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滋病治疗的变迁:鸡尾酒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艾滋病的治疗现状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读书,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意思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要先努力先把每一个知识点充实完善、举一反三,看的参考书越多,做的笔记越多,书也自然越读越厚,到后面,知识点了然于胸,并且拨云见雾取其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书读薄了,但也读精了。

  这种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的事物认知过程,在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上,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要求至少联合三到四种药物,这样才能成功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但在一开始没有什么药物选择的时候,艾滋的治疗也经历过单药以及两药的摸索时期。

  反观当下,关于艾滋简化治疗的呼声越来越大。随着新型抗艾药物的不断涌现,更长的半衰期、更高的耐药屏障、更好的药物安全性使得减少患者的药物负担变为可能。2017年,由多替拉韦联合利匹韦林构成的双药合剂——Juluca也成功上市,Juluca可不需要联用其他药物,就能够长久而稳定的发挥抗病毒疗效。艾滋治疗方案中药物的增添和简化,体现的是人们对于艾滋病和HIV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感染者无需服用药物就可控制病情,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终极目标。

  1

  1987年,第一个艾滋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被FDA批准上市,用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其实,齐多夫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明了,科学家发明AZT的本意是为了治疗癌症,但AZT未能如愿发挥抗肿瘤效果,失败品也就只能被一直束之高阁,直到20多年后艾滋病爆发。由于都是通过抑制核酸复制来达到抗肿瘤或者抗病毒的目的,AZT理论上可以治疗艾滋。1986年,Fischl 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纳有282人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这项研究里,晚期艾滋患者随机接受AZT(145例)或者安慰剂治疗(137例),研究期间,安慰剂组19人最终死于卡肺、隐球菌感染、弓形虫病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AZT组仅1人死亡,统计分析显示,24周时,AZT组患者的生存率是98%,而安慰剂对照组只有78%。结论很明确,AZT可以显著降低艾滋晚期患者的死亡率和机会性感染发生风险。由于治疗效果显著,研究提前终止,该研究成果也直接促使AZT获批上市。

  齐多夫定的疗效是显著的,但控制艾滋的代价也很大。单药治疗所用的齐多夫定剂量很大,患者需要每四小时服药一次,每次250mg,共计1500mg每天(现在的治疗方案中,齐多夫定是一天两次,每次300mg)。这会引起的严重贫血、粒细胞减少、乳酸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很多患者难以承受,甚至死于这些严重的毒副作用。而且,HIV也没有那么好对付,齐多夫定单药无法完全抑制病毒复制,时间长了,病毒就会产生耐药性。

  HIV为什么会产生耐药呢?

  在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体内,每毫升血液里可有上万甚至数十万拷贝的病毒,这些病毒每天可以复制出上百亿个后代。由于HIV的复制并不精确,它很容易出错,病毒每复制一次,就可能会产生1-10个变异,每天产生的上百亿病毒颗粒中,很可能存在携带有耐药突变的病毒株。患者一旦开始服药,没有携带有耐药突变的野生病毒会被打压下去,而携带有耐药突变的病毒则能够逐渐崛起,成为新的优势病毒株。一旦耐药病毒成为新的主宰,患者原先服用的药物也就不再有效了。

  1989年Larder等人就发现,在服用单药齐多夫定超过6个月的患者体内,可以分离得到对齐多夫定不同程度耐药的病毒,且随着服药时间越长,分离出病毒的耐药程度越高。人们意识到,单用AZT一个药物就想控制艾滋,显然是不足够的。

  2

  意识到AZT的不足,科学家们研发新药的步伐也在加快。1991年,第二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作为AZT治疗失败后的替代选择,被FDA批准上市。紧接着,1992年——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1994年——司他夫定(stavudine,d4T)陆续问世。这些药物和齐多夫定一样,都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不过,病毒耐药位点不完全一样,病毒如果对齐多夫定耐药,去羟肌苷或者司他夫定还能用,但同样的,因为药物毒性和耐药等问题,单药治疗无法持久。

  那么联用两药会不会好点呢?

  Hammer等人就此进行了分析。研究者将2467名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单用AZT、单用ddI、AZT+ddI、AZT+ddC,以CD4计数下降50%、进展到艾滋病期或者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发现AZT+ddI的治疗效果最佳,HIV感染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比其他组都要小,当然也高于单用AZT治疗的HIV感染者。不过,从患者CD4计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单药还是两药方案,就算治疗开始一段时间内CD4水平有所回升,最终都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只不过,CD4下降的速度在联用两药治疗时要缓慢些。

  1995年,另一个重量级抗艾滋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问世。拉米夫定也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但毒性相对于ddI、d4T、AZT而言,要小很多。Katlama等人进一步研究了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双药组合相对于单用齐多夫定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24周时,使用双药方案的感染者,其CD4上升、病毒水平下降的情况都要优于齐多夫定单药治疗,而且这一优势可一直维持到48周。不过,即使是双药方案也不能够充分且持续的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治疗初期患者体内病毒被快速压制,但随着治疗进行,病毒逐渐反弹。后续研究也证明,病毒反弹的原因是因为产生了耐药突变。

  3

  与此同时,其他类别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也接连问世。1995年,第一个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问世。1996年,除了两个新型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indinavir,IDV)、利托那韦(ritonavir)上市外,第一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也被批准上市。

  前期研究表明,茚地那韦等蛋白酶抑制剂相较于核苷类药物,其抗病毒效果更强,毒性更小,也更不容易耐药。既然两个核苷类药物联用尚不能控制病毒复制,那么加上蛋白酶抑制剂效果如何呢?

  1995年4月到12月,Gulick等人完成了一项纳入97人的临床研究。研究者被分为三组,AZT+3TC两药组(33)、IDV单药组(31)以及AZT+3TC+IDV三药组(33人)。随访24周时的研究结果显示,三药组中患者有90%病毒水平都低于500copies/ml,相比之下,IDV单药组该比例为43%,而两药组没有1人病毒水平低于500copies/ml。相应的,CD4水平的增长也在三药中最为显著。即使随访到52周,三药组中超过80%的患者依然能够保持病毒水平低于500copies/ml。

  至于耐药性,治疗24周时,双药组中84%患者可检测到针对拉米夫定的耐药突变,IDV组中53%可检测到针对IDV的耐药突变,而三药组中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毒水平太低,无法成功扩增,所以检测不到耐药突变。该研究提示,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成功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而只要病毒复制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耐药就不一定会发生,治疗也就持续有效。

  类似于AZT+3TC+IDV的组合,由1个蛋白酶抑制剂+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构成的治疗方案,因其快速且长期持续抑制病毒的能力,被称之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也被形象地表述为「鸡尾酒疗法」。随着更多新类别抗艾药物的问世,HAART已经不局限于最初的组合,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构成的骨架,加一个关键核心药物,这第三种核心药物可以是蛋白酶抑制剂(比如克力芝、茚地那韦),可以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比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也可以是后面出现的整合酶抑制剂(多替拉韦、拉替拉韦)。

  HAAR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艾滋病的治疗现状,将原先的「世纪绝症」变成了一个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但是HAART并不是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服用药物越多,意味着更高的治疗费用、更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在抗击艾滋的这场战役中,医生科学家是战士,抗病毒药物是我们的武器和子弹,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手雷这些低等级武器,那联用所有武器一起发动攻击就是必须的。但如果我们发明了核弹级别的武器,那可能只需一发,就足以彻底击退艾滋病魔。

  所幸的是,我们的武器研发之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越来越多的简化治疗方案已陆续实现。人类的抗艾之路,从无到有,从单药发展到多药联合,现在也是该化繁为简的时候了。

  这是「优艾(youaihiv)」的第91篇原创文章,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得病不是世界末日,自助者,天人恒助之。

  愿更多人能够了解HIV/AIDS,愿不再有歧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两个药物的断代史
抗HIV药物大盘点(茚地那韦(idv)不良反应较少病人耐受性良好)阿巴卡韦
立妥威:失败肿瘤药变身艾滋病治疗药
抗艾新药多替拉韦拉米夫定将挺进国内市场
艾滋病病毒抗药机理揭开
治疗HIV药物都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