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舰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发现74颗子弹壳,甲午之战谁该上耻辱柱|翁同龢

提起甲午海战,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2018年,作为这场战争主力战舰之一的经远舰在大连湾黄海海战旧址附近被打捞上岸,此时距离公元1894年这场战争的爆发,已经整整124个年头。

值得一提的是,随战舰一同上岸的还有74颗子弹壳,长期以来,北洋水师官兵被认为涣散、怯战,后人对他们的调侃也层出不穷,而这74颗子弹壳,见证了他们曾誓死抗争的过往,让所有不实的传闻不攻自破,也让我们以一种尊重和敬畏历史的姿态去寻找一个关于孰是孰非的答案。


战舰背后浮现着的是一张张时隔百年的面庞,有战士、军官,也有政治家和统治者,借助历史的真相,给清白者以美誉,给罪恶者以罪名,给普罗大众知悉真相的权利,就是我们寻求答案的目的。

成为众矢之的的李鸿章

因为决策等诸多原因,李鸿章在后世对甲午海战的讨论中饱受诟病,被认为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人物。诚然,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一直主张求和,只为保住北洋舰队,甚至在可以乘胜追击之际下令后撤,实在难以让后人不指责他的过失。

然而仅凭此对一个历史人物全盘否定是不严谨的,在批判李鸿章之前,我们至少要去理清他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和他当时所面临的境况。


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除了和甲午海战这场重大战役扯上联系,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这些在重大事件,都可以被撰写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

他一腔赤诚的爱国之心也可见一斑,批评者以“避战保舰”为批判的理由大肆批判,而忽略了从北洋舰队创始人的角度探寻他一心护舰的理由。

若说为财,李鸿章一生为官清廉,他也并没有借北洋水师敛财的机会,由于当权者的压制,北洋水师所得的补给都被压到极低的水平,李鸿章恨不能以己之财力补贴军用,但碍于落人话柄未敢如此。


若说为名,当时的李鸿章早已名满天下,若要沽名钓誉,机会甚多,大可不必为北洋水师费尽心力,再者,北洋水师给李鸿章带来的,似乎更多的是骂名和统治者的不信任,这所谓的“名”,竟成了难以洗刷的罪责。

那么,或许只剩“为国”这一个理由了,保住北洋水师,保住的不仅是李鸿章多年的心血,也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危的保障。

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李鸿章的背水一战,最后孤注一掷的迎头而撞,都让我们看到了他饱含无奈的英勇。这位为后人所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早已长眠地下,他的功与过,后人自有定夺。


远在朝堂的罪魁祸首

甲午海战的失败,李鸿章有着不可推卸的直接原因,而更根本的原因相比之下却鲜为人知,关系到这根本原因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另一个是不被我们所熟知的清末官员翁同龢。

如果说李鸿章的错误是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和偏颇的观念造成的,那么慈禧太后和翁同龢的错误,就是彻头彻尾的原则和立场问题。

前文中提到北洋水师军饷微薄,就是此二人一手造成的。


翁同龢和李鸿章因为一些朝堂旧事素有嫌隙,翁同龢一直意欲报复,但李鸿章一路为曾国藩所提携庇佑,在仕途上压翁同龢一头,翁同龢虽满心积怨,始终未能有实质性的报复行动,最终给他创造报复良机的,便是慈禧太后。

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清军军事实力脆弱不堪,地方团练武装取代国家武装成为了战斗主力,地方团练武装中,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可谓一家独大,而这种局势深深引起了慈禧太后对统治地位的担忧,她开始施展各种手段对李鸿章进行压制,翁同龢就是她施展压制的得力助手。

对于李鸿章正常的军需,翁同龢百般刁难,随意克扣,这种克扣也直接导致了北洋舰队军备长期得不到更新和补充,这也是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令人怒不可遏的是,北洋水师没落中自筹的军费为翁同龢所克扣,理由是:修缮颐和园。

最终颐和园确也修缮,慈溪太后继续着骄奢极欲的生活,牺牲士兵和百姓的利益稳住了在她眼中高于一切的统治地位,翁同龢达到了报复的目的,这一切换来的,是一支军队的溃败,是一颗热切救国之心的冷却,是接踵而至的屈辱时刻……

真相永不缺席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篇中的一句,他承担了几十年的骂名,却鲜有人细细阅读这字字珠玑的诗,感受英雄的赤子之心。


这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或许李鸿章也甘愿放弃他的一切,换取一个军力雄厚的国家,相比之下,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翁同龢,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一心关注权利本身而忽略了权利对应的义务。

所以对他们而言割地赔款不重要,民不聊生不重要,李鸿章的毕生心血不重要,长眠海底的海军战士的冤魂,统统都不如那已经岌岌可危的政权重要,都不如自己多年耿耿于怀的仇恨重要。

好在那历史的真相,像那沉没了124年的战舰一样,终有浮出水面的一天,人们渴求知悉真实历史的态度也永远不会变。


小结:

74颗战舰上的子弹壳,重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重现了一段血肉的抗争,战舰已是生锈的铜铁,然而对历史的反思是无价的,它不但提醒我们去致敬那些英勇的先烈,也提醒我们对历史要有一丝不苟的求是之心,莫把英雄钉在耻辱柱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慈禧有多奢靡?如果她不办这场生日会,甲午战争不会输!
如果早点将这三个清流罪臣除掉,甲午海战就不可能输
真不能怪李鸿章!甲午海战有这两个罪人,清朝想赢都难
甲午海战失败, 究竟谁动了北洋水师军费?
晚清三大罪臣,如果没有他们,甲午海战必胜。 – 铁血网
被误读的甲午海战:炮弹掺沙,只是一种炮弹制造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