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沉迷“参数”了!100%耳机商家套路全破解

除了品牌信仰外,耳机的参数在绝大多数HiFi玩家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高。打个比方,有不少初烧盲听和看了参数以后再听,对同一款耳机的评价甚至大相径庭。可以说,耳机商家在宣传时标的参数对用户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就是开了脑放。

今天,本老烧针对这些商家给参数党“挖坑”的情况,给大家写了本篇“套路全破解”。本文主要结合理论和个人经验,几乎适用于所有耳机,建议音乐爱好者、HiFi初烧看一下,同时也欢迎老烧和专业人士的纠正和补充。

Part1.频响范围

频响范围是玩家最好理解的,也是最因人而异的。30-150Hz为低频段;150-500Hz为中低频段;500-5KHz为中高频段;5K-16KHz高频段。网上我们能够查询到,人类的听音能力大概在20-20kHz,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青年人的听音能力都是高于,甚至远超这个范围的。

对于一款耳机,假设其频响范围参数是20-20kHz,其实它能播放的实际频响范围是高于20-20k的,只不过是越接近&超越这个临界值,其声音失真范围越大,因此在选择耳机时尽量选择频响范围参数较大的耳机。

Part.2.总谐波失真(THD)

谐波失真比较难懂,其原理是用线性的正弦声波信号驱动非线性功率放大元件导致的失真与实际输入信号的总比值(也就是噪声/原声,HiFi耳机产品一般不会高于1.00%)。但实际上,很多厂商为了让数据好看而只将一个固定频率声波的总谐波失真放在参数的数据上,比如0.02%(1kHz 1Vrms)就是在1kHz频率、1Vrms有效电压的状态下,耳机的总谐波失真为0.02%。

实际上这样做的厂商,其耳机产品的全频总谐波失真绝对高于其那个固定频率声波的数值,因此在选购时,如果你看上的产品并无全频总谐波失真的数值,那么盲狙这款产品的危险性就比较高。(PS:谐波失真参数一般只出现在大耳上,且与耳放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涉及到这方面需求的朋友,建议一定要搭先配听再下定论。)

Part3.灵敏度与阻抗

耳机的灵敏度与阻抗有着一层奇妙的关系。灵敏度的单位为dB/mW,也就是在1mw功率下输出声音的分贝是多少。但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电压恒定下,功率与电阻是成反比的。

如果想要判断自己的播放器能不能推动耳机,需要通过公式P=U²/R,得到输出电平U=√(P×R),将功率转换为电压值,如果播放器能够提供的电压远远不及计算结果,那么恭喜你需要再加耳放了。(PS:低阻耳机一般都能直推、不需要计算,其次计算时别忘了播放器有输出的内阻抗;最后耳机的灵敏度在不同频段发声也是不同的,但这主要考验单元质量和厂商的调音能力,总之灵敏度一般来说也是越高越好。)

Part4.单元材质

其实这一点没什么技术含量,并且这一点也只针对动圈耳机。动圈耳机的震膜材质一直被各大厂家吹得天马行空,很多厂家拿各种金属、化合物等材料震膜作为耳机的噱头来提升自己产品的“调性”。但事实上,万物都有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不管是什么震膜材料,它的放音能力在什么水平(各种限定版除外,有的贵的要死还难听),它就会被定什么价格。只能说同价位越新发布的耳机听感大概率会越好,但也不绝对。

Part5.外壳与人体工程学设计

说句不好听的,人体工学已经商家被彻底玩坏了。现在的耳机啥造型都敢叫经过人体工程学优化(然后就是各种吹自己戴着舒服)。其实真正的人体工学根本不在参数页面,而是在下方评论!如果评论区大家都吐槽这个耳机磨耳朵或者戴不稳,就算它外壳再轻、人体工学再清奇,它的佩戴也都是个坑!

写在最后:

耳机与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最大的差距便是,它们的处理器、屏幕、性能都能够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并且用户在体验中能明显感受到低配与高配的性能差距,而耳机不行。说耳机不行并不是说它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而且它的量化指标太麻烦了,而且量化了以后90%的用户都看不懂、看懂了的也没法通过这些量化数据来判断耳机实际的听感。所以归根结底,耳机的参数的参考意义很小。如果你盲狙一款产品只是因为对它的参数不明觉厉,那么这只能证明这耳机商家的语文能力真是好。

(73585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拒绝被商家忽悠 教你看清耳机的各项参数代表什么
耳机参数
耳机参数指标的含义详解
vivo耳机【XE600i】测评(第一季)
教你读懂音响中的“频响曲线”
耳机规格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