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枯木艺术(225P)1
  汉代,鲁恭王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因木之美,喜不自胜。中山王刘胜为此写了一篇《文木赋》,赋中说:"……巧匠不识,王者见知。
乃命班尔,载斧伐斯,隐若天崩,豁如地裂。华叶纷披,条枝摧折。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青纟呙紫缓,环壁珪璋。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薄雾浓氛。麚宗骥旅,鸡族雉群。蠋绣鸯锦,莲藻芰文。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裁为用器,曲直舒卷。制为乐器,宛转蟠纡。……制为屏风,郁岪穹隆。制为杖几,极丽穷美。制为枕乐,文章璀璨。" 石有石髓,玉有玉髓,木亦有木髓。枯木朽株,或裸露于荒野,或藏根于乱石,年深月久。脆弱者被风雨蚀去,化作泥上;易调者为寒暑剥脱,沦为尘埃。枯而不腐、不蚀、不烂之本乃古木之精华;乱而未朽之根,是精华附丽之所;丑而怪诞之木必蕴著自然之魂。将枯木的无序之形变为有序,去其繁芜,现其精粹,妙用其姿,强化其势,突出其质,若能保持其天然风韵,即为佳构。根艺有别于绘画,既古典又现代。因物象形,形不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在其画龙点睛的一点、一簇、一枝、一疖、一纹、一理、一屈、一伸之间。倘能惜物之神韵,抒人之性情,当成无上妙品。 

第一章 枯木艺术的概述

一、枯木艺术的概念

(一)枯木艺术的定义
  枯(KU)字可作如下解释:
  (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树。
  没有生趣;枯燥。
  干瘪;枯黄的脸。

  林学中有"枯立木"和"枯梢木"的概念。

  枯立木俗称站干,因各种原因死亡但仍站立未倒下的树木。常是病虫害发生、繁衍的温床。由于自然稀疏在林内出现较多的枯立木时,标志着林分过密,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因自然衰老出现枯立木时,标志着林分过熟,应及时主伐更新。当其他原因林内出现多数枯立木时,也应通过卫生伐及时代除。

  枯梢木是指树冠顶部已枯死的树木。

  所以枯木是指将枯死或已枯未朽的树木。包括枝、干、根及其附生物(如:瘤)等部分。枯木不是朽木。朽木不可雕,而枯木可雕。

  枯木艺术是在我国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有一定天然美雏形的枯木的根、干、枝、瘤等为素材,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而成艺术品的一种造型艺术。简称枯艺。

(二)枯木艺术的含义
桔木艺术的概念具有以下4层含义:
  1.枯艺是根艺发展的必然产物:根艺是枯艺的前身或基础。根艺普及到今天,她的发展已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合拍,于是枯木艺术应运而生。

  枯木艺术,这不仅是献给世纪之交的一份回报,而且也为觅求自身发展,步入了一条坦途!

  从另一方面看,近年来根艺展览中,以枯干、枯枝、根瘤、干瘤为素材的所谓"根艺品"逐渐增多起来,这也反映出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根艺在悄悄地被枯艺取而代之。枯艺符合时代精神、时代潮流。枯艺称谓,反映出了根艺人的心声。看来根艺发展到枯艺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有这样,过去的"根艺人"才能有与时代同步的未来。

  2.具有一定的天然美雏形:这里的"一定"指的是在枯木艺术家眼里可利用的枯木材料。它从色、质、形、味、韵等方面,具有枯木天趣并蕴藏着枯艺品形象的基本形(柱、弯柱、球、三角等),而不是所有自然界里的枯木都能拿来制作枯艺品。所以,枯艺家为了获得"美的雏形"就要从大量原始枯料中去寻找,去发现。再者,"一定天然美雏形"的枯木,意味着枯艺品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根据天然形状进行艺术构思,是先有形而后立意,以形赋意,因意成异。

  3.以根、干、枝、瘤为素材:这比原来根艺取材只用根而言,范围广阔多了。这样,大家在筛选枯料时就再也不会死死盯住树根了。根、干、枝、瘤等"一视同仁",以形为重。

  4.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独特"是说枯艺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但又有别于雕塑、舞蹈、盆景、建筑等其他造型艺术。
  说她是艺术是因枯艺品是天然美与人工美结合的产物,她既是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保留了枯料质朴的色彩、千姿百态的生动形状、纹理、疤节、洞穴、质感以及自然、淳朴、朦胧的韵味等自然美,同时通过艺术的加工又加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成为表达人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

二、枯木艺术的特点

枯木艺术与其他艺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所用材料为枯死的树木
  包括树木的根(根雕)、干(干雕,过去的竹根雕实际上也是根干雕)、枝(枝雕)、树瘤等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甚至包括其皮。

(二)运用雕塑艺术的"语言"表达其艺术内容每件枯艺作品均施以或多或少的人工雕刻、拼接等艺术造型的加工。
  
因为,没有人的创造就无所谓艺术,问题在于雕刻要恰当、适度,尽力做到融人工与天工。雕塑的语言包括概括、夸张、变形等基本要素:

  概括是对枯木的天然形态进行去粗取精、去繁就简、去伪存真地提炼。是从审美的角度对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天然美形体和形态,从纷杂无序的自然状态中释放出来,从而构成纯正、明晰的艺术形象。

  夸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艺术语言要素,将枯材的某些异化与自然真实的形态扩大为造型的词汇。这种夸张的形象或造型,与自然真实的形象相比,更加增添了精彩的程度,这是夸张的基本原则。否则,夸张就失去了意义。

  变形,枯木艺术的变形,也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变形。变形受到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制约。因枯艺的物质载体--枯木的随意、无序性决定了枯艺品的变形特征。从主观上来说,只有那些符合人的审美心理和形式美法则的自然变形,才是有意义的变形。变形的目的是为了产生艺术的个性和生命力。这种变形是超越自然真实而升华为艺术真实的变化。枯艺的变形是一种"借用"意义上的变形,它与雕塑艺术的"随心所欲"有所区别。

(三)注重材料自然美的体现
  枯艺作品注重材料的自然美表现或发现。树木的自然造型,自然的色泽、纹理等都是枯艺所刻意体现的美。枯艺品一般都要根据天然美雏形形状进行艺术发现、构思,是先有形而后立意,因形赋意。而不像木雕创作那样自由,木雕是随心所欲地雕刻成型。就这点来说,枯艺就与木雕严格地区分开来了。

(四)注重强调资源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意识
  枯艺强调所用的材料是采用枯木,而枯木一般不再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过去主要作为烧柴)。按森林经理学的要求林中枯立木应及时伐除。而这些枯木经过枯木艺术性加工可变废为宝,化枯木为枯木艺术品,其经济价值也成数倍甚至几十倍增长。这种既不破坏林木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而又利用甚至是清理林木废弃物的利用资源方式显然是一条很好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子。枯木艺术这一概念就是基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而提出的。在这一点上又明显比根艺具有无限的优越性。

(五)强调吸取其他艺术技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枯艺是在根雕艺术基础上提高、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雕塑艺术分支。她既是对木雕、根艺的发展,也是对木雕、根雕艺术的继承。因枯艺所采用的材料、加工工具、工艺、表现技法等都吸收了木雕、根艺的基本方法,同时又更多地引进、采用了现代科技意识和手段,使该艺术具有勃勃生机。

三、发展枯木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枯木艺术概念是我们在长期的根艺材料的资源调查、选材、创作、学习及展览、销售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希望既能发展本艺术,又能正确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表达这门艺术的全貌。我们相信发展枯木艺术具有以下4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根艺 枯艺与根艺相比,不仅在材料上有扩大和进步,而且在制作加工手段上也大量采用了工业化加工设备和手段。
  其表现技法和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环绿艺苑采用枯艺技法生产制作的枯艺沙发等,其实用性能已完全与实木沙发相当,而装饰效果可与古董家具媲美。

(二)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枯艺所使用的材料虽为树木,但强调要使用已枯的树木,废弃的树根、树干和枝瘤等那些林业生产的下脚料或废料,甚至是烧柴中的"差料",变废为宝。坚决反对并杜绝砍活树、毁林、挖桩。枯木艺术所用的材料必须是"枯木"或"几乎枯木"。

(三)促进该艺术水平提高
  枯木艺术不仅在用材的来源上有了明确的方向,保证了该艺术的发展具有了用之不竭资源和生命力,而且,在用材的部位上也大大地扩展了范围。按照枯艺概念的含义,树木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运用。同时她还可以按其发展的需要及时吸收其他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方法。这样该艺术就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发展、提高。

(四)便于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为全世界所接受
  枯木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如下所述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又具有以上特点和优势--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还不破坏环境!那么她一定便于为世界人民所欣赏并接受。因为她与时代的节拍相一致,与社会发展方向相吻合。

四、枯木艺术的历史

  枯木艺术既然是对木雕、根雕艺术的继承,那么其历史就要从木雕、根雕说起。

(一)木雕工艺的起源和产生
  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末期)的陶器制造是在编制的或原始雕琢的木制器物上涂泥使之能成型耐火。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器物就有刀、匕、器把、小棒、碟形器、木筒等木制品。

  木雕是中国古老的雕塑艺术品种。众多的历史遗迹、出土文物、史料,清楚地表明在六七千年以前,古中国的木结构的建筑,已经运用木雕作装饰。以后又把木雕用来装饰宫殿、祠庙、战车和家具,这些木雕也被用来作成木俑,代替活人作为殉葬品,木雕用于戏剧又成了能活动的木偶。

  北京雍和宫(哈莫尼和比的喇嘛祠)是密宗的寺庙,寺内有21米高的独木大佛,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那些小型木雕也引起观众的兴趣。

  现代建筑物已很少使用木雕,主要原因建筑代替了木结构建筑的结果,但纯粹的小型工艺木雕却有了很大发展,尽管它并不是建筑的一个部分,但它却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给室内带来了美的形式和愉悦的氛围。

(二)战国时期的根艺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出战国时期的"木辟邪",被认为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根雕作品。其年代为战国中末期,约为公元前340--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在墓中该文物置于头箱正中,为虎头、蛇身、兔尾、四足的怪兽。身长69.5厘米,头朝南,尾向北,前肢立于8号竹笥上,后肢立于椁底板上,头上昂,嘴微张,露齿,腰部微低,行走状。通体髹暗红漆,朱红漆彩绘。眼耳鼻须嘴齿均雕出。右前腿较短,扁圆形竹节状,上粗下细,前伸,长37.5厘米,上粗3.5--3.6厘米,下粗1.8--2.2厘米。腿面雕蛇一条,蛇长32.5厘米,粗0.6厘米。右后腿圆形竹节状前伸,长39厘米,粗2. 4--4.5厘米,腿后中部雕蛇噬蛙的图案,并彩绘,蛙作挣扎状。左侧第一条腿,圆竹节状前伸,长39厘米,粗2--5厘米,腿上部雕有四脚蛇噬雀的图案,并以朱红漆彩绘。左侧后腿,扁圆形竹节状,后伸,腿上部雕有一蝉。

  对木辟邪的形象、含义,1982年四川汤炳政教授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漆画上辨认出有扶桑树和金雀,显然是代表太阳,对应的矮树则画有一只虎头、兔尾的怪兽,按理应代表月亮。看来,木辟邪似乎接近月亮的化身。月神即西王母,是主杀之神。可见当时楚人将其随葬,就是视其为"司鬼之神","主杀"万物,驱邪免灾,以保护被葬人安然无恙。

  大约同期的湖北荆门市十里铺包山二号墓出土的"角形器"也是精致的根艺作品。保存完好,造型美观。有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chi吃),螭是古代传说中的没有角的龙,又称为螭虎。

  这两件精美的根雕作品,不仅说明战国时期根艺已经出现了,而且已经相当发达了。

(三)汉代的根艺
  《汉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主枝如人身,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这显然是树瘤。

  《曲阜县志》记载:西汉时期,孔子的家族曾用楷(jie)木自然弯曲制作拐杖。

(四)三国时期的根艺
  湖北荆州出土文物中有三国时期用树根制作的家具。说明这个时期根艺与实用物品结合起来了。

(五)南北朝时期的根艺
  《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此期的文物中还有笔筒、抓背、烟斗、家具等根雕、干雕、树瘤雕作品。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根艺
  《新唐书·李泌传》记载:

  泌尝取松枝以引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唐代韩愈的《题木居上》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五代时期,画家阮郜的《阆苑女仙图卷》中有根雕的木榻、凳椅等物。

(七)宋、元时期的根艺
  北宋李肪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引《闻奇录》中的"荆根枕"云:"贾人张玄者,行至华岳庙前,忽昏,前进不可,系马于金荆树而酣睡,马惊,拽出树根而走。寤。逐而及之。乃于华阴县求一木工修之为一枕,献庙。守庙者常以柜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钱始一见。""荆根枕"亦即"狮子枕"。

  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中香炉、几架就是当时的实用根艺作品。

(八)明、清时期的根艺
  明代谢在杭的《五杂俎》中"物部"记载:"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盖本于此。""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结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见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

  明代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中也有树根椅子。

  《陶庵梦忆》书中对明代溪澄记述: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以不易刀斧为奇,经手胳剖磨之而遂得重价。

  清朝,顾禄的《桐桥倚桌录》记有:杖,俗称拐杖……。大抵琢取山中榔、栗,楂老干为之,亦有方竹、剡藤为之者,光滑可喜。施鸿保《闽杂记》记载:"佛面竹,长一二艾,粗及把,节甚疏,每节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为手杖。俗称定光佛杖。"实际上这些均为干雕。

  清朝,浙江就出现了封氏根雕世家,封锡禄、封锡璋合作"王右军换鹅"、"孟襄阳骑驴踏雪"等人物故事作品,曾一度震动朝庭。当今传世者,清朝时期的文物较多。

(九)现代根艺
  现代根艺在经过近代百年历史沉寂后,经过了两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解放初期,老艺人焕发了青春,根艺有了很大发展。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根雕在全国得到了大普及,并成立了根艺的专业学会。

  枯木艺术经历了木雕、根艺、枯艺3个发展阶段,而独立于艺术之林,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五、枯木艺术品的分类

(一)分类的原则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欣赏、品评以及生产应用。所以枯木艺术品的分类原则是:

  1.以历史的发展序列作为前提性标准,注意发展的继承性。
  2.以简明便于使用掌握为基本原则。
  3.留有余地,便于发展、补充。

(二)分类的等级和系统
  1.分类等级
  (1)以作品所使用的树木的部位分类
  第一级为其所使用的部位,分为枯根、枯干、枯根干、枯枝、枯干枝、枯树瘤艺术6大类。
  第二级为应用类型,如:装饰品、实用品。

  (2)以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造型分类
  第一级为系(系列),即按性质应用类型分为:纯观赏系和装饰实用系。
  第二级为派,按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依次为:具象派,意象派,抽象派,枯木家具派,枯木字画派5派。
  第三级为类,在派下分类。如具象派下分畜兽类、鸟鱼蛇龟类、人物类和花果类。
  第四级为型,在类下再分型。如畜兽类下分猪、马、牛、羊、虎、狼、狗、豹等型。

2.分类系统:以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造型分类的分类系统。

纯观赏系:
 具象派:
  畜兽类:猪、马、牛、羊、虎、狼、狗、豹等型
  鸟鱼蛇龟类:鹰、雀、鱼、蛇、龟等型
  人物类:仕女、老人、头像等型
  花果类:桃、杏、梅、李、野果等型
  
 意象派:
  动物类:怪兽等型  
  人物、典故类:传说人物、神话、典故等型
  山水类:枯木山水盆景等型

 抽象派:
  线条类:线条图案等型
  形体类:斑块图案等型

装饰实用系:
 枯木字画派:
  枯木书法类:枯木行书、枯木草书等型
  枯木绘画类:枯木山水画、枯木花鸟画等型

 枯木家具派:
  家具类:桌、椅、茶几、几架、沙发、屏风等型
  瓶筒类:卷筒、笔筒、花瓶等型

六、枯木艺术的材料和工具

(一)枯艺所用的材料

  枯根、枯干、枯根干、枯枝、枯干枝、枯树瘤。

(二)枯艺所用的工具
  1.手工工具:拐锯、板锯、斧、枝剪、改锥、雕刻工具、凿、木挫、竹楔器、钻。
  2.电动工具:电动钻、电动雕刻机、圆盘锯、带锯、云石机、喷砂机、抛光机、电刨、滚砂机、空气压缩机、绞磨机、吹风机。

七、枯木艺术的创作规律

(一)枯艺创作一般原则
  枯艺创作一般原则是: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

  枯艺创作成型既不是完全由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而是天人合一,共同创作。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天趣和自然美,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发现、挖掘、构思、加工,才能成为艺术品。


(二)枯艺成型构成

天然加法
  是指树木形成层细胞分裂过程。形成层是天然造型大师。枯艺品艺术形象雏形实体的塑造都是形成层细胞分裂即树木生长的结果。

天然减法
  一方面是指菌腐虫蛀的天然雕刻,另一方面指的是火透波穿的天然雕琢。"火透波穿"出自唐代韩愈诗句"火透波穿不计春"。意为火烧水蚀。即常年累月的日灼、雷劈、风化作用、水蚀作用,俗称为鬼斧神工。

天然扭曲
  树木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如长在石缝间的树根,由于受到周围石头的限制、挤压,因而形成盘根错节的独特形态。有人称这些特定的立地条件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枯艺品造型模具"。

天然组合
  一个根料上有时不止是蕴涵着一个枯艺品艺术形象,而是多个亦即天然的枯艺品组合。

  人工部分在枯艺工艺流程中详细叙述。

(三)枯木艺术工艺流程
  枯木艺术创作工艺流程是:

  枯料采集→观察悟型→锯截→去皮治虫→干燥→拼接成型→雕刻开脸→修复自然→抛光面层→堵水腻子→打磨砂布→堵油腻子→打磨砂布→涂药防虫→刷上油色→刷稀清漆→巧妙拼色→补油腻子→打磨旧砂布→二遍清漆→打水砂纸→三遍清漆→打磨水砂纸→四遍清漆→打磨水砂纸→五遍清漆→打磨水砂纸→打磨抛光膏(砂蜡+煤油)→喷灯烤蜡(上光蜡)→棕轮抛光→精配底座→组合主景→命名传神→陈设→日常保养。 

第二章 枯木艺术风格流派 

一、枯木艺术风格流派的概念

  为了阐明枯木艺术流派的概念,得先要弄清几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美学上的概念:

(一)要素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构成枯木艺术的要素则是枯树木、制作工具、创作技法、造型、意象以及几架配件等。这些要素在枯艺所处的地位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其中,材料、技法、造型是其较重要因素。意象是根据作者、观赏者的立意、经验、感受及联想而人为变动的,为非可见因素,较难以把握。工具、几架配件显然也变动性较大。所以,我们在枯艺风格、流派的划分时常常以那些可见的、便于把握的相对重要因素作为主要因素,比如造型特点。

(二)风格
  风格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征。枯木艺术风格体现在其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种要素中。如树种(柏树、竹类等)、造型(具象、抽象等)、加工技法等。在这些要素中研究区分其所具有的特色与个性。有特色、有个性就叫有风格。反之就是一般化,或者是还没有形成风格。

  枯木艺术的个人风格即指某个创作者在他的作品中的各要素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从本质上讲,个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出自于枯艺作者本人的个人特点。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艺术素养的枯木艺术创作者,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意识和艺术爱好,他们的个性特点,严格来说都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就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特色:粗犷或细腻,端庄或诙谐,抒情或哲理,自然或规则,仿真或求古,清秀或雄壮,苍劲或妩媚等等,造成风采各异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很可能就会产生未来地方风格或流派的雏形。弄清了枯木艺术的个人风格,那么,枯木艺术的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等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类型
  类型是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

(四)流派
  流派是指一批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法、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而形成的艺术派别。

  那么枯木艺术的流派就是枯木创作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在一定历史时期,因风格类型的相似或相近而形成的枯艺派别。亦即不同的枯艺风格类型就是不同的枯艺流派。

二、枯木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划分

(一)枯木艺术流派的形成
  枯木艺术流派是通过自觉和不自觉两种形式形成的。枯艺艺术家审美意识和创作才能是其内因或根据,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作用下形成枯艺的创作个性。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就是个人风格。枯艺个人风格经过不同方式的传播而出现的同风格作者群,形成大致稳定的风格类型即枯艺流派。另外,也有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者群,经过枯艺评论家从大量作品中比较,归纳为一个流派的。

(二)枯木艺术流派的划分
根据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内容可划分为3大流派:

  1.具象派:作品表现的艺术形象为具体形象。通过写实手法,体现主体,着重造型,比较形似于对象;作品在整体上或局部特征上,叫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其作者群知识文化和艺术修养一般无需乎太高,但其中亦有例外。具象派作品也能使人产生联想,同时又要求巧夺天工,少露人工痕迹,追求人化自然和突出神韵。所表现内容有畜兽类、鸟鱼蛇龟类、人物类、花果类等。在技法上一般用"开脸"术来达到所表现内容的局部特征。

  2.意象派:作品表现的艺术形象不是具体形象,而是意念中的形象。用刀简练,不求工细,不求具象,叫人一眼看上去马上说不出是个什么东西。意象派注重神态,意境深邃,含蓄抽象,多强调抒发主题情趣,形似被看得无足轻重。如元汤厚《画鉴》云:"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云:"写意,写画亦不必写到,若笔笔写到便俗;神到写不到乃佳"。而意境的体现必须有欣赏者的参与,能使欣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领略到景外之情,达到景有尽而意无限的境地并与作者思想产主共鸣,升华作品主题。意象派作者群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和艺术修养。意象派作品内容有动物意象类、人物意象类、典故意象类、景观意象类等。加工中不"开脸"。

  3.抽象派:作品表现的艺术形象既不写实,又非写意。它不以自然形象为基础,而强调形式要素中形状、色彩、线条、曲面的纯抽象本质,叫人一眼看上去,既一时说不准是个什么东西,又一时闹不明是什么意境。观赏者凭着自己的感觉,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就是什么像什么。甚至它根本就不以"像"什么为标准的。

三、如何发展我国枯木

艺术流派
  

枯木艺术流派的存在是发展枯木艺术的重要方面。如何让枯艺流派很好发展,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方针。

  2.流派间应相互平等、公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决不可相互攻击、互相拆台。

  3.流派的繁荣是其艺术繁荣的一个方面。它也反映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需要。只一个流派,"一言堂"不行。

  4.要发展枯艺流派不能割断历史,对传统的枯艺、木雕要取其精华,赋予新意推陈出新。流派的创新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否定古典枯艺以及与雕塑、木雕的内在联系。

  发展我国的枯艺还必须吸取外国相关艺术中的好的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把他们拿来融于中国枯木艺术的"血液"里作为营养。

  5.要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活跃的气氛,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把学术气氛搞浓一点。要鼓励各流派创作出更多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时代精神的枯艺作品来。

  6.对创新流派,要多扶持、多鼓励、多引导,使其健全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第三章 枯木艺术品创作

一、枯木材料的采集

(一)采集的原则
  坚持"变废为宝、禁止乱挖"的原则。上山挖根方式采集材料,必将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洪涝灾害启示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我们枯木艺术原料的采集坚持"变废为宝,禁止乱挖"的方针,那么发展枯木艺术事业必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二)理想枯料的标准

  质地坚硬、苍古朴拙、纹理细腻、色彩丰富、形态多变、奇异怪绝的枯树根、枝、干、瘤、皮等都是理想的原料。

(三)枯料来源

  1.烧柴堆中寻找。

  2.利用造林开荒和树种更新的机会,把那些七扭八歪的没有发展前途的桩头砍伐下来,换上速生的有前途的树种。在砍伐时,要按枯木艺术的要求去挖,力求不伤根皮,因为有时树、根皮是创作根艺品局部装饰的材料,这样可得到大批理想的枯料,同时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3.江、河、湖、海中亦可以找到。

  4.采矿场、采石场、筑路现场、冶炼厂、建筑工地上去搜集。

  5.死去的树桩盆景的树桩。也是良好的枯料。

  6.木材市场上去寻找,如利用弯曲变形的刺槐、柏树、枣树等树的枝、根、干作为原料。

  7.到林中寻找枯死树木(乔灌、藤)的枝、干、根、瘤等。

(四)枯料的采集
  选择已经枯死和即将枯死的树木或者计划需要更新的树木,最好选在树木的休眠季节进行采集,一方面容易干燥,预防干裂,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成品形状。出发前带上必备的工具,如镐、橇棍、斧头、手锯、枝剪、运输车、绳、稻草等,在挖掘时尽量离根远一些,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伤根和伤根皮,要广开槽,多留根,去泥土时,要避免伤根。对于枯干、枯枝,看到好料,采集时要小心谨慎,别坏了形。

二、枯木艺术品的创作

(一)悟型
  "悟"就是去发现,通过观察、想象,产生灵感的艺术过程。"型"包括具象型、意象型、抽象型。"悟型"实际就是艺术构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悟性的高低、悟型的效果决定于其对现实世界观察的深入程度、对古今中外知识的了解程度、美学素养的高低以及对枯木艺术的了解程度。

  观察是悟型的基础,观察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了解,是知识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唐朝画家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枯木艺术创作者应学习自然,化万象为心源,融万趣于神思。并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它通常是在日积月累中完成的。要求枯艺创作者平时做到"三多":
  多观察 多观察现实世界的事物,通过分析,找出其显著的能反映其个性的特征。
  多阅读 "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了解大量的诗词歌赋、文学典故。
  多思考 把自然现象同人生哲理结合起来、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如笔者把悬崖边生长的树木经受的风餐雪虐同人生经历的辛酸苦辣联系起来,创作了"沧桑"作品。

  二是指对枯料的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创作,而观察的深浅,则决定了作品的优劣。常见的对枯料的观察悟型方法有以下4种:

  投影法 投影是平面轮廓图案,较之枯料实体的轮廓线条简洁得多,便于从杂乱的枯料中看出型来,投影法是在投影中进行"裁剪"的方法。用不同侧面进行投影比较,最后选取一个理想的造型方案。

  遮掩法 盘根错节的枯料常使人眼花缭乱,这时可采用一张白纸或白布将一部分枯料盖起来,看余下部分是什么形象,然后再用白纸遮掩其他枯料看看像什么,采用这种试探性的方法,直到得到自己希望的形象为止。然后再看被遮的部分与某些形象是否存在联系,对表现主题是否有利。

  专注法 当一块枯料某一部分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什么东西时,可把眼睛专注于此部分,视线集中部分为予以保留的主体部分,眼余光所及部分为去舍的部分,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多次构图、比较后选定最佳方案。

  悬挂法 有些枯料形态复杂,一时看不出形来,就把它挂在墙上进行不定期观察,最终选一个构思出来。

  想象是把感性认识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复杂处理的过程。想象是使人的认识同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枯艺是"雏形在天,成型在人",即枯艺是发现的艺术。对枯料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象形态,决定去留取舍的剪裁方案,通过想象使枯料中存在的物象形态和某些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立创作的主题。想象和情感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是激发想象的动力,想象也激发情感的升华。如有的人偏爱飞禽走兽,有的人喜爱人物造型,于是同一块枯料,有的人悟出了动物,有的人悟出了人物,因此会有不同的发现和选择。对同一枯料,同一作者来说,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也会悟出不同的型。当发现悟出的不同物象之间存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联系时,如果能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不失为一件上好的枯艺品。灵感在枯艺构思过程中,是形象的孕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质的飞跃。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灵感以观察、想象为基础,是观察想像的必然结果,枯艺家的生活经验、创作经验越丰富,想像力越丰富,获得灵感的机遇和可能性就越多。一个物象的取舍,不仅在于物象形态的俱全与否、像的程度有多大,还在于物象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特殊性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悟出的型不外于具象、意象、抽象3种风格类型,究竟保存何种型,最优取舍原则是遵循枯木艺术材料可塑的特点,充分发挥枯木艺术的曲线美、形态美、抽象美、粗犷美,自然美,处理好巧与拙、形与神、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宜于加工。

(二)裁截
  裁截是在经过悟型,明确了所需塑造的形象,并确定了需要保留和裁除的根、于、枝部分后,对枯料进行具体的取舍删减,初步获得作品的大致轮廓的一个步骤。

  裁截量宁小勿大,不要急于求成,"长木匠,短铁匠"就是这个道理。

枯艺制作时,截口要复平。复平的方法有:
  1.削复法:一般使用普通小刀或雕刻刀等,把锯口、剪口削圆复平,在削复截口之前,应选用锯子或枝剪将截口棱角去掉,以减少切削的工作量,削复时应按照枯料主体线条顺势进行,保持截口四周纹理连贯,截口线条圆畅即可,尽量少伤主体材料,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此外是还可用切削办法除掉喷灯喷烧后的平面碳化层。

  2.刨复洁:用圆刨复平截口,比削复法要迅速流畅,在刨复截口时应顺着枯料主体的贯通方向刨削,截口要线条流畅,截口外的木质尽量少损为好。清除大面积的炭化层可用此法。

  3。铲复法:刀法应交错进行,可顺可逆,力求自然,切勿平行走刀,平行的纹理呆板无神。

  4.雕复法:雕琢不可过细,否则显得匠气,但也不可过粗,粗了刀痕显露,失去自然美。

  5.锉复法:手工锉和电动旋转锉均可。

  6.烫复法:用烧红的钢筋烫平。

  7.砂复法:用喷砂机喷,纹理自然流畅,宛若天成,效果最佳。

(三)去皮
  在经过悟型、裁截之后,根据艺术造型需要,有的枯料不需要去皮,有的需要去皮,去皮的时机和方法直接影响枯料的色彩。如榕树生剥后呈白色或淡黄色,而干剥后则呈棕红色。又如紫薇生剥后白色,干剥则呈黄色或褐色。又如大叶紫薇,生剥后用钢丝刷刷洗干净,就呈统一的白色或浅黄色;用锤子敲击剥皮,不刷不洗,则呈斑斑驳驳的星点变化;如用刮片刮皮则图案就变得丰富多彩。可根据艺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1.生剥法:把采回的枯料在阴凉处放置1周左右。避免曝晒或雨淋,(曝晒枯料易开裂,雨淋枯料易发霉),当树皮水分晾干后即可动手。通常是用锤子轻轻敲打树皮,使树皮与木质部自然分离。生剥特点是色调清润、纹理细腻。生剥还要注意树种皮层厚度,皮层厚易脱落的可用此法,皮层簿不易脱落的不易用此法。

  2.干剥法:就是待枯料完全脱水干燥后,再用清水浸泡1--2周或更长的时间,使树皮软化,然后再用锤子结合螺丝刀边锤边橇,由于树皮失水紧缩,皮层与木质部粘附牢固,必须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纹理。收购的干枯料有时用此法剥皮。干剥特点是树皮木质部表面纹理较生剥粗犷显露,色彩厚深。

  3.机剥法:也可用喷砂机去皮。

  4.加药沸水煮后剥皮法:该法具有杀虫、灭茵、防裂、防变形、易剥皮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应予以推广。

  方法要点 根据枯料种类不同,决定加药与否,如对荆条、暴皮榆(木质部有甜味)等易生虫的材料,往水中加硫磺(持续时间长)或浓度30%~40%敌敌畏1000倍液(蒸发快);对不易生虫的柏木材料,往水中加碱面,盖上锅盖,待煮沸后继续煮l~5小时,煮的时间长短由枯料的大小决定,大料多煮一段时间,小料少煮一段时间,煮至皮一碰即掉、确保里边已煮透为止,出锅时马上趁热剥皮,皮易脱离。剥皮工具用的改锥不要太锋利,注意保护枯料不受损伤。一锅水可多次重复利用,最好按容易生虫的程度、根料的大小等分类进行水煮,以便于控制加药量、水煮的时间,以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

(四)除虫防腐
  树木的根、枝、干在自然界生长过程中,有的已被昆虫所危害或寄生,这对于树木的生长是不利的,但由于病害的侵染和昆虫的危害,使这些正常生长的树木出现异化,导致局部溃疡、腐烂、带化、流胶,逐渐形成畸形、树瘤、洞穴等症状,而这些恰是获得理想枯料的条件,可一旦枯料被制作成枯艺品之后,为了使枯艺品能长期保存,必须消灭病虫害,除虫对于枯艺品的长期保存至关重要。我们的防治方针仍然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危害枯料及枯艺品的主要昆虫种类及防治:
  危害枯料的昆虫主要是枝干类害虫,这类害虫专钻枝梢、树干,主要有天牛类、木蠹蛾类、螟蛾类、小蠹类及透翅蛾类的害虫。

  1.天牛类:它主要以幼虫钻至植株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至道危害,主要有星天牛、菊天牛、双条合欢天牛、中华锯花天牛、橘光绿天牛等。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又名柑橘星天牛,其老熟幼虫体长45~67毫米,淡黄白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有一黄褐色飞鸟形斑纹,后方有一块黄褐色"凸"字型斑纹,略成隆起。蛹长30毫米,乳白色,老熟时成褐色。危害刺槐、柳、榆、木麻黄、苦楝、悬铃木、樱花、合欢、海棠、紫薇、桑、核桃木、罗汉松、黄杨等。

  双条合欢天牛 Xvstrocera globosa又名青条天牛,危害合欢、槐、羊蹄甲、大叶合欢、楹木、榕树、圆柏、孔雀兰、台湾相思等,其幼虫体长52毫米,乳自色带灰黄。

  天牛类化学防治:80%敌敌畏500倍液注射入至孔内,或用浸棉塞(外用粘泥封孔);或用溴氰菊酯等农药做成毒栓插入蛀孔内毒杀幼虫;也可以熏蒸处理,如防治中华锯花天牛用磷化铝片剂,挖坑塞封熏蒸,用药2片/平方米,死亡率达100%。

 2.木蠹蛾类
  相思拟木蠹蛾 Arbela bailbarana 鳞翅目,危害相思、刺槐、柳、羊蹄甲、紫荆、大叶合欢、银合欢、柳、樟等,老熟幼虫体长18~27毫米,体漆黑色,体壁大部分骨化,头赤褐色。

  木蠹蛾类化学防治:注射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100倍液、50%马拉硫磷,注射后坑道口外用黄泥或棉花堵塞。

 3.螟蛾类
  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曾用名为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危害马尾松、黑松、油松、赤松、黄山松、云南松、华山松、卵果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等。幼虫老熟时体长25毫米,头部和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表有多数褐色毛片,腹部各节有对称的毛片4对,背面两对较小,呈梯形排列,侧面两对较大,腹足趾沟双序环。

  螟蛾类化学防治:喷40%乐果乳油400倍液或90%敌百虫300倍液。

 4.小蠹类
  柏肤小蠹 Phloeosinas ahbei又名侧柏小蠹,危害侧柏、桧柏、柳杉,蛀入皮下。幼虫乳白色,2.5~3.5毫米,体弯曲。蛹乳白色。危害坑道为单纵坑道。

  纵坑切柏小蠹 Tomicas Piniperda 幼虫体长5~6毫米,乳白色,头黄色,口器褐色。体粗多皱纹,微弯曲。坑道为单纵坑道。

  小蠹类化学防治:40%乐果乳油400倍液,90%敌敌畏300倍液、50%杀虫螟500倍液。

 5.透翅蛾类
  白杨透翅蛾 Parathrene tabniformis危害杨树,幼虫蛀干、枝和顶芽。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圆筒形;初龄幼虫暗红色,老熟时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臀足退化,仅留趾沟。

  透翅蛾类化学防治:50%杀螟松乳油、50%磷胺乳油20~60倍液,在被害处1~2cm范围内用刷子抹环状白带毒杀幼虫。从排虫孔注射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或用杀螟松20倍液抹排虫孔,并用泥封闭虫孔。

(五)干燥
  枯料干燥,是指在热力作用下以蒸发或沸腾的汽化方式排除枯料中水分的处理过程。枯料干燥具有4个目的:①防止枯料变形和开裂;②提高枯料的力学强度,改善枯料的物理性能;③预防枯料生虫、腐朽变质;④减轻枯料的重量。

  1.大气干燥:筒称气干,是天然干燥的主要形式,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大气的热力蒸发木材的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气干又分普通气干、温室气干、强制气干3种。

  普通气干 枯料干燥都采用阴干法,就是将湿的枯料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床下、荫棚或窑洞里,也可以放在地上用干沙埋起来,让其自然干燥,切忌阳光曝晒或雨淋。因为曝晒易裂,雨琳易腐烂、变色,甚至使真菌寄生,失去根料的自然美。

  温室气干 是普通气干法的发展。夏秋将水煮剥皮后的枯料置于温室内,温室内温度夏季高达60℃以上,将侧面窗打开通风,这样干燥速度比普通干燥要快得多。其原理是,枯料在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不断扩散到表面,并以蒸汽状态蒸发到空气中,形成紧附在木材表面的饱和蒸汽层(界面层)。

  强制气干 是用通风机加大空气的流动,使枯料堆中的枯料表面的风速在每秒1米以上,这样界面层遭受破坏,并迅速从枯料表面驱走,从而加速水分的蒸发,提高气干速度。

  优点:技术简单,容易实施,节约能源,比较经济。
  缺点:干燥条件不易控制。干燥时间较长,占用场地较大,干燥期间木材易受虫危害。

 2.室干:指在常规干燥室内,人为地控制干燥介质的参数对枯料进行干燥处理。

  优点:干燥质量好,干燥周期短,干燥条件可以灵活调节。
  缺点:设备和工艺较气干复杂,投资较多,成本较高。

 3.高频与微波干燥:将湿枯料作为电介质置于高频或微波电磁场中,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枯料分子板化,摩擦生热,干燥枯料。干燥所用的高频频率为12兆赫,微波干燥由于频率高干燥快,干燥效率也更好。

  优点:枯料内外同时加热,加热均匀,干燥速度很快,干燥时间很短,质量好,保持根料的天然色样。

  缺点:使用电能,电费较贵,成本较高,设备成本较高,投资较大。小型枯料家庭制作可用微波炉做试验。

 4.太阳能干燥: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加热空气,再通过空气的对流传热,干燥枯料,太阳能干燥速度一般比气干快,比室干慢,因气候、树种、集热器结构、控制方法而异。

  优点:节约能源,可利用太阳能,成本低、质量好。
  缺点:受气候影响较大,高纬度地区冬季效果差,利用太阳能温室。

 5.真空干燥:是在密闭容器内在真空条件下对枯料进行干燥。

  优点:适合于透气性好、易皱缩、厚度较大、硬阔叶树木枯料的干燥。

 6.除湿干燥(冷凝干燥):即湿空气在封闭系统内作冷凝、加热、干燥的往复循环。

  优点:能回收水蒸汽的潜能,能耗低于常规室干,干燥质量好,易操作。

  缺点:干燥缓慢,周期长,耗能成本高。

  注意:根据枯料处理的经验,要控制干燥速度,干燥太快易裂。

(六)雕刻

  雕刻,是指对枯料进行局部的雕刻,以突出基本特征,如耳、鼻口、眼等,常称"画龙点睛",不损坏作品整体的自然美。依雕琢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情况:

  不事雕琢,全靠天成 这样的作品只占整个根艺品的极少数。主张不雕琢的人多认为:抽象乃枯木艺术之天职,枯艺要一心一意地忠于自然。因此,"一分雕琢、一分失败"。所以他们在枯木艺术创作上,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筛选枯木材料上,这些作者认为,人物造型酷肖酷似。仪容清俊,五官俱全,那就不叫枯木艺术品了。

  少事雕琢,天成为主 这就是当前绝大多数人所极力主张的。"七分天成、三分雕琢",根据天然形状,画龙点睛地小雕琢一下,当然也还要进行去皮、剪截、锯截等简单加工,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枯艺作品即便与真实物体不同,但得其神韵,有其天趣,反倒更加令人神往。多雕必弄巧成拙,多雕"匠气"必浓,形象过于逼真,就不符合枯木艺术特点的要求了。

  以雕塑为主,天然为辅这样的作品比重也极少。这些枯木艺术家认为,如果能充分保留枯料原有的自然特性,作品又能形神兼备,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欣赏对象的话,即便用了较多的雕琢,也不失为一杰作。

  精雕细刻指作者采用天然枯料,运用精雕细刻的手法,将枯料雕成具体形象,以显出雕刻艺术之美。如古代实用枯艺品那样,也多采用浅雕、浮雕或深雕等技法,在枯料上刻划出人物、山形、房屋、花鸟造型,在近代也有雕成老寿星等艺术作品。这些作者认为,采用这种方法,形象大多逼真,使人一见便知何物,但也保留了一部分枯料的自然特征,因此它们接近于木雕。

  雕刻工具:常用雕刻刀、凿、木锉、斧、钻。也可用电动雕刻机,电动锉等。

雕刻注意事项:
  1.要胸有成竹,否则一刀下去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2.尽量多保留枯料本身的自然特征,如枯料原有的须、瘤、枝、色、形、漏、透、曲、纹等自然之美,以少事雕琢为宜。
  3.因材施艺,雕刻有度,既不能画蛇添足,也不能浅尝辄止,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4.枯艺是发现艺术,根据枯木之雏形,通过悟型立意,展现枯艺之自然美。
  5.雕时截口的处理要加以掩饰过渡。

(七)拼接

  拼接是一种"加法"。即由两块以上的枯料拼接在一起的造型方法。①在枯艺创作实践中,有时枯料残缺不全,尤其缺少表现艺术形象的关键的特征部位,雕琢裁截不能弥补,就要拼接。②有些地方,如平原地带,枯料来源不充足,为了弥补不足,也不得不采用拼拼凑凑、粘粘接接了。③有的生产单位为了充分发挥枯料的利用率,采用拼接。④利用天然形状不好的枯料做枯艺家具,如枯艺桌、椅、沙发等时,就用拼接的方法。

  故拼接具有省时、省料,物尽其用的特点。拼接最基本的要求是;材料要统一。

  1.竹楔加乳胶拼接法:先用电动钻将预拼接的两部分材料连接处打孔,同时将在竹楔器上打制的竹楔,蘸上聚醋酸乙烯乳液(木器厂用乳胶),将此裹上肢的竹楔打入孔中。该法既大大提高了粘接能力,又增强了耐水性,适用于大面积拼接承重不太大的地方,枯木家具制作常用此法。

  竹楔器用于快速制作大小合适的竹楔用的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10倍以上。它是由一块10毫米厚的钢板,下面焊接4条腿。钢板面上打有和电钻钻头型号相配套的一组不同型号的孔。将竹块放于孔上,用斧头向下敲击一下就能得到一个大小合适的竹楔子。

  来太保电动变速冲击钻 此工具使用交流电源。配有各种不同型号钻头,装配钻头时,把钻头套入夹头,用夹头匙分别在3个孔曰上逐一紧固,即可固定钻头。

  注意事项:当在细小物体上钻孔时,物体必需固定,钻孔前,必须确认孔径,请配戴护眼罩,以保安全。不应在易燃气体及液体旁和潮湿环境下操作电动工具。

  2.钢筋连接法:用于枯木家具承重大的部位。
  铁钉拼接 用于小面积拼接,但不够自然。

  木榫连接 用于大块枯料的拼接,是在主体枯料上打眼钻孔,在接体上开榫头,榫头比孔眼稍大,然后裹胶镶接,并用与枯料相同的木屑涂抹接口四周,待胶干了以后用刻刀或锉顺其自然地把接口处的胶适当锉光,使之自然过渡,不留痕迹。缺点是效率低。

  3.胶粘法:常用胶有聚醋酸乙烯乳液,其干后透明,但硬度小,不耐水;环氧树脂胶,其硬度很强,且耐水,适用于纤细且受力部位的胶接; 篷帆肢加锯末粉,质细,可塑性强,总体胶接承重和耐水性都不如竹楔+胶法。

  4.拼接注意事项
  合体 是指两块或几块枯料粘在一起,要符合造型的要求,而且拼料之间大小比例要合适。

  合缝拼料要严丝合缝最好完全吻合,天衣无缝,做到严守合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锯缝,夹心拼接"即把要拼接的两块枯料对在一起,沿缝反复锯来锯去,直到完全吻合为止。拼接前要在接头两端打孔,中间嵌入竹子夹心,然后灌胶,最后涂上凝固剂。二是把拼接部位施于作品的阴暗面,俗称屏之。

  合纹 拼料表面木纹的走向、粗细、图案要力求取得一致,若不一致,要人为修饰,搞假纹理。

  合色 拼料颜色要取得一致,若不一致,可进行润色处理。

  合质 拼料在质上要一致起来,不要一软一硬,一粗一细,最好用同一种枯料拼按。

(八)抛光
  抛光是在成型之后为了去除刀、斧、锯、拼等人工痕迹,显现自然纹理之光泽、质感而进行的修饰过程。

  1.木锉抛光:粗糙的枯料先用木锉打磨再用细木锉抛光,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改换砂布打磨,该法适用于家庭个人抛光用。

  2.砂布打磨:可用砂布打磨,也可用砂布蘸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打磨。用1/5清漆加4/5的醋酸乙酯(或汽油)混合稀释,用砂布蘸少许稀释液在作品上摩擦,这样做能显著提高枯艺品表面的亮度,使人看上去有玉石般的光译。

  3.机械抛光:用滚砂机或电动磨头抛光。

  4.用抛光膏加煤油抛光:抛光膏就是一种砂蜡,在打蜡之前的最后一次抛光用此法。

  5.刮:枯料去掉第一层皮后,残留着很薄的第二层皮,这些二层皮光饰后颜色会变深,可用竹片或钝口刀、玻璃将其刮掉。

  6.铲:蛀木、浪木、朽木常杂着泥土和朽木屑,可用弧形铲或V型铲铲除,还可用于截口的雕饰和蛀蚀纹理的延续与添补。用铲的方法延续或添补纹理要注意原有蛀蚀纹理走向并按原有走向顺其自然地进行,纹理应交错切忌均等平行。

  7.机械喷砂:该法是利用空气压缩机产生很高的气压,利用镀锌管,通过储气罐(能承受足够大的气压)将空气输送到储砂罐中,高压空气将储砂罐(能承受足够大的气压)中的砂经过喷砂管的喷头喷出,从而使喷出的砂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此冲力能把遗留在枯料上的碎皮屑、污秽、朽木冲掉,从而显露出木料的自然纹理、质感。该法能将传统方法很难去除的污迹去掉,效率高,效果好。注意:①喷砂时工作人员要带防护面具并穿工作服;②要在无风或小风天气于室外进行;③喷砂要根据需要调整喷头与枯料之间的距离,不要在一个地方喷得时间过长,以免喷出坑穴或喷透;④所用砂子最好用颗粒2毫米左右的砂子;⑤储砂罐要经压力检测,在安全范围内操作,以防爆炸。

  8.绞磨机抛光:在锯截之后是一个平面,很不自然,可利用绞磨机、旋转锉抠出自然槽或沟纹,使纹理一致。

  9.电动砂布轮抛光:砂布轮是自制的,用重叠方形的砂布排列成圆轮形,中间打孔,固定到钻头上,用于抛光。

  10.电动棕丝轮抛光:棕丝轮可用于除尘和打蜡后抛光以及电动锉锉后抛光。

(九)着色
  不同树种枯料颜色不同,同一块枯料边材和心材颜色也不一样,一般边材色浅,心材色深,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各种枯料的颜色变化,在实际枯艺创作中,为了充分展现枯料的自然美,枯艺品常不再另外着色。但有时也需要对枯艺品进行着色:①拼接部位太多的枯艺作品要进行着色;②堵腻子大多的作品要进行着色;③为了体现古色古香这一艺术效果要进行着色;④为了使枯艺品同布置环境相协调,有时要进行着色。

  枯艺品通常是不着色的,保持其自然美。如果要着色,一般用透明的淡色颜料,不掩盖枯料的自然纹理统一,或夸张色彩效果。

  1.用黑钠粉稀释调配成需要的颜色。

  2.用哈巴粉溶解,加入少许墨汁调成黑栗色,呈现古色古香。

  3.用桅子粉煮3个小时打底色或用茶树皮煮也可,然后再上一层生漆,最后磨光、打蜡,使枯艺品看上去既庄重典雅,又有特殊的质感,效果甚佳。

  4.打鞋油,与上光蜡一起打,用金鸡鞋油效果较好。

(十)刷清油(抄清油)
  刷清油是油漆施工中最普遍的一道工序。清油一般配合比例为熟桐油:松香水=1:2.5。这种清油较稀,故能渗入木材内部,起到防止木材受潮变形及防腐蚀的作用,并能使后道工序的腻子和基部粘结牢固,又便于刷油。如涂刷时间较长,清油内稀料挥发变稠,应及时加入稀料调整,夏天也可适当加些煤油以减少挥发。
通常刷的油还有核桃油、蓖麻油、芥末油等。

(十一)上漆
  上漆包括基层处理、底层上色和透明面漆3部分内容。

  传统的方法是上大漆(生漆)、合成漆。大漆,耐磨,毒性大且对人体有害,不能体现枯木自然美;合成漆,不透明,适用于拼接部位多、不太美观的枯艺。

  传统方法上漆的工艺流程涂抹30倍的60%敌敌畏于枯料表面→堵塞水腻子→打粗砂布→堵第二遍腻子→打砂布→刷油色→第一遍漆→拼色→复补油腻子→打砂布→第二遍漆→磨光→湿布擦净→第三遍涂漆。

  现多用清漆,比较透明,能显现枯料自然美,且对人体毒性小。

  上清漆的工艺流程
  涂抹30倍的60%敌敌畏液于枯料表面→堵水腻子→打60o、80目砂布→堵水腻子→60、80目砂布抛光→油腻子→100、120目砂布抛光→上色→刷一遍清漆→再上一遍油腻子→上二遍稍稀的漆→水磨砂纸→刷漆→水磨砂纸→刷清漆→水磨砂纸→刷清漆。

  腻子配制 ①油腻子=调色颜料(黑钠粉或地板黄等)+石青+清漆(适量)。②水腻子=锯末+石膏+乳胶=(6~8):(3~2) :(适量)。

  调色颜料多少由所需颜色定。锯末保持自然色且硬度好,有韧性;石膏起加速凝固作用;油腻子干得慢,抗水性好,留平效果好;水腻子干得快,抗水性差,易变软,留平效果稍差。

  调色颜料 黑钠粉、黄钠粉、地板黄、一得阁墨汁。

  清漆 聚氨酯清漆干得快(含稀料多);醇酸清漆于得慢;合成漆是从市场买回来后稀释。

  稀释剂 ①醇酸树脂漆--松香水。②聚氨酯漆--无水醋酸丁酯。

注意事项:
  1.漆及稀释剂均系易燃品,要存放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仓库中,隔离火源及热源,并防止受强烈日光照射。

  2.工序搭接要合理。

  3.工作环境要清洁通风,无尘埃,温度、湿度适宜。一般油漆工作温度不低于10℃,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冬季油漆,室内应有采暖设施,达不到上述条件应停止施工。

  4.注意油漆的稠度调整,根据油漆性能和施工季节、温度、湿度、施工方法等情况调整。

  5.油漆、溶剂、底漆、腻子类型应配套使用,不得乱用。

  6.凡使用新油漆时应先试验,认真看说明书,按要求配比。

  7.刷清漆时要细致、刷匀、刷到,刷后多用油刷理边。

  8.刷前要清理枯料上的灰尘、油污,刷的过程中也要防止灰尘、油污。

(十二)打蜡
  油漆完后的枯料,用水砂纸打磨后开始打蜡,目的是为了保护漆膜。蜡有石蜡、光蜡和硬蜡3种。

  石蜡主要用于要求表面光泽度不高的枯艺品上;光蜡比石蜡明亮光滑,常用于油漆后的枯艺品最后面层上光,起保护漆膜的作用;硬蜡用于水磨石面层上光和地板烫蜡。

  1.喷灯烤蜡:先将上光蜡用刷子刷到枯艺品上,紧接着用喷灯(汽油为燃料)烤蜡,使蜡"吃到"木头里面去,然后用棕轮抛光一下。

  2.吹风机吹蜡:将蜡涂在枯艺品上,用吹风机吹,使蜡"吃到"木头里面,然后用棕轮或棉纱抛光。

  3.刷子或棉布涂蜡:将表面清洗干净,晾干,用刷子或棉布将上光蜡涂在已洁净的枯料上,再用粗糙的干布抛光。

(十三)配座
  配座就是给枯艺作品配以底座,以达到构图取景,平衡画面,稳定重心,便于置放,宜于欣赏的艺术效果。

  1.类型划分

按底座与主体风格之间的关系分

  (1)主体与基座和谐统一:这种配座法就是枯木艺术品主体与基座达到质感统一,色彩自然,纹理吻合,风格一致的效果。

  (2)主体与基座相互衬托:如果枯木艺术品是浅色的主体,那么其底座就配以深颜色的,这样就会使枯艺品主体有轻盈飘逸之感。如果主体是深色的,配以浅色基座,这种基座起衬托作用。

  (3)不配座:枯艺品本身有比较好的构图,重心又稳,主景突出,则不须配座。

按底座风格分

  (1)规则式:所配基座为规则的几何形,如方形、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

  (2)流线式:根据造型需要做成自由曲线形。

  (3)自然式:底座采取原木的自然形状和主体完全一致。

  (4)其它式:不配底座,主体直接置于陈设处。

  2.配座原则

  (1)配座最好选木质坚硬、材质细腻的材料,作工要精细。根据作品需要可作成古典式、现代式、自然式或用枯料等。

  (2)配座应巧于因借,力求均衡。但不是对称,要在运动中求平衡,在枯料的自然色彩、纹理、线条变化中,求得视觉和心理上整体构图平衡,从而产生和谐自然、静中有动的和谐的艺术效果。

  (3)忌把枯艺品主体放在任何中心上,要有好的构图。

  3.具体操作方法:将选好的底座材料按构图要求加工成所需形状,把枯艺主体的底部放在底座选定的嵌接位置上,如用枯料做底座,应选好固定枯艺品的位置,然后画线凿。凿好后把胶粘剂涂于孔眼四壁和底部,再把枯艺主体插入孔内,然后用原枯料的锯末沿四周涂抹,消除粘接的痕迹,锯末越细越好,再用细砂布抛光即可。常用的粘胶剂有:乳白胶、立时得、万能胶、水胶等,有时枯艺品体量过大要用铁钉加固底部。

(十四)组合
  组合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枯艺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件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的枯艺品,它与拼接是不同的。拼接是将两个以上相同的枯料拼在一起形成一件枯艺品的过程。

  1.功能组合:是将枯艺家具等枯艺品按使用功能组合在一起。如将枯艺餐桌、枯艺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组合,将枯艺沙发、枯艺茶几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定的功能组合。

  2.艺术组合:就是两件以上艺术作品,它们各有一定的立意,通过组合产生一个新的艺术画面,产生新的艺术效果。艺术组合应按照美学原理去进行,如统一、协调、色彩、比例、韵律等,还要考虑好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搭配合理会使作品顿然生辉、妙趣横生。否则弄巧成拙。

(十五)命名
  枯木艺术是发现艺术,是立体的造型艺术,在艺术创作中已完成了形的表现,而神的表现则要靠命名来解决,好的命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枯木艺术创作的功夫在枯木上,那么枯艺品命名的功夫则在枯木之外,也就是说,命名妙在含蓄贴切,言筒意赅、脍炙人口,令人追今抚昔,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过去的命名概括起来可归纳如下:
  1.依形命名:依据枯艺品形象直呼其名,尤其是动物造型。这种命名法优点是一目了然、直截了当,但浅露无味。
  2.依势命名:依据动物瞬间神态动势起名,如金鸡独立、鹤舞等。
  3.依意命名:根据枯艺品的意境命名,有的用动物意境,有的用山水意境,有的用对人生感悟命名,如沧桑。
  4.依诗命名:因某些枯艺品富有诗意,故用诗名点题。如"残荷昕雨"、"月是故乡明"。
  5.依人命名:对人物造型作品的命名,求其神似适当夸张,如"维纳斯"、"毕加索"等作为素材加以塑造命名。
  6.依文命名:以中外故事、神话传记、成语典故、风土人情、地方文化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命名。如:"哪咤闹海"、"济公"、"龙的传说"、"嫦娥的心愿"、"蛟龙出海"等,这样的命名含义深逐,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7.依史命名:以表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物、古迹命名。如"唐三彩"、"秦俑古韵"等。
  8.依时命名:此种是有时代气息的命名方法,此作品体现时代精神。如"腾飞"、"青春"、"旋律"、"拼搏""等代表当代人的精神风貌、时代特征,它代表着枯艺的发展。

按命名的字数特征分:
  单字命名 翔、猎等。
  双字命名 旋律、奔牛等。
  三字命名 景颇女。
  四字命名 东方醒狮。
  五字命名 月是故乡明。 

第四章 枯木艺术品陈设与养护

一、枯木艺术品的陈设

  枯艺品,其艺术效果受布局的环境因素影响,如每件作品均受最佳视点、背景、器设几案、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一)环境要求
  因为枯艺品是木制品,要想达到长期收藏、保存的艺术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湿度:如果湿度过大,给病虫害侵入创造了便利条件,易发生腐蚀、虫蛀,以空气湿度小的条件为宜。

  2.光线:为了减少保养成本,枯艺品夏季不宜放在太阳光宜射的部位,避免使表面蜡熔化,油漆氧化褪色。

  3.通凤:以通风良好处最宜。

  4.远离腐蚀性强的东西,如硫酸等化学物品。

(二)艺求要求
  1.枯艺品与室内环境的协调:枯艺品的大小与室内空间大小及家具多少、色彩要协调,如果一个小的房间,陈设一件特大号枯艺品,就会给人一种拥挤不堪的感觉,同时视距也不够,不利于欣赏大效果;如果室内光线不大好,就不宜放置深色的作品,这样会使房间更灰暗,产生压抑感;如果房间很大,放置个微型根艺品,就会感到很不协调,而放在博古架上,效果就会好一些。



  书房里可放置一些更高雅的高档枯艺品,如果放一些枯艺笔筒、枯艺笔架则更会增加艺术效果,书架上当然只能放小型枯艺品,墙壁上宜安放枯木字、枯木画、抚屏。

  2.最佳视距:每件枯艺品都有一个最佳视距,在陈设时,最好放在一个具有最佳视距的位置,同时避开其不太好的面,要把5个面效果都好的枯艺品放在空畅的地方,以达到步移景异,把具有3个面可供观赏的枯艺品放在靠墙、靠边处,把宜近观的作品放在空间小的地方,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3.背景简洁:因为枯艺品是朴实无华的造型艺术品,因此其背景应以冷色为主,要简洁、淡雅、大方,忌五光十色,喧宾夺主。

  .合理搭配:枯艺品如果与国画、书法、盆景合理搭配,则会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将雄健的枯木几架上面搭配悬崖式桩景,则效果很好,"一景、二盆、三几架":枯艺"寿星"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书法搭配效果就很好。

  总之,枯艺品的陈设要与周围的环境、房间的摆设相呼应,应遵循美观、大方、高雅、协调以及合理利用空间等项原则。

二、枯木艺术品的养护

  枯艺品保养是枯艺品陈设过程中正常进行的一道工序。

  常规保养:平常根据室内干净与否,经常用干棉布或鸡毛掸子将枯艺品上的灰尘掸去,以显示其自然美,如发现枯艺品光泽不好时,请用刷子将上光蜡涂干枯艺品表面,用干抹布擦一下抛光即可。用漆刷过的枯艺品也可用碧丽珠洁亮剂擦拭枯艺品表面,效果俱佳。

  如发现光泽不太好时,也可用喷灯或吹风机烤蜡,具体方法仍为上光蜡:

  1.擦去灰尘→刷蜡或用喷灯或吹风机烤→棕轮抛光或用于棉布擦一下。古色古香枯艺品保养时,可在蜡里加金鸡鞋油上色。保持原貌。

  2.在陈设过程中,发现虫蛀现象后,不要怕,请用针管往虫蛀道内注射60%敌敌畏30倍液,或市售的其它杀虫剂。
注意:日常养护过程中一定不能用湿抹布擦枯艺品。 

第五章 枯木艺术品鉴赏

枯木艺术品鉴赏

  画论说"以形写神",形与神是决定艺术气韵主动的两大要素,一是表象之美,一是内在之真。中国艺术则更注重神韵,故有"得鱼忘筌"、"得意忘形"之说。枯木艺术深得艺术三味,从中可以体会到老子的千古名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1.自然美:乃天造地设之美,朴素平淡天真,不矫情,不造作,它是无可比拟之美。故枯木艺术品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美,迫不得已的雕饰也尽力做到巧夺天工。

  2.造型美:枯艺家善于体悟发现材质之美。故原材料的质

量如何,可塑性如何,常常决定作品的成败。无论抽象还是具象,造型颇费神思。

  3.纹理美:它决定于材质本身的天然条件。木质的年轮、纤维、线条的形式美感本身就是审美的直接对象,无需其他内容就可自成艺术品。

  4.色泽美:无论单纯一色,还是一木多色,或白或黄或黑红,或深或浅,其自然本色,无不使人感到亲切温馨。偶然利用如玉雕中的俏色也会产主意想不到的效果。

  5.材质美:因树种的不同而显出各具特色的材质美;因所生环境不同也会形成材质美的多样性。

  6.意象美:需要体味,需要沉思,需要联想,像听无标题音乐,它重视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感觉。

  7.化丑为美:是枯艺的普遍手段。枯艺的丑常同奇与怪相联系,它同绘画一样宁拙毋巧。切忌突显匠气,在奇异与怪诞之中常蕴涵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和艺术美的规律。

  8.韵味美:绘画"六法",首先讲的是"气韵,生动是也"。是说生动才会有气韵,有气韵才能生动。韵味无穷的东西才有深深的感染力,才能使人百看不厌。

  9.残缺美:枯艺取之自然,天公造化,意在自然,虽不能四平八稳,虽四肢不全,虽缺边少棱,缺眼少鼻但缺的部分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它如同维纳斯留给欣赏着想象的空间一样。第六章作品欣赏

浴 女

高60cm

王树进

朔 风

高68cm

王树进

天生丽质

高51cm

郑光汉

曹冲称象

长45cm

贾云平

矢志不移

长53cm

许荣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根雕的艺术创作—第六节:抛光着色——《中国根雕图录》
崖柏君:崖柏打磨是“艺”还是“术”?
[转载]根雕制作工具有哪些?
论根艺作品成型之雕琢技艺
雕是以树根
根雕创作的六个基本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