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竖向规划评估方法

引言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评估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用地的内在要求和所处的环境特点,做好包括“安全、合理、经济、协调”等全方位的系统化评估并给出优化建议,使得建设用地在布局上合理、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01 竖向规划评估的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作为城乡各项建设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是为各项建设用地在平面与空间布局上协调的先决条件,其重点解决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竖向规划编制完成后,能否达到整体控制、工程合理、科学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则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估工作,才能梳理、发现、统筹、处理和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竖向规划评估也是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对竖向规划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与建议,可使规划建设用地更有效、更好地满足城乡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02 竖向规划评估的技术框架

2.1 评估程序

准备阶段:明确竖向规划的研究对象与层次,研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相关规划等,进行初步的周边环境调查和竖向方案分析,拟订重点评价内容,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编制评价工作的要点。

分析论证阶段:展开建设项目竖向规划的分析与论证工作,研究针对建设项目竖向的基本特点,确定评估分项及重点因子,制定评估报告大纲。


报告编写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建设项目竖向评估报告书的编制。

2.2 评估体系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地面排水分析与评价、安全防灾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等。

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运输竖向技术分析与评价、建设场地竖向合理性分析与评价、建筑布置竖向分析与评价、工程管线敷设要求分析与评价等。

经济性评价:主要包括低影响开发分析与评价、土石方分析与评价等。

协调性评价:主要包括用地开发功能与竖向规划协调分析与评价、用地内外竖向协调分析与评价、场地景观塑造分析与评价、竖向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分析与评价等。

竖向规划评估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2.3 评估原则

科学合理性原则:从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视角,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估的方法、手段和技术标准,为建设项目竖向规划提供保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综合性原则:融合城乡规划、经济、景观、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影响建设项目竖向规划的各项因素,确定评价因素。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内容体系、评价方法、指标的选择力求简洁,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结果符合实际,可信、可用、可靠,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决策支撑作用。

2.4 评估方法

竖向评估宜采用多层次综合评价法,是将与评估有关的元素分解成若干层次,确定每一层次最终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 确定建设项目竖向规划评估的总目标,界定评估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方法、实现目标的准则和各种约束条件等,研判、解读与建设项目竖向规划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与各类相关规划。

2按照评估内容体系框架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阶梯结构,并评价子项目标的不同,将子项细分,直到可以提炼为一个基本因子为止。

3通过建立评价标准——良好(取满分)、较好(取0.6-0.8)、一般(取0.2-0.4)、不满足(零分),对可量化基本因子直接赋值,难以量化的定性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4根据项目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确定评价因子的赋权。赋权问题主要通过主观赋权法来解决。主观赋权法就是根据主观经验或专家评判,事先设定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定性分析法。通常情况下,采用主观赋权法可基本满足要求。

5根据各因子的复制和权重,从基本因子往上推导,计算出总目标的评估值。

6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2.5 重点内容

(1)论证项目竖向规划的安全性,确定项目工程可行性

从建设项目的地形地貌、排水防涝、城市防洪、水土保持等自然及其它灾害威胁方面,分析竖向规划是否满足使项目建设用地不被淹没和侵害,是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2)论证项目自身场地竖向的合理性,与周边邻近区域竖向衔接的协调性

从城乡规划有利生产、生活方面的角度,考虑建设项目的主要活动规律,论证项目内外的交通设施、工程管线的高程衔接是否合理,项目自身的建构筑物布置及场地竖向是否协调;从竖向规划统筹场地内外控制高程关系的角度,分析与论证项目与周边建设用地之间的高程关系。

(3)论证项目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对建设工程投资和工期的经济性影响

从工程建设需要、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角度,考虑工程、合理性、建设与使用安全性、造价经济性、景观等多元需求,分析竖向规划的土石方产生量及优化措施。

(4)论证建设项目整体造型、景观效果与竖向规划的协调性

从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和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等角度,分析项目建成后的竖向美观效果。

03 竖向方案评估——以某建设项目为例

3.1 项目概况

项目地块位于某沿海城市,处于城市核心商业圈层内部,属城市更新地块,拟拆除范围用地面积4800.6㎡。现状用地类型为一类工业工地,更新方向为高端产业及商业配套功能。周边交通条件良好,多条地铁线路及完善的路网体系,保证了片区的交通区位和可达性。

现状地块平均竖向标高为24.50m;地块所处区域整体地势北高南低,竖向落差约为1m-3m之间。

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2 已有竖向方案及问题分析

(1)方案概述

竖向方案整体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块邻近道路竖向最高点23.22m,最低点20.59m,整体上较好地顺应了现状地势、道路坡度走向。

原竖向规划方案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2)存在问题

已有的竖向方案着重对研究地块周边城市道路的竖向进行控制,对于地块内部竖向未作明确要求,难以有效指导后续的场地竖向建设;地块与西南侧相邻用地存在较大高差,约为5m,按照平面布局方案,此处为地块南侧主要出入口,与相邻地块的竖向协调及竖向衔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此外,已有的道路主要竖向控制高程均延续现状道路竖向标高,但部分道路坡度偏低(低于0.2%),不符合《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要求。

3.3 竖向评估

(1)安全性分析

· 地面排水分析与评价

场地排水该地块竖向方案以尊重原始地形地貌为设计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规划为平坡式地形。场地基本可满足《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中最小地面排水坡度0.3%的规定,可利用自然排水方式,依靠重力流有效排除场地内雨水、积水。

道路排水地块东侧贝丽南路纵坡度规划为0.16%,不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关于道路纵坡值应为0.3%~8%的规定,不利于基地内道路的排水通过重力流出。同时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在不满足道路纵坡值的情况下,需设置锯齿形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增加了项目相应的工程量及投资成本。 

· 安全防灾分析与评价

竖向设计是场地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场地的安全稳定。

地质条件的安全性分析竖向方案以尊重原始地形地貌为设计原则,已有的道路主要竖向控制高程均延续现状道路竖向标高,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的影响,有助于避免对地质构造的不利影响。

内涝防治的安全性分析地块内部高程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排水上分为2个子汇水分区。规划场地标高高于周边道路最低路段的地面高程及地面雨水收集点0.2m以上,将雨水自然排入道路边沟,利于场地内的雨水有组织的排放。此外,本地块整体标高高于场地南侧及西侧相邻地块,不易形成局部内涝点。

规划更新改造后规划区设计暴雨量和规划区面积没有发生改变,仅地面下垫面发生变化,导致径流系数发生变化,但总体对于排雨主干渠道来说影响较小。项目区建成后,面积不变,该区雨水排放量相对布吉河及主干渠道的排雨量所占比例较小,可满足项目区排雨要求。

· 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土石方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依据地块城市更新方案,本地块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中,将按照“挖填平衡”的设计原则,减少开挖占用土地以及弃土(石、渣)数量,将需要土地整治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地下停车场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渣)将综合利用,采用集中堆放方式进行处理,减少占用水、土资源。

场地竖向设计水土保持分析竖向方案总体上尊重原始地形地貌,设计上注重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条件和原有的风貌,地块周边道路坡度不超过2.5%,避免过于陡峭的坡度加剧水土流失,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

景观水土保持分析依据本更新单元的城市设计专项研究成果,地块竖向设计上通过组织布局地面公共绿地广场、屋顶绿化等一系列空间手段来实现自然景观同建筑内部的空间有机融合,形成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的全天候的绿色多维空间,增加了植树种草的绿化面积,加强被覆,减少径流,有助于地块的水土保持,改善局部水土环境。

(2)合理性分析

· 道路、交通运输竖向技术分析与评价

地块现状竖向设计为平坡式,西侧与相邻地块存在较大高差(4.7m),以挡土墙进行围护,因此仅保留南向的单一出入口,不利于车辆的进出。

道路竖向衔接情况分析竖向方案在尊重地块周边道路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保留地块的平坡式设计,在地块四周设置环形内部路,优化了场地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的顺接,但本地块与西侧地块之间存在较大高差,不利于场地内外竖向高程上的衔接。

道路衔接情况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交叉口竖向衔接情况分析依据竖向方案,地块西侧道路交叉口处坡度高达8%,对机动车进入交叉口时的一系列复杂操作,包括反应、减速、转向等造成负面影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交叉口功能区的设计指标要求应高于路段的设计标准,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竖向设计应保证行车舒顺和排水通畅,交叉口进口道纵坡不宜大于2.5%,故本地块竖向方案难以符合相关要求。

消防通道竖向要求分析依据《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 51080-2015)中对消防车通道的设置:规定环形消防车通道对竖向空间的要求为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竖向方案在主体建筑北侧,保留满足净空高度要求的消防车通道空间,设立消防扑救场,符合消防通道的竖向安全要求。

消防通道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 建设场地竖向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场平方式合理性分析依据竖向方案,地块内部整体坡度较为平缓,规划为平坡式用地模式,稍加挖、填整理即能达到建(构)筑物及其室外场地的平整要求,符合《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用地布局与竖向规划中的因地制宜,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的相关规定。

场地标高合理性分析依据竖向方案,建设用地的规划高程比周边道路最低路段的地面高程及地面雨水收集点高出0.2m以上,平均高程位于24m,整体高于南侧及西侧相邻地块。通过微地形的营造,有利于塑造产业研发大厦的整体形象,减少局部内涝受灾的可能性。

· 建筑布置竖向分析与评价

建筑基底竖向合理性分析依据竖向方案,场地内部坡度较为平缓,规划为平坡式。设计方案通过底层商业裙房的设置,进一步消减场地内部的坡度高差。高层塔楼建设于裙房顶层平台之上,可满足塔楼整体基底的平整要求。

建筑竖向空间合理性分析在平面布局方案中,商业裙房占地面积较大,设计高度为2层、9.9m,形成舒展稳重的商业形象展示面;高层塔楼建设于商业裙房的西侧顶层之上,建筑形态“细长”而挺拔,通过集约的竖向布局,在地块东侧上空预留了开敞的景观视线通廊,故高层塔楼与底层商业裙房在竖向空间上取得较高的协调性及合理性。

· 工程管线敷设要求分析与评价

污水管线敷设要求分析依据地块周边的污水管线情况,确定污水的最不利点(覆土深度最小处)位于场地东南角(田贝路与贝丽南路交叉口)位置。该处污水管线的覆土深度为2.35m,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位于车行道下的污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0.7m,故排水管的最小覆土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规划地块周边污水管线坡度为8‰~30‰,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符合重力自流管线的排放要求,保证场地雨水能顺利排出,且与周边现有及规划的道路的排水设施等标高相适应。

雨水管线敷设要求分析依据《深圳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地块周边雨水管网布局于地块东侧贝丽南路。在本次竖向方案规划道路标高的控制下,相邻雨水管的最小覆土深度为1.1m,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中关于排水管最小覆土深度的设计要求。

污水工程规划图/雨水工程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经济性分析

· 低影响开发分析与评价

根据项目规划建设方案,低影响开发措施占地块研究范围的(平面面积)比例为51%,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广场透水铺装、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道路植草沟等,形成地块低影响开发措施的组合方案。通过地块内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了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地面造成的城市雨水管理问题,经测算地块可以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0%的要求,即对应设计雨量为24.6mm时,地块可将降雨自身消纳不外排。低影响开发模式在竖向方案中的利用,使本地块不易被淹没和侵害,在确保用地安全性的同时确保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地块低影响开发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 土石方分析与评价

竖向方案采用传统开发模式,以室外地坪标高作为地下一层车库的顶标高,将三层地下车库完全建设于地下,建成后将产生大量土石填挖方,据估算,此项约为6万m³。此外,竖向方案在场地内外衔接方面亦不能顺畅合理,需要对已有场地竖向进行过多调整,增加了项目的开发成本,因此,竖向方案经济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

项目地下车库建设模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4)协调性分析

· 用地开发功能与竖向规划协调分析与评价

随着项目外部条件发生变更,更新单元规划在法定图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将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由普通工业用地(m1),更新为“新型产业用地+商业用地(m0+C1)”。该用地性质对应于《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中定义的公共设施用地,适宜规划坡度0.2%~20%。

本地块自然坡度较为平缓,与“新型产业用地+商业用地”的用地开发功能相匹配,能满足相应开发功能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需求,具备较高的协调性。

· 用地内外竖向协调分析与评价

地块现状竖向设计为平坡式,西侧以挡土墙进行围护,与西侧地块高差达4.7m。因高差及地块划分的需要,场地西北两侧边界以围栏进行地块限定,阻隔了场地内外的自然连接。

竖向方案在尊重地块周边道路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在地块西、北两侧设置环形道路,进一步加强场地内外的联系;但本地块与西侧地块依然存在一定的高差,与周边地块在高程及空间上的衔接欠考虑,不符合城市道路车行、步行的基本交通要求。

项目现状竖向协调情况/项目规划竖向协调情况(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 场地景观塑造分析与评价

城市天际线塑造分析项目从田贝二路沿线的建筑形态和建筑高度出发,制定建筑高度及屋顶形式,强调了与周边建筑空间形态的和谐。规划在满足片区开发强度的前提下,采用裙房+塔楼的布置形式,建筑高度满足当地城市规划标准的相关规定,在竖向方案上与周边城市天际线取得协调关系。

城市天际线塑造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建筑景观塑造分析以“垂直绿廊”为规划理念,通过公共绿地广场、屋顶绿化等一系列空间手段来塑造立体景观,将周边的自然景观同建筑内部的空间有机融合,形成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的全天候的绿色多维空间。该方案极大地丰富了竖向的景观视觉及生态效果。

· 竖向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分析与评价 

依据《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2016)中的基本规定,用地竖向规划应与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但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竖向规划滞后于详细规划、竖向标高管控不力的现象,故竖向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制定是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的重要保障。本地块竖向方案缺乏实施保证措施相关的篇章内容,成果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优化建议

(1)主要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论证,从城乡建设用地竖向方案所涉及的各种价值导向及相应技术规定,对项目中的竖向规划方案与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该竖向方案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合理性与经济性方面。具体为:一是建设项目的内外竖向衔接存在问题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产生的土石方量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且后续开发对周边产生的影响较大。

(2) 优化建议

结合竖向方案评估出现的主要问题,竖向规划需从项目具体层次以及建设的需求出发,着重于场地整的竖向控制及内外部的顺畅衔接需求,同时兼顾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具体为:

一是竖向方案应明确地块内角点控制标高,明确场地内的地形走势;

二是竖向方案应依据规范及工程项目经验,对场地的内外部竖向坡度进行优化,达到顺畅衔接的要求;

三是结合项目地下空间功能与规模需求,从经济性和低影响开发的角度,研究降低项目自身开发成本,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较低的竖向方案与用地竖向建设方式。

结语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评估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用地的内在要求和所处的环境特点,做好包括安全、合理、经济、协调等全方位的系统化评估并给出优化建议,使得建设用地在布局上合理、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宝安区竖向工程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R].深圳.2019
[2] 何颖岑.新区开发竖向规划设计精细化之思考——以株洲航空城机场片区竖向设计为例 [J]. 中外建筑.2019

作者

江腾,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韩刚团 毕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贝思琪毕业于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曹艳涛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辑、排版 / 陈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山市“三旧”改造项目可开发建设面积计算规定
武汉园博园被指与民企“抢地
速看!九江城市总规局部调整!柴桑区这些项目近期建设
昆明发出首份个人自建房许可批前公示
总体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我国棕地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