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扯下遮羞布,扒掉...(第610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

就是惯性思维。就是我们被约定的人生轨迹。

读书,工作,结婚,买房。

哪个阶段要是慢了点,就会来自亲人或者朋友的“过分关爱”。我有时候怀疑亲人的动机,当然不会说故意为之。但伤害不亚于敌人。

敌人有时候能成为你最好的老师。因为不停的在给你设置障碍,让你不得不克服障碍,“赌气”也要赢。但这个障碍是明着来。亲人的障碍是暗着来,明箭易躲,暗箭不好防。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经常“赌气”,便是如此,把你当成敌人。要么干掉你,要么干掉他自己,反正不可能和平相处。这是父母亲人种下的因,需要自己去摘自己培育的歪果。

人挪活,所以我们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一直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变的麻木,再不出去,迟早精神麻木。懦弱、安逸。

同时,需要隐遁。让你烦心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人心难测。以前李敖、木心都经常隐遁。自我放逐。托尔斯泰也是如此。可以认为是最后的倔强和任性。不入流,但入心。入他自己的心。

矫情也好,傲世也罢。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谁不向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绿瘦红肥,环抱脂粉

劈材喂马,袅袅炊烟

中国一个老太太杨本芬在80岁写了一本《我本芬芳》。你看这个标题,本来应该怎样,但是.....。一本书描述几十年的金婚,外人可以立个贞节牌坊,妇女典范。但作为她本人而言,却苦。于是年近花甲,开始写作。

写作真的或许能救赎!

其实这个故事很励志,不是写的小说励志,而是杨本芬60岁开始写到80岁励志。

她本身就是个极端矛盾体,几十年不幸的婚姻,不敢舍掉。

她老公临终问她:你下辈子愿意嫁给我吗?

杨本芬斩钉截铁:不愿意。

都说人之将死,她终不愿安慰。后来开始写作,可能确是心中郁结,不吐不快。

最后回到艺术的终点,文字、思想是人的血。没有血,我们无法生存。杨本芬60岁,用一辈子的青春开悟。可说是悲剧,这堵墙,在她脑袋里堵了几乎一辈子。

未了,通过写作续命。

杨绛以前写过《我们洗澡》,其实讨论的,也是这个“墙”的问题。

乌合之众罢了。这个词中国人认为是贬义。但圣贤都是“无情”。只有无情才客观,关心则乱。不然老子不会写万物为刍狗。庞勒写乌合之众是客观的描述。我觉得是对的。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必须就事论事。

但,就事论事——何其难。寻根问底,就会牵扯到人品,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这样?因为我们的圣贤都是教人向善,什么是善?首先最起码就是不恶。事都是人做的,我们判断一件事对不对,自然就会想到这个人平时怎样的。最后很容易引起人身攻击。

伪善,都是被逼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谱写最美夕阳红
《秋园》对我的意义
微笑,送给打击你最深的人
一切向内求
一人成道鸡犬升天
黄小芬:也许是写给杨青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