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闲话系列3 换了谁,其实都一样。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制衡。

俗话说的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为了降伏彼此,不惜机关算尽。

是与非,自有后人和时间判断,这点对谁都是公平的,哪怕你现在神气活现,或者权顷天下。

最直接的实例。汉武帝和司马迁谁强?

在汉武帝时期,简直就是不值得说的答案。

可后来呢?

皇帝无数,司马迁只一人!

回到袁世凯和孙文。查看相关的文献,都是感叹:

袁世凯绑架了孙文的公心。

假如你是袁世凯,回到那个一片混乱的局势。

你会怎么做?

可能比他还过分,就怕没他的才能!

我们回顾一段史,确实要想象试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你就会陷入思考。

当然,出发点很重要。袁世凯的出发点,或者全部的目的就是:

夺权!

但当时每个人,谁又没有私心?

清朝苟延馋喘,和革命军谈判,还不是为了维持既得利益?(说是祖宗基业,也是说的好听,一个女人,一个不经事的幼童,懂什么伟业?常年不出宫。还不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何来大局观?)。

再说革命军,口号当然是“反清建民”。说白了很多人就是眼红清朝的势力。都想尝试权贵的感觉。

正如《民国通俗演义》里描述的:“北伐北伐,喧腾大陆,...醉心文明的女子,还有学生精卫.....梨园明角,楚馆歌姬都去当北伐英雄。”

试问妓女、戏子和学生懂什么政治?生意不做,戏不唱,书不读,也披盔皱甲。(我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从众心理学》,可以解释这种情况。人在被煽动的情况下,智商下降。承担责任的心理降到很低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跟着混,法不责众,反正都在闹革命,没生意,没人听戏,没人读书,还不如博得美名,跟着一起乌泱乌泱的闹革命,或许可以光耀祖宗。造反有理,多是因为现实混不下去,或者根本就是有所图。)

再说孙文,一直强调共和。岂不是为了自己的美名。(这么说有点苛刻了。其实高度的精神和名节洁癖者,不也有沽名钓誉的成分吗?谁敢担保,孙文在寂静之夜,难免没有未雨绸缪。)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但人造时事,时势影响人。

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少了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历史又是一番景象,于是我们又感叹,假如当年....那会怎样....

有区别吗?换了脚本而已!

只是,

最后的结局,都只会如岳飞的感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既如此,我们读史,看史。不要只是考证真伪。(那是史学家干的事。周汝昌也是这么说。难道我们普通人就不能看史吗?)而是要站在当时人物的角度,代入历史,重游历史。

感受战火纷飞。做袁世凯或者孙文的侍卫,去想象他们当时的决策和举动。

岂不快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面隆裕:相貌丑陋让皇帝不愿亲近,却被孙文评价为“女中尧舜”
为政治而狂的章太炎
孙中山的“十一条”
哪些人曾任民国总统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三,孙文(1866~1925)
孙文 壹圆 民国22年(1933) 5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