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鼠症必读:如何正确囤积知识?

网上有些人喜欢囤积信息,买了各种书籍或课程却束之高阁,很少去认真研读。除了造成“勤奋“的假象之外,没有任何实质的收获。这些人被称作”松鼠症”患者。

网上还有些人常常问:“如何快速获得知识并转化成能力?”似乎这事儿就像春风吹韭菜,一茬接一茬般容易。

任何时代,知识想要转化成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了去用。任何信息,如果只是收集了粗粗看过,那么,别对自己的“好记性”抱太大希望。

其实很多人对获得知识,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一般来说,读书目的有三个:消遣,收集信息,获得知识。 即使是功利性阅读,如果用消遣的态度去面对,是很难获得知识的。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能够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大岩俊之每年读书300本以上,是一位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学生时期的他不爱读书,工作时吃够了阅读能力差的苦头。30岁之后开始认真阅读,和苏轼的老爸有一拼。

也许是起跑比人家晚,大岩俊之奋起直追之余,学习了各种速读法达到上限之后,反而开发出了人人都可掌握的“缓速读书法”,更举办了多场演讲。个人创业红火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人改变了对阅读的认识。

想学会一门武功,必须先学口诀,再练招式,刻意练习,熟能生巧,才能行走江湖。闲话少叙,进入正题。

就是这本咯

第一招,有效率地读书

1读一本书之前,先确定读书目的。

带着目的读书,会让你更加专注。举个不恰当的栗子:小偷进屋偷东西,注意力就会放在值钱的东西上……

2读这本书的序言、目录、后记,腰封,了解书的大致框架内容。

很多人会直接跳过这步,从第一页开始读。其实他们错了,当你了解了大致内容以后,你才能去筛选你需要的章节信息不是吗?

3读书之前,先确定问题。

问自己读书之前真正需要的是哪些信息。就像做阅读理解题,先看问题,再看文章,这样就更有针对性。

以上123经常练习,每次读书之前花费20-40分钟时间,就能有的放矢。最神奇之处,那些你需要的内容就会像财宝一样自动滚到你面前来。

4要有时间意识

功利性阅读不需要从头读到尾,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消遣,所以每次要给自己安排一个阅读时间。

比如:我就读20分钟,之后我就要去吃鸡了:)然后你会发现在这20分钟里,你不仅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记忆效果暴涨。

5只读书中最重要的内容

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就是“二八定律”在阅读中的体现。其实很多大咖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各种速读法,以及现在听书App如火如荼,无不秉持这一理念。

有句话叫“少即是多”,在阅读上这样做,既减少了读书的压力,也为持续阅读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因为,懒,是人性的一部分呀。

6输出

讲和写,是逼着你输入的好方法。

给家人讲,给朋友讲,只要他们不嫌你烦。 利用网络、自媒体,写给更多人看,带着输出的目的去阅读,没准哪天你就成大咖了。

7一天中同时阅读几本书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令人错乱。其实,在不同书籍中切换,头脑在不断转换思考中,让你拼命集中注意力,印象更深刻。

第二招,边读边做笔记

1把书“弄脏

一本书读完,假如书上还是干干净净,读书的人要么是洁癖,要么就是没往心里去。

划线、标记号、折角、贴便签这些方法都会把书弄脏,但正因如此,划重点既说明读过这本书,也说明提炼过了重点。

我自己读过的书,上面都会有划线的痕迹。

2摘录,写感想。

《实用性阅读指南》里,大岩俊之不建议整段整段摘录,最多4-5行,记下页码,以后查找方便。

我个人读书时喜欢在书的空白页上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习惯源自我初中的班主任,他说自己上学时就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翻来翻去用的多了,每本都是破的。

手写笔记自有其长处,现代人也乐意使用笔记软件。个人喜欢用有道云笔记,复制粘贴查找关键字提取文本超级快。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是很有效的笔记方法。它的“放射性思考”外显图形类似于人类大脑中神经网络的分布,可视化的图形十分易于理解。手绘或者用软件Xmind、幕布等都很不错。

用思维导图有个原则,它不能用长句,尽可能用极其精辟的词来概括,这也成为阅读时抓取重点的有效训练方法。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是: 制作之前先通读全书,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小标题(粗体字)。这一轮下来,书的结构就大致了解了。把它放进主干和分支,一张图就OK了。

如果想根据自己的感受重要程度来做思维导图,没问题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归纳关键词,放入主干和分支就好。

过后用思维导图来回忆书中的内容,会有环环相扣的关键字提示,能够轻松记起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

第三招,牢记读到的内容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大脑构造就是奔着善忘去的。这一点,大家心里多少都有点逼数……

100多年前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人类的记忆规律: 记住之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大脑就开始快速遗忘。

通过重复记忆,曲线会回升。所以对抗遗忘的方法就是“重复”!

之前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的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之所以能力压北大才子彭敏,正是得益于平常的反复背诵。

大家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吗?这么做并非为了满足老师热爱戏剧的偏好,产生情绪波动时的阅读,会让大脑记得比平时更牢。

人类大脑的正中位置附近有一块叫做“海马体”的区域,主要负责接收记忆。在海马体的旁边是好基友“杏仁核”,负责处理情绪。

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信息、眼耳舌身意等感官信息,都会传输给杏仁核。每当杏仁核受到刺激,它的好基友海马体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信息而将它送入记忆的闸门。

这就是为什么初恋更难忘记的原因!终于明白为什么演员可以把一本台词倒背如流了…… 用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也有相同效果。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大岩俊之还提到了一些帮助记忆的方法:“联想记忆法”、“便利贴记忆法”。其实这些在我们国内被称作“记忆宫殿”,这个方法就是“最强大脑”中的选手长期训练的记忆方法之一。

除此以外,“首字母线索记忆法”比较容易使用。最常见的栗子就如“WTO”、“CEO”等,提取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成容易上口的新词,便于记忆。

经过苦练上述三个招式,你终于把口诀和招式练熟了。知识犹如真气,充满了你的肚皮。此时的你已经不再是那个捧着秘笈欣喜若狂的门外汉,当武林盟主的心都敢有了……

也许你一开始只是想学个一招半式应付眼前。很有可能,你践行之下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而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

如果是这样,恭喜你。大声昭告天下,进入“行动模式”,将目标细分成每天就能开始的步骤,细细耕耘。 只要坚持不懈,江湖上总有一天会有你的传说……

查理.芒格说:他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读书的确是获得知识最简单的方法,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知行合一,慢即是快。量变到质变,能力终会显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是我见过的最好回答
为什么看书总是记不住?
关于阅读,你是否欠自己一句抱歉,致那些年错过的成就感(实用性阅读指南)书评
读100本书,不如用好1本书!
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把读到到知识转化成能力,只需要三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