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温馨分享5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17】
[玫瑰]父母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十二种障碍(六)[玫瑰]
障碍十: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当看到孩子不开心或者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或者是否认他情绪的强度。比如:“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事”,“别担心,事情会解决的”,“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等。
父母对孩子进行安慰和安抚,是因为不愿看到孩子感到受伤、不安、气馁等,我们跟孩子说:“别担心,事情会好起来的”,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别再有这样的感受了。而孩子能够看透父母的安慰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并不是真正理解自己,他们会认为:“如果你知道我有多害怕,就不会这样说了。”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那些同情和安慰反倒常常会阻断进一步的沟通,因为孩子感到的是你希望他改变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对自己感受的认同。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18】
[玫瑰]父母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的十二种障碍(七)[玫瑰]

障碍十一:调查、质问、审问。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试图找出孩子的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你学习了多长时间?”“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你跟多少个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等。
提问不正确就变成了审问,向孩子传递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怀疑或者质疑。孩子常常会因为父母的提问而感到威胁,尤其是当他们不理解父母为什么问他们时,孩子常常会防御式的回应:“你为什么问那个?”或者“你是什么意思?”孩子也会看透一些父母试图通过提问来搜集信息,掌握他们的把柄,比如当孩子考的不理想时问孩子:“你学习了多长时间?“隐含的意思是:“你只学习了1个小时,怪不得你考试得了C。”当我们向孩子提出那些限定了答案、而不是开放式问题时,就像是律师的询问,会让孩子感到极其不舒服,觉得必须按照你的要求来讲述问题,这时候提问就变成了审问,根本不是一种鼓励沟通的良好方式。
障碍十二: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通常面对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就会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比如:“别想它了”,“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这个问题了”,“好了,让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别往心里去”等。
此类信息会向孩子传达你对他不感兴趣,不尊重他的感受,或者全然拒绝他。当孩子需要谈论某件事时,他们通常是十分严肃和专心的,当你用玩笑来回应时,你会使他们感到受伤害和被拒绝。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转移他们的情绪可能会有暂时的效果,但是被拖延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个人的情绪也并不总是会自然消失,它们常常会在稍后的时候重新出现。孩子与成年人一样,也希望别人用尊重的态度倾听和理解自己,如果他们的父母漠视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学会不再与父母分享他们的重要情绪和问题。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19】

[玫瑰]在使用“我—信息”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玫瑰]

1、对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一定要是客观具体的,就事论事,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或评判。“这周有三个早上你都迟到了”是客观具体描述,而“你总是迟到”就是一种评判。
2、要分辨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经常只会用“我很生气”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但仔细辨别自己的感受,也许是担心、焦虑,或者是心烦、疲惫,如果只是用“很生气”来形容,则充满着对对方的威胁和责备。
3、要明确说出孩子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所谓实际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它可能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或是需要做的事,或者可能让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等。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0】
[玫瑰]使用“我-信息”表达方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玫瑰]

一、不要错误理解“我—信息”就是“我”字开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今天没有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我有些失望,因为我们说好了你会在周末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
二、要先表达“首要情绪”,“次要情绪”是家长的第二感受。妈妈应该这样说:“看到你回来了,我真是松了一口气,我很担心你遇到了什么麻烦,担心你走丢了”。这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接下来的回应一定会大不相同。
因此,在使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识别自己的首要情绪和次要情绪,向孩子表达我们的首要情绪,而不是借机宣泄我们自己的愤怒。
三、当第一条“我—信息”不起作用的时候,可以再发送一条“我—信息”。第二条“我一信息”可以更加明确、更加强烈、声音更大,或者表达更多的情绪。第二条“我一信息”要告诉孩子:“注意,我是说真的。“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在告诉你我的感受,这对我很重要。我不喜欢你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当你从我面前走掉,甚至都不听我的感受。”
四、可以把“我—信息”用在对孩子的鼓励中。鼓励与表扬不同,它可以鼓起孩子的勇气,让孩子做的更好。在每天对孩子进行鼓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我—信息“的方式。比如:“我真的很感谢你去丢垃圾,虽然这是我的工作一一非常感谢”,“谢谢你让我知道你什么时候回家,这让我松了一口气,这样我就不会担心你了”等。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1】
[玫瑰]如何才能够赋予孩子自主权呢?[玫瑰]
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是赋予孩子自主权的前提,我们可以先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常识开始,不去包办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当孩子有不当行为出现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我是要帮助孩子“搞定事情”,还是要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呢?
其次,父母要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赋予孩子自主权就要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事情的经过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父母的指令。父母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到该如何安排家庭作业,如何才能避免迟到的方法,大到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都要和孩子共同商讨。
第三,父母要始终信任孩子。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后,接下来就要信任孩子,真正做到放手,赋予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力。以信任的口吻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做到。”
第四、增长孩子的自我认知。当孩子经历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我们可以用启发式提问问孩子,“你感觉如何?你怎么想?这件事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个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让他们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知道自己面临类似挑战时可以做怎样的选择和决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能力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勇敢的走向独立。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5】
[玫瑰]“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最有效[玫瑰]
所谓“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案,就是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请孩子与他们一起寻找某种能令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首先,孩子有动力执行解决方案。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亲自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孩子会觉得通过这种方案制定的决策也是他们自己的决策,因此他们有责任来执行它,更重要的是父母没有以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而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共同制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在找问题解决办法的时候,实际上是鼓励孩子进行思考。父母在对孩子发出信号:“我们有一个冲突,让我们共同来思考,找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智力练习,要求孩子不断的动脑筋来找到最佳答案。
第三,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减少敌意而充满爱。持续用“没有输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家庭都会发现,孩子对家长的敌意大大减少。当父母和孩子同心协力地去解决一个冲突,并能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时,他们常常会对彼此产生深深的爱和亲情。他们不仅对冲突的解决感到高兴,而且每个人都因为自己没有输而感觉良好,每个人都满怀温情的感激对方愿意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尊重自己的权利,这样就不断深化了彼此的关系,让家变成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6】
[玫瑰]使用“没有输家”解决方案时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玫瑰]
第一、从“解决一个长期困扰孩子的问题”入手。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孩子看到明显的效果,从而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这个长期存在,而非短暂、容易爆发的问题,最好是由孩子提出来。比如妈妈经常忘了按时采购食品,导致家里有时候没有吃的;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的许诺常常无法兑现等,这样孩子们就能看到这种方法为他们带来的好处,而不会误以为是父母用来控制自己的新手段了。也可以从一起讨论家庭的基本规则入手,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家务活的分配等。
第二、当“双赢”的方法难以达成共识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这是家长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当父母和孩子遇到了这样的沟通困境,通常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仍然保有非赢即输的权力斗争思维模式。
这时候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继续谈话;
2、返回第二步,尝试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3、暂停冲突解决,第二天重新开始;
4、发出强烈的请求,比如:“来吧,肯定会有一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努力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探讨了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吗?”;
5、把困难公开讨论,试着找出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妨碍了冲突的解决。家长可以说:“我想知道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还有什么其他没有明确说出的事情在困扰我们吗?"通常,这些方法中的一个或几个会起作用,问题的解决会重新开始。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7】
[玫瑰]使用“没有输家”解决方案时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玫瑰]
第三、避免把惩罚孩子纳入决策。父母最好避免提出对孩子不能遵守约定或执行决策的时候进行惩罚,要信任孩子的良好意图和正直诚实的品质。只要谈到对孩子的惩罚,就必定会传达不信任、怀疑和悲观的看法。父母应当假设孩子一定会遵守约定,虽然这并不是说孩子永远都会这么做,但父母依然要相信孩子会遵守,“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是清白的”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亲子沟通的原则之一。
第四、当约定被打破时父母要向孩子传递“我信息”,并且共同重新探讨新的解决方案。孩子有时候会不遵守约定,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自己承诺的东西太难,可能是真的忘记了,也有可能以前一直依赖于父母的权力对他们进行管控还不习惯这种新变化,甚至有可能是孩子想要试探这种新的解决方案,看看父母是否真的能说到做到。
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孩子没有遵守约定,父母都不要责备、威胁孩子,而要首先向孩子发出“我—信息”,可以跟孩子说:“你没遵守约定我感到很失望”,“你没有遵守承诺让我感到很惊讶”,“我遵守了约定而你没有,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等,然后“积极倾听”孩子关于自己违约和对解决方案的建议和想法,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然后根据孩子说出的不同原因,父母可以和孩子重新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提醒他记住自己承诺的方法,比如是否需要一个钟表、计时器来帮助计时,或者是使用便利贴、公告板、日历等来提醒等。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8】
[玫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玫瑰]

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来交流,可以使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只是停留在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让自己更加在乎沟通的感受和体验,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使用非暴力沟通,我们既能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可以尊重的倾听他人。
在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来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一、观察。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此刻观察到什么了?不管是否喜欢,在这一步,我们要求只是描述人们所做的事情。要客观地表达你所观察到的结果,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去判断或评估。
二 、感受。我们要诚实的面对并且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要注意,在表达我们自己感受的时候,最好不使用“生气”这种感受,因为在中国人的语言体系中,“生气”通常是指向对方的,是对对方的不满,并且充满了指责。
三、需要。分析自己的某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导致了以上的感受,这是对自我感受的进一步解剖,让自己真正明白产生以上愉悦或者痛苦等感受的真正原因。
四、请求。有了以上的三步,最后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需要向对方发出明确的请求,希望对方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从而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29】
[玫瑰]阻碍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玫瑰]

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有四种思维方式导致我们陷入了沟通的误区,在这些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我们和孩子之间彼此疏远和互相伤害。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驱使我们发生沟通障碍的四种思维陷阱。
一、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如果孩子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就会认为孩子是不对的,就想要去改变孩子。比如有的父母是急性子,看见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就特别受不了,经常会想我怎么才能改变他呢?再比如有的家长看见孩子非常关心细节,就认为孩子是“强迫症”,而如果家长自己更在乎细节,就会觉得孩子“粗心大意”。
但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孩子暂时做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者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他们不再对我们那么友好了。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0930】
[玫瑰]阻碍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玫瑰]

二、经常比较。
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家长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我们经常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如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就会焦虑、生气,转而对孩子产生各种不满意;孩子如果比别人好,就会洋洋得意,自我满足。
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好,就会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如果家长频繁地拿孩子做比较,还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觉得家长心目中自己是不够好的,父母是不接受自己的。
三、回避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可我们却会频繁的使用“不得不”和“你让我”这种短语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比如,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我不得不揍你一顿,因为你实在是太不听话了”,或者是“你让我太伤心了”等。这其实是在推卸我们自己的责任,把问题归咎于孩子。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08】
[玫瑰]阻碍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玫瑰]

四、强人所难。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也是强者常用的手段。很多人相信,作为家长我们的职责就是要管教孩子,甚至是改变孩子,让他们循规蹈矩,可几乎所有的家长也都会发现,我们根本无法强迫孩子们按照我们期待的那样来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们真的那样做了,孩子们也迟早都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们。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09】
[玫瑰]引发家庭冲突的原因[玫瑰]

一、贴标签。标签是用来贴到盒子和文件上的,它们可以为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分类,却绝不可能准确地描述那些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孩子们的真实状态。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贴标签。我们想都不用想地就会说:“她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就是比较笨!”
当孩子睡得安稳、不打扰别人时,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有情绪、不高兴了,就是“坏孩子”。“给孩子贴标签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习惯。但给孩子贴标签,除了是不应该的并且会伤害孩子之外,还会不断的给家长自我暗示,让这个标签变成现实。如果你的孩子没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去做家务,你就一遍一遍地批评他“懒惰”,他就会变得相信自己是个“懒惰”的人,他的行为就会越发地趋于“懒惰”。他会想,“干吗要尝试改变呀?别人都这么看我也许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一个懒惰的人”。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就会把评价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依赖于别人告诉他,他是什么样子的。无论多大的孩子,一旦他们不断的在外面的世界寻找别人的认可和自我定位,都足以损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
二、攀比。任何一种跟别的孩子比较的方式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为什么你不能学着像你哥哥一样去分享?他多么慷慨啊!”“我希望你在学校向你姐姐的标准看齐。她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我们总是试图通过比较来刺激孩子,让他做出改变,而不是让孩子通过认识自我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样做只能引发孩子内心的敌意、嫉妒、疏离、沮丧或者叛逆,因为它没有满足孩子内心渴望关注、尊重和接纳的需要。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0】
[玫瑰]引发家庭冲突的原因及对策(二)[玫瑰]
昨天我们分析了引发家庭冲突的两个原因,那今天我们来说下它的解决方案。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给孩子贴标签,不拿孩子进行比较,家长们就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既不评价也不挑剔。
不要把你的孩子贴上好的、坏的、懒散的、努力的、聪明的或者蠢笨的标签,要跟他们分享你对他们清晰的观察,不带有任何评判色彩的客观描述,告诉他们你看到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到了你。不要说你的儿子不负责任,要把标签拿开,跟他具体谈谈你所看到的那个让你觉得他“不负责任”的行为。
比如,孩子早上忘记带午饭了,你就要客观的说“今天早上你没有带午餐”,而不是“你怎么这么不长脑子”;孩子把外套落在学校或者忘记交作业了,家长也需要只是说明这个客观情况,而不是给孩子扣上不认真或者不细心的帽子。
再比如,当孩子忘记了你们的约定,没能每天晚上按时喂狗,不要说他不负责任,你可以跟她分享你的观察:“我很感谢你,上周的七天里有四天都没用任何提醒就喂了狗狗。看到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能遵守承诺,一起照看好家里的每件事,我觉得非常高兴。”然后,可以跟他谈一谈,当你发现她忘记喂狗而不得不提醒她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当我意识到上周有三天你是在我提醒下才去喂狗的,我有些担心。我希望即使我不提醒你,狗狗也可以得到喂养“。
接着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你可以说:”不知道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记得每天晚上喂狗?“用这种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探讨各种可能性,比责骂她“冷漠”、“懒惰”或“不负责任”会更有可能让孩子愿意合作。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1】
[玫瑰]和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结可以有效减少家庭冲突[玫瑰]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花了很多的时间跟孩子们待在一起,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和孩子之间所有的交流都变成了简单的几句话:“作业写完了吗”,“琴弹了吗”,“快点吃,吃完上学去”,“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当孩子想要跟家长分享自己的生活时,家长要么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倾听,要么还没等孩子说完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评判,告诉孩子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如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关上和家长沟通的大门。曾经有一个辍学的青春期孩子妈妈痛哭流涕的说:“如果能够重来,我一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跟他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我希望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他,跟他聊天。我以为我还有很多的机会跟他一起去做这些事,但当他进入青春期,不愿意再去上学,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愿意跟我说一句话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需要趁孩子还小,就养成一个单纯地享受跟孩子们在一起相互陪伴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放下手机,抛开工作、生活中的琐事,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画画、走路,畅谈希望和梦想,一起欢笑,甚至简单地依偎在一起。
2、每周都要专门预留出全家人共处的时间。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致谢、感恩,全家人共同讨论家庭事务、解决问题,让彼此的生命交融,把家变成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要很认真的安排好家庭会议的时间,把它们排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否则你会永远没有时间去做。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2】
[玫瑰]奖励和惩罚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没完没了的权力之争(上)[玫瑰]

在我们的育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把奖励和惩罚当作标准手段来使用,孩子做的好就奖励,做的不好就惩罚。当家长的目标是想“搞定孩子”,让孩子们听家长的,按照家长的指令去执行,做那些违背孩子们自己意愿的事情时,这是必需的手段。但把奖励和惩罚当作育儿手段,与我们提倡的尊重与合作是相反的,只会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没完没了的权力之争。
一、奖励和惩罚的坏处。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它们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鼓励孩子为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去努力,而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在价值去行动;它们剥夺了孩子体会做事本身的快乐,强调凡事只要注重结果;它们拿走了孩子想要跟家长合作的愿望,养成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条件的习惯;它们教会孩子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一旦某件事情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或者好处不够大就不去做,还教会了孩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从他人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惩罚经常会触发一个人内在的愤怒和报复之心,而通过奖赏所激励的行为大多都会“上瘾”:家长要不停地提供越来越多的奖赏才能获得孩子的服从。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5】
[玫瑰]奖励和惩罚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没完没了的权力之争(中)[玫瑰]

二、不奖励不惩罚并不意味着纵容。不使用奖惩的方式来胁迫孩子去做事,并不等于纵容他们的行为,也不等于要放弃家长自己的需要。和孩子之间有尊重的互动意味着,家长要从心里珍视每个人的需要,愿意尽可能地照顾到并满足大家的需要。
比如孩子撕书,而你很在意那本书,不希望书有任何破损,这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抱住孩子,直到他安静下来可以好好谈谈。在这种情况下,抱住孩子是为了保护你所珍视的东西,并不是惩罚他的不良行为。不要给他讲大道理:“你不该撕书!这种做法不对!”,而是要倾听孩子,你可以跟他说:“你觉得很沮丧,需要发泄一下,是吗?如果是这样,我很愿意帮助你找到一种方法,既不会伤害你,也不会伤到我比较看重的东西,好吗?”
如果家长能记住孩子每个不当行为的背后,都是在试图满足某种需要,对孩子的话语里没有批评、责备或者挑剔的意味,孩子就更愿意敞开心扉,谈论他通过撕书所试图满足的需要。知道了孩子的需要,家长就可以跟他一起讨论,找出其他既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又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的办法。这样的讨论和对话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都从中获益。
但如果家长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为他的错误行径吃点儿苦头,这样的对话就不可能发生。当孩子认为家长要惩罚他的时候,他就可能会关闭自己,或者心怀恐惧、愤怒、怨恨和失望地发泄情绪。他满脑子想的也许都是怎么跟你打平,绝不是以后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状况。而且,如果家长执着于惩罚,就永远不会了解到孩子最初为什么会撕书,同样的事情以后就还会再发生。我们希望孩子从此不再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知道当他想讲话的时候有人会倾听,而不是因为害怕破坏了东西所遭受的惩罚。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6】
[玫瑰]奖励和惩罚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没完没了的权力之争(下)[玫瑰]

三、除了奖惩还能怎么做。当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家长要先想一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妨问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我想让孩子做什么,我让孩子做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让他内疚、羞愧、害怕惩罚、得到奖赏,还是为了他们能参与并为自己和家庭的福祉做出贡献。
2、我是想要“搞定”孩子,让他只是服从我的想法,还是想要帮助孩子获得生活的技能,让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不再出错?
当家长朋友们想明白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绝不会仅仅在惩罚和奖励之间做选择,而是会有很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8】
[玫瑰]做一个目标明确的家长[玫瑰]
一、明确你的育儿目标。对家长而言,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确定我们想要什么,以及我们养儿育女是为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三个问题来确定自己的目标:1、从长远来看你要的是什么?专注长远利益,会让你正确审视当前的行为,也能让你更清晰的关注到最重要的事。我们要问问自己,我希望孩子成人后具有哪些品质,我希望跟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2、你将要做什么?列出你希望孩子成人后所具有的品质,把它们套用到自己的身上,你将会发现自己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你就需要说实话;你希望孩子关注健康,你就首先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如果你的孩子在八岁或八岁以上,可以请他们一起来做这样的练习,这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目标。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拼图或者画画的方式,展示出他们看到的自己在未来的样子,看看哪些对他们是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些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3、哪些行动是有效的?想想在迄今为止你所有的行动中,哪些做法是真正有效帮助你实现自己意愿的,哪些做法帮助你获得了所期望的成果,把这样的行为列出来并且坚持做下去。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19】
[玫瑰]做一个目标明确的家长[玫瑰]

二、围绕目标来思考问题。大脑对各种念头的处理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和体验到的,也决定了我们所要采取的行动。任何一个人,如果选择把念头聚焦在“谁对谁错”、“公不公平”、“谁好谁坏”上,将会不可避免地把大量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分析、判断、指责和批评上,这样就等于在支持冲突。如果你在心里认定别人是在针对你,认为孩子或者其他人是在试图操纵你、利用你、忽视你或者不尊重你,那么你就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生气。
相反,如果你能想到你和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个需要,就更有可能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帮助孩子和自己提升幸福感。你对孩子的种种想法,直接决定了你如何看待他们和如何对待他们。如果你认为孩子是不可信任的,就会限制他们做决定和学习信任的机会。相反,如果你认为孩子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把这种信心传递给他们,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给他们很多做决定的机会。
三、围绕目标来行动。孩子们大部分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家长的行为而学到的。如果你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行动,让你的行为与你的目标一致,就是在教给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围绕目标来倾听孩子。你的倾听方式决定了你跟孩子的互动是一种探索和讨论,还是一场争论或吵架。当你倾听孩子的时候,你是在倾听什么呢?你是在努力找出话语中的错误、问题、过失,还是想通过倾听更好地了解孩子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在家长情绪紧张的时候,是很难倾听孩子的。所以家长首先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当自己的情绪疏解后,再来倾听孩子的述说。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2】
[玫瑰]如何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呢[玫瑰]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
一、区分孩子的“需求”和为了满足需求而使用的“方法”。有时候,家长们不愿意听到孩子们想要什么,家长们害怕,如果孩子们的愿望是玩电子游戏、买新玩具或者整晚不睡之类,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与之抗争,或者是无奈地满足他们。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玩电子游戏”不是一个需求,它只是满足需求的一个方法。真正的需求可能包括放松、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娱乐。
家长们经常会说“我需要你吃掉西兰花”,或者是“我需要一个iPad”。但是,让孩子吃西兰花和买iPad并不是需求,吃西兰花是满足孩子们获得营养需求的一个方法,买iPad是为了满足有趣、娱乐、放松或者拥有等需求的一个方法。
二、把注意力放在“方法”背后的“需求”上。几乎所有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都是围绕“方法”展开的,如果家长可以用尊重的态度,把注意力放在方法背后的需求上,这些冲突即使不能避免也是可以被化解的。比如孩子说:“我现在不想睡觉”,家长回应:“你现在必须睡觉,已经到睡觉的时间了”,孩子说:“可是我还不困啊”,家长答:“如果你现在不睡觉,明天早上就起不来床”,“我不会起不来”,“你肯定起不来”……这样的争辩会令孩子感到沮丧,因为他觉得没有人听到他的感受,家长也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种冲突就会持续下去,甚至加剧。
如果家长能够用尊重的态度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的需求上,赢得孩子合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些。我们还是来看刚才的例子,孩子不想睡觉,这时候家长关注于孩子的需求,就会说:“你是不是玩的正开心,还想继续玩一会”,孩子回答:“是啊,我不累”,家长说:“你想玩累了再睡觉是吗”,接着家长可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需要:“我想让你好好休息,我发现如果你晚上九点之前还不睡觉,第二天早上就会很困,你能明白妈妈的意思吗?”然后可以邀请孩子一起解决当下的问题。
当家长和孩子用这种方式相互倾听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能量的交换,会自动的产生换位思考,使得两个人都愿意找到一种满足彼此需求的方法。在这个例子里,孩子会更愿意很快去睡觉,或者家长愿意设定一个时间,允许孩子在关灯前再安静的玩5分钟。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3】
[玫瑰]如何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呢(下)[玫瑰]
三、认真的倾听并理解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对他的兄弟姐妹或者对你大发脾气,那是他在大叫:“我有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此时,指责和叫骂只会增加孩子的痛苦,而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你可以花些时间带着尊重的心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了解他们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真正根源。孩子们渴望得到倾听和理解,期望别人了解什么事情真正在影响他们,这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的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走而尖叫时,你可以暗自猜测也可以告诉孩子,他是想得到关照或者是想拥有玩具。无论你猜没猜中他的真实需求,都有助于建立你们之间的联结。但是如果你认为孩子“应该”分享,评判他的反应是如何的不适当、如何的过度或者不成熟,你就失去了跟他联结的机会。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4】
[玫瑰]如何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上)[玫瑰]
一、了解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提出复合孩子年龄的要求。人类大脑的某些部分是要到二十出头才能发育完全,如果在孩子没有完成发育之前,就期望他们具备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就是在威胁他们的感全感。因此,家长在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尊重他们的发育阶段。
二、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孩子们天性迥异,有的天生比较容易相处,有的则比较富有挑战性。如果孩子的性格跟家长相差很大,接受这种差异性就是一种挑战。比如,家长喜欢阅读或者做一些安静的事情,但是孩子喜欢跟朋友们在一起热闹、听音乐、搞笑和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家长就要学会欣赏孩子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用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需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要求太多”、“太难管理”、“太贪心”或者“太胆小”。这些标签会让家长无法看清你的孩子,不能把他作为独特的个体来接受。
同样,孩子也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属于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些孩子是听觉型学习者,另外一些喜欢通过图画和表格来学习,要跟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互动模式,然后找到最适当的方法。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5】
[玫瑰]如何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下)[玫瑰]
三、自始至终寻求联结,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跟身边关爱他、接纳他的成年人有很好的联结,就会生出心满意足的感觉,这种感受是滋养他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很多家长都发现,如果在互动中没有花时间跟孩子建立联结,其结果往往是妥协和不和,难过、生气、沮丧和无望的感觉会越积越多,而如果能够在某些关键时刻多花一些时间去倾听,试图理解孩子,了解当时的状况以及自己的感受,其结果就会释然很多。跟孩子建立联结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尊重的方式去倾听他,去感受他在那个时刻试图表达和分享的感受和需要。
四、在每一个“不”字的背后听到“是”。在家长育儿过程中,孩子说“不”是最令人头痛的一个字,家长们经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那些说不的孩子交战。但家长们需要知道,孩子每次跟你说“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对其他的事情说“是”,要花时间了解那些让孩子感到兴奋、有趣、快乐或者更加具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纠结在自己的想法上。
比如妈妈邀请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孩子说“不行,我忙着呢”,这时候妈妈会发现孩子是被一本书吸引,想要把书看完,那么妈妈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约定另外的时间去看电影。但如果妈妈把孩子的“不行”视为针对自己的拒绝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冲突,最后不欢而散。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6】
[玫瑰]与孩子协商处理冲突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上)[玫瑰]

一、将冲突视为要解决的问题。在所有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家庭冲突通常都与日常琐事相关,比如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分享玩具和分担家务,在商店里该买什么以及早上什么时候穿什么出门等。家长们一般会将这些视为孩子是否听话的问题,陷在“要么听孩子的要么听家长”的单一思维里。
但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将这些问题都视为有待去解决的难题,解决的办法在于讨论而不是争论和战斗,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的意见和冲突都是家庭成员重新评估和认识他们选择的机会,也是从彼此身上更多学习的机会。
二、找到自己和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比如我们吃饭、喝水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等,当我们担心自己的某种需求会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很快就会引发怒气、防御或者攻击。如果家长们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并且相信自己的需求可以被满足,同时能帮助孩子们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化反应就会减少,会更好的理解自己和孩子,在更多的时候表现的更加稳定和平静。
孩子们的表现可能跟从前无异,但是因为自己的视角变了,所以家长听到和看到的已经大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更好的聚焦于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对他们的不当行为本身做出攻击性或逃避性的反应。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29】
[玫瑰]与孩子协商处理冲突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下)[玫瑰]
三、把“战区”变成“无错区”。 当家长们发现自己带着情绪进入了跟孩子们的“战区”,也就是感到心烦意乱、害怕、生气,或者做一些诸如提高嗓门、争论、责骂、惩罚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带领自己和孩子一起走入“无错区”:
(1)首先,按下暂停键,不要做任何会让你后悔的事情。
(2)接下来,采取任何可以让你重获平静的手段:做几个深呼吸,出去走走或者跑一会儿,做瑜伽,或者找朋友倾诉一下。
(3)而后,尽快与你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联结。如果你感到生气,找到那个让你生气的想法,因为它是让你生气的根源和助燃剂。感受一下自己的感觉,确认一下是什么需要在急迫地唤起你的关注。
(4)最后,重新跟你的意愿和目标联结,重新明确自己与孩子互动的目的和意愿,重新开始采取你的下一个行动。
当孩子变得紧张失去控制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指导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转移他们的能量。在大家都情绪放松的时候,或者在家庭会议中,可以一起一步步的模拟这些步骤,也可以选取一些能够帮助大家恢复能量的活动一起探索。这样,家长和孩子将会越来越多地让自已的行为处于有意识的选择中,而不是下意识的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四、冲突过去后一定要进行反思、复盘。当情绪高度紧绷的时候,把跟冲突有关的沟通暂时搁置,等到自已的情绪平稳时再做处理,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然而,当大家平静下来,变得开心以后,这种沟通往往会被忘记或被无限期地搁置,因为没有人愿意破坏美好的氛围,再去讨论冲突。
其结果往往是,问题根本没有被触及,不久之后甚至会以一种新的、更加激烈的冲突出现。如果家长选择暂时搁置跟冲突有关的讨论,事后一定要找到一个大家都感觉比较轻松和自在的时刻重新反思、复盘,这样就有可能创造富有成果的交谈结果。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30】
[玫瑰]你了解孩子的大脑吗[玫瑰]
家长们一般都对孩子的身体了如指掌,知道体温高于37℃意味着发烧,知道孩子受伤时要及时清理伤口,防止感染。
可是,几乎所有的家长们都缺乏关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常识,但大脑几乎在每一个重要的方面都发挥着核心作用,比如遵守纪律、制定决策、培养自我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等。
事实上,大脑几乎决定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会做什么。
因此,了解孩子的大脑,会帮助我们学习养育孩子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一、大脑是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人类的大脑分为很多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
让大脑良好运行的关键是让各个部分协同运作,也就是整合。整合需要大脑的不同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运作,就像身体的不同器官执行不同的功能一样。
孩子的大脑没有整合的时候,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情绪爆发的时候,他们会暴躁不安、崩溃甚至攻击他人,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整合大脑,这样他们就可以协调发挥大脑的功能。
比如,孩子的大脑横向整合得很好,左脑就可以和右脑协调运作,而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如果纵向整合得很好,上层大脑就可以和下层大脑协调运作,上层大脑让孩子三思而行,下层大脑则与冲动、直觉和求生本能有关。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031】
[玫瑰]你了解孩子的大脑吗(中)[玫瑰]
二、家长给孩子提供的各种经历直接塑造了孩子的大脑。家长的基因对孩子的外在形象和气质有重要影响,给孩子提供的所有经历和体验则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包括听的音乐、读的书、接受的训练、感受的情绪等等。
比如,如果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自己的过往,孩子对父母的经历就能够记得更清楚,也会具备更高的情商,并且更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感受。
对于害羞的孩子,如果父母支持并鼓励他们去探索世界,就会培养孩子的勇气,改善他们压抑情感的行为。反之,过度保护或者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将其推入焦虑的情境之中,往往会令孩子更加害羞。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1】
[玫瑰]你了解孩子的大脑吗(下)[玫瑰]
三、大脑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年后的你还会和兄弟姐妹争着抢着去按电梯的按钮吗?
当然不会。但是孩子就会因为这类的问题吵架斗嘴。
这是因为大脑的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事实上,在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是发育成熟的。
不管孩子在学龄前是多么聪明,他都不会拥有10岁孩子的大脑,而且几年之内都不会。大脑成熟的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响,但是整合的程度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天天的养育去影响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影响孩子的大脑整合的程度。
首先,家长可以寻找机会锻炼孩子大脑发育所需的不同要素。
其次,可以促成孩子大脑的整合,这样孩子大脑的不同部分就会联结得更加紧密,以有力的方式携手并进。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2】
[玫瑰]如何缓解孩子紧张而剧烈的情绪[玫瑰]
一、通过让孩子复述事情发生的经历,就能够调动孩子的左右脑一起工作。当孩子经历失望、痛苦或恐惧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像讲故事一样复述出整个事情的经过,陪孩子一起分享他们所经历的感受。
因为孩子要把故事复述得合乎情理,孩子的左脑就会发生作用,他必须用合适的词语和逻辑把事件整理好,而此时孩子的右脑则处理身体当时的感觉,停留在事情发生时候的原始情绪和个人记忆。
通过这种左右脑的协同工作,孩子才能回忆起事情发生时的完整情景,并且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因此,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复述经历都很重要,都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的事件。
有时候父母会回避谈论令人苦恼的事情,认为这样做会强化孩子的痛苦或者使事情更槽。
其实,很多时候复述经历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搞清楚事件经过,还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好的事情上。同时,孩子需要理清事情的经过,尤其是在他们体验了强烈的情感时,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运用左脑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弄明白强大而又可怕的右脑感情,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处理这些感情。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05】
[玫瑰]如何缓解孩子紧张而剧烈的情绪[玫瑰]
二、家长要根据孩子当时的情绪,在适当时候引导孩子复述事情发生的经历。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出经历的事情,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强迫他们说出来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也可以温柔地鼓励孩子,给孩子开个头,请他们来补充细节。如果孩子还是不感兴趣,要给他们时间,以后再谈。
家长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引导孩子开始谈话,在确保自己和孩子都有好的心情的情况下,一边干别的事情一边跟孩子谈话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搭积木、玩卡片或者骑车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分享和讨论。
如果孩子不想讨论的话,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让他把这件事画出来或者写下来。如果感觉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谈,就鼓励他跟别人谈,朋友、其他成年人甚至兄弟姐妹都会是很好的倾听者。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06】
[玫瑰]如何缓解孩子紧张而剧烈的情绪[玫瑰]
三、对于很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复述经历。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也会对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家长可以像讲故事一样帮助孩子复述事情的经过。
比如,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擦伤了膝盖,那一刻他的右脑占据了主导地位,使他完全处在当下,沉浸在身体和情绪的痛苦之中,他会担心痛苦永远不会消失,从而对学走路这件事产生迟疑或者恐惧。
这时候,妈妈就可以复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对孩子的经历赋予语言和秩序,这就是在调动和开发孩子的左脑,向他解释发生了什么了,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会受伤,从而缓解了痛苦的情绪,并且不会对“摔跤”产生过度的恐惧。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07】
[玫瑰]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力[玫瑰]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关爱和体谅他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着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共情力则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培养孩子的共情力,让孩子学会识别另一个人的感受和观点,并且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就能够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共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立场,以他人的视角看世界。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而且通常只是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但是,如果我们更多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就更有机会用健康的方式来化解冲突。
要教给孩子这个技巧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处于激烈的情绪中时,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警觉,就更可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比如,女儿来告状,说哥哥叫她蠢猪,这时候你可能想说:“你怎么惹着哥哥了?我敢肯定他不会无缘无故就叫你蠢猪。”但是如果你能够保持冷静,明白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共情力的好机会,你就会首先表现出你注意到了女儿的感受,先和女儿建立联结,再引导女儿关注到哥哥的感受,可以通过询问孩子“哥哥此刻是怎么想的啊?”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哥哥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这样就能够促进孩子共情心理的培养。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09】
[玫瑰]儿童技能教养法(上)[玫瑰]
所有孩子在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一些问题,比如恐惧,坏习惯,或者一些学习障碍等,儿童技能教养法就是教家长用积极快乐的方式,通过帮助孩子学习新技能来克服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发源于芬兰,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甚至也可以用于帮助成年人克服很多问题。
一、儿童教养法的基本理念。儿童技能教养法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孩子通常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包括恐惧、坏习惯以及跟睡觉、吃饭、上厕所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孩子还没有学会相应的技能而已。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孩子们就能克服这些问题。
【XX学校每日家庭教育温馨分享1109】
[玫瑰]儿童技能教养法(上)[玫瑰]
所有孩子在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一些问题,比如恐惧,坏习惯,或者一些学习障碍等,儿童技能教养法就是教家长用积极快乐的方式,通过帮助孩子学习新技能来克服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发源于芬兰,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甚至也可以用于帮助成年人克服很多问题。
一、儿童教养法的基本理念。儿童技能教养法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孩子通常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包括恐惧、坏习惯以及跟睡觉、吃饭、上厕所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孩子还没有学会相应的技能而已。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孩子们就能克服这些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5岁孩子拒绝和父母说话沟通!家长一定要注意方法!
防控疫情家庭教育温馨提示
妈妈如何与“犟”孩子沟通
是否现在的父母教育出现了问题?
大考前家长也要“心理排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