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的成圣之路,不仅在于思想高度,更在于一生贯彻

孔子被称为是大圣人,更是万世师表之模范,可谓是万里挑一的时代楷模。然而历史距离我们太遥远,对于孔子的印象也因为后人不断地改进使得越来越神话。仿佛孔子距离我们并不只是单纯的时间距离,甚至出现了空间上的距离。(只可仰望,却并非常人的意思。)然而孔子实际上也不过是一凡胎,同样有着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唯一不同的只是对理想的执着。之所以孔子被称为是圣人,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其思想的伟大。在春秋时期各诸侯王霸之心云集,唯独孔子追求君臣之别,礼仪道德。

孔子

孔子出身地位很高,先祖是商朝时期开国君王商汤,周朝时更是宋国贵族。然而家族落没,以至于与常人无异。《论语》中孔子曾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圣人也曾为吃饭生存而苦恼,也懂得做一些粗活累活。不过孔子少年时期就极具志向,《论语》记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十五岁时孔子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说其年少有志不足为过。那么在孔子年少时又曾受过什么样的曲折呢?

年少清贫

在孔子的成长道路上屡次碰壁,而且还并非自主碰壁,而是困难找上了门。孔子的父亲名为叔梁纥,是鲁国陬邑的大夫。在叔梁纥六十六岁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并且生下了孔子。所以在家庭地位上,孔子并不高贵。因为叔梁纥在此之前还有这正妻和小妾,按照位分孔子微乎其微。而且在孔子仅仅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离开了人世。失去了父亲作为依靠,孔子的母亲颜徵自然无法在家里立足,所以孔子此时被迫前往曲阜阙里生活。

孔子

等到母亲去世时,孔子的社会地位再次下坠。在《史记》中就记载了一则案例:“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意思是说在孔子披麻戴孝期间,鲁国季氏款待名士。孔子前去却遭遇闭门羹,更是受到季氏家臣阳虎的折辱。此时的孔子也才不过十几岁,可见在其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无父无母的孔子生活艰难,为了生存也不得不从事很多不如意的工作。《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年长后的孔子干过仓管,做过牧场小吏;原来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为了生活也会选择委曲求全。

为理想拼搏

孔子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也曾想过很多的办法。《史记》记载:“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在理想的驱动下,孔子选择了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游说,但经常碰壁受到排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孔子的理想有关。

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家语·问礼》中记载:“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在孔子看来君臣有别,上下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礼仪,甚至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而这一理想也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孔子本就生长在战乱纷飞,礼仪破坏的时代。当时的诸侯君主早已经忘却了周天子的存在,而且严格的等级制度破裂,无法按照过去的制度运行。周天子衰微,诸侯乱;诸侯弱小,士大夫则把持朝政;至于说士大夫下又有家臣,权力一层层被剥削,早已经是混乱不堪。但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力图争霸,利益当前,什么礼仪道德已经抛却脑后。这也正是为什么孔子多被排斥的原因,因为他的理想和时代相悖。

孔子

那么为了理想孔子做了些什么呢?在鲁国内乱时期,孔子前往齐国避难,因此也受到了齐景公的重视。在齐景公问孔子何为礼时,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问起何为政时,孔子说:“政在节财。”;对此齐景公深表赞同。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允许孔子的思想得以生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礼乐崩坏已经很久,想要恢复并不是适应时代的好办法。所以孔子的思想在此时注定无法扎根,而这也是孔子最大的困境。

孔子成圣的关键

既然无法救世,那么为什么孔子却能够成为圣人呢?其实这在于孔子其人。《史记》记载:“孔子为兒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孩提时期孔子就注重礼仪,而且常常假祭祀设仪式自娱自乐。这是一种发于内心的喜爱,也是孔子早年思想的萌芽。之后孔子也一直在践行自己的理想,《史记》记载:“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在齐国听到韶音沉醉其中,甚至三个月不知肉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今之的废寝忘食,或许说的就是这般。

孔子

不过孔子的主张在其活着时并未实现,这也对孔子带来了无尽的遗憾。《史记》中记载了孔子临终前和子贡的对话:“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言辞中对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跃然纸上,但这也足以说明孔子一生贯穿的,就是克己复礼。所以孔子成圣在于贯彻思想,从不畏惧,而并非只是单纯的思想之高。倘若一切只是存在于嘴边,那只是高谈阔论,能一生都去做,才值得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齐景公本来打算重用孔子,为什么晏子一通话,让他不再相信孔子?
孔子活得象丧家狗,我们能活出什么?
【儒家经典】圣人其萎,而《春秋》不老
匡扶正气还在礼——《论语》悟读【42】
柳下惠:鲁国私学教育第一人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