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中医学的源头

“五运六气是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问。其理论源头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宇宙规律的认识。”

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潜心研究五运六气学说多年, 他说, “五运六气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分支, 而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是五脏六腑、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

秋冬养阴并不是多吃滋阴食物

顾植山谈到, “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 太极图由衰到盛叫做阳, 由盛到衰叫做阴。”由于摈弃了五运六气, 现代教科书对阴阳的解释往往脱离了《黄帝内经》中阴阳概念的本意, 仅仅把它看作对两种事物的分类, 完全改变了阴阳的基本含义。

“本来七损八益是中医学调阴阳的根本大法。只有从三阴三阳六气的开阖枢动态变化中, 才能理解七损八益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说, “知七损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与“七损八益”意思相通, “春夏养阳”是说春天和夏天要让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 也就是要“八益”;“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秋天、冬天自然降、藏的规律, 帮助阳气收藏, 也就是要“七损”。而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春、夏天多吃温热补阳的东西, 秋、冬天多吃寒凉滋阴的食物。

人的生理功能由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

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强调“天人相应”, 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这就离不开五运六气了。《黄帝内经》中都是五运六气, 不了解五运六气, 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论”, 论述的是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讲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要寻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解读《黄帝内经》的关键在于对开阖枢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的理解, 要以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

“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 在临床中, 应用五运六气指导, 对疑难杂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显示出了难得的疗效。”顾植山说, “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与黄帝文明的密切关系, 正确认识黄帝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高度, 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偏见, 给中医人带来自豪和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中医学的五运六气
易学在中医中的运用讲座之第一期 中医与数理模型
运气是中医最艰深难懂的部分
黄帝内经
中华中医药杂志:《黄帝内经》气学说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