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关于电影“过度解读”的一些见解|过度|见解|姜文

笔者对于“过度解读”这件事长期思考,由于今日的一些事情即兴来做这篇推送。对于“过度解读”许多有贬义,许多人有褒义,而引起这样的差异的原因是,批判的人往常这样认为,一部电影或者小说成作之后,其表达的思想与故事构造有一个定论,这个定论是导演所要传达给观影者的标准答案,一旦有人出现了和他自我认为所知的定论有分歧,他先入为主的思维天生会对此排挤这些,所以会反感;

其二赞赏“过度解读”的人一般是这样的心态,他们在看了一部悬疑或者文化思想隐秘的影片后,一知半解也懒得去看第二遍,于是他们会寻找一篇关于“过度解读”的文章,看后会豁然开朗解决了之前所有困惑,而前者会认为这类人愚蠢,因为他们认为的这些人所吸纳的东西,并不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标准答案),其这类人并不傻,他们并不会完全接受那篇过度解读,只会汲取自己认同的大部分观点二次消化电影。

二来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过度解读的,只有一些类似晦涩难懂的文艺片、悬疑片、复杂硬科幻片,如《太阳照常升起》《罗曼蒂克消亡史》、《记忆碎片》《恐怖游轮》《禁闭岛》、《西部世界》《星际穿越》之类。

为何是这类,因为个体毕竟会因才学受限而不可能每类电影都可以透彻理解,只是我们就必须借助别人擅长的领域而分析的电影,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要表达的什么,抑或者导演无意插柳而柳却成荫的作品。比如笔者不擅长古代历史和近代世界史,对于这类电影要么去查阅资料,而来就去看过度解读汲取自己所要的作品,曾就因为历史原因没看懂《当太阳照常升起》,而后看了一篇关于文革的历史背景镶入的解读,真的是豁然开朗。

三来并非没部电影都要以导演所要表达的作为标准参考,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难道非要拘泥于一个固定思维框架。曾有以为影评人将一个导演的电影,通过构图、画风、机位、角度各类方面深入解读,导演看了后说我从来没有想那么多,不过我很认同你说的,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大话西游》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意表达那些思想的混剪,却在过度解读中成了经典。

因为一部影片并非一个人所作,而是由于一个集体团队而完成的作品,有时他们无意之中制作出了神作连自己也不知道。就如动物的本能一样,大雁在飞时连自己也不是到他们摆成了“人”或“个”字,其实是先天经验做出的本能动作,为的是减少空气阻力,对于上帝视角的人来说确实一道靓丽风景线。

结尾引用一些导演与观众交谈。

周黎明:网上有一个很详细的解读,不知道你看了没有?从影片的蛛丝马迹又引申出来,说张牧之和黄四郎原来是一起参加革命的。

姜文:我看到过。

周黎明:你觉得那个是不是过度诠释?

姜文:我不觉得什么事情是过度的。面对一个作品如果大家兴奋了,起码它让你兴奋,让你产生多巴胺了,至于你能想多远,你能有多么漂亮的表述,那是这个面对作品的人的问题,他能有多少多巴胺那是他的问题。总之我觉得,第一,不算过分,但是有点狭窄,这种想象力不够开阔,想来想去不过是微型政治控,大部分往政治上去了。很多东西他们没有聊,我觉得这也同时反映出中国人在教育方面、交流方面、人和人的交往方面、对世界的认识的角度方面,太单一。阿城举过一个例子,我们的画很难画好,因为我们形容颜色的词儿太少,他们到内蒙古插队的时候碰到一问题,汉人喊:「把那白马套过来。」 蒙古人说:「这哪有白马?」「那那!」「 那不是白的,那是灰的。」 咱们大量是这样的,很多东西似是而非,还以为可以看出什么隐喻来,完全给简化了。

周黎明:我在《子弹》的第一篇影评里,写这么一句话:欣赏姜文的影片,如果不做诠释的话,会损失一半的乐趣。

姜文:这么说可以。

周黎明:接着一句话是:看姜文的影片不存在过度诠释。

姜文:嗯,不存在。但是有宽有广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邪不压正豆瓣影评 姜文新片邪不压正票房预测
《一步之遥》是荒诞时代的畸形儿
高清电影《让子弹飞》[视频]
能让葛优再度出山!这部喜剧电影究竟有多大魅力?
我爱过的那个姜文已经老了
国产电影前40名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