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的4大谎言,90%的家长都中枪,有你吗?

前几天表姐找我聊天,聊起儿子小石头,表姐恨铁不成钢地说:“邻居家比他小一岁的女孩璐璐,听话乖巧,学习优秀。再看小石头,光知道玩,一说学习就哭丧着脸。你说,怎么优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笑道:“你也陷入了别人家孩子的陷阱。小石头有他自己的优点,只是你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大谎言。”

表姐一听“家庭教育的谎言”来劲了,追着问我,还有没有其他的?要怎么面对解决?

其实家庭教育中有4大谎言,“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介绍。

一、谎言1:别人家的孩子都优秀

估计在大部分家长心里,都有这样的迷思: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

比如:别人家的xx都会说英语了。

别人家的xx都会加减法了。

别人家的xx学习好,钢琴也弹得好。

我们习惯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哪都好,而自家孩子浑身缺点。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你看到的或许不是真的,优秀孩子背后的苦恼你没看到,优秀孩子背后父母付出的努力你没看到。

因而“别人家的孩子真优秀”的真相是:你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

就像表姐说的优秀邻家女孩璐璐,她从小就开始启蒙,上学后妈妈甚至辞职专门照顾她生活学习,她周末两天要上8个补习班,暑寒假有机会就会送到国外游学。

别人家孩子优秀是因为别人家父母下了足够多的功夫,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家孩子优秀,要先反思你是不是别人家父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今年以613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们感慨她优秀的同时,却忽视了背后的父母:他们会放下手机陪她一起学习,每天4:30之后不再用手机,而是沉下心来专心读书、学习。

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优秀的父母,所以不要责怪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先反思自己是否是优秀的榜样。

二、谎言2:都是孩子的问题

女儿两岁后,会无理取闹,会无故发脾气,陷入困境的我开始阅读各种育儿信息,比如《孩子总是对着干,怎么办?》、《孩子乱发脾气,怎么治?》……

这些“治标不治本”的育儿招数开始有效,但试过几次后就再也不起作用,于是我寻找新的育儿方法,如此循环往复。

后来我读了一系列关于原生家庭的书后,开始意识到:或许我们都弄错了。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是父母内心问题的投射。我们似乎陷入了“父母有病,孩子吃药”的误区。

比如:一个妈妈每次看到孩子大哭大闹冲她吼叫时,就会情绪崩溃。表面看起来是孩子无理取闹,父母无法应对,但更进一步反思,我们会发现这个妈妈童年经常被自己的妈妈吼叫,因而成年的她再次面对吼叫时,童年的痛苦记忆就会涌上心头。

所以看似妈妈在为孩子的大哭大闹生气,其实她是在为童年可怜的自己生气。

很多父母在有孩子后,原生家庭的伤害并没有得到治愈,所以总会把那些伤害投射到孩子身上。

也正是因此,我们觉得孩子有问题,拼命解决孩子问题,其实不过是变相掩饰了内心的焦虑。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反思自己,把自己的问题归到自己身上,孩子的问题归到孩子身上。

三、谎言3:我不是完美父母

好友刘宇和我们聊天时常说,我不是完美父母,我给不了孩子好的条件,不能让他像班上同学一样,想去哪去哪,想买啥买啥,我对不起孩子。

其实他的想法很多家长都有,我们总觉得给孩子的太少,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事实上这是正常的,每一个父母都曾怀疑自己为孩子做的不够,于是焦虑不安。就算是海淀家长、顺义家长也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所以为人父母这件事,没有上限,永远有父母想做更多。

不过,其实孩子想要的没那么多,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更想要父母的爱与关注。

而这一点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但恰恰这最简单的要求,很多父母不能满足。

我们太注重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让他们上各种补习班,报各种兴趣班,但或许孩子只是想跟父母一起聊聊天。

因而父母不要纠结“完美父母”,尽自己最大能力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欣赏孩子。

四、谎言4:我要和孩子做朋友

我们这一代父母接受了大量的育儿观念后,开始不再像上一代父母那样“棍棒教育”,而是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

但其实“尝试和孩子做朋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父母必须摆正位置,做好父母,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想交朋友,可以去找同龄人,而父母需要给孩子的是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如果“父母”“朋友”位置混乱,孩子会无所适从,会觉得没有依靠。

一旦父母不够强势,或者总对孩子服软,孩子就会对父母各种找茬,企图激怒父母。

曾跟一个15岁的女孩聊天,她说起她的妈妈,就一脸恨铁不成钢,言语里都是对她妈妈的怪罪,但据我所知,她妈妈对她和女儿的关系很是自豪,因为她们像好姐妹,无所不谈。

而事实上女孩觉得妈妈很幼稚,一点不像妈妈。所以在家中,女孩总会试图找点事激怒妈妈,就是想看妈妈惩罚自己,看妈妈像妈妈的样子。

因而“我要和孩子做朋友”这种想法是错的,不要惧怕担当父母的角色,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的种种行为都是出于爱,只是有时候方式不对,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为人父母要多学习,认真倾听孩子,才能避免家庭教育中的种种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士妈妈: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 也不能对孩子说! 句句像刀子
鸿翔家好月圆:家长要收起那些善意的“谎言”
父母牢记“两不惯,三不做,四不说”,养出的孩子独立又自信
妈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就靠你了
父母祸害论的始作俑者
同父同母所生,为何很多老大比老二聪明?三个原因二胎家庭要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