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星台的前世今生(一)

黄河故事之五十八:观星台(一)

观星台的前世今生(一)

登封市告成镇,夏为阳邑,东周为阳城。唐武则天登嵩山封禅大功告成,一高兴,就把阳城改为了告成。民国时阳城县并入登封县,延续到今天的告成镇。告成不仅因此成名,它还有观星台这个大名鼎鼎的古迹。

告成观星台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至至元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276—1280年,主持建造而成。它是当时二十七个观测站的中心站。中心站建在登封告成,与古人的天之中央认识有关。古人认为登封是天之中央,又叫天中。这一点也可以从古人的诗里得到印证。

明代士子李世德有《测景台》诗

春日初登万丈台,好山四面画屏开。

天中一测无余算,万古还输元圣才。

诗中不仅提到了“天中”的概念,还对周公、郭守敬做了很高的评价,形象地说明了郭守敬建登封观星台对天文学所具有的贡献和意义。

清代乾嘉学派大师钱大昕在他的《到开封作》一诗中也曾写道,“测景天中分刌正,要将圭臬示文人”。

但郭守敬并不是在此观测天象的第一人。早在周灭商后,周王朝要在洛阳建都。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寻求营建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在这里修建了测景台。周公测景台,学名“八尺表”,俗名“无影台”,最早是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了土圭,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石柱为表,台座为圭。唐开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天文官南宫说奉诏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是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计年的仪器。

观星台是古代天文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

明代传奇状元伦文叙写过一首四言诗《测景台》,从登封据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说起,周公始建测景台,曾经很好地发挥过作用,也曾经历了无人看管的荒芜岁月,当时的张公重新整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天地之中,土圭可测。阳城之地,表景斯得。

周公肇建,以占洛极。王城既成,百度交式。

更汉历唐,以宪以则。虽小厥用,遗规孔饬。

神灵守护,靡有薄蚀。迤于近代,莫之保啬。

弃置榛莽,震撼歊刻。方围外欹,中径潜泐。

有美张公,见之太息。釐复旧规,拓土披棘。

守令克贤,继踵葺饰。门壁神祠,如翚矫翼。

过辄耸瞻,居民诫敕。后人有作,噫畴之德。

明朝洪武年间,上党人士郑大原游览中岳,观看了观星台后赋诗:

元聖當年曾测景,巍峨廟貌石淙浔。

堦前臺榭餘芳草,門外山川映古林。

觀象已知超逺略,量天更見識玄心。

我来肃戒明禮典,漫向碑前續賞音。

此诗现存石碑仍矗立在观星台景区内,碑前题“春日謁周公祠觀测景臺次辞间韵”,落款“上黨明初鄭大原”。诗的前半部分介绍了先圣建测景台的地理位置,在武则天曾宴乐群臣的石淙河畔,庙堂高耸、台榭交错、芳草萋萋、古树茂密。后半部分赞颂先圣建立测景台、观星台的远见卓识,观天测象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本人对先圣和测景台的崇敬之心。

景区内还有一块石碑,是乾隆四十四年刘世伟草书的一首诗。

制作仰元聖,阳城观象台。

建中资制辅,测影佑三才。

地胆依中岳,天心应上台。

登临窥日表,亲授指南来。

    这首诗虽然没有多少诗味,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些佐证。刘作诗的年代,阳城已经被武则天改为告成了,但他在诗中还沿用阳城,看得出对女皇的不在乎。诗中的地胆、天心,也是古代天中、地中认识的体现。

(待续)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2022/02/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天文测量的中心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
观星台-与星汉苍穹的约定
我国最古老的观星台——登封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一个产生过世界最精确历法的地方
豫·登封:周公祠、测影台、观星台,一“中”三观!
为什么说登封市是“天地之中”?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很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