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腻笔触下,是人间烟火的光和热
  • 图片说明: 贾平凹中篇小说 《五魁》。 (作家出版社供图)


  • 图片说明: 王安忆中篇小说集 《红豆生南国》。 (上海九久读书人供图)


  • 图片说明: 滕肖澜中篇小说集 《上海底片》。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 ■本报记者 许旸

      最近,中篇小说成为国内文坛热度颇高的关键词。一批名家新锐纷纷发力,发表或出版了最新中篇力作,不少出版机构也策划推出了风格各异的中篇文集等。字数在两万至十万字间的这一文体,何以再度广泛进入大众视野?

      长期关注中篇创作的评论家孟繁华发现,近年来的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涌现了一些兼顾艺术探索与叙事传统的佳作,“文体自身的优势、大型文学期刊等发表载体的坚守,以及作者、读者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不少中篇小说在把握文学性内核上,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同时,中篇的容量和它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得它又具有极大的可读性。”著名作家苏童说:“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写作的成绩是很好的,一直颇受文学界认可,经过时代发展,中篇正唤起更多瞩目。”

      文学聚光灯投向芸芸众生,观照世间人心

      最近,以首发中短篇小说为主的《上海文学》杂志,公布了第11届《上海文学》奖名单,作家张抗抗《把灯光调亮》、孙颙《哲学的瞌睡》、小白《封锁》、李月峰《离你有多远》、常小琥《收山》等作品,摘得中篇小说奖。评论家认为,这些中篇的现实主义书写风格明显,在或细腻或犀利的笔触下,写出日常生活和人间烟火中的温暖与力量,观照了世间人心。

      同样引发关注的,是作家王安忆近年来在文学期刊上首发的 《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乡关处处》三部中篇,构成了近期出版的最新中篇小说集《红豆生南国》。三个故事分别发生于香港、纽约和上海,讲述了都市移民的起起伏伏———《红豆生南国》聚焦男孩从童年至青春至年老,与养母、妻子、生母等女性们相处羁绊的一生;《向西,向西,向南》 描摹两个萍水相逢女人缠绕的情感依恋;到了 《乡关处处》,王安忆一支笔探入她熟悉的上海巷弄,小说角色月娥辗转于城乡,将生活过得踏实而欢腾。

      不难发现,在写出一连串知名中篇《小鲍庄》 《逐鹿中街》 《叔叔的故事》后,王安忆在针脚细密的三部中篇文本中,继续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评论界认为,芸芸众生成了许多中篇小说的主角,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探寻,对心灵归属的入微观察。

      无独有偶,作家赵玫的中篇小说集《蝴蝶飞》 收录了 《一切如此寂静》 等三部中篇,讲述几名女性不同的梦想追求与命运遭际,反映了城市女性生存处境的复杂,也呈现出她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看似平静的生活下,那些不断回旋的暗流,随着情节铺陈跃然纸上。

      “我偏爱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希望笔下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可以想见的人,这些平凡度日的普通人,不崇高也不卑微,但他们为了活得更好不断努力着,生命力蓬勃。”沪上作家滕肖澜谈及最新中篇小说集 《上海底片》,书中《在维港看落日》 《我的宝贝儿》 《又见雷雨》 等四部中篇,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中篇策划出版愈发灵活多元,吸引更多读者群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作家王蒙、刘心武写出引发强烈反响的中篇代表作,还是如今王安忆马不停蹄创作三个中篇,赵玫、滕肖澜的中篇小说集出版等,无不彰显了中篇小说在图书市场的独特魅力。有资深出版人士直言,如今图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篇小说系列或文集层出不穷,要做出具有辨识度、主题突出、线索明晰的书系,并非易事。

      有的系列立足深挖经典,比如日前在北京首发的“精典名家小说文库”第一辑,由作家出版社、精典博维文化出版,评论家谢有顺任主编。文库主打中篇小说,收入贾平凹 《五魁》、阿来《遥远的温泉》、苏童 《灼热的天空》、北村 《自以为是的人》、东西 《不要问我》 等中篇力作。出版方在精选作品的同时,还邀请画家参与设计封面、绘制插图等,丛书颇具艺术收藏性。

      作为中国原创小说的重要品牌,久违的“布老虎书系”则走起“轻阅读”风格。春风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布老虎中篇小说”系列六种,辑录70后、80后中生代实力派作家群的中篇新作。无论是金仁顺 《桃花》、戴来《爱人》 讲述扑朔迷离的感情故事,还是石一枫 《营救麦克黄》、于一爽《生活别爆炸》 在编织跌宕情节中凸显人性张力、探索中篇文本弹性,抑或曹寇 《在县城》、孙频 《鱼吻》 勾勒世间万象交错后的人心,引人共鸣。这批中篇小说将视线扩大拓展到城乡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力求以微处洞烛潮流,在不拒绝“好看故事”的同时,追求精神审美的高度,令读者一窥中生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与创作气象。

      一些中篇小说领域绕不过去的标杆之作,也以创意十足的面貌重新亮相。比如曾首发于1985年3月《人民文学》杂志的《你别无选择》,是当时年轻作家刘索拉的处女作,小说以音乐学院学子的经历折射对时代的思索,成为当代文学史上“先锋派小说”代表作之一。时隔30多年,这部小说依然热度不减,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小说中、英文版,译者手绘了意味隽永的插图,令人耳目一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崇正:我说了王安忆,有人问“多少个亿?”
    王安忆:写作的激情,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存在
    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谈谈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四位女作家及她们的代表作
    王安忆
    王安忆:我不太善于设置悬念,进书店最常买推理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