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6036亿营收、475亿净利润背后:十年累计研发投入3940亿

​砺石导言:4月17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全球分析师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做了大会开场的主旨发言,并接受了分析师的访谈。在主旨发言中,徐直军谈到华为2017年整体收入达到6036亿元,净利润达到475亿元。但让人更为震撼的的数据是,2008-2017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3940亿元。

徐直军 | 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深圳参加华为公司全球分析师大会。在座有很多老朋友,也有很多新朋友,希望大家在深圳这几天能够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首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为公司2017年的经营情况。2017年,华为公司整体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实现了稳健的增长。2017年整体收入达到6036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增长15.7%,五年复合增长率是26%;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五年复合增长23%;经营活动现金流复合增长为44%,达963亿元人民币。从各个业务块情况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29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企业业务收入549亿人民币,增长35%。消费者业务收入2372亿人民币,增加32%。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是两个增长引擎,使公司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过去这些年,我们强调通过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发展。去年整个研发费用投入897亿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为14.9%。2008年到2017年我们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94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会保持每年基于销售收入15%左右的持续研发投入,来支持华为以创新驱动未来发展的战略。

大家很清楚,我们的世界正在快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组织,给他们带来创新的体验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便利。我们在座的诸位已经享受到了这些便利,但是从全球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和组织都已经能够享受到这些。

从个人角度来看,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给每个人带来很多的价值,例如,更健康的生活,更好的娱乐体验等。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办法获得这些。据统计,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已达38亿,但仍然有50亿人没有智能手机。全球超过40亿人没有被移动网络覆盖,已经覆盖的移动用户中还有40%没有使用移动宽带。可能很多国家人均流量消费已经超过10G、20G,遗憾的是从全球平均来看,人均日移动流量有0.03G,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各项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需求。另外,可穿戴、车联网、AR/VR等很多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到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将超过80亿,移动用户将超过65亿,其中80%应该是移动宽带用户,AR/VR用户将达到4.4亿,联网汽车的数量将占到40%。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宽带接入和家庭网络给每一个家庭带来更多亲情互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加便利的日常生活。但是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办法享受到这些。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40%的家庭被宽带覆盖,千兆宽带的覆盖率甚至不到1%;家庭中的多数设备还没有被连接;另外,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还相当不成熟,智能机器人的普及率只有1.5%,并且大部分机器人只能扫扫地,远远满足不了大家期待的机器人护理等需求。到2025年,我们希望,全球家庭宽带覆盖率将达到75%,千兆宽带的覆盖率将达到30%,联网的家庭设备将达到200亿,智能机器人普及率将从1.5%提升到12%。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能够让组织更高效,创新更迅速,但是不同行业之间数字化水平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大部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传统行业。华为在深圳与当地政府合作部署的平安城市,已经实实在在为深圳市整体的安全改善起到了作用。还有很多智能化的创新,比如可预测性维护,弹性制造,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也已经在部分企业和城市部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大量的政府和企业没有应用到这些解决方案,为什么呢?

首先,全球来看,面向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90%的企业专线带宽低于10兆,这个带宽很难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和业务云化部署。其次,大部分企业只有办公网络,没有把生产网络、产品、客户有机连接起来,更谈不上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也谈不上数字化的销售、服务和营销。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的IT基础设施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前企业应用云化的比例不到10%;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只有13%,数据不能有效的利用,就不能产生价值,就成了成本而非“石油”;企业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5%的企业开始尝试,而真正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1%都不到。到2025年,我们预计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将有质的提升:企业应用云化率将达到85%;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0%;同时,86%的企业将应用人工智能。

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家庭的角度、组织的角度,我们已经看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面临的差距和挑战。其实差距和挑战也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机会。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ICT、数字化快速改变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的时代。华为作为一家有追求、有理想的公司,作为一家希望成为伟大公司的公司,我们立志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去年重新确立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我们致力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希望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获益,都能享受数字化、智能化在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的价值。具体来说,通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希望释放每个人的潜能,让特殊的人不再特殊,例如,通过智能头盔帮助盲人行动更自如;让普通人不再普通,例如智能语音的翻译让每个人不再受到语言的困扰;基于AI的拍照技术,让不会玩专业相机的人也能达到专业级的拍摄水平。同时希望进一步丰富家庭生活,让一切服务到家,例如各种护理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老人看护机器人等;利用宽带和AR/VR技术实现全息沟通,做到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最后,也希望激活组织创新,让企业能够实现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政府实现智慧管理,让城市更安全等。

面向未来,基于确定的愿景和使命,华为的战略是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做智能社会的开拓者。具体来说,面向个人场景,持续投资智能终端,提升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运动的体验,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人。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让全球所有的人都拥有了智能手机,并通过智能手机把周边的智能设备都连接了起来,他们就可以触及到整个数字世界,进而享受到数字世界为他们带来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上的创新体验和价值。

面向家庭情景,我们会持续投资宽带和家庭网络等方案,让大家在家里生活、教育或者娱乐的时候,能够通过家里的智能终端,触及到整个数字世界,体验到数字世界带来的健康、娱乐和生活方面的便利,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家庭。

面向组织场景,我们投资网络、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持续推进和提升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让所有的企业和政府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组织。

我们还会持续投资,连接一切未连接,通过人工智能让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浑然一体,激发潜能,孕育智慧,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这就是我们去年确定愿景和使命时的一些思考。我们希望和产业界一起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思考,围绕这个愿景和使命持续投入,最终实现我们的愿景。

过去几年的分析师大会,我都会介绍华为公司在战略层面的一些关键点,例如全面云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战略,服务的战略等。去年的分析师大会上,我也简单讲了一下人工智能在华为公司的定位。我们把人工智能定位为一个使能技术,希望把人工智能技术和华为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融合起来。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形成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整体来讲,我们希望通过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我们的智能终端、云和网络,使得我们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带给客户更多体验提升和商业价值。

网络方面,在2014年的分析师大会上,我介绍了未来运营商“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我们称之为SoftCOM,实际上是整个电信网络的云化。这个架构的提出,是基于最早ALL IP,再到ALLCloud的持续创新。走到今天,我们正在把AI注入到SoftCOM的架构和解决方案中,形成新一代的架构创新,我们称之为SoftCOM AI。去年的分析师大会上,我曾提到过电信业整体的产业状态是不健康的。我们希望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构建一个“自动驾驶、永无故障”的网络,用架构性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电信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电信网络的自动、自治、自愈、自优,从而大幅度提升网络的利用率和运维效率。这个新的网络架构,将给包括最终用户、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带来巨大价值。也只有能够让全产业链受益的创新,才是真正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创新。具体的说,最终客户将获得分钟级的ROADS体验,永远最好的网络连接和永不断网的可获得性;运营商将获得运维效率倍增,资源效率倍增,能源效率倍增,未来可望达到10倍的增幅!设备供应商将获得产品新智能特性的收益,服务效率倍增和生命周期内通过服务获取存量价值。我们努力把AI技术和整个网络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推动网络实现自动驾驶,解决电信业目前的低效、高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许是整个电信业从不健康走向健康的一剂良药。

在手机领域,我们一直强调要从智能手机走向智慧手机,并一直在努力尝试。2016年12月我们发布了一款带部分智慧功能的手机,即荣耀Magic;去年我们发布了内置NPU的手机芯片麒麟970,并应用在之后发布的所有旗舰机型上,从Mate10到最近发布的P20。实现了让手机更“懂你”,并拥有了更强大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大幅提升了手机在拍照、语音处理等方面的体验。同时,为了让全球所有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能够基于我们芯片所提供的AI处理器的能力,打造各种应用。我们还打造了HiAI平台,提供云、终端、芯片三层的AI能力开放,让全行业的伙伴们都能够基于HiAI,开发各种人工智能的手机应用,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让全行业都能够从手机智慧化中获益。

在云的方面,前年我们正式发布了华为云,去年我们整合了华为公司所有面向云的资源,成立了CloudBU。Cloud BU的使命就是做政府和企业数字化的“黑土地”,打造真正的云平台。同时,我们希望所有的合作伙伴在华为云上开发、部署各种应用,解决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做一个有技术、有未来、值得用户信赖的华为云,把华为公司过去30多年积累的技术、服务和经验,带给所有的客户和伙伴。同时我们也在华为云上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打造了企业智能EI平台。通过EI平台,可以让所有的企业和政府在使用人工智能打造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时,更简单,更便捷,实现企业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

概括起来,去年我们把人工智能定位为使能技术,提升华为公司面向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竞争力。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提出把人工智能和智能终端、网络和云有机结合起来,给客户更好的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会持续进行投资。在此我也跟大家预告一下,在今年上海举行的HUAWEICONNECT大会,我们会正式发布华为公司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及全栈、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届时参加。

谢谢大家参加2018年的分析师大会。

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答记者问

提问一:首先非常感谢您之前对于华为愿景的介绍。我现在感兴趣的是美国正在建立的双边贸易壁垒。今年早些时候,华为被迫放弃与AT&T合作,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能请您谈谈您对美国商业环境的看法吗?我们都听说了中兴伊朗出口案的相关新闻。我很想听您谈谈此案涉及的商业环境。谢谢!

徐直军:中美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问题,今天就算花一个小时也说不完。中美之间的问题,肯定不是我在这里能够说得清楚的,或者能够推动解决的。关于华为对于美国市场的立场,其实是历年分析师大会都会关注的问题,我每次都说得很清楚,我们公司在不同场合上也都表达了我们的态度和我们的立场,所以这次我没有更多新增的信息。

对于华为来讲,我们还是聚焦到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服务好客户,我们才能长期地生存和发展。有些事情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与其你没法左右,还不如不去理他。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造更好的产品,去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轻松。

提问二:您在介绍中提到了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包括运营商业务的进展,想听您介绍华为的云BU在市场上的进展,包括面向未来的目标。另外华为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谈云的联盟,华为的自营云以及和伙伴联合的合营云,这块的发展进展如何?是怎么考虑的?

徐直军:关于华为云,我们在公司内部有清晰的定位,定位为华为公司所有业务面向客户的一个底座和平台。我们推进全面云化的战略中,运营商客户有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会直接基于公有云,需要华为云这个平台和底座;我们为华为智能终端用户提供的云服务,要基于华为云来面向全球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讲,我们所有面向企业的计算、存储、网络、通讯、会议、安全、园区网络都可以以云服务的方式来提供。在企业领域,未来以公有云为主的混合云是大势所趋。华为云本身就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的服务。它是华为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平台和底座,通过我们自建的公有云以及我们跟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中国电信合作的公有云面向全球,面向消费者用户,面向企业和政府用户,面向运营商客户,以云服务的方式来提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这是我们最终努力的目标。

还有一个是我们内部的IT,我们内部有超过20多万台的X86服务器在为内部18万员工以及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我们去年下决心,把公司所有跟云相关的资源,包括内部IT的服务器和网络全部整合到云BU,然后用BU的方式,按照云服务的模式来运营。一个是对外服务,一个是对内服务。

当然云BU也有做五年规划,这五年规划里肯定包含有收入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应该由我来讲,而应该是云BU的总裁郑叶来来讲。就像William Xu(徐文伟)之前担任企业BG总裁的时候,是他来确定企业BG的目标。

在华为,华为云,或者云BU所承载的使命不仅仅是创造收入,还是整个公司进行全云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智能世界一个伟大的战略举措。

提问三:我想问我们看到华为已经在MATE系列手机应用了自己最新研发的麒麟芯片,华为对于麒麟芯片在产品和服务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未来会想达到怎样的愿景?包括目前我们了解到只有华为自己研发的少数手机用了麒麟芯片,华为是准备未来的手机都用麒麟芯片吗?未来是否会外销?

徐直军:首先我们不把芯片定位为一块独立业务,就是我们不会基于芯片对外创造收入。华为自己做芯片仅仅定位来承载我们的硬件架构,来实现我们的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以及低成本。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任何想法和计划把麒麟芯片对外销售。

第二,我们在智能手机方面,从来都明确是多芯片供应的战略。我们不会把华为的手机全部用麒麟芯片,高通、MTK和麒麟都是我们智能手机的芯片供应商。多芯片供应的战略会继续坚持,这样才能确保智能终端的业务健康发展,不能吊在一棵树上。如果吊在一棵树上,哪一天麒麟芯片落后了,我们的智能手机怎么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个芯片是相互竞争的。基于我们不同的智能手机定位来选择合适的芯片方案,再打造面向这个消费群体所需要的智能手机和体验。

提问四:您介绍了华为新的愿景就是把数字世界带到每个个人、家庭和组织,是不是说华为未来的整个收入结构上会更多依赖于企业BG和消费者BG,到2025年华为整个集团收入的大部分会不会来自于企业BG?

徐直军:我们其实没有特别的规划,而是取决于每块业务自己做得怎么样。我不能限制任何一块业务在未来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所以我们鼓励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都努力增长,都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每年算帐的时候(他们)该占多少比例就是多少比例。我们当然期待消费者BG占的比例越高越好,但是也有可能(这个业务)某一天没了。这也是可能发生的,摩托罗拉发生了,诺基亚的手机也发生了,太多太多例子了,所以每一块业务都必须努力提升竞争力,而不是关注在未来的收入比重里占多少,他做得好自然占得高,做得不好自然占得低。

提问五:在你的介绍里提到了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数据,只有不到5%的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未来这个比例会增加到86%。华为怎么样帮助企业达到这样高的渗透率?现在的挑战在哪里?我们也关注华为现在在AI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投入,从芯片到DL/ML。

徐直军:这个问题在今年上海的HC大会上可能会回答得更清楚。我现在可以讲两点,看看能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我们打造一个全堆栈的AI解决方案,然后通过面向所有企业的线下团队和华为云,以服务的方式面向我们所有的企业客户,以及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让所有的企业使用AI的能力,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个全堆栈包含什么,我们会在上海的HC大会上介绍。

第二,我们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企业,有18万多员工,还有几十万的合作伙伴,我们把AI用在华为运营的各个方面,看AI能不能带来价值,通过内部把AI用起来,找到AI在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服务、供应链、研发等各个方面可能带来的价值。我们再把这些能力和经验纳入AI解决方案,同时把经验和能力开放给企业客户。所以我们在内部推动把AI技术应用在内部运营的各个领域,提升效益。

另一方面,就是把AI技术应用于我们所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我们产品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带来更好的体验。

我们的创始人任总一直推动把AI用于内部管理改进,认为这是对AI应用最好的支撑。AI技术用于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但如何通过AI让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有竞争力是我关注的重点。我们会从这两个方面努力,支持未来80%以上的企业利用AI支撑其业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期待大家能够参加上海HC大会,我相信我在上海能更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提问六:我想问供应链的问题,华为现在更多走向高端和创意性的产品。但是在今年,供应链存在严重的缺货问题,可能影响产品研发。我要问的是,华为未来在供应链上采取怎样的策略,支撑产品创新?是并购部分供应链上的厂商,还是通过深度协同来支撑业务发展?

徐直军:华为的战略很清晰,我们跟供应伙伴联合创新,满足我们未来产品的需求。我们不会投资屏和DRAM及闪存,我们聚焦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不同的,在各自领域发挥得好,就能够持续面向未来。

提问七:我想问运营商业务,一年之前有欧洲大T的CEO说5G是假消息,对5G的期望值很低。一年以来整个产业有很多进展,但感觉在您的介绍中对5G的强调比较少。是不是表明华为对于5G的期望较低,认为5G难以拉动运营商和供应商的增长?

徐直军:我们对5G不是没有期望,但是期望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在华为的整个产业版图里,5G只是一个产品。5G和4G没有区别,只是从2G走到3G,3G到4G,4G到5G而已。5G和4G比,只是速度更快了,连接的数量更多,时延更短。其他的目前还感觉不出来。

速度更快的话,每个消费者能够感知,连接数更多,消费者感知不到,运营商可以感知。对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现在的技术也能部分支持,未来自动驾驶用5G支持,仅此而已。所以说过去几年,整个产业界,包括各国政府,把5G有点神化,认为5G是整个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到今年6月底出来的R15版本是仅仅面向消费者移动宽带的需求,到2019年才会有全5G版本,解决海量连接和低时延、超可靠的需求。

而且由于现在4G网络很好,必须靠5G支持的应用还不是很明显,所以在5G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一开始就是全程全网,而是首先在密集城区覆盖,解决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消费者对带宽的需求。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对5G进行投资,5G必须得投。5G做得好4G才卖的出去。对于运营商也是一样,如果有一个运营商提供5G的服务,那么其他的运营商出于品牌和宣传的需求,也得投资。对消费者来讲,他们也是追新的,4G已经发展了10年,如果有5G,他们当然感兴趣,为什么不买5G,而要买4G呢?所以有时候消费者只是为了追新,买了5G之后,有什么应用,他们是不清楚的。就像中国50%的用户买的电视机都是4K电视机,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4K电视频道。

所以华为还是要全力投资5G,而且在今年下半年就能提供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支持部分有需求的客户。同时在明年Q3会推出支持5G的手机,满足追新消费者的需求。对我来说,对华为来说,5G一直在计划中,一直在推进中,而且进展不错,所以没有必要太多的关注。

提问八:你刚才提到了5G相比4G只是一个演进,而不是一个革命,你觉得运营商未来的增长来自于哪些地方?运营商有没有可能允许华为在市场份额上有更大的追求?

徐直军:运营商允许华为在份额上是不是有更大的追求和增长,取决于华为做得怎么样,华为做得好有这种可能,华为做得不好,绝对没有这种可能。运营商的收入增长是一个非常挑战的课题。但是从我们来说,不管是移动宽带,还是固定宽带,最终都要消耗流量,所以我们把应用推动起来,让消费者消耗更多的流量,基于流量货币化,这样的话有可能增加收入。

要把连接和流量消耗从消费者延伸到各行各业,延伸到企业,然后在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中发掘新的收入增长机会。未来视频非常重要,运营商也许要转变为电信和媒体公司,这样才能端到端地保证消费者、行业和企业有更好的视频体验。

经过这些年,我们看全球所有运营商的变化,凡是做了固定移动融合的,日子都比纯移动运营商好过;凡是做到了固定、移动+TV的,日子比固定移动融合运营商好过。

提问九:我有一个问题,AI现在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也可能带来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因为算法越来越强,带来一系列跟安全和隐私相关的问题,这两方面的权衡,您怎么样看?

徐直军:每一个技术的产生和进步影响都是双面的,这是不可避免的。AI出来以后,既有乐观派,也有消极派,有人相信AI会促进发展,也有人认为它会造成毁灭。但是我相信人类的智慧会把好的留下,把坏的管好。过去进程中人类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AI方面,人类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提问十:你刚才提到了在芯片供应上,华为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能不能介绍一下,面向数据中心和云,华为在芯片厂商多元化方面是怎么样考虑的?

徐直军:面向数据中心、公有云的处理器的主要合作伙伴是Intel,从厂商角度来看,我们期待多元化,但是多元化的产生比较艰难。所以我们现在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芯片的主要伙伴是Inte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华为分手,这个人工智能大厂,正砸钱买梦想
AI动态周刊·科技战“疫”专刊(0514-0520)——AI芯片赋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企业爆高融资
10家浦东AI企业集中发布人工智能芯片新品
专访张平安:云服务将成为AI智慧终端的重要战场
对话华为董事长:下一个500亿美元生意在此!
邂逅HAS 2018,"零距离"接触智能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