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建华老师胃痛分型论治经验

胃脘痛,中医一般分为胀痛、饥饿痛、食后痛、瘀痛、热痛、寒痛等

且看国医圣手董建华老师对胃脘痛如何进行分型论治的:

1)胀痛:临床表现为脘腹闷胀痞塞,嗳气频频,又称为气痛。

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此症。

董师认为,胃主降,赖肝气之条达,胀痛多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治疗上注意调肝降胃。

常用方剂为四逆散、香苏散、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常用药物有旋覆花、代赭石、柴胡、白芍、陈皮、青皮、枳壳、厚朴、香附、砂仁、香橼、佛手。笔者研究证实,旋覆代赭汤有促胃动力的作用,是治疗胀痛的有效方剂。

2)饥饿痛:临床表现为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可缓解,也称空腹痛。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多见,慢性胃炎如果在胃窦部有明显炎症,同时胃酸偏高者,也多出现饥饿痛。

董师认为,叶天士“得食痛甚为实,得食痛缓为虚”的论断确是经验之谈。

饥饿痛是脾胃虚弱的重要辨证依据之一,胃脘痛虚实以得食痛甚或得食痛缓来判断,较形体胖瘦来判断更有价值。

对饥饿痛,董师多采用温补的治法,用药甘缓,主张通补,守补则非所宜。

常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常用药物有黄芪、肉桂、白术、白芍、当归、饴糖、甘草等,黄芪建中汤是治疗饥饿痛最有效的方剂。

3)食后痛:临床表现为进食后疼痛加重。

慢性胃炎进食后疼痛比较多见,胃溃疡也多表现为食后1小时疼痛。董师认为,得食痛甚多为实证,是由于有形之邪积于胃中,如食滞、气滞、湿阻、痰结等,使胃失通降,受纳传导失司。

食滞多用保和丸,常用药物有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气滞多用香苏饮,常用药物有紫苏梗、香附、旋覆花、代赭石、佛手、香橼皮、乌药、砂仁、厚朴、枳壳、陈皮;湿阻多用二陈汤,常用药物有白术、茯苓、苍术、藿香、佩兰、砂仁,对湿阻胃脘,舌苔厚腻,董师擅用藿香、佩兰、砂仁芳香化湿,少用苦寒燥湿,疗效显著;痰结多用小陷胸汤,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竹茹、瓜萎、黄连。

4)瘀痛:临床表现为胃脘久痛,持续痛,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对于瘀痛,董师重视舌诊。中医舌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紫、青6种。

董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有一种介于红舌和紫舌之间的舌色一黯舌。

董师认为,黯舌是血流不畅,内有瘀滞的早期表现,更应引起临床重视。

瘀痛多用失笑散、金铃子散,常用药物有当归、酒制大黄、丹参、赤芍、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九香虫、刺猬皮。董师喜用酒制大黄,认为酒制大黄祛瘀而不伤正。久痛不愈者,用九香虫、刺猬皮。

5)热痛:所谓热痛,是指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口渴,喜热饮,舌苔黄。即除了疼痛之外,有热的表现。

董师对热痛的辨证注重舌苔,认为黄苔是胃热辨证的眼目。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胃脘热痛日渐增多。

热痛多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白虎汤,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酒制大黄、蒲公英、紫花地丁、郁金、金银花、半枝莲等。

6)寒痛:所谓寒痛,是指胃脘疼痛因受寒而发,喜暖喜按,口不渴,得热则舒,即胃痛伴有寒象。

胃脘寒痛多伴有形寒肢冷。董师辨认寒痛,注重胃痛是否因寒而发,其次注意舌苔。

寒痛多用良附丸,寒郁化热用左金丸,常用药物有肉桂、吴蔡黄、革澄茄、生姜、本香、高良姜、香附。

寒性胃痛不可久用温热药,否则可能伤阴化燥,使胃黏膜的炎症加重。

——摘自王长洪老师整理的董老临床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案107回|董建华胃痛系列医案(一)
胃痛方94首学习辑要
胃痛的辨证公式及选方用药
胃痛效灵汤一一治疗久治不愈的各种胃痛诚佳...
🌹胃病奇效三合汤
砂半理中汤,宋孝志教授积几十年临床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