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时濮院,那烟丝的香味

解放前,由于卷烟价高、味淡,濮院的烟民,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烟民都是以“敲朝烟”为主。在镇上的茶馆店中也常能看到众多“敲朝烟”的茶客,在广大的农村农舍和田头地角,一只炭火盆,一根朝烟管的抽烟人就更加普遍了。


桐乡过去是晒红烟的主产地。濮院本地种植的烟叶,颜色红亮,质地柔韧,香味浓溢,是本地居民喜欢抽的烟丝。


那时的濮院乡下,有不少人家都要种上一点烟叶,用两爿竹网夹着晒干后出售给烟店或者到镇上刨烟作坊加工成土烟丝留着自用。


据考证,濮院的龙潭村,原为一块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多淤泥。二千多年前吴越两国的军队曾在此交过战,越军佯作败状,将吴军诱入使其人马陷入泥潭,又放火烧四周的芦苇,烧死的兵马尸体腐烂后,再加上芦灰淤积,土地特别肥沃,后来逐渐演变为种烟叶特别好的地方,此地产的烟叶远近闻名。


烟叶要晒干、加工后才能吸用,这就有了刨烟和售烟这一行业。


民国后期,濮院镇上有七家刨烟作坊(有的兼开烟店)和五家售烟店(总数为8家):

名称地址

沈伯璋万升刨烟作坊

(兼开烟店)

西河头

姚炳兴升记刨烟作坊

(兼开烟店)

西河头
包贵荣刨烟作坊东河头

徐家万顺生刨烟作坊

(兼开烟店)

西河头
姚家刨烟作坊西河头
张保堂刨烟作坊万兴桥堍
孙龙官刨烟作坊李鳌门

售烟店还有:

名称地址
曹培荣义记烟店东港厂
庄伯川伯记烟店龙湾街
周仲涛永记烟店庙桥街
祝永清洽记烟店西河头
夏贞祥采记烟店北河头

以上刨烟作坊和烟店资本额大约在1830万元左右(约为现在人民币1830元)。

当年烟草行业的经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烟店或刨烟作自行向农民收购晒干的烟叶加工刨丝,包装后出售,一种是加工烟丝收取加工费。


刨烟兼开烟店的基本是前店后作坊的生产经营格局。


刨烟丝的专用工具——刨烟凳,粗看象磨刀师傅的磨刀凳。前低后高作倾斜状,夹板安装在上面,码齐整理过的烟叶夹在夹板里面。刨烟的刨子很象木匠师傅的木工刨,但没有把手,也要宽一点。


刨烟前,先将每片烟叶抽去茎,用稀释过的菜油、水喷洒在烟叶上,然而把烟叶码整齐,一叠一叠地压在烟凳上,压结实后刨烟师傅人坐在凳上,开始刨烟,刨出来细细的烟丝滿斗后倒到烟匾里,把烟丝码齐后,用印有店名或商标的牛皮纸包装后就可出售了。


刨烟时,作坊里会弥漫着浓浓的烟丝香味,在门外也能闻得到。


当然,烟店里除出售土烟丝外,也兼售“美丽牌”“老刀牌”等卷烟。


1956年公私合营后,私人刨烟作坊并入煤球厂,在西城桥堍西廊棚边的煤球厂进口东边的两间平房中继续制作烟丝,一直到文革前后这一行当逐渐消失。其余不制作烟丝的烟店并入北横街上的烟杂合作商店。


因此,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都看到过当年孙龙官、张保堂等刨烟师傅在西廊棚边刨烟的过程,也都闻到过那烟丝的香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下洋港的生意人家之刨烟作坊
老巴夺烟厂历史
兰州水烟,一道永不退色的历史风景
想当年我们大潮阳也曾出产远销南洋的烟丝...
中国第一家卷烟厂今与昔
民国时期的长沙烟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