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道德经》,“有生于无”就应该是先有“无”,怎么又“同出而异名”了呢?

谢题主!

我们了解一下 “有生于无”“同出而异名 ”此两句的在《道德经》中的上下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四十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人可能责备我了,搞个老子照片,干毛用。这我要先解释一下。

老子,据胡适考证生于公元前570年, 在陈国苦县(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活了101岁。是周灵王的“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

武王阀后,在公元前1047年建立周朝,按姜子牙传说,文王拉车810步,周朝国运810年。此时,周朝社会安定,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老子,属于上层社会,且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因此,有时间,与能力,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世间万物的起源。

老子是道教的始祖。尊称,太上老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道士应当是黑道袍身打扮,面容清瘦。此图老子,为何丰满园润? 其实,这正是反应了老子当时的社会的面貌,生活好,身体好,精神好。

图中的老子天庭饱满,正在沉思人生。

老子观日月寒暑,草长鹰飞,百川到海,风雨雷电。悟出了,天下万物生长,其根本是天地有一个道,道推动天地运作,生长万物,万物相杀相生,生生不息。道虚无不可见,却生天地,天地生万有,万有成天地。这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朴素的力量,或规律,或运动,称之为道。

道长存不灭,变化无穷。万物可见,息息不生,各有不同,但都是在道推动下运作。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由此,我们得出,同出而异名,是指,看不见的,与看的见的,都是道,只是表象不一,名字不同而已。

据此,我们就可以 理解“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也者,推动的力,是道在运作。弱也者,被推动的物,道动作的结果与表现。万物生于别的物。但是根本上还是道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道德经》是老子对物理象现观查后,分析天地运作规律,与万物生长规律而产生的一种朴素的维物,运动的思想。是先民物理科学的思考成果!

可能有人要发问了,《道德经》是道教的根本经典,为何如此简单解释?

其实,观察哲学或科学的发展史,都先是由一些简单的,朴素的观点,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后世人在解释《道德经》自然会结合自己社会历史背景,将观点进一步引申,升华 。可是,这还是原来的观点吗?

重要的是,我们吸取有益的部分,来提升我们的哲学与科学思维方式。

现代许多学者,对经典的解释时,脱开其历史背景。用现代思想去分析古人的思想。或是将其神秘化。或是将其融入太多的功利色彩。用于吸引人们的目光。这其实已经不是学者了,这是文化商人做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和《心经》先哲宇宙观认知何其相似,已经超越现代科学
147. 《道德经》第一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研读《老子》有感
《道德经》杂谈:有与无
《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道德经》解读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