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丰布店的生意经

“大街”是古镇濮院的一条商贸大街,大街与北横街交叉口的西南口上,有一家天丰布店。天丰布店和生生布店(北横街西端)是濮院镇上两家最大的布店。解放前,我的父亲陈振华是天丰布店的一名伙计。童年的我,经常好奇地注视着忙碌生意的父亲,在我成长的岁月中,父亲也陆陆续续地向我讲起布店的许多生意经。


天丰布店的经营与四季更替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特别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春节来临之前,是布店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要过年了,老百姓都有一个穿戴一新迎新年的习惯,再加上忙碌了一年,口袋里也积攒了几个钱。当家的丈夫或妻子便会携带着孩子来到镇上,所以,镇上的小吃店、布店、百货店便是最热闹的时候,剪几丈各种年岁穿戴的布,带回去做几套新年头上穿的衣裤,是多数百姓人家的习惯。就是经济贫穷、日子过得拮据的人家,大人自己不剪布,也总是想法为孩子们做几件新衣。天丰布店不但备足了货源,还到山里去进了一些皮货,这是让镇上的一些富户挑选购买的。


到了五月份,天气逐渐炎热,这时候天丰布店便会摆出夏天需要的府绸、丝绸等布料出售,适合时令。


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十分疼爱我,让我父亲给我剪点“拷皮”做一套童装。当时我的家境属于中等偏下,父亲犹豫了几天,最终禁不住母亲的唠叨,给我剪来了“拷皮”,做了一件短衫和一条短裤。每逢出门做客,母亲便让我穿上,觉得十分气爽、快活。后来我长大了,“拷皮”衣穿不上了,就让我的弟弟穿,他也穿了好几个夏天。


在夏天,为了防止蚊虫,天丰布店早早地准备了麻布,乡下农民能做一条麻布蚊帐,也算是中等人家了,而富一点的人家则剪了珠罗纱做蚊帐。


我母亲十分羡慕富人家有珠罗纱帐子,一直到解放后才如愿置办了,那也是父亲从天丰布店的“零头布”中以便宜的价格购得,经过巧手的母亲拼凑缝纫而成的。


每逢农民收获的季节,如粜粮、售茧、卖麻等日子里,天丰布店便要求伙计早开烊,晚打烊,将布匹、绸缎临街设摊,大声吆喝,招呼生意。父亲很是辛苦,甚至得了肺结核,吐了血,慌得我祖母(祖父早逝)借债为父亲治病。1943年,父亲肺病治愈,31岁的他才结婚。1944年,我呱呱落地,父亲比我大31岁,这在旧社会是较少的。


天丰布店很会做生意,开烊后便主动招呼进城的农民,即使不买布,也在叠起来的店板上坐一会儿,送上水烟管或老烟,让农民们吸上几口,或递上一杯茶,在介绍各种布匹的优点时,经常有本不想剪布的农民和市民,经不住布店的热情推介而扯上了几尺布料。


记得我六岁时,还未上学,在天丰布店中玩,见到一个老大妈坐在布店门口大哭,哭得很伤心,我父亲与几位“爷叔”(即同店的伙计)在旁边相劝。后来从父母亲的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大妈好不容易养大了一口猪,卖了钱,揣在怀中,本来想来布店为孩子们扯几尺布,做几件新衣,不料在熙熙攘攘的顾客中,有小偷早已盯住了她,竟把她的卖猪钱全偷了去。大妈白白辛苦了一年,难怪她要坐在布店门口的地上悲声大哭了。第二天,老板让会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父亲写了一张布告贴在门口,意思是当心扒手,管好身上的钱物。这让顾客觉得布店很有人情味。


天丰布店在大街闹市区经营了数十年,现在回想起来,有其独到的生意经。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进入濮院镇政府工作,担任工会主席,他还不时牵着少年的我进天丰布店去与老板、伙计唠唠生意经。

【作者简介】陈志农,笔名之农、玉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桐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编著有《神丹》《梧桐掌故》《濮院掌故》《耕余录》《江南名刹香海寺》等,出版长篇小说《弯兜直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被人玷污,父亲惨死,新郎被杀,金庸笔下此人最让人同情
生意经
傻书生的生意经
民间故事:伙计病倒,布商自己去叫船,不料,回去后,他傻眼了!
农村大爷摊位变批发超市,必读的农村小生意经
rs2003: 老汪家的生意经 婆婆家祖籍江南,从她父亲这一代到我们这代,三代人都有人经商做买卖,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