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永声音】金融科技的新产物 – 监管科技 Regulation Technology

以下内容摘自《光合客》WeFinTech的采访稿,略有删节,仅供参考。

访嘉宾:吴大维,安永中国金融科技主管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 Regulation Technology(监管科技)。

作为金融行业的人都很熟悉这个话题,但是监管科技到底是什么?中国银行业曾经提出过的科技监管,但是科技监管与监管科技,在定义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2014年,FCA(英国市场行为监管局)提出Project Innovate(创新工程)以后,他们在一年时间内调研了近两百家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一些院校、职业咨询机构、传统金融机构等。在 Callfor Inputs报告中,FCA定义了三大块:

  • 监管科技的现状

  • 在未来一阶段能够发展的方向

  • 未来的前景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几乎所有最新的科技都能被监管科技所应用。包括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云服务等这些最新的概念,或者金融科技的投资热点、应用热点,几乎都能被监管科技所应用。

2015年,监管科技正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英国开始把监管科技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分类分了出来。FCA给监管科技下了一个定义,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服务于监管和合规。而且FCA也认为,监管科技是金融科技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5年,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的市场调研公司Let's talkpayment做了一个市场分析,他们认为监管科技行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监管科技的市场规模会达到118billion美元,一个上千亿美金规模的一个行业。

有些金融科技的行业专家认为,监管科技对金融科技是有一个有力的促进。因为它的营业模式所产生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既帮助到了监管者,也帮助到了被监管者。

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都加强监管,特别是金融行业开始颁布各种法规,比如巴塞尔IIIIIIVDFADodd-FrankAct),Fact cat等等。不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都越来越紧。

2007年之前,金融行业认为没有监管是最好的监管,一个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可以让金融行业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但是2007年以后,我们又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各种监管行为都变成了金融活动中很大的一部分,而且非常消费成本。

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曾说过,2015年美国所有行业的监管成本是1.885万亿美金,相当于世界上第九大的GDP,超过了俄罗斯和加拿大。2014年,美国最大的金融企业在合规上的开销是40亿美金。2013年,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审计成本是710万美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监管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英国努力FCA推动Project Innovate以及监管科技、监管沙箱,寻找一条能够解决目前监管成本对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影响的道路。


20165月,FCA发起第一个监管沙箱,为期半年,有6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企业申请加入,FCA选择了24家。最后进入沙箱的是18家,因为有6家还不具备条件。今年3月份,FCA会开放第二期的监管沙箱的环境,现在也在接受申请。

FCA在整个沙箱上的管理办法:

第一,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与我们传统测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使用的都是真实的生产数据,而不是像我们可能使用非生产数据,比如Machine Data或者Dummy Data去进行一些环境测试。沙箱内的公司是运营在一个和FCA共同构建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的商业环境里。

第二,FCA会和所有在沙箱内的公司保持着一个非常高频度的交流,而且FCA可以随时叫停沙箱项目。

也就是说,在沙箱内的公司也可以随时要求退出,而且FCA也说过不会为沙箱所有的测试结果进行背书。

第三,FCA与沙箱内所有公司沟通的过程、结果以及文件,都是对外发布的。

除非公司特殊要求,否则在整个沙箱过程都透明的。

5月份FCA发起了金融监管沙箱以后,新加坡6月份开始了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沙箱,香港在去年9月份也开始了HKMA的监管沙箱。同时我们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像澳洲、挪威、南韩都纷纷跟随,在向FCA学习这套监管沙箱的整个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整个金融监管的趋势从松到紧,如何在松和紧之间寻找一个比较好的点,既能保护消费者,同时又能不抑制创新,这是监管科技设立的目的。第一,保护消费者,第二,在消费者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可行的创新,或者说社会成本相对比较少的创新。

我们看到,在国外也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金融监管科技公司。最早出现的监管科技公司是在2012年,他们做的相对比较简单,比如风险管理的前端,KYC做的反洗钱。但是在2015年,监管科技正式提出来以后出现的公司,他们做的东西是结合了以前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现在的新技术,来为监管进行服务。

我们用3O来总结:

On time

On line

On demand

我个人认为,从3O概念的出现,才是彻底地颠覆了科技监管和监管科技之间的区别。如果有监管科技元年的话,我认为是2015年。3O概念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我们是把这三个O作为一个标志,来标志是不是监管科技公司。

回顾监管科技整个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以前更多的是利用一些科技的手段来帮助监管,而现在我们运用很多新技术的手段,比如大数据和分析。


就传统金融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来说,其实新技术在影响着每一道的防线。

第一道防线

现在新的技术在辅助的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比如KYC knowyour customer)技术,我们现在通过新的技术不仅能够做到KYC,也能做到KYCCknowyour customers customer),这个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讲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同时我们也讲监管的穿透性,从KYCKYCC的穿透性,甚至可能对整个金融机构去把握系统性的风险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国内特别火的大数据征信,充分利用外部数据或者一些公开市场数据,来进行客户的行为分析,获客以及产品的营销。在数据的可视化以后,各家金融机构都做了客户的关系网络视图。从传统技术来讲,过去在信贷过程中,客户经理需要做大量的线下工作,比如核实客户的情况,收集各种资料,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像消费贷公司和小贷公司做的都是线上化。从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来看,新技术已经在彻彻底底地渗透着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新的技术改变着第二道防线的计量体系。现在很多新的算法,包括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式,正在改变着整个第二道防线的计量体系。比如我们传统的内膜法(IRB)以外,各个公司开始利用外部数据,对客户的风险行为特征进行交叉验证。这一波的技术发展更多的是针对C端客户,其实在C端方面,市场、营销和审计的边界在大数据的辅助下越来越模糊。很多公司用一套模型来看如何获客,同时为客户进行相关的标识,在标识的过程中,对客户的投资回报率也进行了评估。所以可以看到在第二道防线里头,新的技术也在渗透。但是新的技术也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在C端,像一些欺诈手段和其他的行为也在出现。

第三道防线

我们说说最火的区块链。第三道防线是审计和内控,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完全有可能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叫智能审计、智能内控。所以从风险管理的本质来讲,传统意义的上三道防线现在已经在大量地使用新的技术。这其实是银行本身内部管理所产生的需求。


从监管的本质来讲,监管一定是滞后的。因为监管是有了东西才能去管理,不可能凭空去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先把规定制定好了,再让市场去进行相关的市场活动。所以监管的滞后本质决定了,监管也可以使用监管科技去辅助监管,提升效率,有效地帮助被监管企业降低费用,从繁重的监管工作中脱离出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经济活动中去。

以使用区块链进行国际转账为例。过去的国际转账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首先受理行需要对你进行大量的KYC调查,包括你有没有背景,是不是反洗钱,然后受理行会通过SWFIT再找到受理行。这个过程时间既长,错误率又非常高,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你的钱就会被驳回。所以基本上以前的国际转账需要很多天甚至几周。

如果我们用区块链来进行国际转账,它几乎是实时的。因为每个客户都有digital signature(电子标识),他的记录在整个链条里是一个完整信息,我们不需要再重新对客户进行一个尽调过程。在发起行发起的同时,我们甚至可以省略掉中间环节。同样受理行对收款人也有电子认证的标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率非常低。当满足条件的时候,它会触发相关的智能合约,这笔转账几乎是实时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可以实时地看到整个转账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实际的例子。

区块链在帮助汇款人和收款人的同时,也在帮助金融公司去掉了中介媒体,同时也在帮助监管实时地追踪整个过程。即使不是实时,整个痕迹被区块链记录下来后也很难以被篡改,监管可以随时追溯回整个流程。这个就是我们说的power of technology(科技的力量)。

区块链在改变着前端消费者的体验。第一,对于我来说,如果一笔汇款要两三天后收到,可能就影响到了我的使用目的;第二,对于银行来说,去掉了SWFIT服务,他能够更好地在汇款行和收款行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第三,对于监管来说,整个过程对于他们几乎是全透明的,不论是对反洗钱,还是对国际的资金流动都有一个实时的监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充分体现了科技的力量。

访嘉宾:吴大维,安永中国金融科技主管

互动问答

如何评价沙盒监管目前的实际运用效果?

吴大维:英国去年6月开放了沙箱,第一批18家,今年3月份会进行第二批。对于最后监管沙箱的实际效果,我们其实并没有非常紧密地跟踪,因为FCA对于监管沙箱有一个公开的报告。

但是其实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些人是在中途退出的。监管沙箱是想通过这种安全的环境去找到一个过程监管的机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在过程中解决问题,但这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状态。

其实很难在过程中发现所有的问题。现在监管的趋势是渗透化监管,就是我们提到的从KYCKYCC,还有穿透式。现在我们也在提倡两种穿透式的监管,以及从结果监管到过程监管。以前的监管,我们是等待事情发生再开始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但过程监管是我们参与到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中。

监管科技是否能够真正消除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吴大维:其实像open API这种都是打破信息孤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比如在英国,九家银行必须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完成openbanking,而且不是由FCA来监管,而是CMA来监管,这样就为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在整个链条上,你任何的一个商业行为可能都接触了很多金融企业,但是每个接触你的人拿到的只是一个碎片,或者你想给这家金融企业的信息。其实金融企业看不到你所有金融活动的轨迹和链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我们说的穿透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硬核消息来袭,大城崛起,中国版“波士华城市群”机遇到来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选角竞争激烈:入围比例十分之一,事中监测体系已搭建
金科监管2021(一)|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两周年:17个地区、近120个创新项目,多批项目已出箱
金融普惠喊十年,我们融资咋还难?​
监管沙箱真的有助于提升金融科技吗?
澳大利亚ASIC与加拿大监管机构签署金融科技合作协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