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涟源古建:​古亭楹联伴旅途 | 刘秋阶

□ 刘秋阶

刘秋阶 ,笔名秋歌,1954年生于涟源县墈田乡塘湾里。当过农民、民办教师、电影放映员、安监员、秘书,办公室主任等,著有《友谊交响诗》《书信集》。

古代涟源境内(原安化、湘乡、邵阳各一部分)路亭甚多,不仅驿道、古道上有凉亭(茶亭)、桥畔常置渡亭、桥亭。

据清代同治年间《安化县志》、《湘乡县志》及《宝庆府志》记载:今涟源境内有39座茶亭。清末至民国,增加到227座。到现在为止,仅剩17座。而保存较为完好,有专人管理、常年施茶的目前仅剩斗笠山卧云亭、桥头河仙麓亭等廖廖几座。

(古亭春晓)

路亭作为道路附属设施,设在山坳或古道上,为公益慈善性质。免费供过往客商、挑夫、行人歇息、茶饮、观景,夏日乘凉、冬季取暖。

茶亭的建筑结构大体相同:四扇三间的规模,横修在路旁,外围为砖墙或石墙,里面是木材结构,分为两部分,外面部分是过庭,道路穿庭而过,里面为守亭人住的厢房。过庭里设一些长木板凳供行人休息,夏日备有免费茶水、冬季备有树蔸灰火。有的茶亭还备有水烟壶、火把,供行路人免费使用。

(卧云亭挑卧云圣泉的泉水,放野山茶叶煮茶,供过往行人饮用,延续一百一十多年)

茶亭入口、出口为两扇石拱门,门楣上是该茶亭的名字,石柱上一般刻有对联,对联大都是当地文化名人所撰所书,文采斐然、书法精湛,体现了一方土地上的文化底蕴。行人憩息之时,读对联,看碑文,欣赏书法艺术。讲关圣帝君、观音菩萨故事,给旅途平添了一番休闲的情趣。由此可见,茶亭不止是一座建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五千年乡间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

细品那些缀饰于茶亭的楹联,有如茗香爽口,意味隽永。过往行人吟诵记录,伴随旅人走过千山万水。

现将我所搜集的涟源各地部分茶亭楹联归类整理如下。 

一、宣传茶亭功能的楹联

1. 饮杯亭  

位于古楼弄子村与塘湾田心街交界处,清同治年间萧积凭兄弟为报母刘氏之恩而建,并置义田。

其一

饮马可随上下间,
杯茶解渴往来人。

其二

十里浓荫傍古道,

三春暖意满长亭。

2. 劳止亭  

位于湘安古道(七星-伏口)容局和黑水塘之间劳梓山。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

其一

劳尽奔忙会当汗水频挥爰具凉茶聊解渴

止行暂憩恰值山花怒放坐观景色最宜人

其二

劳力远征看楚尾吴头莫愁前路无知己

止戈为武喜牧牛放马壮志长驱入汉关

其三 关圣庙联

英雄而已称夫子

豪杰于斯乃圣人

3. 响应亭  

位于七星街甘溪村与伏口镇半山村交界处的桐木坑中,现已被水库淹没。

响传山谷纳

应济道途艰

—— [清]廪生 陈启林

4.  石泉亭  

位于桥头河株木与湘波交界处山坳。

石径崎岖劝君勒住马蹄暂宽劳顿

泉源活泼待我煎成鱼眼聊解渴烦

—— [清]严帆程

5. 双寿亭  

位于七星街去栗山桥的金井坳上,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双寿亭)

其一

双脚芒鞋踏破云山聊憩憩

寿眉春酒长留手泽尚依依

—— [清]谷文台

其二  关圣庙联

忠心贯日月

义气壮山河

二、彰显地域特征的楹联

1. 卧云亭  

位于斗笠山镇天井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湘乡乐善乡磨子石洞冲湾(今娄星区万宝镇)先贤邓起玉先生(1839 -1916)捐资主修。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5月,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谈到访古亭)

其一

丹山巨壑 

盛世古亭

——朱训德(邓起玉之玄孙女婿)

(卧云亭北门)

其二

卧居大坳财源广

云起高山富路宽

——邓赤常(邓起玉之曾孙)

(卧云亭内对联)

其三

登临斗笠山抬头远望千山秀

歇息卧云亭举步迈开万里程

——邓赫常(邓起玉之曾孙)

(卧云亭内对联)

其四

请喝茶汗洒征途须解渴

且止步风生大坳好乘凉

——邓赤常(邓起玉之曾孙)

(卧云亭总管庙,有总管菩萨三尊)

其五:总管庙联

坐高山宝殿

享皓月清风

——邓赤常(邓起玉之曾孙)

(卧云亭楹联为1999年所作)

2.  蔚然亭  

在山塘桥头村与金石黄石村交界处的金鸡岭上,故又名“金鸡亭”,清道光年间李昌蔚倡修。

其一

金辉新柳春风拂

鸡唱扶桑晓日临

其二

金声词赋新诗调

鸡黍桑麻旧雨情

3. 皇步亭  

在古楼东冲村与灌湄龙和村交界的山巅上,传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路经此地,故名“皇步”。清同治年间,李续宜后裔所建。

其一

皇都烟柳喧春景

步履青云近紫宸

其二

皇路人趋金马苑

步游客问杏花村

4. 石马亭  

位于山塘桥头村与古楼交界处的石马岭,民国初年,李松波建亭,亭牌名相传为谭延闿题书。

其一

石髓凝空化雨露

马蹄得意骋云衡

其二

石林挺拔冲霄立

马步康庄振鬣鸣

5. 劳止亭  

位于伏口镇,始建于清代。

劳如何问南粤西黔万里关山谁是主

止可也看春花秋月四时风景总宜人

—— [清]龚炳鏖

6. 白茅江桥亭  

位于现归水河红卫桥北侧五十米处

白云一束仰望山庵暮鼓响咚咚江上烟波归去水

茅屋数椽府供茶榻晨鸡鸣笃笃桥头霜迹过来人

—— [清]龚炳鏖

三、体现人文关怀的楹联

1. 八十亭  

位于塘湾左湾村,与邵东交界处,清末,建亭人为庆祝自己八秩寿辰而建。

其一

八旬鹤寿希栽柳

十万雄狮免望梅

其二

八面清风常坐我

十分美景最宜人

2. 集义亭  

位于荷塘白马山坳。

集会片刻同笑声

义浆一饮自清凉

3. 甘溪坳亭  

位于斗笠山镇甘溪坳,清邑庠生萧尔侯建亭,监生萧栋遗资施茶。亭内有木长凳三条,还有特制的竹筒烟袋,水烟壶,供旅客取用。另设关帝庙,香火旺盛。

止渴不须望梅树

取饮何第往华良

4. 麒麟坳茶亭  

平生素昧来千里

此处相逢似一家

5. 墨溪古桥亭  

位于财溪红星村墨溪河上,始建于清代。

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味淡

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6. 观音桥亭  

位于金石镇新石桥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宝(庆)-安(化)古道上的桥亭。

(观音桥亭,古道逶迤)

骤雨狂风可避惊

南来北往不求渡

7. 桃李亭  

位于伏口镇寒婆坳。

其一

桃花三月浪

李会万家春 

—— [清]翰林 龚翼星

其二

行李半肩越岭翻山莫愁前路无知己

寒婆一坳清风明月且喜如今有主人 

—— [清]私塾先生 龚炳鏖

8. 响应亭  

位于七星街甘溪村与伏口半山村的桐木坑中。现已被水库淹没。

响传山谷纳

应济道途艰 

——[清]廪生 陈启林

9. 可止亭  

位于七星街与桥头河交界处的山坳口,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

(可止亭)

其一

车马暂囗囗下榻

利名如渴胜传囗

其二

到门孰解坡仙带

入座唯谈陆羽经

—— [清]秀才 廖庶才

10. 春风亭  

位于七星街

(春风亭已破败不堪)

其一

春秋望日多暂至寻芳兼饮菊

风雨空谐响快来避暑且乘凉

(春风亭南面的楹联已无法辨认)

其二  关圣殿联

匹马单刀气吞吴魏

忠肝义胆志在春秋

(关圣殿联)

驾青龙骑赤兔威振九州完大志

安汉室定刘邦名高三国鼓雄风

四、寓含人生哲理的楹联

1. 乐善亭  

位于伏口镇半排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乃七星白鹞村一大户人家寡妇捐建。两江总督陶澍与当时的安化县令分别赐匾“望之蔚然”和“至大至刚”,另有官员赐匾“契合麟经”。此茶亭为历史上安化县八铺大道之中的重要地标,历史悠久。今已无存。

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枪匹马为江山

—— [清]陈璟梅(字谔鲁、安化人 清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曾任崇文书院山长

1917年,毛泽东游学时曾经过此茶亭进驻休息,并抄录此对联。 

2. 双石亭  

位于三甲乡

举足为何忙问渺渺前程渐领略清风明月

回头须及早叹茫茫歧路莫误到水尽山穷

3. 寿山亭  

位于湘安古道(七星-伏口)甘庄坳口。

(寿山亭   摄影:志大少爷)

寿既可长亦可短短长非己定且到神前将愿许

山这边来那边去去来趁自由暂于亭内把茶喝

4. 凤山亭  

位于湘安古道(七星-伏口)中同方至田湖山边。

(凤山亭 摄影:志大少爷)

凤凰知何处里少清声且用粗茶聊解渴

山水却依然世多变态莫为名利太奔忙

5. 气瑞亭  

位于桥头河与渡头塘交界处山坳。

(气瑞亭 摄影:志大少爷)

气味和平饮和同走和平路

瑞云会合相会还谈会合缘

—— [清]严帆程

6. 仙麓亭  

位于湘安古道桥头河至伏口的仙女峰东麓黄旗坳,旧时是通湘(乡)、安(化)之要道,“运载往来于其间者,日不下数百”,然而山行六、七里,无人居住,行人憩息无地,止渴无梅。尤其在清朝中期,曾有人在此据地结营为寨,人们往往趔趄不进,视为畏途。

(仙麓亭 航拍:志大少爷)

清光绪十九年(1893),乡人龙汉章、肖文奇、李舜卿、邱玉春、李秀萼等人与山僧各出重资,又劝说乡邻捐款,经历四年艰辛,茶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冬竣工。因黄旗坳位于仙女峰山麓,故取名“仙麓亭”。

仙麓亭是境内保留较好、规模较大、至今仍为路人服务的一个茶亭。该亭长约14米,宽20米,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主体分前后两栋,前栋是茶亭,两端有封火墙,中有对称式石砌拱门,门上方置“仙麓亭”楷书石匾,外墙有四道石窗,窗下置长条石凳供人歇息;后栋为“关圣殿”,神龛置有一米多高的圣帝塑像,并有供桌;两边有耳房,一为茶房、一为卧室,将两主体建筑连成四合小院,有回廊和石砌天井;硬山屋顶,盖小青瓦。

存一点好念头神钦鬼服

做几件正经事身乐心安

这首对联道出了修亭人的宗旨,百多年来,村里人一代传一代,亭子的烧茶人走了一人又一人,然而,茶亭为行人供应茶水的善行始终没有间断,人们至今仍信守那门联的诺言。

我们在阅读修亭碑序时,为此善举找到了注脚,碑曰:“昔有宋圣贤于岳麓而修书院,学者之宗;今于仙麓而建茶亭,行者不苦。虽德泽之大小不同,其利人皆一也,仙麓之名同此山高水长……”。

仙麓亭

其一

仙露我承来一杯芳润劳人草

麓云君踏去四座高谈世界花

其二

仙露琼浆消郁恼

麓云梅雨送清凉

其三

存一点好念头神钦鬼服

做几件正经事身乐心安

如今,随着公路交通的发达,运输机械化的实现,古道人烟稀少,古茶亭其原有的属性及功能也渐渐消失。可昔日那些美好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那些古道热肠、行侠仗义、公益慈善的茶亭文化,仍然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光大。(本文后几张图片摄影为志大少爷,在此谨致谢忱。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2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亭赏题联
饮茶吟诗撰联,让人妙趣横生
龙田在上
茶联的镌痕
常将雅趣入茶联
草木茶亭(大美长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