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虚假繁荣已经结束, 从电池片价格暴跌看PERC的死亡与HJT的崛起

2021年3月25日,隆基、通威分别报了2021年4月份的产业链价格,情况是:硅片价格不变,电池片价格暴跌

其中:通威的166、210电池片报价分别从1.00元/W、1.04元/W降至0.86元/W、0.91元/W,以贴近于其实际成交价,降幅达到14%和12.5%。

为什么光伏电池片报价会暴跌呢?通威的解释是:贴近于其实际的成交价。

但SOLARZOOM新能源智库表示,通威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就电池片成交价而言仍然是在显著下跌。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最新的报价是:166电池片一线企业成交价0.88元/W、二线企业0.83元/W,210电池片一线企业成交价0.96元/W、二线企业0.90元/W。

而本次通威价格的调整,对于166、210两个规格一线企业的实际成交价而言,也至少分别下降了0.02元/W、0.05元/W。

根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的调研,实际情况是:

1)全球光伏市场完全无法接受1.67元/W的组件价格。

2)4月份开始光伏行业的终端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

那么,为什么全球光伏市场完全无法接受1.67元/W的组价价格呢?

早在2021年3月5日的《第三只眼睛看光伏》中,SOLARZOOM智库就已经说明:

1)比硅料价格上涨更具杀伤力的是BOS成本上涨对需求20-25%的负面冲击。

电缆、支架、水泥基础的成本大幅上升,小EPC的价格从去年1.42元/W上升0.26元/W至1.68元/W,幅度高达18%;由此导致国内代表性地区项目IRR从7.01%下降至6.26%,并由此导致国内及海外需求的下滑。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说,运营商的最终电价是不具有向上空间的(竞电价或平价机制所导致)、近期金融市场的长期利率是上行的、BOS成本是上涨的,对于运营商而言,要维持项目回报率只能与组件博弈、下压组件价格

点击加载图片

2)光伏需求在年度范围内具有“刚性”(必须消费属性),但在季节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弹性”(可选消费属性)。

碳中和目标下的光伏项目所谓的“刚需”完全可以等到4季度去实施而不是在2季度就实施,这一策略可能导致二季度、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的行业需求停摆。

从当前SOLARZOOM产业链实际调研的情况的来看,行业事实符合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的逻辑预判。而通威昨天电池片报价的暴跌则证实了一线电池片企业内心的恐慌。

那么,一线电池片企业为什么内心出现恐慌,而直接以12.5-14%的幅度下调电池片报价呢?

理由有三:

1)4月以后的实际订单极差。

2)电池片环节的库存已经快速堆满。

3)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的《2021年光伏市场展望》纸质版已经交付给各大光伏企业的决策高层及各大券商客户。

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的总结标题是:《2021光伏景气展望:负面,唯一机会在HJT》。再用虚高的报价去掩饰繁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产业链价格及各环节利润的未来演绎

2021年3月25日的产业链价格显示:(1)电池片暴跌,(2)硅片价格已经不再上涨。

而考虑到当前硅片的产能显著大于硅料的产能,而通威、高景、双良、三一等新进入者又完全没有停止进入行业的步伐。SOLARZOOM智库认为,在未来的1-2个月时间内,硅料价格仍然有相当的上涨基础,直至硅片环节的净利润由正转负

硅片环节的当前利润水平是:166硅片0.64元/片的毛利,折约0.10元/W,净利还剩0.05-0.07元/W左右。因此,按照每W硅耗计算,硅料价格仍然有20-25元/kg的上涨空间,直至135-140元/kg左右的水平。最终,硅片环节的利润必将快速暴跌

点击加载图片

比电池片价格暴跌更让人更恐慌的是虚假的繁荣

为什么说比电池片价格暴跌让人更恐慌的是虚假的繁荣呢?因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

自2021年春节以来,SOLARZOOM新能源智库就在不断分析GW级招标的价格水平,认为终端需求无法接受组件价格的高涨。而光伏产业内部的各位同行内心也都非常清楚4月份以后需求的情况。但是,金融市场的一致预期完全不是如此

金融市场的一致预期是什么呢?在一堆上市公司对虚假繁荣的掩盖下,在部分新财富分析师“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选择性披露”下,金融市场认为:1)碳中和是大势所趋、需求是好的,(2)终端组件价格上涨可以被接受。

为什么会有这种金融市场关于“需求”的完全错误的一致预期呢?

三点理由:

1)上市公司仍然有向金融市场不断融资的需求,故而粉饰太平、维持股价。

2)券商分析师只能在上涨的市场中有利可图,而即使在下跌初期也要为买方机构客户去造势以帮助其更好的向散户“出货”,这是卖方分析师的“求生之道”。

3)券商分析师团体中的不少成员,已经沦落为上市公司的传声筒,完全不能也不敢大声说出与上市公司不同的观点,否则将失去信息优势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当金融市场从2021年3月25日硅片、电池片龙头企业的报价中发现光伏产业的景气变化与金融市场的一致预期完全背离时,所恐慌的难道只是行业需求不行么?不是的,更为恐慌的是:作为投资者该相信谁?相信上市公司么?相信券商么?

为什么SOLARZOOM智库认为从2021年4月开始PERC技术永久性死亡?

四点理由:

PERC电池的产能过剩是显著的、全面而非结构性的。166PERC电池片是过剩的,210PERC电池片也是过剩的。这是在2020年120GW新增电池片产能时就已经决定的。

即使从当前开始PERC电池不再扩产,PERC电池的产能(2020年底就达到287GW,2021年末预计达397GW)满足2021-2023年的行业需求增长完全没有问题的。

HJT电池从2021年3月开始已经量产并早已在2020年初就具备性价比优势(修正成本优势),HJT电池的爆发将在电池片成本曲线的左侧挤压PERC电池的需求。2024年以后光伏行业的需求高增长将率先由产能不断爆发的HJT产能所享受,而修正成本具备劣势的PERC电池无法“优先”享受光伏行业的需求增长,由此将出现永久性的过剩。

从2021年3月开始,166尺寸PERC电池片的利润水平就开始为负;而210尺寸PERC电池片的利润从2021年4月开始勉强在0左右。

为什么SOLARZOOM智库认为HJT已经崛起?

2021年2月-3月,HJT发生了以下重大的事件:

1)2021年2月末,阿特斯250MW位于浙江嘉兴的HJT量产线已经出片,经过数星期的努力,HJT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已经在23.9%以上。阿特斯的HJT量产线是HJT182半片的全球首次亮相。

2)2021年3月中旬,安徽华晟500MW位于安徽宣城的HJT量产线已经出片,经过一周多的调试努力,HJT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与阿特斯当前的水平接近,其最高HJT电池片转换效率在24.3-24.5%区间内。并且,在未来的1个季度中,安徽华晟的HJT电池片效率还有巨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安徽华晟的HJT量产线是高精串焊的全球首次亮相,并将在未来批量化使用银包铜。

3)HJT的银包铜和电镀铜发展迅猛。预计在2021年年底,30%比例掺铜量的银包铜将在HJT量产线上使用,同时HJT的电镀铜技术也将量产;2021年末HJT电池的每W浆料成本将在0.10元/W左右,与PERC电池的差距急剧缩小。预计在2022年,50%以上比例掺铜量的银包铜将在HJT量产线上使用,同时HJT的直接法电镀铜技术也将量产;2022年末HJT电池的每W浆料成本将在0.06元/W左右,反超PERC电池。

在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看来,以上事件构成大规模HJT电池新进入者开始逐鹿中原的起点。将有三类企业大规模扩产HJT:

1)HJT电池组件的纯粹新进入者,如安徽华晟。

2)已经布局210硅片并有可能一体化的企业,如中环、三一。

3)已经做好技术储备,为了避免被技术迭代而有能力也有资金实力奋力前行的PERC电池企业,如通威、阿特斯、天合、晶澳。

光伏行业的重大格局变化

光伏行业的2021年景气是负面的,但2022-2030年景气是高度繁荣的。

光伏行业的PERC技术已经永久性死亡,但HJT技术则已经开始崛起。

金融市场的一致预期将发生系统性的颠覆,在2021年2-3月不断鼓吹光伏行业需求繁荣的上市公司及卖方分析师的企业及个人信用将被永久性的清零。

这就是本篇报告要告诉大家的三大事实。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硅料价格创新高,光伏中游制造进入“利润极度挤压”模式,唯有薄片化是长期解决方案
【独家】HJT异质结技术的成本仍然比PERC高么?(上)
中金|新型光伏电池技术扩产高峰即将到来 把握技术变革浪潮
光伏产业链分析:电池新技术行业迎来机遇!
【光伏】深度剖析产业链景气度
通威股份VS爱旭股份,新一期“拥硅为王”止于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