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诗人王维十七岁写的一首思乡诗,至今让人感同身受!

说到王维的诗,我们的印象是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但这一首作于诗人十七岁的作品,却不是以色彩,构图、声响或禅意取胜,而是以朴质和深厚见长。一如诗人的年龄所传达的讯息;纯真而质朴,又如诗人的学识所折射的光芒,深刻而深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年轻的士子独自游历在外,漂泊无依,孤独凄然。正如风雨中飘摇的一叶浮萍,找不到自己想要停泊的港湾。繁华的帝都对漂泊在外的士子而言只是“异乡”,他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他的自我感觉是“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真切地道出了士子身处孤孑之境的感受。

时间是医疗一切创伤的良药,客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也许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却,也许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慢慢被挤压到情感的一隅。可是淡却不代表忘记,生活中某个节日或许就拨动了这根敏感的神经。此时,佳节时刻,思乡怀亲之情更容易毫无节制地爆发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说出了思乡情感喷发的强度和力度。“每”字和“倍”字则强化了这种表达。在家乡,有着自己牵挂的亲人,有着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更有着许多美好的往日记忆。就是这样的种种情思,都在佳节时刻涌上心头,而此刻士子独自在外,则在对比的心绪中倍感孤孑。如果这种情绪只是偶尔一次触发诗人的心绪,那么这应该是可以慢慢淡却的情思。事实却不是这样,这种思绪是经常的,而且每经历一次给人情感的挤压力度是加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在王维用朴质无华的语言表述之后,再遇到这种心情,我们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去替代它。“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说出了人们在背井离乡时共同的心情,故而打动了太多游子的心,千古传唱,历久弥新。

如果顺着作者的思绪,下面两句应该写诗人如何“倍思亲”,但诗人却更开笔墨,换了一种叙事角度,不是写自己如果“思亲”,而是遥知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热闹场面,写兄弟们所感到的缺憾----“遍插茱萸少一人”,于热闹处写冷清,佳节的团聚和热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伤感。这就使得这首诗更加迂回曲折,让诗意反复跳跃,既朴质自然,又显得含蓄和深沉。

这首诗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中间另开笔墨,却能收放自如,将自己在外身历佳节的内心情感细腻、真切的展现出来,千百年来,无出其右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影响最大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
节日诗词鉴赏
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9课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教学 2019春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