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濮院公社初中教书的日子

三十七年过去了,回想起在濮院公社(试验场)初中当老师的生活,似乎还在眼前……


那就从1979年年㡳说起吧。


一、在红晓大队小学任教

1979年12月初,在县教育局办好了相关手续,拿着到濮院公社小学报到的工作介绍信,匆匆到关帝庙的公社小学报到。当时的学校负责人对我说:学校准备下周让你先到红晓大队小学教书,那里有一老师请假了,等到寒假结束,下学期到试验场初中工作。我二话没说,就接受了。


周一,我准时到红晓小学报到。这是所村小,有三个班级。算上我,总共三个老师,其中就有我敬重的蒋鑑冰老先生,还有一位年纪和我差不多的潘老师。就这样,以包班的形式,我在红晓小学工作了二个多月。

应该说,村小的生活是艰辛的,教室狭小、陈旧的,课桌椅是破烂摇晃的,老师是要全能的,而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每天要自己做菜做饭,我用煤油炉做的饭几乎天天是夹生的,菜基本上就是炒青菜,生活很艰苦。好在蒋老师和潘老师不时地安慰我、帮助我,让我感受到许些温暖和信心。至于上课,因我下乡期间曾在母亲教书的星星大队小学代过一年课,到是困难不大。


一句话,那时的村小教学真的太艰辛了,和现在的学校没法比。现在想起来,包括我妈、蒋老师等这一辈老教师在内的农村老师,真了不起,让我敬佩和尊重!很快地,寒假到了,我也结束了成为在编教师最早的教学生活。


二、正式成为试验场初中的教师

1、1980年2月,我来到了试验场初中,成为其中一员。试验场中学其实应该叫濮院公社初中,位于320国道靠近濮院镇的北边。因学校东边有一个良种试验场,故习惯上就叫试验场中学,行政上属濮院公社小学管理。当时还有两个初中教学点:一个是庙白,另一个是星锋,它们主要是招初一和初二学生。

试验场中学,主要招收濮院公社的初二和初三学生,一般情况下是初二两个班,初三一个班。说是初中,只有一幢二层的教学楼,楼上楼下共四只教室(楼上西边教室也做过初三学生的宿舍),底层西边小的一间是方天寿老师的宿舍,方老师好象是诸暨人。西边二楼小的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兼仪器、图书室。有一个二十米左右见方的简易操场,是上体育课和集会用的,不过遇到下雨天就一片泥泞。操场西边有一间十多个平方的平房,聘用了一个附近的农民专门用于烧菜做饭。老师中午吃在学校,也有少量离校远的学生中午搭伙在学校。


2、记忆中当时的老师有:方天寿、张有泉、于东升、沈昌均、黄玉华、朱卓迪等。后来(在1985年前),又先后调入沈光明、朱玉泉、张菊英、孙金林、金未、钱旭明、赵春、张强民等老师,当然也调走了几个。代课老师先后有杨寿民老先生、潘稼民、姚海松等。


3、在教学上,可以讲老师们个个敬业、认真。尤其是老先生沈昌均,更是我们的楷模,常说的为人师表,团结同事,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等,用在他身上恰到好处。


学校的负责人先是于东升老师,后来先后有沈光明、赵春、孙金林老师等。

轮到值日的老师负责吹哨和办公室卫生。到开学时,为了省钱,教材和教学设备全是老师从良种场借辆手推车,利用休息时间从镇上新华书店搬运回来,要知道这段路至少有四五公里长,书又重,大家你扶车我帮推,虽说累也心甘情愿。


遇上学生生病缺课,走几个小时家访也是常事。工作时间,除了去教室上课的,大家就在办公室安静地备课,批改作业,物理、化学老师还要准备课堂演示实验的仪器和材料。


我任教初二数学(包括代数和几何),后来也教过初二物理,并担任班主任。中午休息时,有时大家会就某个班级、某个学生或是教学或是学习碰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题,一起商量和讨论。所以,象我这样的新老师会因此而受益良多,教学教育方法上进步会很快。


4、生活中,大家互相团结、互相尊重,其乐融融。每学期我们总有那么一二次去镇上某个老师家聚聚,如一起裹馄饨吃、做饺子了等等。记得方天寿老师才艺多多,每每学生放学后,他就会拉拉二胡或吹吹口琴,那时大家就围在他周围静静的聆听,太享受了。中午吃好饭,我喜欢和杨寿民老先生一起去散步,说说笑笑,而沈昌均老先生习惯了要午睡一会。

有时候,哪个老师要去学生家家访,只要有空,一定会有其他老师陪你一起去。


还有,当时的320国道路况很不好,车也不多,行人稀少。有几次装货的汽车在我们学校边掉下来东西,有路过的农民要拿走,而我们的老师看到了,一般会过去劝阻,然后师生把东西拿回来,照包装上的电话联系厂家,让他们把货拿回去。我记得有一次是两大箱清水荸荠,全是大铁罐装的,纸箱上全是英文——出口的,还有一次是几大梱做沙发用的海绵,我们都还给了货主。学生看了,无形中就知道了碰到此种情况该怎么做了。在这样的团队中生活,你会身心愉悦,十分享受。


5、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试验场初中的教风学风非常正,管理、教学井井有序。那时,初中毕业有两种,一是初中二年制就可以毕业,二是家庭条件好些的、成绩也不错的学生,可选择读初三,三年制毕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大都能毕业,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相当好的,就拿当时嘉兴一中(全省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在桐乡招高一新生来说,那时每年在桐乡只招5名新生,而试验场中学每年几乎都能有一位学生被录取,记得有一年有两个学生被录取了。


因此,像朱永官、庄明华、朱菊芬、朱强明、冯富强等一批从试验场初中毕业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学校和濮院的骄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做出了卓越的成绩。每每想起,让我们做老师的感到无比自豪和高兴。


三、进修,就读嘉兴师专公师班,

调离试验场初中

为了做个合格老师,做个好老师,我知道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在1980年考上了嘉兴师专数学函授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直到1983年7月,完成了5门专业课的学习,拿到了五张结业证书。1983年7月我考上了嘉兴师专(现湖州师院)中文专业公师班,1985年7月毕业后,调到乌镇中学工作,就此离开了难忘的试验场初中。


在试验场初中的五年半(实际工作是三年半)时间,是我教师生涯的开始,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批好前辈和好同事,他们的认真、敬业精神,鼓励和引导我走向一条合格老师的道路。在此,我要谢谢你们,谢谢试验场初中!

【作者简介】王建平,1980年到1985年在濮院公社(试验场)初中任教,2002年8月濮院初中并入桐乡三中,任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教学生涯(二)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8)
我是一个这样的老师
老三届丨钟浔如:从赤脚老师到大学讲堂
源潭张岗学校,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孙新民』
两位老师的命运(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