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背的老先生们

    人老了,耳聋眼花是常见的事情。我做编辑工作,很喜欢与老先生打交道,经常会遇到对方耳背的情况。不过我很适应,因为我的父亲就耳背,他活到一百岁,我们与他说话时,习惯了伏在他的耳旁大声喊,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交流。

  这些年,沈昌文先生年龄大了,渐渐地耳背了。我有父亲的先例,所以很适应,交流时,自然地伏在沈公的耳旁大声喊。

  去年,为出版《许渊冲文集》,我去北京大学拜见许渊冲夫妇。许先生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还能骑自行车,但也耳背了。与人谈话时,需要依靠温和善良的老伴在旁边解说。我不需要,我习惯于伏在他的耳边大声喊。

  也是在去年,沈昌文先生八十大寿,我们在三联韬奋中心楼上的咖啡厅“雕刻时光”为他祝寿。王蒙先生赶来参加,还做了“大哉沈公”的即席发言。王先生说自己也有些耳背了,“耳背好处很多啊。第一,据说有利于长寿;第二,有利于思考问题,安心写作。好处不少啊。”呵呵,才智过人的王蒙先生,没有服输的时候。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上海组稿子。陆灏先生为我们引见许多老先生,包括周劭、金性尧、黄裳、邓云乡、鲲西、唐振常等。初次见面,一时我们还认不准谁是谁。可是开会时,我们发现有一位老先生一直不说话,也不听别人说话。吃饭时,他依然埋着头,不大理人。与我同去的一位编辑很不高兴,还以为那老头儿是来“蹭饭”的呢。其实他是大名鼎鼎的金性尧先生,年龄大了,耳背,听不见别人说什么,也懒于与人交流。但他的文字依然极好。后来组织老先生们写一套小书“茗边老话”,别人一本未写完,金先生却一口气写了四本,有《六宫幽灵》、《亡国之君》、《奸佞春秋》和《清宫掌故》。他的文风豪气冲天、挥洒自如,真让人难与现实中那个身材瘦小的小老头联系起来。

  其实耳背并不可怕,现在的助听器已经很发达。但是有些老先生偏不肯戴助听器,比如沈昌文先生,他推说外面的噪音太多,戴上那劳什子,经常会被一些不相干的声音吓一跳。我们与沈先生聚会时,他经常笑眯眯地坐在那里,似乎在听大家谈话。我问他笑什么?他说你们在那里说我爱你、你爱我的,我怎么会不笑呢?沈先生的夫人白大夫说,老沈的听力程度,经常随心情变化。不想听到的事情,他能听到百分之三十;想听到的事情,他能听到百分之七十。这倒符合沈公一贯的作风。

  前些年,据说杨绛先生也耳背了,她戴助听器,有时也会摘下来。一次,某出版社总经理W先生去拜见她,最初杨先生带着助听器听他说话。后来她可能觉得W先生说话不着边际,就悄悄地将助听器关掉了,坐在那里貌似聆听,实则养神。W先生没发现,继续对着杨先生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同去的人发现了,没敢提示,事后却传播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老文章:为著名太极大师洪均生先生说句公道话
(启书有益)七宝寺《重建果南桥记》注疏
他为什么一言不发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沈定庵
这奇葩隶书,被一位老先生临得十分风骚!
东汉最“调皮”的一块碑,被老先生临得风情万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