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科技史料980102

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及特点*

艾素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摘 要 清代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时期。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出版了大量的地质学译著,为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该文分矿物学、地貌学和普通地质学3部分,介绍了1871-1911年出版的65部译著的书名、作译者、出版单位与时间以及主要内容等情况,并分析了这些译著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  地质学,译著,清代
  中图法分类号 K826-09

  地质学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自然科学学科之一。早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1619—1666年在华) 就与李天经(1579—1659年)合作翻译了中国第一部讨论科学探测矿物资源的译著——德国阿格里柯拉(Geotgius Agricola,1494—1555 )的名著《论金属》( De Re Metallica, Libri, Basel,1556 ),译本名为《坤舆格致》,于明崇祯十五年(1643年)在北京刻印[1—2]。 这部译著并不是真正的地质学著作,而是矿冶方面的专著。况且已在明清之际佚失,其影响难作考证。中国近代地质学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输入、引进和学习西方近代地质学中发展起来的。当时外国人创办的一些报刊杂志开始登载有关地球知识的文章。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文地质学译著的大量出版和再版,为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本文首次较全面地介绍和评述这一时期出版的地质学译著书目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近代地质学在中国兴起的一些发展脉络。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恳请识者指教。

1 清代地质学译著书目提要

  本节所收译著书目,亦包括以翻译为主的编译性著作。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大致包括矿物学、地貌学和普通地质学3 部分。本节所列书目即分成上述3部分。各类译著间大致以初版年代为序,分别介绍这些译著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书名、著者、译者、初版单位与年代、再版情况、底本、主要内容以及地位与影响等。因掌握材料所限,有些项目阙如。

1.1 矿物学译著

  由于19世纪后期矿物学与岩石学尚未完全分离独立,故这一时期出版的矿物学译著亦多包括岩石学的内容。
  1.1.1 金石识别[3,4] (美)代那著,(美)玛高温口译,华蘅芳笔述。12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同治十年(1871年)初版,6册,木刻。1872(图1)、1883 、1896、1899、1901年多次再版[5,p.208]。代那即丹那( James Dwight Dana,1813—1895 ),19世纪著名的矿物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其代表作《系统矿物学》是英文矿物学的经典著作。玛高温(D. J. MacGowan, 1814—1893), 美国浸礼会传教医师,1843年来华,后曾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口译人员之一,有译著多种。华蘅芳(1833—1902年),清末知名的数学家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笔述人员之一。译著的底本是丹那著《矿物学手册》(Manual of Mineralogy,1857 )[6]。 全书12卷:卷1论金石结成之形,介绍结晶学的知识;卷2论金石形色性情,介绍矿物的物理性质,其中包括确定矿物硬度的摩尔硬度计;卷3至卷10为矿物各论,分8类介绍各种矿石的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卷11论金石化学,介绍矿物的化学成分等;卷12金石分类之法,实际上主要介绍以吹管分析鉴定矿物的方法。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矿物学译著,它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矿物学的知识,它还首次将晶体学知识系统地介绍到我国[7]。 晚清徐维则和顾燮光辑《增版东西学书录》称“所译金石家诸书,以此为最有用”。


图1 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藏板《金石识别》书影


  1.1.2 金石中西名目表 又称《金石表》、《矿学表》。(美)玛高温编。1卷。上海:益智书会,光绪九年(1883年)初版,1册,27页;又附《金石识别》1883、1889、1896、1899年版之后。译著原本为丹那的 Vocabulary of Mineralogical Terms [5,p.44]。译著书首有英文和中文序言,作于1883年3月。此书又根据玛高温和华衡芳合译《金石识别》所立译名进行编辑整理,并补充了两人漏译的术语[8]。这部中国现存最早的矿物学英汉词典共收录矿物学名词1850余个。
  1.1.3 矿物须知[9] (英)傅兰雅译辑,华蘅芳笔述。1卷。上海:格致书室,《格致须知》丛书,光绪八年(1882年),1册。傅兰雅(J. Fryer, 1839—1928),1861年来华,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几十年,口译著作一百余种,是洋务运动时期最重要的科技翻译家。此书介绍了矿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1.1.4 矿石图说 (英)傅兰雅撰。上海:益智书会,光绪十年(1884年)初刊,1册;《续西学大成》(1897年)第12 册; 《富强斋丛书续全集*矿政》(1901年)。本书将矿石加以分类,对于它们各自的形状、化学性质等做了较为精确的论述。书中共附图210 余幅,可称图文并茂。
  1.1.5 宝石兴焉[4,6,9] 原题“英国费尔奔原著”有误, (英) William Crookes著[6],(英)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述。1880年已译成[10]。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年(1884年)初刊;《矿务丛刻》本,光绪廿年(1894年),线装,16册。徐寿(1818—1884年),字雪村,曾任江南制造局主要笔述人员之一,笔述著作百余种。译著底本为A Practical Treatise on Metallurgy by Sir William Crookes. London:Longman, Green and Co., 1868—1870 [11,p.90]。全书分12部分,记述金、铂、银、铜、锡、铅、锌、镍、锑、铋和汞等金属性质及炼法。“中译矿学之书,以此本为最要”[9],是清代重要的大型矿冶著作。
  1.1.6 银矿指南[4,6] (美)亚伦( Chas. H. Aaron )著, (英)傅兰雅口译,应祖锡笔述。8章。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十七年(1891年)初版;上海:纬文阁石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富强斋丛书正全集》(1899年)。译著底本为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esting and Working Silver Ores, San Francisco: Dewey and Co. , 1876 [11,p.90]   。全书8章,专论找银矿和提炼银的方法,附图21幅。


图2 《普通矿物学》封面书影


  1.1.7 求矿指南[4,6] (英)矿师安德孙( John W. Anderson )撰,(英)傅兰雅口译,乌程潘松笔述。10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初版,2册;《富强斋丛书续》全集,光绪辛丑年(1901年)。 译著底本为 The Propsector's Handbook, 7th ed.,rev. and enl,; London: C.Lockwood and Son,1897 [11,p.97]。全书10卷,分论查地面形势求矿、各种土石层、吹火管分别矿之法、 矿石之性情、含金类之矿、别种有用之矿石、各种土石原质等事、用湿法试验矿石、试验含金类数目之法和测地求矿之法。附卷论矿中之杂务。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矿物学及矿床学的论著”[12]
  1.1.8 普通矿物学 亚泉学馆编译。正文2卷,附录1卷,共10章。书成于光绪辛丑年(1901年)六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初版;上海:普通学书室同年五月发行(图2)。亚泉学馆是我国近代著名科普和教育家杜亚泉(1873—1933年)于1900年在上海创办的以传播近代科学知识为宗旨的机构,编译出版了大量的科学著作。此书以日本富山房编《矿物学新书》和柴田承泽、熊泽善庵所著《普通金石学》二书为底本,傍采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广学会诸译本及亚泉学馆编辑的《亚泉杂志》中的有关文章编译而成。全书首为总论,第一卷矿物通论,分矿物形学(即结晶学)、矿物质学(物理学)、矿物化学3章;第二卷矿物各论,分非金属与轻金属、重金属2章;附录1卷汇集所精选多种有关矿物、岩石和地质译著中的章节,分办矿法、验矿法、岩石纪要、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5章。
  1.1.9 矿物界教科书[13] (日)神保小虎著,虞和钦等译。宁波实业会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出版,1册。神保小虎( Kotora Jinbo, 1867—1924 ),日本著名矿物学家,曾留学德国,归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讲授矿物学。虞和钦,字自勋,镇海人,20世纪初我国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成绩卓越的学者。译本未见。
  1.1.10 矿物标本图说 科学馆编译处编译。上海:科学仪器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刊发,1册[13]。译本未见。
  1.1.11 相地探金石法[4,6] (英)噶尔勃特*喀格司( Albert Ceges)著,乌程王汝
译。光绪辛丑(1901年)始译,4 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版,线装,1册。原本不详。书前有作者写于1898年的“识”,文中云:“地学、金石学、矿学、冶金学此四者所包甚广,书中未便一一详论,惟择其尤关紧要者述之,使探矿家能识向所未识之矿质,并使初学者能知如何探矿质之法”。全书分4卷17章:卷1分矿学总论和辨别矿质法2章;卷2分成原石之矿质及有商值而无金类之矿质、宝石与玉2章;卷3包括成层堆积、矿纹与矿脉、无定形堆积和冲运堆积4章;卷4分贵金类、银、铅、水银、铜、锡、钨、钼、锌、铁、镍、钴、锰、铬、铀、硫、锑、砒、铋和烧之矿质(金刚石、煤、石油、地蜡、琥珀)7章。此书作为一部矿床学教本,却较为强调找矿理论和方法。
  1.1.12 相地探金石法名目表 乌程王汝
编,1卷。光绪壬寅(1902年)编,附《相地探金石法》一书之后出版。收矿物和岩石等名词300余个,皆中英对照。
  1.1.13 金石略辨[14] (英)傅兰雅译。 上海:益智书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1册。介绍矿石辨认、鉴定方面的知识。译本未见。
  1.1.14 探矿取金[4,6] (英)密拉撰,慈溪舒高第口译,六合汪振声笔述。6卷,续编1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主要介绍矿业工程方面的知识,兼述矿物学方面的知识。
  1.1.15 矿物学新书 (日)富山房编,范迪吉等译。上海: 会文学社,《普通百科全书》第31编,普通第14种,第64册,线装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出版。书前附总论,正文2编9章:第1编矿物通论,包括矿物形像学、矿物理学、矿物化学3章;第2编矿物各论,包括元素类、硫化物类、酸化物类、卤化物类、酸化盐物类和有机物类6章。又附图65幅。
  1.1.16 矿物学问答 (日)富山房编,范迪吉等译。上海: 会文学社,《普通百科全书》第16编,初级第16种,第34-35册,线装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出版。全书共分258个问题,分述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1.17 中等矿物学[13,14] (日)理学士胁水铁五郎著,桐乡沈C133译。 南京:江楚编译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发,1册。译本未见。
  1.1.18 (中学)新式矿物学[13—16] (日)胁水铁五郎著,镇海钟观浩译述,山阴杜亚泉校订。正文5章、附录1卷。上海:启文译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初版, 1册;上海:教科书译辑社,光绪二十八年列入出版计划[17,p.223];上海:商务印书馆,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初版,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3版,1册,平装本。书前有总论,正文5章:分述组成主要岩石之矿物,岩石之种类及其排置,矿物之种类及应用,矿物之成因和岩石之风化。书末附录包括矿物一览表及吹管分布大意。宣统二年(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谦本图旅行记)地理读本甲编》书后广告云:“此书(《中学新式矿物学》)记述浅近,矿物颇有条理。末附矿物一览表便于鉴识矿物。译笔亦明畅。审定为中学用书。”
  1.1.19 中等矿物教科书[13,14] (日)横山又次郎著,王本祥译。上海:启文译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初版, 1册。 横山又次郎 ( Matajiro Yokoyama,1860-1942),日本著名古生物学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 撰写了日本第一篇化石方面的论文,又编纂了许多地学教科书,其中多种被译成中文。王本祥(1881-1938年),字晚梅,镇海人,先后在上海科学仪器馆和商务印书馆等处任职,有著作和译作多种。此书介绍了矿物学的基本知识。
  1.1.20 矿质教科书[13,17] 商务印书馆据日本人原书编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闰四月初版,1册;光绪三十年(1904年)再版。译本未见。
  1.1.21 中等矿物学教科书[14] (日)佐藤传藏著,京师大学堂上海译书分局译。上海:京师大学堂上海译书分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译本未见。
  1.1.22 日本矿山学[18] (日)和田准四郎著,湖南留日学生(姓名不详)译。东京:湖南编译社,约1903年出版。译本未见。
  1.1.23 最新中学教科书植物学矿物学[14] 杜亚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版。译本未见。
  1.1.24 矿物教科书[13] (日)神保小虎著,(日)西师意译。上海:山西大学译书馆,光绪三十一(1905年)年七月出版,1册。译本未见。
  1.1.25 矿物学[13] (日)严田繁雄讲授,余璧升、方作舟、邹永修译。东京:株式会社香英舍第一工场印刷,武昌:湖北官书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初六日刊发,1册。此书为《师范教科书丛编》第11种。译本未见。
  1.1.26 (新编)矿物学教科书[13] 作新社编译。上海:作新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出版,1册。译本未见。
  1.1.27 最新中学教科书矿物学 杜亚泉,编译,3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版,1912年三月10版。杜亚泉,原名伟孙,字秋帆,绍兴伦塘(今属上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科普和教育家,先后创办亚泉学馆、普通学书室和《亚泉杂志》,编译和刊行新学书刊,传播新知识,还曾任商务印书馆理化部主任。一生编译和撰写了大量论著,其中多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书3编,附图105 幅。首编以亚泉学馆所编译的《普通矿物学》为本,但删除原附录,改以《金石识别表》为附录。第2编岩石和第3编地质,则译自日本柴田熊泽所著《普通矿物学》中的有关章节,均分通论和各论2部分。宣统二年(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地理读本甲编》末附此译著广告中引用清学部的评语云:“是书以金石为主,及岩石地质。绪言所称提纲挈领,体例最善。”这部清末民初最受欢迎的中学用矿物学教科书在6年间(1906—1912)就再版9次,且每次再版均作校订。
  1.1.28 矿物讲义[13,14] (日)铃木龟寿讲述, 江苏师范生编译。东京:并木印刷所印刷;南京:宁属学务处、苏属学务处发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1 册。此书为《江苏师范讲义》第14编。全书5编:第1编非金属类,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12章;第2编金属类,包括金、银、铜等7章;第3编矿物通论,包括矿物成生、发育和通性3章;第4编岩石土壤,共5 章,先述12种岩石,末为岩石和土壤通论;第5编结论,分矿物之现象和矿物界之应用2章。
  1.1.29 矿物界教科书[13] (日)安东伊三次郎著,江陵鲁洞译。东京:留学生会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出版,1册。译本未见。
  1.1.30 (普通教育)矿物界教科书[13—14] 陈文哲编译。3篇41章。东京:同文印刷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印刷;上海:昌明公司,同年八月发行。陈文哲,广济人,曾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此书封面注明为“二十世纪新实业帝国国民用”,故广采我国富有之矿产而又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方面的知识,尽力揭示我国矿产的产地,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此书前有例言,概述编书的主旨、采用的教材、体例、内容的组织、教授的要则等;次为绪论,概述自然界之现象,矿物界之领域、形态,结晶之实验、成因、发育,以及矿物界与生物界之关系,矿物界利用历史。正文3篇:首为矿物,分为非金属矿物和金属矿物及矿物通论3部分,凡33章;次为岩石,凡6章;末为地壳,分地壳之成因与构造、历史3章。
  1.1.31 矿物界教科书[14] (日)胁水铁五郎著,邓毓怡译。3编。 东京:并木印刷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二十九日印刷;北京:河北译书社,同年(1907)三月发行(图3),平装,1册。此书为中学用教科书,条理清晰, 取材精要,附图富赡。原著矿物产地以日本为主,译本改以中国为主。全书3编30章:第1编矿物凡19章;第2编岩石土壤凡8章;第3编结论,包括自然界及矿物界、矿物界与生物界之关系和矿物与人生之关系3章。附插图65幅。


图3 《矿物界教科书》封面书影


图4 《矿学考质》封面书影


1.1.32 矿学考质[6] (美)奥斯彭博士著,慈溪舒高第口译、海盐沈陶章笔述、 江浦陈沫勘润。2编10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版,线装,4册(图4)。原本不详。全书2编10章:上编5卷分述金、银、铜、镍、铁、锡和锌;下编5卷分述铅、锰铂、铱汞锑铋、铬钴铝、浮石等5卷。
  1.1.33 矿物教科书[13] (日)石川成章著,史浩然译。上海: 文明书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出版, 1册。译本未见。
  1.1.34 矿物教科书 (日)石川成章著,吴县董瑞椿译。17章。上海: 文明书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初版,1册,平装本。此书遵《奏定学堂章程》,为中学博物学科第3年矿物课的教科书。它以日本理学士石川成章所著《最近博物教科书》中的矿物学为主,去其言日本的内容,补以刘岳云的《矿政辑略》、顾琅与周树人合著的《中国矿产志》及其它矿物学书10余种。全书17章:分述水晶、石灰、盐、石膏、明矾、石灰、石油、硫黄、黄金、白银、银、铜、铅、铁、宝石、岩石、岩石之应用、岩石之识别、化石、地球外壳、地变、大气等,并附插图73幅。书中所载重要矿物皆言其形态、性质、功用、产地及鉴定方法等。
  1.1.35 矿物界教科书[14,p.263] 邢之襄等编译。北京:河北译书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译自日文。译本未见。
  1.1.36 矿物学及地质学 (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佐滕传藏讲述,(朝)宏文学院编辑部代表金太仁作译。9章,1册,119页。东京:宫本印刷所, 明治四十年(1907年)八月十二日印刷,东京:东亚公司,同年八月十六日发行;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六月廿五日再版。全书9章,分述矿物通有之性质、矿物之种类、矿物之形状、矿物成生法及其现出之状态、矿物之识别、岩石通有之性质、岩石之种类、地壳之构造和地壳之发达。
  1.1.37 初等矿物学教科书[13] (日)横山又次郎著,寿芝荪译,杜亚泉、杜就田译订。上海: 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初版,平装,2册;民国3年(1915年)再版。此书为中学低年级和初级师范学堂用教科书。正文分4部分,先论重要之矿物,次论普通岩石,后论与地文地质相关之事项。
  1.1.38 普通矿物学 张修敏编译。书目仅见东京留日学生创办的《医药学报》1907年第1期刊登“本会会员新著广告”[19]。译本未见。
  1.1.39 中等博物教科书矿物学 桂林陈用光编译。3 编12章。日本:香英秀舍第一工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印刷;上海:科学会编译部,同年初版发行。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再版,三年(1911年)七月3版,民国4年(1915年)订正6版。主要采自日本胁水铁五郎、服部舍太郎、菊池安等著矿物学诸书以及英国尼科尔(W. Nicol,1768—1851)的《矿物学教本》等书。光绪年间完成。书前为卷首,概述矿物和矿物学之定义、矿物界之现象、矿物与岩石之区别、矿物之概性及研究之条理。正文3编:首编矿物特论,包括矿物之分类、原始矿物、沉淀矿物、金属矿物、有机矿物5章;中编矿物通论,包括矿物之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自然史4章;末编岩石特论,包括地壳材料、土壤、地壳大意3章。
  1.1.40 新撰矿物学教科书[13] 绍兴杜就田编译,杜亚泉校订。 2篇5章。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初版,民国元年(1912年)十二月5版,1册。全书2篇:首为矿物学通论,分结晶论、矿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章;次为矿物各论,分金属和非金属矿物2章;末为附录“吹管分析法大意”,分焰色鉴定、硼砂球试验法、磷盐球试验法、玻管灼热法、炭台灼热法、蘸硝酸钴液灼热法和金属还原法等。
  1.1.41 矿物学[14] 杨国璋译。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出版地不详。学部批作为女师范女高小教员参考用书。译本未见。
  1.1.42 矿物采集鉴定法 (日)腹卷助太郎著,闽县陈学郢、绍兴孙佐合译。5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初版;1926年十月5版。1册,104 页。全书共5编,分别为矿物与岩石之成因及其发现之状态、标本之采集保存法、矿物及岩石之鉴定法和矿物之实用表,末附采矿者研究矿物学和地质学的参考书。宣统元年(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钟观光译《新式矿物学》一书后所附广告称“是书(《矿物采集鉴定法》)为实地研究矿物者之指南。凡矿物及岩石之成因,并采集法、鉴定法及产地等皆按切实际”。
  1.1.43 中学矿物界教科书[13] 吴县王季

编译,侯官陈学郢校订。3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初版,1912年十月2版。平装,1册,84页。书前有绪论,正文3编31章:第1编矿物,分为非金属矿物、金属矿物和矿物通说3大部分,共22章;第2编岩石,包括花岗岩、安山岩、柱形岩、火成岩、墨曜石、轻石、火山灰、凝灰岩、岩石之分解、砂石、粘板岩、抱子石和火成岩7章;第3编地壳,包括地壳之构成和地壳之历史2章。附图75幅。每篇中均有简明概述,另原本中的日本产地均以中国著名产地易之。
  1.1.44 矿物学[13] (德)胡沙(E.Hussak) 博士著,马君武译。2编。上海: 科学会编译部,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印刷;上海:商务印书馆,同年(1911年)发行(图5)。书前有导言,正文2编10章:第1编矿物学通论,包括结晶学、矿物物理学、矿物化学和分系及命名4章;第2编矿物学特论,包括元素、硫素化合物、养素化合物、卤盐类、养素盐类和有机化合物6章。书中附插图 223 幅。 马君武 (1882—1939年) ,名贵公,字君武,广西桂林人,先后 留学日本、德国,获工学学士,回国后在任实业部次长时,在矿政司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地质工作机构—— 地质科。他通晓几国外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科技翻译家之一,曾翻译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书。此书是中国地质工作者从德文翻译的第一部矿物学著作。书前有马君武1910年8月10日在柏林所写的序曰:“我国所译最早之矿物学书,为代那之《金石识别》,而将原文删去大半。凡关于结晶学皆不具。盖是学颇烦赜,非口述笔译之门外汉所能明了也。六年前居日本时,《醒狮》编辑人索文,曾译代拿书之结晶学与之(此译文题为“矿物结晶说”,刊登在《醒狮》1906年第4—5 期——笔者注)……二年前柏林学生编辑杂志,予又译德文之结晶者一节与之。其杂志中辍,予稿亦未实。其实不明结晶学,则矿物学不可读,胡沙克之书,于结晶学论之恭详,其他亦甚简备。特译之以贡献于我国学界,予译此书始于1909年之四月初,毕于本年之八月……”。按:由于马氏不明《金石识别》一书之底本,故有《金石识别》“关于结晶学皆不具”之语。据龙村倪先生考证:此译本基本上属全译,且有关结晶学方面的不少译名经修订成为现在的标准术语,如面交角(imterfacial angleyc) 即今之晶面角,更有些译名如“同质异形”沿用至今[20]


图5 《矿物学》封面的书影


  1.1.45 中等矿物教科书[15,16] (日)山田邦彦、石上孙三合著,陈钟年译。4篇。天津:北洋官报局排印本,光绪末年出版,1册。全书共4篇28节,“略从矿物、岩石、地质等顺次发明”[15],并附有精美的插图。
  1.1.46 矿学简明教科书[13,15] (日)江吉治平编著,桂平梁复生译。 东京:导欧译社石印本,光绪末年出版,1卷。讲叙日本出产的30余种矿,有附图。译本未见。
  1.1.47 新编矿物学简易教科书[13] (日)横山又次郎著,范廷荣译。北京:直隶学务处,2册,光绪末年出版。译本未见。
  1.1.48 理科教本化学矿物编 上海:进化译社[21]。作、译者及出版年代均不详。据日文著作翻译,光绪末年出版。译本未见。

1.2 地貌学译著

  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有关清末地貌学译著笔者曾撰文作过专门讨论[22]。本节仅列其书目简况。
  1.2.1 地势学 (德)特屯和恩撰,杨锦堂译,黄隆、沈厚圻编。2 卷。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1册。此书是《江南陆师学堂武备课程》第12册,主要讲述军事地形学。
  1.2.2 地势学[15] 5卷。(德)库司孟撰。1—3卷:(德)福克斯增补, 无锡詹贵珊译述;4—5卷:(德)斯泰老(Ernst von Strauch,? -1913)、蒋煦同译。湖北武备学堂《湖北武学》丛书(1900年);上海: 宝善斋石印本(1900年);扫叶山房石印小字本(1902年);《兵书二十一种》(1903年)。斯泰老1894年来华,在天津任中国军队教官。全书分两部分:卷1-3共3 章为普通地势学(今称普通地貌学),分论地势释名、地面学、水学和地势分类,并附图8 1幅。卷4-5共29 章为武备地势学(今称军事地貌学),专论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地形、行军打仗驻扎地等内容。

1.3 普通地质学译著

  本节所列书目均以“地学”或“地质”为书名。书中所述内容包括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多方面,多属普通地质学著作。
  1.3.1 地学浅释[4,6] (英)雷侠儿著,(美)玛高温口译,华蘅芳笔述。38卷。上海:江南制造局,同治十年(1871年)初刻[9]、十二年(1873 年)再版,刻本, 3册;《富强斋丛书》本(1896年);《江南制造局汇刻》,光绪年间刊本。雷侠儿,今译莱伊儿(Charles Lyell,1797-1875) ,是科学地质学的奠基人。译著原本据严敦杰先生研究考订为 Elements of Geology,6th ed., Londo,1865 [23]   。这部名为《地质学纲要》的著名地质学著作1838年初版,此后多次再版。原本38章,译著分38卷:前9卷论岩石类型及地质概念;第10-27卷论历史地层学;第28-34卷论火成岩;第35—37卷论变质岩;第38卷论矿床学。晚清徐维则和顾燮光辑《增版东西学书录》称“是书透发至理,言浅事显,且译笔雅洁,堪称善本。”[9]此书(图6)在清代曾作为铁路、 矿山等路矿学堂以及其它学校的地质学教材,流行了二、三十年,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就曾学习过《地学浅释》[24]
  1.3.2 地学指略[3,9,13-14] (英)文教治口译,李庆轩笔述。3卷。上海:格致书室,光绪七年(1881年)初版,光绪九年(1883年)再版;《西学九种丛书》(1883)本;《富强斋丛书续编》(1901 年)本;上海:益智书会, 光绪七年(1881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 美华书馆,宣统元年(1909年)。文教治(George Sydney Owen,1843-1914),又称文书田,英国伦敦会传教士,1865来华,曾在格致书院任教,1907年任伦敦大学汉学教授。全书分3卷19章,分论地学大旨、地面改变形势之原因、地壳内各类之岩石、地壳土石分层分段和火成岩;卷中包括8章,分述地壳8段岩石之情况;卷下包括6章,分述地壳5段岩石之情况,末为总论。书前有“地壳石段图”及其它附图16幅。


图6 华蘅芳及译本《地学浅释》的书影


  1.3.3 地学须知[9] (英)傅兰雅译辑,华蘅芳笔述。6章。上海:格致书室,《格致须知》( Ouline Series )丛书之一,光绪九年(1883年),1册。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1.3.4 地学启蒙[9,11] 格罗夫(George Grove)著,(英)艾约瑟译。 8卷。上海:总税务司署,《西学启蒙》丛书本, 光绪十二年( 1886 年), 刻本, 1册。译自 Elementary Geography by George Grove [11,p.109]。艾约瑟(Joseph Edkin,1823-1905),英国教士和汉学家,1848 来华,曾任中国海关翻译,撰写和翻译大量的著作。全书8卷,分论地学义旨、石分各类、石中明告之诸理、水中淤积之层累石、动植物所遗体壳质积成之层累石、火成石、地壳,最后为统论。
  1.3.5 地学举要[9] (英)慕维廉译。1卷。上海:同文书局,《西学大成》(1888年)从书本。慕维廉( William Murihead, 1822-1900),英国伦敦会教士,1846来华,在华时间长达50余年。他精通中文,编译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在地学方面以1853-1854年由上海墨海书馆出版的《地理全志》最为著名。这部著作下编中有《地质论》一篇,介绍了地质学的知识。这是科学的“地质”一词在中文文献中首次出现[25]。《地学举要》全书分12部分,分论地球形势大率、地质、释名、海陆分布、州岛、山原、地震、火山、平原、海洋、潮汐、湖河和地气。 
  1.3.6 地学稽古论[9] (英)傅兰雅译。上海:《格致汇编》,光绪十七年(1891年)刊印。本书以混沌未开为极古、既开之后为荒古、动植生为太古、人类生为近古,陈述历史地层学的知识。
  1.3.7 地质学简易教科书[13,15—16] (日)横山又次郎著,镇海虞和钦、虞和寅译。1卷。上海: 《科学仪器馆丛书》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1册。全书分5篇,即地相、岩石、动力、构造和历史,并附图45幅。
  1.3.8 地学概论[18] (日)横山又次郎著,湖南留日学生(姓名不详)译。日本:湖南编译社,约1903年出版。译本未见。
  1.3.9 (普通教育)地质学问答[13] (日)富山房编,广东郑宪成译。5篇。 上海:作新社印刷局作刷,上海:新民译印书局发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 册。全书分5篇,依次为地球形相论、地球岩石论、地球变动论、地壳构成论和地球沿革论。后附《化石学大要》一卷。
  1.3.10 地质学[16] (日)佐藤传藏著,范迪吉等译。1编。上海: 会文学社,《普通百科全书》第78编,科学第40种,第94册,线装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出版。书前有总论,正文目录为6编,即地相论、岩石论、动力论、岩石生因论、地质构造论和地史论,但中译本仅刊出第1编。
  1.3.11 (最新中学教科书)地质学[13—14] (美)赖康( Jose le Conte )著,鄞县包光镛、丹徒张逢辰合译。3卷。上海: 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初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再版,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4版。 译自A Compend of Geology by Jose le Conte(见此书封二)。译著前附商务印书馆主人“序言”、译例、教授要言。正文前为引论,分界说、考察和类别;卷1地质变迁,分空气、水类、有机体和火之功用4章;卷2地质结构,分地形暨其结构、有层累石、无层累石、变形石、各石结构公例和剥蚀概论6章;卷3地质历史,分概论、最古迹、中迹与爬虫时代、新迹与胎生时代、方始迹与人类时代6章;末附“地质中西名目表”。书中有插图360 幅,“为从来教科书所末有”(见此书“译例”)。
  1.3.12 (普通教育)地质学教科书[13—14] 广济陈文哲、 荆门陈荣镜编译。6篇。东京:并木活版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首印;上海:昌明公司,同年三月发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再版。两译者均曾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由书前的“例言”可知:此书第1—3、4—5各篇以横山又次郎著《地质教科书》为主,第6篇以佐藤传藏所撰地质学教材和授课笔记为主。此书标明为二十世纪新实业帝国国民用,凡6篇,依次为地相、岩石、动力、岩成、构造、地史。据光绪三十二年出版的陈文哲编译的《矿物界教科书》后所附该书广告称:“学部及农工商部审定《地质学教科书》原本为日本理学博士横山又次郎及理学士佐藤传藏两先生著。而编者又皆亲承讲授。……插图美备,装制精工 ……真现今教科书中之第一良书也。”
  1.3.13 最新地质学教科书 (日)横山又次郎著,张相文编译。上海: 文明书局,宣统元年(1909年)初版,4册。此书以日本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为底本,又参考其它书籍编撰而成。张相文(1866-1933年),字蔚西,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曾创办中国第一个地学团体——地学会和第一个地学期刊——《地学杂志》。有人提出此书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部地质学教科书[26],由本文所列书目可知,在张氏之前,已有类似著作问世。
  1.3.14 地质学 (美)麦美德著。2 卷。北京:协和女书院,宣统三年(1911年)初版,平装,1册。上海:文明书局,宣统三年(1911年),著者注为迈纳。麦美德(S.Luella Miner,1861-1935)为美国公理会女教士,1887年来华,后创办协和女书院。这部书是依据美国丹纳(J. D.Dana,1813-1895 )和英国盖奇(Sir A. Geikie,1935-1924) 等人的著作,德国李希霍芬( F. von Richthofe,1833-1905 )和美国彭拜莱(R. Pumpelly,1837-1923 )等人的调查而撰写的(见此书的内封)。书前附桐城吴芝瑛的序。正文卷首地质总要;卷1地力学,分地面侵蚀冲磨、土石积聚之功、层累石之来源、石层因挤力变迁、山成形之理、火山沸泉地震、火成石之来源和化形石之原委8章;卷2地历学,分生物分类、地历学总论、荒古系、古世、中世、近世、地质时代与生物进化7章。末附地质总表、中国地层略表、植物名目表、动物名目表,山东泰山府新县、扬子江等7幅彩色地质图,最后为英华名称表。书中有插图333 幅。
  1.3.15 地质学教科书 (日)横山又次郎著,仁和叶瀚译,吴县汪氏校。6篇。叶瀚,浙江仁和县贡生,后赴上海格致书院学习,曾多次获该院特课与季课优等奖。上海:蒙学报馆印刷,上海:正记书局发行,光绪年间,石印本,2册。 全书分总论、地相篇、岩石篇、动力篇、岩成篇、构造篇和历史篇,并附图264 幅。

2 清末出版的地质学译著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清代(1871-1911年)出版的上述65种地质学译著所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2.1 均为教材或普及性译本

  19世纪以来,西方地质学有众多的划时代巨著问世[27],但是在1911年以前这些著作尚无一部被译成中文。清代出版的65种译著中,25种为普及性读物,另40种则全为教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近代地质工作是从1912年政府设立地质科开始的。虽然在19世纪中叶以后,已有为数不少的著名西方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赴中国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尚不是很大。最早留学国外学习地质的邝荣光(1862- ?年)、鲁迅(1881-1936年)和顾琅(生卒不详)等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回国后,虽发表了地质学著作,但是其影响亦尚有限。中国近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章鸿钊(1877-1951年)、翁文灏(1889-1971年)和丁文江 ( 1887 -1936年)等均是在1911年之后留学归来的[28]。因此, 处在启蒙时期的中国近代地质事业需要大量的普及性读物。二是20世纪初政府首次将地质学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虽然,京师同文馆于1865年、福建船政学堂于1867年就已设立了有关地质学的课程,但是清政府直到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以及此后于1904、1906年先后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和《优级师范选科章程》,才将地质学正式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而此时,中国的地质人材和自编的教材都极为稀少,迫切需要翻译和出版地质学的教科书和普及性读物。

2.2 多以著名地质学家的著作为原本

  虽然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均为教材或普及性读物而非理论性的著作,但是这些译著的作者多为较著名的地质学家,有些甚至是当时地质学的划时代人物。其中的部分著作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著作,如: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矿物学译著《金石识别》的作者丹那是19世纪著名的矿物学家。这部被称为简明矿物学教科书及采矿冶金工程师参考书的原著在1848-1859年间就出版了12版,发行了数万册,其影响十分巨大。又如:中国最早的地质学译著之一的《地学浅释》是以科学地质学的奠基人莱伊儿的划时代巨著《地质学原理》中的部分内容改编的[28]。分别有7部和2部地质学著作被译成中文的横山又次郎和神保小虎均是日本著名的地质学家。前者撰写了日本第一篇化石方面的论文;后者1907年时已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矿物学主任教授。再如:1911年出版的《地质学》一书是依据美国丹纳和盖奇等人的著作以及德国李希霍芬和美国彭拜莱等人在华的调查资料而撰写的。 盖奇( Sir A. Geikie,1935-1924)曾任英格兰和英国地质调查所所长。李希霍芬( F. von Richthofe,1833-1905 )和彭拜莱(R. Pumpelly,1837-1923)都是最早来华进行地质调查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中国地质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29]

2.3 学科种类较为单一,以矿物学译著为主

  至19世纪末,西方地质学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层学、普通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众多学科均有许多杰出的著作问世[27]。而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的学科种类却较为单一,只有3种。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与清代中国地质教育的内容有关。在清政府颁布的3个教育章程中,只包括矿物学和普通地质学两个分支学科,加之其它学科中国当时尚少有专门人材,故出版的译著种类少。
  这65部译著中,矿物学方面的占绝大多数,有48种,占译著总数的74%。中国当时引进西方科技的宗旨是为强兵富国。由于“五金矿藏往往与强兵富国之事大有相关”[30],因此作为矿业基础的矿物学教育得到格外的重视。

2.4 日文译本居多,国人自译为主

  由表1可知,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所依据的底本以日文著作居多,同时英文著作亦占一定的比重;在翻译方式上则以国人自译为主。这与中国近代科技翻译史的总体状况是吻合的[31]

表1 清代出版的地质学译著所据底本和翻译方式概况

项  目 所 据 底 本 的 文 种 翻 译 的 方 式
分  类待考外国人撰译合作翻译国人自译
种  数20339341546
百分比(%)30560562470


2.5 1902-1903年和1906-1907年为译著出版的峰值年

  1871—1911年的40年部间,共出版地质学译著65种,平均每年出版1.6 部(表2)。其中19世纪后期(1871—1899年)出版译著14部,平均每2年出版1部;20世纪前期(1900—1911年)出版译著41部,平均每年出版4.6部,是 19世纪后期年出版量的9倍。这亦与中国近代翻译史的总体状况是吻合的[31]。年出版地质学译著在3 部以上的年份分别是:1902、1903、1906年和1907年,其中又以1903年为最多达15部。 1902-1903年与1906-1907年这两段译著出版高峰年的出现显然与清末为了建立新学制而公布的3个教育章程密切相关。

表2 清代地质学译著初版年代分布表*

年 代7181828384868891990002030405060708091011不详**
部 数2112211221316235911325
总 计1451
  * 表中年代栏中前者为19世纪中的年代,如“71”代表1871;后者为20世纪中的年代,如“00”代表1900年, 以此类推。
  **均为20世纪初期初版,但具体年代不详。

2.6 一些译著多次再版

  仅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清代出版的65部地质学译著中,在1912年以前就有17部被再版或又由其它出版单位再次出版发行,约占总数的26%。虽然,再版译著的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再版的次数达49次,平均每部近3 次多。其中再版次数最多的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杜亚泉编译的《最新中学教科书矿物》,1906-1911年间共出版了9次,平均每年出版1.5次;同一译著出版单位最多的是1881 年初版的《地学指略》,至1909年就有6家出版单位出版。

2.7 上海是译著出版的中心

  这65部地质学译著,除1部初版发行地不详之外,其它63部分别由30家出版单位首次出版发行(表3),平均每家出版译著2部。 其中上海出版的数量占绝对多数,达73%,尤以晚清中国唯一的专门译著的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32]和中国近代教科书商务印书馆[33]两家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数量最多,分别为9部和8部。可见,这两家出版单位对地质学译著的出版还是比较重视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6部译著在日本东京的4家出版社出版,其中3家是留日学生创办的出版机构,说明留日学生对介绍地质学的知识是较为积极的。

表3 清代地质学译著初版城市简表

地 名上 海北 京南 京武 昌天 津宁 波东 京不 详
数量(部)474321161
百分比(%)7364.531.51.591.5

   收到文稿日期:1997年10月7日
 *  本文是笔者“明末至清末翻译出版的外国地学著作研究”系列论文之三。前两篇论文《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和《清末人文地理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分别刊登于本刊1995年第3期和1996年第1期。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王扬宗等先生的热心帮助;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得到首都图书馆古籍部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钱存训著.戴文伯译.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文献,1986,(2)181
2
 潘吉星.阿格里拉的《矿冶全书》及其在明代中国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3(1),3244
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时务报馆代印本,1896
4
 陈景康等编,陈沫定稿.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909
5
 崔云昊.中国近现代矿物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5052
6
 王扬宗.江南制造局书目新考.中国科技史料,1995,16(2),318
7
 王冰.明清时期物理学译著书目考.中国科技史料,1986,4(5),5
8
 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中国科技史料,199112(2)
9
 徐维则辑,顾燮光补.东西学书录.1903
10
 傅兰雅.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事略*已译成未刻各书目录.格致汇编,1880,(69)
11
 Adrian Bennett. John Fry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Mass,1967
12
 黄汲清.略述中国早期地质工作中名例第一的先驱者.中国科技史料,1988(1),47
13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藏书目录.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代不详
14 清学部.教科书之发刊概况.: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 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219242
15
 顾燮光辑.译书经眼录.1927
16
 〔日〕实藤惠秀监修,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17
 〔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北京:三联出版社,1983
18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411
19
 陈新谦.中国近代药学书刊的出版工作.中国科技史料,1988,(1),25
20
 龙村倪.《金石识别》的译成及其对中国近代地质学的贡献.北京:7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论文.1996
21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52
22
 艾素珍.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中国科技史料,1995,16(3),1920
23
 王渝生.华蘅芳:中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和传播者.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2)6465中严敦杰的注释
24 杜石然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271
25
 李鄂荣.“地质”一词何时出现于我国文献.中国科技史料,1984,5(3),5357
26
 刘亚民,周其厚.中国近代地质学书刊出版及其作用.:王鸿祯主编.中外地质科学交流史.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65
27
 吴凤鸣.世界地质学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237273
28
 王仰之.中国地质学简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0105
29
 吴凤鸣.18401911年外国地质学家在华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史料,1992,13(1),3739
30
 华蘅芳.金石识别*.上海:江南制造局,1871
31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2
 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史略.中国科技史料,1988(3)6574
33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1982(4)5761

CHARACTERISTICS AND A LIST OF BOOKS ON GEOLOGY
TRANSLATED IN LATE QING DYNASTY

Ai Suzhen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 CAS, Beijing 100010)

  Abstract The lat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is an initiation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eology in China.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geology books were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thus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geolog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three parts of mineralogy, geomorphology and general geology,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65 books translated in 18711911. Lastly, it analyses briefly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formation.
  Key words geology, translated books, late Qing Dynasty

责任编辑:李克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翡翠课堂】第五讲:玉的定义
金溟若著译纵览
盘点历史上有名的地质学家
矿物学
地质学极简史
世界地质“年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