丁观鹏画《乾隆洗象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杜元枚摹《下元水官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除去传统的道教、佛教题材绘画外,此外还有一部分喇嘛教题材和样式的画幅,在宗教绘画题材作品中颇为奇特,它们有着喇嘛教“唐卡”画的风格和样式,图中的佛像却分明是乾隆皇帝的肖像,这类特殊样式的图像,似乎只有清朝宫廷中才有。这样的作品有《乾隆扎什伦佛装像》轴、《乾隆普宁寺佛装像》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
四、花鸟画
宫廷中的花鸟题材作品,一般都是作为装饰宫廷殿堂用的“贴落”画,或是案头观赏的小品画出现的,大部分作品无论在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均没有新的开拓。惟独有一部分走兽翎毛画,描绘的是海外或周边各部族进献的动植物,颇具实录价值,故又可将它们视作纪实绘画作品,这样的作品如郎世宁绘《十骏马图》横幅(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郎世宁绘《爱乌罕四骏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绘《玉花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贺清泰、潘廷章合绘《喀尔喀贡马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
五、山水画
清代宫廷的山水画,基本上是“四王”画风的天下,其中尤其受王原祁的影响最大。王原祁的很多弟子(包括再传弟子),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如唐岱、金永熙、佘熙璋、孙阜、张宗苍、陈善、方琮、王炳等,故其风格成为宫廷山水画的主流样式。由于王原祁的弟子们的画艺都没有超过老师的,所以宫中山水画的水平很是一般,仅仅是作为装饰宫殿用的贴落画而已,并无出色的成就。
“中西合璧”的绘画新风格
由于清代宫廷内有不少欧洲传教士画家供职,他们便将西方的绘画方法带进了宫廷,形成了这部分绘画最大的特点。
在清代宫廷绘画中,明显地看出欧洲焦点透视的痕迹,即所有的斜向线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走向,集中于画面之中或之外的某一个点,此点在透视线上被称为“焦点”或“灭点”,从而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深远的效果,也就是说力求在二维的平面上表达出三维的空间来。它们不像中国传统的“界画”,所有的斜线都是平行的。这些特色大都体现在表现建筑物的画面中,从焦秉贞、冷枚的画上就能发现他们掌握了这些技法,至于在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的笔下,更是司空见惯,运用得非常多,比如焦秉贞所画的《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冷枚所画的《养正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又如郎世宁领衔主绘的《乾隆雪景行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观孔雀开屏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以上所举例的作品如果说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画家的画中,其灭点大都是在画外,而欧洲画家的画中,其灭点大都是在画面之内。
在运用西法上,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肖像画。供职清宫的欧洲画家都有一手写实绘画的技巧,尤其在人物肖像的写生方面,有其长处。欧洲文艺复兴后,许多自然科学的因素融入到艺术中,使描绘更加精确逼真,富有立体感和明暗层次。这些“栩栩如生”的新颖的肖像画,自然引起了皇帝极大的兴趣,一再利用欧洲画家们的独特技艺,要他们为自己以及后妃、大臣们绘制肖像。但是这些欧洲画家并非完全照搬原先的手法,而是适当揉进中国传统“写真”的某些要素。当时许多欧洲画家喜欢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一部分脸处于亮部、一部分脸处于暗部,明暗对比强烈;而东方民族(包括中国人)却不欣赏这种“阴阳脸”式的人物肖像画。中国传统的人物“写真”,描绘的是被画者不受光线变化影响常态下的相貌。所以清宫的人物肖像画大都兼有二者的长处,既保留解剖准确、略带明暗的欧洲风格,又有五官清晰、中国“写真”的特点。这一特色不但见于欧洲画家的作品,同样也见于中国画家之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古画之三:郎世宁宫廷画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选
雍正的审美 向往田园欣赏文雅秀气
郎世宁为何名垂青史?凭“混血画”走红清宫
善于揣摩乾隆心意的宫廷画师——金廷标
清代“臣字款”绘画与宫廷绘画 聂崇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