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中的死亡幽灵莎妮娜,其实一个被战争改变命运的可怜少女

今天,因为记译君想和大家聊聊二战和女性,所以第一时间送达的依然是二战中的女性故事——二战是怎么改变了苏联女狙击手罗扎·莎妮娜的命运。

序言:枪响

1944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随着一声枪响,一个德国士兵应声倒地。但是,当时,与枪响一同倒地的,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因为扣动扳机、射出这发正义子弹的人——罗扎·莎妮娜也双腿一软,瘫坐在了战壕之中。

记译君觉得,随着这一声枪响发射而出的子弹,至少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首先,它结束了德国侵略者的性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其次,它也改变了射出它的人——苏联女狙击手罗扎·莎妮娜的命运,让她开启了一段短暂又传奇的狙击生涯。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莎妮娜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她的命运又是怎么被这发子弹,被二战所影响的呢?且听记译君一一道来。

早年生活

1924年4月3日,我们本篇文章的主角莎妮娜,在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以东几百公里的一个公社里出生了。她的父亲耶格尔是一个伐木工人,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安娜是一个挤奶工。

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莎妮娜平静地成长着。上完小学后,喜欢学习、渴望进步的莎妮娜决定继续学业,并为自己选好了一所中学——距她家约13公里的别列兹尼克中学。虽然她不怕每天往返的艰苦,但是她的父母却不想让她继续上学了——他们想让她辍学在家帮工。

就是在这里,莎妮娜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立与勇气。在苦求父母无果后,14岁的莎妮娜毅然决定离家出走。于是,她步行了50个小时,抵达了距她家最近的火车站,然后搭乘火车去往了北方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他年长的哥哥福尔德在那里工作。

在那里,学习刻苦的莎妮娜成功地考取了当地的中学,并取得了入学补助和住宿补助,开始了自己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涯。

读过莎妮娜的日记后,记译君曾忍不住假设,如果没有二战的话,或许莎妮娜会顺利地完成她的学业,然后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最后走完自己平凡但漫长的一生。可是历史没有假设,1941年6月,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进攻苏联。

因为战争的爆发,苏联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骤降,莎妮娜失去了可以让她不依靠家人便独立完成学业的补助。最终,为了继续学习,她开始积极寻求兼职,并成功地在当地的一家幼儿园找到了一份工作。而当时,她还未满18岁啊。

读史读到这里时,记译君再一次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因为战争,一个不满18岁的女孩便要开始边求学边工作。而且,读过她的传记和日记的记译君更知道,这只是战争这只“魔爪”伸向这个年轻少女的第一步。

走向战场

战争爆发前期,德国可谓是侵略如火,而苏联则是节节败退。因此,战争爆发不久,莎妮娜所在的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便开始遭受轰炸。虽然德国的轰炸机不时出没,但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学习氛围依然浓厚。

在中学里,莎妮娜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在幼儿园里,她又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有时候,为了及时发现德国的轰炸机,莎妮娜这位勇敢的少女会自愿爬上幼儿园的屋顶,充当孩子们的“预警雷达”。

这个的生活持续了半年,可是当时间来到1941年12月时,莎妮娜得知了一个惊天噩耗——她这几年一直相依为命的哥哥死在了德军的轰炸中。

记译君推测,当时,这个惊天霹雳一般的噩耗,一定深刻地影响了莎妮娜,在她心中埋下了“投笔从戎”,参军报国兼报仇的种子。不过,因为当时的苏联依然秉承着“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原则,不允许女性参军,所以“报国无门”的莎妮娜,只能让这颗种子,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扎根。

后来,随着战事越来越严峻,士兵的伤亡越来越惨重,苏联方面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允许女子参军入伍了。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莎妮娜便和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女性一起,递交了自己的申请书。最终,在1944年4月,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莎妮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从苏联的女子狙击学院毕业。

在接受训练期间,莎妮娜便以射击精准而闻名。因此,刚结束培训,女子狙击学院便想让她留校任教。可是,当前线发来召令时,莎妮娜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相对安全的工作,而是背起了狙击枪,走上了战火弥漫的战场,成为了苏联第184步兵师狙击女排的一名士官。

死亡幽灵

抵达前线不过三天,莎妮娜便狙杀了第一个敌人。在她的日记中,她是这样记录此事的:

某天,我发现一个德国人出现在了战壕外。当时,我目测目标与我的距离不超过400米,这正是一个适合狙击的距离。所以,当那个敌人鬼鬼祟祟地低头前进时,我扣动了扳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

枪响之后,虽然敌人倒下了,但我知道,我的子弹并没有射杀他。于是,我继续耐心地等待着。大约1个小时后,之前躺在地上不敢动弹的敌人开始匍匐爬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立刻射出了第二发子弹,而这一次,我没有失手。

可是,枪声过后,莎妮娜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于是,紧接着,善良的她、第一次杀人的她也瘫坐在了壕沟里,并哭泣道:“我杀人了!”不过,当时,她身边的一名战友却高呼:“不,你杀死了一个敌人,一个法西斯分子。”

正如记译君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射出的子弹永远地改变了莎妮娜的命运。之后的短短10个月里,她一共狙杀了54个敌人(一说59人)。随着一发又一发子弹的射出,莎妮娜狙杀的敌人也在逐渐增长,并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那段时间里,“以莎妮娜为榜样”“一发子弹解决一个法西斯”这样的标语铺天盖地而来。

在这些已经成为珍贵史料的报道中,记译君甚至发现了加拿大关于莎妮娜的报道。1944年9月23日,《渥太华市民报》专门报道了莎妮娜的事迹。从这份报道里,记译君发现了莎妮娜著名的“双杀”事迹。

当时,莎妮娜如往常一样,蜷缩在她选好的狙击位中。在她的视线里,一个德国机枪手出现在了沙袋和圆木制成的防护栏后。当这个敌人睡意朦胧地走向指定位置时,莎妮娜信心十足地射出了必中的子弹。在这个大意的德国士兵倒地后,又有两个敌人出现了,他们似乎是要救助那个被狙杀的战友。电光火石之间,只听得砰砰两声枪响,莎妮娜快速地射出来了两发子弹,又干净利落地击杀了两个敌人。

抑郁少女

在很多外人看来,莎妮娜应该是“春风得意”的,因为她不仅获得了媒体的关注,被同盟国的报纸称为“东普鲁士的死亡幽灵”,更是被授予了光荣勋章——她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狙击手。但是,在翻阅莎妮娜的日记时,记译君看到的,却不是一个以杀戮为乐的幽灵女杀手,而是一个厌恶战争,且深受战胜之害的抑郁少女。

莎妮娜 (左)与她的战友们,图源:维基共享

在1944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因为这该死的战争)我现在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了:我不仅憎恨敌对的德国人,也厌恶身边那些粗鲁的战友。(这该死的战争)破坏了一切,在我身边,没有人会关心我这样一个女孩子。”

之后,在那场当时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战火硝烟中,随着莎妮娜在前线待的时间越长,她日记中的悲观情绪也越来越浓。在1945年1月16日,这个已经被战争折磨成抑郁少女的女孩写下了这么一句绝望的话:“我终于确定,我真的失去了爱的能力。”

读日记读到这里时,记译君的内心特别沉重。虽然莎妮娜的少年时代比较辛苦,但记译君却认为,有书读的日子,她的内心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没有战争的话,正值桃李年华的她,应该已经苦尽甘来,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伴侣。但是,通过日记,记译君却发现,因为战争,她的善良之心,先是被仇恨占据,之后又被战火“笼罩”,失去了感受爱与快乐的能力。“哀莫大于心死”,记译君觉得,当时,莎妮娜的心,恐怕已经快到这个地步了吧。

落幕:日记

1945年1月27日,在战场上,两名士兵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莎妮娜,他们看到,她的胸部已经被鲜血染红——为了掩护一名受伤的士兵,她被一发炮弹的弹片击中了。

莎妮娜牺牲时年仅20岁,图源:维基百科

被发现时,她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最后,已经濒临心死的她,身也死了。死后,她被以最高的荣誉安葬在了战场上。

在战争期间,莎妮娜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所思所感,以及战争中的点点滴滴。牺牲后,这些日记由她的朋友彼得·莫尔查诺夫保管。尘封了20年后,1965年,它们终于得以出版,开始无声地向世人讲述莎妮娜被二战改变的一生。

记译君认为,相比于她狙杀的54个敌人,她的日记更显珍贵,因为这些日记,向世人控诉了战争对人的摧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枪匹马狙杀500人!二战“狙击精英”揭秘
狐揭秘:中国狙神登史上最强榜
二战时,苏军补充兵力为何那么快?
| 二战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2万,5万,25万,战争越发展,杀一个士兵耗弹量越大的原因何在?
二战幽灵【上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